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蕴一看几天下来还没动静,知道自己请托的人没有起到作用,心中不免哀叹,看来自己这个百官之首,还是有很多人不服气的。为了给儿子报仇,他又跑了趟太子府,央求他的女婿再给他帮个忙,务必将诏书发下去。
太子也需要尚书令这个丈人的助力,两个人可以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就这样,太子也亲自去了趟门下省,要求黄琪海务必迅速的将诏书下发全国,否则将严厉处置。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他的命令黄琪海不能抵抗,当场同意表示放行。
只不过在最终发给全国各州郡的诏令里,从原来的务必全力缉拿真凶变成了务必全力辅助京兆府缉拿真凶。
这“辅助”二字的意义可太玄妙了,很多州府的太守或者刺史看了,冷笑了一下“他儿子也有今天”,就把诏令扔到了一旁,束之高阁了。当然也有不少的地方官员摄于太子和尚书令的威势行动起来,发动全部力量缉拿真凶。
不多久,全国各地州府的线报都纷纷传来,不少地方都发现了“红衣女子”的线索,更有甚者,居然在同一天,吴中郡和琼海州竟然都发现了红衣女子的踪迹,累的京兆府尹丘迟全国四处奔波了快一个月,人都瘦了不止一圈,愣是抓不到那红衣女子。更让他郁闷的是,还有源源不断的“红衣女子”线索汇聚到他这里来,他实在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一时间,“红衣女子”成了丘迟的噩梦。
其实郑景仁和罗雪菲都知道,红衣女子是大宋国那些“红衣女子”心目中的英雄,甚至其中的一个“红衣女子”,就是罗雪菲亲自扮的。
对于罗雪菲的胆大妄为,翼王是知道的,他不但没有怪罪,甚至还表扬她:“勇气可嘉,不愧侠女之风”。
得到翼王的表扬,那罗雪菲是十分兴奋的。
一个多月没能给儿子报仇,尚书令王道蕴可有些坐不住了。他想来想去,认为最有可能幕后指使的是那幽远伯韦君怡。因为在他的儿子得罪的诸多人中,报仇心最切的就是那韦君怡,他的孙女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中,所以幕后指使肯定是他!
一想到自己的独子被人活活杀死,王道蕴就恨的咬牙切齿。没两天,他就和大理寺卿带着人包围了韦君怡的府邸,把韦君怡抓了起来,当场审问。那老头韦君怡痛恨王道蕴,在高声辱骂王道蕴的同时,还拜谢红衣女侠,气的王道蕴对这老头使用了刑具。可怜幽远伯七十岁的年纪,受不了刑罚,当场断了气。
王道蕴这个尚书令虽然在气头上,但他身边的先生还是有一些理智的,一直规劝他虽然幽远伯已经远离朝堂,但影响力还是有一些的,如果弄死了他会惊动皇帝的,莫若掌握了证据后再收拾他。
可是王道蕴当时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待到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太迟了,幽远伯已经无法起死回生了。
王道蕴知道自己惹了大祸,带着大理寺卿王霸也带着手下忐忑不安的回府了。
果然,事发后第一个大朝,就有御史大夫崔鸿远上奏章告尚书令王道蕴和大理寺卿王霸无辜拷打以致害死幽远伯韦君怡,还呈上了韦家伸冤的血书。
皇帝听了之后大惊失色,他万万不会相信在天子脚下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也认为王道蕴这个百官之首是不可能害死韦君怡的,所以没等崔鸿远把血书呈递上来,就把那崔鸿远狠狠的训斥了一番。
崔鸿远也是个硬气的人,面对皇帝的无端责骂,当即强硬的说道:“陛下,您责骂臣子,臣无怨言,但还请陛下务必要阅览此血书。”
那王道蕴是太子的丈人,太子也知道那天都发生了什么,担心父皇生气,就打算出班拦阻父皇看此份血书。可是,还没等他脚步移动,翼王就已经抢先行动了,他直接将崔鸿远手中的那份血书夺了过来,前进几步,直接放到了皇帝的御书案上!
在皇帝和众人惊愕不已的目光中,翼王不慌不忙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皇帝对翼王终究是有着亏欠之情的,毕竟翼王的母亲受到欺负,自己却没有予以保护,所以也就没有责怪翼王的无礼行为,打开了那份血书。不过待皇帝看了血书之后,立即勃然大怒,痛骂尚书令王道蕴和大理寺卿王霸。
王道蕴和王霸自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皇帝的震怒,只能跪在地上,不敢为自己辩解。
太子也只能将尚未挪出的脚步收回,这种场面,自己出面也于事无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