天书自周易脑海浮现,如同沧海一般翻涌而来,霎时周易脸色变得苍白,额头之上已经布满了汗滴,一缕鲜血自其嘴角缓缓流下。
“不愧是天书。”感受着沧海的来袭,周易嘴角微微一翘,不过周易并没有因为沧海的来袭而从冥想之中醒过来,而是强忍着,继续迎接着沧海的来袭。
脑海之中,山海翻涌,周易感受着沧海不断袭来的怒意,开始感悟自己的道。
沧海不断的摧残着周易的意志,而周易也在沧海的摧残之中,不断的感悟着。
突然,沧海戛然而止,周易也因为沧海的消失,脸上渐渐的恢复了一点血色。
但是,周易并没有因为沧海的消失而从冥想之中醒来,也没有放松,而是紧皱着眉头。
因为他知道,沧海的消失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更强的一次沧海即将来袭。
但是,令周易惊讶的是,沧海并没有再次袭来,转瞬而来的不是沧海的怒意,而是一股巨大的压力自其正上方突然袭来,如同山岳一般,泰山压顶般得向周易袭来。
周易被突入起来的威压,口中一丝鲜血径直喷了出来,原本有些恢复血色的脸颊霎时变得血色全无,苍白无比。
感受着山岳般得威严,周易有些坚持不住,毕竟他只是一个还没有修行过的普通人,沧海的来袭已经让他十分的难以承受,跟何况这比沧海更为强势的山岳。
周易紧咬了牙关,强忍着极限的身体,去对抗这如泰山压顶般得威压。
“可恶。”周易嘴中低声的碎道,虽然他知道天书的修行没有那么简单,但是,这如同山岳般得威压快压得自己坚持不住了。
但是,即使是快坚持不住,周易也没有从入定之中醒过来,而是继续要紧牙关,与这股威压做着斗争。
突然,山岳般得威压似乎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小道消失不见。
感受着消失的山岳,周易松开咬紧的牙关,苍白的脸渐渐的恢复了正常。
周易没有睁开自己的双眼,而是继续冥想着,不过,这次周易要比之前轻松多了。
因为山海过后,便是一片宁静,或者说,山海过后,便是周易的时间。
周易感悟着刚刚山海带给自己的感悟,开始感悟自己的道。
自此刻起,周易便正式踏上了修行之路!
......
天京城
作为大秦的国都,天京城的繁华是这个世间任何一个城郡无法比拟的。
当光明自东方日出之地缓缓出现,照亮这个世界的黑暗,天京城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皇宫
作为人族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大秦朝的皇宫也是辉煌无比,十分华贵,前朝前代没有能够和大秦的皇宫相媲美的存在。
坤元宫,作为皇帝临朝听政的地方,本身便是十分尊贵的存在,更是大秦最高权利的象征。
但是原本不得大声喧哗的坤元宫,今天一大早却十分得热闹,坤元宫之中,不时时的传出几声争吵的声音,语气不善,偶尔还夹杂着一两句叫骂声。
进入大殿之中,只见群臣都在低着头,手中的鉴书用双手拿着,靠后的几个官阶比较低的官员,甚至有些瑟瑟发抖。
大殿之上,两个男人,亦或许会可以说是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争吵着,而大殿正前方,坐在皇位上的年幼皇帝一只手捂着头,不知如何是好,而垂帘听政的皇太后,想要劝解,却又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百里溪你这个老匹夫,北方蛮人都来势汹汹,明显是要打仗,你却想着去和他们义和,我看你也是老糊涂了。”右边一个身穿金色盔甲的老者向另一边一个身穿红色官服的老者气势汹汹的喊道。
老者名为周念苍,是这大秦朝世人皆知的军神,而与他争吵的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百里溪。
而红衣老者百里溪也是丝毫不让,直接回怼道:“你满脑子就知道打仗,打仗,现在好不容易才太平,你就要大动兵戈,闹得不得安宁。”
周念苍听到百里溪的话,气的老脸通红,而他对面的百里溪也是一脸怒意,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就这样,谁也不让谁,像个孩子一般,你一句我一句的争吵着。
朝堂之上,群臣没有一个人敢出言劝阻,毕竟,这两个人可不是他们能惹起的主。
而皇位之上的小皇帝显然是没有见过这个场面,一时间就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任由这两位位高权重的重臣在朝堂之上争吵。
不过让小皇帝为难的不是这两人的争吵,而是他们争吵的内容。
从两人的争吵之中可以听出来,北方蛮人即将挥师南下,一场战争已经无可避免,而这两位争吵的起因便是这次朝廷是要战还是要和。
和吧,根据以往和蛮人打交道的经验,不太现实,因为蛮人好斗,战吧,大秦朝的内乱刚结束,国力空虚,和善于打仗的蛮人又讨不到任何便宜。
而这两位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身为军神的周念苍,因为和蛮人打过许多的交道,对于蛮人十分的了解,便提议与蛮人战,而身为宰相的百里溪考虑的则是朝堂的安稳,便提议要议和。
二人因为意见不同,一开始便是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火药味十足,而小皇帝也是有些为难,有些拿不定注意,毕竟这两位都是国之重臣,自己才刚登基,还需要二人为其出谋划策,稳定朝局。
而一旁的太后似乎是看出小皇帝的难处,于是清了清喉咙,在帘子后面开口说道。
“两位卿家,可否听哀家说两句。”
还在争吵的周念苍和百里溪二人,听到帘子后面太后的话,停下了争吵,而小皇帝也因为太后开口解围而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太后您请讲?”百里溪看着帘子后面看不清面庞的太后,语气恭敬的说道,对于太后,百里溪自然十分的敬重,毕竟结束内乱的最大功臣就是这位帘子后面的当朝太后。
周念苍也是一般,没有说什么,只是负手而立,看着前方。
“哀家觉得,这次朝廷肯定是要战的。”太后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到太后的话,周念苍嘴角微微一翘,他看了看百里溪,眼神不屑的心中默念道:“老匹夫,还和自己争,太后都支持战,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百里溪没有理会一旁的周念苍,而是开口向太后说道:“太后,这样不妥吧,我大秦刚刚结束内乱,国力孱弱,现在和蛮人开战,只会对我们不力。”
百里溪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他何尝不是想战,但是以大秦现在的国力,贸然和蛮人交战,十分的不利。
“徐卿家所言不错,哀家也知道,但是不战有违我大秦朝的祖训。”太后语气严肃的说道,身为当朝太后,他当然知道百里溪说的意思,但是,大秦自建立以来,没有对任何人议和过,凡是来犯者,皆是以战还之。
“这......”对于太后的话,百里溪想说什么,但是终是没有说出口。
“臣没有异议。”百里溪向太后鞠了一躬说道。
“众卿家都没有异议吧。”太后看着百里溪向众臣说道,语气霸道无比,让人生畏。
“我等没有异议。”群臣听到太后的话异口同声的说道。
“那好,皇帝,剩下的你来吧。”太后向皇帝点了点头说道。
小皇帝看了看太后一眼,点了点头。
“周念苍老将军听旨,朕封你为兵马大元帅,率三十万大军,开赴镇北关,抵御蛮人。”
小皇帝用一股十分威严的声音说道。
“臣遵旨。”周念苍向皇帝屈身一拜恭敬的说道。
“退朝。”小皇帝右手一挥,群臣皆跪拜:
“吾皇万岁,万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