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广深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起与开放大潮下一批批民营企业的创办而成为内地人的梦工厂。“工业化”促进了广深的高速“城市化”,据《浙江日报》的数据显示,1980年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然而,2010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宏观经济蓝皮书》指出,中国截至2008年的城市化率达到45.68%,但依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广东省的城市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63.37%。
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水平超过50%,就标志着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就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加速阶段,即“同步城市化期”。尽管如此,这个阶段至“逆城市化”还有一段距离,以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来看(包括一线城市)尚不充分。
“逆城市化”的概念是1976年由美国科学家波恩首次提出的,是用以描述在城市化的后期,由于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引起人口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区人口的外迁;交通、通信的现代化大大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时空距离等原因,出现了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趋势,也就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重心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然而,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的“伪逆化”却是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现实矛盾所致:
易艳刚在《长江商报》上这样总结:“一方面,现行的户籍制度仍然是年轻人进入大城市的制度性藩篱;另一方面,基于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劳动分工的城乡二元分割之势不减反增。”
《“逆城市化”现象的多重启示》一文中也认为,中国的“逆城市化”是户籍制度制造的怪胎。文中提到:诚如《中国经济转型30年》一书所言,城市户口的福利含金量造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悖论,越是在户口中附着较多福利内容的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越难推进。“户籍福利”不能剥离,人们只会涌向福利更好的地方,户籍改革便会遭遇更大阻力。《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叶檀举了一例,她说,“我有朋友在深圳教书,为得到深圳户籍自愿从大学转到中学,即使在中学,他见识了体制内外完全不同的待遇。体制内外的教师工作没有丝毫差别,收入差距相差一倍,为此他不得不以极大的代价获取体制内的身份。这样的事发生在改革桥头堡深圳,说明这座城市有未老先衰的可能。”
除了户籍,最核心的就是“生存问题”。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张翼所言,“事实上,这和发达国家的白领转移有着很大不同,这是一种被迫的转移,我们处在工业化中期,这个阶段白领离开特大型城市,主要是房地产市场畸形上升,以及物价的昂贵,给这个阶层很大的挤压,中产阶层的品质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高校的扩张,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挤压了原本属于有工作经验白领的部分空间而让他们感到竞争激烈压力过大,他们更希望在生活成本低、竞争较少、幸福感较明显的城市。”
生存与生活
2010年7月初,郑文锋在自己的博客上说,他想“逃离都市,回去当农民”。
帖子里讲到从春节到现在,他已回了五次江西的老家赣江。他写道,“我在老家承包了380亩山地,准备养鸡养鱼,做一个农民。”当戴着眼镜,满脸书生气的郑文锋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身边的朋友都觉得郑文锋不可理喻。今年30岁的郑文锋2002年来到深圳,很快就开了一家小型的机电设备维修公司,然后又成立了海尔星级服务中心,并投资一朋友开的小广告公司。这三项业务,每个月能给郑文锋带来4-5万的收入。依靠这些收入,郑文锋买了两套房,几辆车,在同龄人当中,不失为一个成功者。“可是我不快乐!”学医的郑文锋觉得自己干的事自己并不喜欢。“刚来深圳的时候,还很有干劲,可后来,这种干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说了你可能不相信,我的那个机电维修公司,现在是我的堂弟在打理,我自己已经三年时间没有去开拓客户了。海尔星级服务中心也转包给别人了。”
今年以来,郑文锋让自己闲了下来,基本上是一周双工作日,常常掰着指头考虑怎么打发时间,很多时候将自己关在住房里,看碟、打游戏,或者出去K歌、喝酒、洗脚按摩……灯红酒绿之后,郑文锋会觉得很空虚,觉得没有意思,觉得自己在堕落。“总之情绪很不好,越来越抑郁。”
让郑文锋情绪低落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感情生活没有着落。每当相貌英俊,有房有车的郑文锋说自己没有女朋友,找不到结婚的对象,周边的人都不会相信。“可能是圈子小吧,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女朋友。父母亲经常逼着我结婚,我也想结婚,可是没有合适的。”为了找女朋友,郑文锋在加入了一个交友网站,先后与6-7个女孩有过接触,但都无功而返。“深圳的女孩,太现实了。”
郑文锋说,他厌倦了深圳这个城市的虚伪、浮躁。“这哪里是生活啊?有种莫名的压力感与厌恶感。任由现在这种状态发展下去,肯定会毁了自己。一定要改变。”郑文锋的理想,是带着女朋友,回农村买一大块地,修一幢小别墅,修个游泳池,周边种满鲜花,养很多可爱的小狗,再建一个农场,种蔬菜,果树,养鸡养猪,自给自足,活在桃花源。“再也不用看客户的脸色了,也不再有城市的噪音塞车的烦恼,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日出日落,两个人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我真想问一下大家,有女孩会愿意陪我去乡下当个现代农民吗?”
在郑文峰已经动了“回乡”过“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的念头时,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总监的刘勇已经“出逃”,去了海边花园厦门。
到了厦门,刘勇深深感觉到,“没有深圳的喧闹,大都市中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息被阳光下的惬意和闲适代替。一个海滨城市,不仅近在咫尺就能感受大海拥抱,而且拥有浪漫的海滨长廊,海上明珠“鼓浪屿”,闲暇时或漫步或静坐或思考……”
刘勇在深圳工作了两年,而2008年的工作上调动,让刘勇从深圳来到厦门,现在的他已经爱上这个城市,而且也在厦门置业,享受独有的时尚生活。
对于他来说,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环境对于工作具有不同的影响,他说“身处在一线城市的设计师一般是感受都市的流行和时尚的未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这个只是‘流行’的动向客观规律,对于我的设计和创作影响不大;相反地,在宁静、舒适的环境下工作,有时候会更利于我整理和思考。”
哪怕和一线城市相比,厦门的人力资源发展不是那么健全、商业环境不够那么浓、各类指导信息比较少……但正是这些差距,恰恰就是厦门的发展空间。游历过许多发达的一线城市,考察过国际顶尖的服装之城,刘勇期待厦门城市综合硬件的飞速发展,能成就第二个香港维多利亚,留下了愿意将就生活环境的高层人才,这样,也吸引了周边需要提升的企业来厦门。虽然如今的厦门并不时尚,特别是服装业的发展,若把“深圳女装”和“厦门女装”进行对比,恐怕大多数的业内人士还是会选择“深圳女装”。可是这在刘勇看来并不是大问题,“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近几年来,厦门逐渐形成了海峡交流的中心点,成为时尚之城的日子指日可待。”刘勇对此很有信心。
与深圳一样,身处广州的人也开始将自己的人生托付给“竞争压力小、生活成本低、生活节奏慢”的宜居之城,就像王彦君的例子。
王彦君2010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3年前,考上研究生的他一门心思想留在广州工作生活,但是,从上学第一天,王彦君的导师就给他泼冷水:“你们这批同学毕业后肯定很难留在学校的几家附属医院,留在广州其他好一点的医院都比较难。”在随后的三年里,每每谈起毕业后找工作的事情,导师总是善意地提醒他:“去二、三线城市挺好的。以学校的名声,研究生毕业之后至少能进当地最好的医院。即使留在广州,房子这么贵,工作竞争那么激烈,生活质量肯定好不起来。”
真到了毕业的时候,就业形势正如导师之前的判断,此时广州的物价和房价比三年前涨了近一倍。而他的工作去向也不是在广州,想要他的是江门市的一家三甲医院,王彦君决定去看看。去了以后,他发现那家医院还真不错,算是粤中南部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了,关键是院方对他有非常大的兴趣,积极邀请他来院里工作。
与广州相比,侨乡江门城市小而干净整齐,交通也挺便利,开车去广州大约1个小时,最让他动心的还是这里的房价,市中心最贵的商品房均价也只有每平米五六千元,而广州房价则是动辄上万甚至几万。
最终,王君彦与这家医院签订了协议,在心头纠结了小半年的情绪也平静了下来,就等着毕业后去报到。
3.珠三角的机遇
“我不知道将来的工资能否足够支撑起日常开支,更不知道将来的日子能否有足够好的心态去面对成为房奴蚁族或者蜂族乱七八糟的境况。假若生存的意念将升职、加薪、遇上伯乐等等愿望和诱惑通通扼杀掉,我想我会逃到二线城市去。”广东商学院广告专业大四学生叶素筠说。
新华网记者凌广志说,2009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是珠三角的“尚方宝剑”。而嗅觉灵敏的内资和港资银行,也已在珠三角的二线城市拉开战线,贴身火拼。
外面已然风生水起,而你还在广深“城中村”的小黑屋里,裹足不前吗?
筑梦二线城市
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尚未达到真正的“逆城市化”,但是,一线城市的生活工作压力已经让生活其中的人纷纷有“出走”的意愿,也有一些人实行了“撤离”。据新加坡《联合早报》在《一线城市“蚁族”开始逃离》的文章中所说,网上调查显示,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一线城市工作的白领,59%有离开打算,另有11%已展开离开行动。对一些人而言,逃离北上广是解脱或创造机会。
2010年5月Job88招聘网站上发布的2010年深圳人才吸引力调查报告中,接近83%的受访者不满意自己在深圳的发展现状,60%的受访者未知是否会呆在深圳继续发展。
《南方都市报》关于《二线城市抢走深圳人才》的文章中提到:化工公司HR经理冷望东表示,“以往的倾斜只是人才来了会流走,现在的状态是人们直接选择二线城市作为就业生活的地方。”而白领芳子的谐趣说法也正是现在大城市白领的心理写照,“大城市里职场人定义白领二字不同以往,以前随便混混都是个白领,现在如果不是牛气轰轰的,学历高,收入高,有房有车,谁敢说自己是白领,只敢说工资‘白领’!”曾有网站调查显示,目前仅有不到20%的职场人认为办公室员工是白领,他们都认为白领应该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而不是供不起房、买不起车的“穷光蛋”。职场人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在职业发展上有更长远的考虑成为他们“出走”深圳的主要原因。
当初前赴后继来到深圳的大学生们正是看到了深圳的年轻、开放和较高的福利待遇,而随着深圳的房价居高不下,各类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大城市浮躁气氛让人形成的攀比心理,“白忙族”收入支出比低,不得不一有机会就另谋高就。
房价过高、交通拥堵、生活压力巨大渐渐掩盖了深圳原本的光芒。调查报告中,月支出3000-5000元的受访者高达40%,所以60%受访者对未来3-5年继续留在深圳发展持不确定态度,甚至有13%的人选择不会继续留在深圳。只有25%的受访者愿意推荐自己的亲戚朋友来深发展。
第五章 “冇鞋挽屐走” (3) (1)
HR冷望东说,“为了谋取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赤裸裸的职场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公司肯定是用强调物质激励配合严苛管理的。相比之下,二线城市的企业氛围更温柔,更有人情味,归属感也更强。而一些人刚来深打拼,不仅得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而且经常要面临职业瓶颈和被随时淘汰的危险,这种状况,对自己的前途都充满未知,怎么会推荐朋友过来一起打拼。那么,人才的吸引力又会进一步降低了。”
2009年10月,万宝盛华对全球将近71000家企业,包括中国大陆地区4317家企业开展了雇佣前景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在2010年第一季度的就业前景继续向好,其中重庆、西安、青岛、武汉、苏州等城市的雇佣前景超过北京、广州和上海,预示着二线城市将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在珠三角,除了广州、深圳不乏具备实力、发展后劲的二线城市。可以说,这些城市的居住条件更好、生活成本也低、工作竞争压力相比较轻,而且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比较大,更加宜居宜业。
珠海新机遇
2010年8月26日,和深圳共同度过30岁生日的,还有珠海经济特区。面对珠海30年来的发展,珠海市委书记甘霖说,“可以用两个‘翻天覆地’和三个‘历史性贡献’来概括。两个‘翻天覆地’,指的是珠海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增长了210倍,年均增长20.3%;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居民生活质量居珠三角城市前列,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同时,珠海选择在而立之年转变发展方式,通过错位发展填补经济结构的缺陷,推动“上天入海”的项目,从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上天”即建立珠海航空产业园区。自2006年,珠海举办第一节国际航空航天展览后,已逐渐建成亚洲最大规模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和国内最大的飞行员培训基地,与航空产业相关的航空电池、电子等产业发展迅速,在珠海与香港机场合作管理珠海机场之后,珠海发展“临空经济”具有了良好的基础,使珠海具有发展航空产业必备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产业园计划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航空产业成为珠海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一个体系完整的产业集群。(《中国证券网》)
“入海”即打造珠江口西岸未来的新引擎:高栏港区。高栏港经济区包括中海油、中船在内的港区在建、筹建的重大产业项目现已有15个。其中,在建的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LNG接收站、宝塔石化、成城沥青、宏昌电子项目等,总投资为245亿元,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可达683亿元。另外,10个正在筹建的项目,包括中船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中海油南海天然气陆上终端、中海油天然气发电、珠海电厂5号6号机组等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050亿元,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324亿元。这意味着,一个在广东乃至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的新兴装备制造基地正在加速崛起。
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卢晓凤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珠海要加快建设“三区一基地”,这一区一基地就是高栏港工业区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这就意味着高栏港在2020年前的10年,将面临高发展要求。围绕高栏港区的建设,珠海临港产业带也会相应延伸到斗门等地,这将有助珠海形成重要的现金制造业基地。
珠海的错位发展理念,不仅体现产业选择上,还体现在产业区域布局等诸多方面。除了“上天入海”,珠海还有一句口号就是“东软西硬”,其具体内容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服务业和高品质生活服务产业;经济基础较弱但发展空间大的西部地区,则侧重发展加工和制造业,“上天入海”等大项目,大都集中在这一地区。这样布局,既有利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又可以使不同区域集中培育几个特色产业,增强竞争优势。(《经济日报》)
在深圳的发展进入稳定期,并且面临着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困境可能带来的产业空心时,珠海正在迎头赶上。
作为珠海第一大岛、与澳门三岛隔河相望的横琴岛在2009年6月正式被纳入珠海经济特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横琴岛将逐步建设成“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据《南方日报》2010年5月报道,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介绍,横琴开发建设总投资达700多亿元,现5大重点项目已陆续启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总投资超过60亿元,于200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10周年之际正式奠基;作为珠海经济特区的新亮点和新地标,十字门商务区在未来5到10年里总投资将达380多亿元;投资达100亿元的长隆海洋公园已经启动;横琴岛基础设施配套的BT项目由中冶集团承建,项目涉及金额超过100亿元;中电投的多联共燃气发电项目,投资120亿元。
在5大重点项目中,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项目颇为引人注目。该项目一旦建成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集会展、游乐、酒店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乐园,年接待游客能力将达1000万至1500万人次。
随着横琴新区的开发,港珠澳大桥的动工建设,珠海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珠海试图在未来的30年里实现“弯道超车”。
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珠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坚守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条底线。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在接受《中国城市面面观·书记市长系列访谈》之邀做客人民网介绍说:“从建特区的初期,我们市委市政府就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珠海这个城市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那个时候,对粗放型的项目,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高耗能的、效益低的一些项目,我们不让它进入珠海,因为到了珠海,确实带来社会的管理问题,带来我们的环境破坏问题等等一些问题,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是严格把关。”因此,珠海才能在这些年里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这让珠海在如今的新一轮发展中拥有了重要“底牌”,吸引着众多高端产业项目来此落户。
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将促进就业。珠海对于人才引进也有它的见解。2010年7月7日,珠海市市长钟世坚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百城调研”栏目的访谈时表示,“人才是珠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关键因素,如何吸引人才来珠海、留在珠海,珠海有自己的做法,在过去的发展当中,珠海市采取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措施。珠海通过采取灵活的措施,引进一些尖端性的人才,并为其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根据珠海的发展需要,引进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对来珠海就业的大学生提供百分之百就业机会。这些都为珠海未来的发展来提供人才的支撑。光引进人才是不够的,珠海市通过创造良好的就业、居住环境来留住人才。把珠海打造成为生态水平更高、更富有特色、幸福感最高的城市就成了‘留人良方’,要让人才觉得在这个城市确实是能给他实实在在得到,比别的地方更多的优惠。”
而一位名为“绿色思想者”的网民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打拼10多年,最终还是选择了珠海作为“落脚点”。他说,自己沿着中国东部的海岸线一路南下“考察”,从大连、青岛,到三亚、海口、湛江,并最终选择珠海,因为“珠海是中国最适合我的城市”。他认为珠海好在“出世入世,进退从容”。
珠海自经济特区建设城里以来,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坚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条底线。《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社会环境竞争力因此,如“绿色思想者”所言“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摸爬滚打过的中产阶层人士,在渐渐对大城市的喧嚣产生厌恶后,会开始钟情于像珠海这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乐活’之地。”
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实力并不是十分均衡。但是,目前珠三角除了广州与深圳还有很多正在“崛起”的二线城市,这些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进一步增大对人才的需求,并且,对于人才而言,这些城市的竞争自然也小于广州与深圳。
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分析的,随着一线城市的职场竞争愈发激烈,以及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二线城市的引才魅力正在日趋增强,“不可否认,对于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一线城市薪资水平仍具有绝对优势。但这种优势会随着职位层级降低而逐渐减弱”,像技工和文员类岗位,二线城市的薪资水平已与一线城市差距在逐步缩小。随着部分二级城市的产业结构由制造导向转型为科研与研发导向,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必然增加,这有可能会引发人才在一、二级城市间的流动。
数据也证明了这个趋势,据广州锐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希宏所言,2010年初,原本南下广州求职的内地大学生群体,正在日益向东莞、佛山、中山等周边中小城市分流。东莞智通人才大市场副总经理李纲领认为,“东莞之所以势头直逼广州、深圳,迅速成为最受全国各地大学生青睐的珠三角城市,主要是由于广州、深圳的就业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门槛月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并且东莞中心人才市场副总经理钟核心表示,东莞在2010年“至少将接纳3万-5万名大学生就业”。这个数字,已经远远地超过广州、深圳这两座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对应届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东莞当地有1.6万家外资企业、16万家民营企业。因此,在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二线城市,已逐渐成为一座就业容量巨大的“大学生就业基地”。
城门开,居有所
除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未来发展前景外,住房也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其中,住房也涉及到房价与户口。
珠三角城市中,曾有一些城市实行过购房入户政策,比如:广州曾实行购房入户,但于2004年1月1日将一这政策取消;深圳市曾在宝安、龙岗两个特区外的行政区执行过购房入户政策,于2004年4月30日取消;中山、东莞市分别于2004年7月1日、2008年1月1日取消购房入户政;佛山市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取消。以上城市均根据本地实际,对取消购房入户新政策的执行预留了一定时间的缓冲期。珠三角的江门、惠州市仍在执行购房入户政策。同时,也包括泛珠三角的南宁。
已满而立之年的陈同称2010年是他的焦虑之年,去年他刚从美国读完硕士回到深圳,虽然顺利地应聘进一家美资企业担任项目经理,月薪也已轻松过万,然而他迟迟不敢向女友求婚。“房子还没有落定,没给人家一个安心之处,怎么提?”陈同2003年出国时,深圳住宅的价格均价是5785元/平方米,而现在简直就是“翻天覆地”了,陈同戏谑“早知道出国前先把房子买了”。2009年陈同踌躇了一年,房价并没有跟着他踟蹰不前,而是继续飞涨。“而现在深圳也已经没有购房入户的政策了,我觉得很不划算。”
巨大的压力让陈同萌生了跟着女友到南宁发展的念头,并且日渐强烈。“南宁只要买房就可以入户了,而且城市环境非常好,房价也很合理”,目前,陈同已经在南宁首付20万并贷款买了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他打算今年找到工作后,就和女友撤离深圳。
在南宁市购买商品住房,购房人可另外指定“2人”申请办理南宁市城镇常住户口。对这“2人”不要求其与购房人之间为“直系亲属”或“亲属”等关系,由购房人指定。比如说其他的亲戚,或者是朋友等人员都可以(符合条件迁入的“2人”,如再按夫妻投靠、子女与父母相互投靠等符合相关规定的条件申请迁入其直系亲属的,申请人自己必须在南宁市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