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问题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距离普通人日常生活较为遥远的话题,而应该由世界各国的领导人着手去解决。现在是改变这一观念的时候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区副主任麦瑞德(Renaud Meyer)在2007年7月举行的上海LIVE EARTH(一个具有纪念碑意义的音乐节)演唱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采取行动对气候变化进行积极的应对从而保护我们的星球是大家共同的责任。LIVE EARTH演唱会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促使我们从个人、社区、国家以及国际层面上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麦瑞德说。
LIVE EARTH系列演唱会旨在通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音乐盛会掀起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危机的大规模行动,并试图通过协调统一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全球标准。由一场100多名国际一线明星覆盖全球七大洲的现场表演,以及通过全球范围的电视、广播、网络、无线和其他媒体平台的广泛报道,掀起一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潮流,带动全球20多亿观众为延缓全球变暖而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出积极、持久的改变。
LIVE EARTH系列演唱会的所有收益都将用于一个应对气候危机的新的宣传行动,演唱会所吸引的观众也会加入到其中来。领导这一行动的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担任主席的“气候保护联盟”以及其他一些致力于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
LIVE EARTH系列演唱会计划在世界七大洲的9个国家和地区上演,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德国、日本、南非、中国以及南极洲的英国Rothera研究站。在中国上海举行的演唱会于2007年7月7日晚7点到11点在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台阶上举行,包括莎拉·布莱曼、黄耀明、陈奕迅、许慧欣、黄晓明、容祖儿、Soler组合、辛晓琪和女子十二乐坊等众多明星都参与了这场演出。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其对当地的了解、广泛的合作网络以及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中国、巴西和南非为LIVE EARTH提供支持,从而帮助数以百万的人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所带来挑战的严峻性,以及力图更好应对气候变化并阻止其进一步恶化的最美好的希望。
在中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致力于提高工业中的能源利用率、推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增强各地由于气候变化的冲击所引起的食品和水安全、冰川消融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适应能力。此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还将帮助协调公民社会组织和社区加入到LIVE EARTH演唱会以及气候变化的宣传活动中来。通过联合国志愿者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发动志愿人员为LIVE EARTH演唱会提供志愿服务。联合国志愿者项目同时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支持,动员中国公众通过基层宣传行动,采取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减少个人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不过,对于这场演唱会,并不是所有人都持肯定态度。英国年轻摇滚乐团“北极泼猴”(Arctic Monkeys)认为,演唱会用在舞台照明的电可供十个家庭使用,歌手必须靠长途飞行和搭车往来各地演出,这些都有违“节约能源”宗旨,根本不环保,所以拒绝参加演唱会。
《滚石杂志》编辑伊凡索皮克也表示:“我认为这个演唱会的目标相当模糊,他们应该早一点着手才能做的更好;同时,也应该让主题更为明确一点。”另外有些人批评,玛丹娜(Madonna)不但喜欢搭乘私人飞机,还喜欢收藏名车,坐拥多辆名车与豪宅,生活不环保到极点,代言环保开唱简直就是负面示范。
从某一方面来说,这场义演性质的演唱会其实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如同22年前由迈克尔·杰克逊发起的捐助非洲演唱会那样,通过明星的影响力来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但这毕竟只是一项公共活动,就像地球熄灯一小时一样。
应该庆幸的是,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人们知道地球正面临着怎样的危机,知道他们需要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来为应对气候危机贡献个人的力量,但我们必须清楚,面对日益严重的现状时,一场演唱会或许将为人们提供一个通往环保之路的契机,然而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