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对女人的歧视也根深蒂固。且不说孔老夫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是一句“牝鸡司晨”,就为多少血腥提供了理由。然而更残酷的是牝鸡司晨真的带来了不幸,与我们时代最近的例子,就是那位有名的老佛爷——慈禧太后。叶赫那拉的诅咒慈禧出身于叶赫那拉家族,传说爱新觉罗家族和叶赫那拉家族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尤其是那句“兴于叶赫,亡于叶赫”,更为慈禧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在明朝末年,叶赫部非常强大,因为世代联姻,努尔哈赤在统一蒙古与东北其他各部的战争中得到了叶赫部的大力支持。谁知硝烟尚未散去,努尔哈赤便转过身来向叶赫那拉氏宣战。领兵包围了叶赫城后,努尔哈赤没有立即攻城,而是跪在城前三天三夜,请求叶赫部投降,理由是女真人要团结成一个部落,才能反抗明朝的压迫。可是叶赫家族却不愿被人统治,更不愿再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卖命。于是努尔哈赤下令,只要叶赫部 的人投降,一律给以高官厚禄;凡是反抗的,一个不留,全部 杀死。叶赫部 宁死不降,但是寡不敌众,最终叶赫城被破,叶赫部 数万族民被毫不留情地杀死,叶赫部的首领金台吉死前诅咒说:“即使我叶赫部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让爱新觉罗家族灭亡!”
据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朝的历代皇帝都避免册立叶赫部的女子为后。
而大清帝国正是在出身于叶赫部的慈禧主政期间走向了崩溃,因此后人说金台吉的诅咒应验在了慈禧身上。事实上,慈禧的叶赫部出身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影响。咸丰二年,一个没落的满籍道员家中的17岁女儿被宫中选中,并被咸丰帝赐号为兰贵人,她就是日后执掌大清权柄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根据清朝后妃制度,后宫的位号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八个等级,贵人列于第六等。据说咸丰帝非常喜欢兰花,兰贵人这个封号似乎意味着这个刚刚入宫的叶赫家的女儿得到了皇上的另眼相看。仅仅5年后,兰贵人就变成了懿贵妃,而且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的母亲。这个22岁的女孩拥有了无限的未来。
残酷但不血腥的开始
咸丰帝沉湎酒色,慈禧很早就开始替丈夫处理政务。让人们真正认识到这个女人深沉一面的是“辛酉政变”。咸丰十一年(1861,农历辛酉年)八月,咸丰帝在热河驾崩。离世前,他委派肃顺等八位大臣辅佐年幼的皇子。咸丰帝的这个计划看似周密,却低估了自己枕边人的欲望。那时的慈禧还是27岁的懿贵妃,丈夫死了,儿子即将登基,她也就成了太后,眼看无上权力即将落入自己掌中,可是肃顺这些辅政大臣却完全控制了热河行宫,一切政令措施都必须出自他们之手。这让热衷于权力的懿贵妃难以接受。肃顺等人势力强大,要想夺回权力,首先需要找到重量级的同盟。懿贵妃首先想到的是恭亲王奕。奕是咸丰皇帝的亲弟弟,据说当年两人为了夺得皇位无所不用其极。咸丰帝当上皇帝后,虽然没有要了这个弟弟的命,但也一直把他排斥在最高权力圈之外。奕才华出众,始终有一批大臣支持他。咸丰帝驾崩后,朝中一片混乱,奕只想挽救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对皇位暂时没有兴趣。从各方面讲,他都是一个合适的合作者。可是如何才能瞒过辅政大臣们的眼线,联系到此时还在北京城的奕呢?懿贵妃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有一天,懿贵妃身边的小太监安德海突然和皇后身边的侍女吵了起来。懿贵妃为了尊重皇后,狠狠地处罚了安德海,并命首领太监把他遣送回京,派在“大扫处”做苦力。一个小小的太监受罚,当然不会被日理万机的辅政大臣们当回事,安德海顺利回到京城,辗转见到了恭亲王,把盖有皇后私印的懿贵妃的亲笔信交给了他。懿贵妃就是通过这封信,表达了希望恭亲王能支持她政变的愿望。除了恭亲王以外,懿贵妃还利用安德海暗中拉拢了一大批对肃顺等人不满的满汉官员,这些人成了日后懿贵妃掌权的最初政治班底。辛酉年九月二十九日,即1861年11月1日,懿贵妃已经成为慈禧太后,并与慈安太后赶在辅政大臣们之前回到北京。按照信中的计划,恭亲王奕带着文武百官在德胜门迎接两位太后。两位太后容颜憔悴,顾不上回宫,就在当场向文武百官哭诉辅政大臣欺侮孤儿寡母的欺君行径。在奕派和两宫太后的联手操作下,官员们群情激愤,舆论完全倒向了太后派。
至此,肃顺等人完全失去了反抗的机会,慈禧一举翻盘,命令载垣、端华自尽,肃顺斩立决,其余五人革职。慈禧知道自己虽然获胜,但根基仍不稳固,因此没有大搞株连,仅处分了与肃顺来往密切的六名官员和五名太监。更令人叫绝的是,她竟然命令将肃顺等人家中抄得的书信及账簿统统“公开焚毁,毋庸呈览”,这一做法与官渡之战后的曹操如出一辙,令人不得不佩服慈禧太后的政治智慧。正是这样的政治敏感让一个女人在男人至上的世界中控制了最高权力47年。
遭受丧子之痛
同治帝6岁登基,是清朝历史上第三个幼年登基的皇帝。慈禧对他抱有无限期待,慈禧为他选择了当时中国最有学问的四个人做老师,希望他能成为一代英主。
此后10年中,慈禧极力维持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正常运转,她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积极支持洋务运动,把自己的心思完全放在政务上,她希望在儿子成年亲政时,交给他的是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不幸的是,慈禧盼子成龙的愿望被无情粉碎了,同治帝到17岁时竟然还读不懂奏折。更令人难以启齿的是,他放着后宫三千佳丽不顾,竟然经常和一群纨绔子弟出入妓院娼寮。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同治帝19岁就暴毙身亡。关于他的死因有很多传说,因为曾经长时间地在青楼厮混,在他生前就有好事之人杜撰他的花边新闻,而到了民国时期,没有了对皇帝的敬畏,更是肆无忌惮瞎编,他死于梅毒的说法正是在这时开始盛行起来的。而根据官方记载,同治帝是死于天花。学者们曾考证过这个风流皇帝的真正死因,他们在清宫档案中找到了一份名为“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的文件,这是御医诊治同治帝病情的脉案、处方以及服药情况的记录。根据这个簿册上记载的症状及太医开出的药方,专家们认为同治帝的确是死于天花。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古人改簿册、改史书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本册子上的记载并不能说明什么,所以至今同治帝的死因还是悬而未决。
推着帝国走向灭亡
可能是同治帝的离开使中年的慈禧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她不再积极地维持这个帝国的良性运转,她生命中只剩下权力,她只为享受而存在。慈禧六十岁那年,她决定为自己办一次规模隆重的寿典。朝中文武大臣想尽办法,甚至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凑出了三千万两白银。“圣寿”的准备活动紧张地进行着,但挪用海军军费的恶果来得比任何人预料的都快。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朝损失了亚洲 第一的北洋舰队,大清朝面对着自建立以来的最大危机。部分官员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纷纷上书呼吁停办庆典,将祝寿费用移作军费。户部 尚书翁同更是在奏折中极力渲染户部筹款的艰辛。本来好好的一个生日,还没过就成了这个样子。慈禧大怒,也就有了那句“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悲剧从这一刻开始,清政府不断割地赔款,偌大的帝国开始迅速崩溃。
1909年,慈禧这个把持大清朝政长达47年的女人,终于抛下了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的江山社稷,离开了人间,卒年74岁。虽然两宫太后以咸丰帝的正宫皇后慈安为大,但慈禧要处处高人一等,在慈安太后离世时重修了两宫的陵寝,把自己的陵寝置于定陵东面。重修后的慈禧陵使与之毗邻的慈安陵黯然失色。慈禧使用了大量珍贵硬木装修自己的陵寝,并饰以贴金扫赤的工艺,这即使是在明清两代皇陵中都是独一无二的。除此以外,慈禧生前酷爱的珍玩等也一同陪葬于棺内,总价值高达1亿两白银。民间传说她将清帝国300年来积攒财富中的一半带入了坟墓。1928年6月,河南军阀孙殿英盗挖了慈禧陵墓,不仅掠走了所有的财物,更是把慈禧的尸身暴露在棺外。慈禧希望死后能继续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但最终还是成了一堆土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