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孝惠皇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
孙秀议加相国伦九锡,百官莫敢异议。吏部尚书刘颂曰:“昔汉之锡魏,魏之锡晋,皆一时之用,非可通行。周勃、霍光,其功至大,皆不闻有九锡之命也。”张林积忿不已,以颂为张华之党,将杀之。孙秀曰:“杀张、裴已伤时望,不可复杀颂。”林乃止。以颂为光禄大夫。遂下诏加伦九锡,复加其子荂抚军将军,虔中军将军,诩为侍中。又加孙秀侍中、辅国将军,相国司马、右率如故。张林等并居显要。增相府兵为二万人,与宿卫同,并所隐匿之兵,数逾三万。
八王之乱,是窝里斗的经典案例,开创了自家人祸害自家人的历史新局面。
八王者,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ài)、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东海王司马越是也。“八王之乱”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不是说只有八个王爷参与,也不是只斗了八个来回,从外戚杨骏算起,加上傻儿皇帝、南风同学,加上传说中聪明的太子司马遹,加上正统史家认为不那么坏的其他王爷,再加上国之大臣、王之家臣,肇乱与被乱者,何止八王。
现在出现政争乃至倒阁,不过政治人物走马灯而已,在西晋王八之乱的这段时间里,动不动就是大翻盘,政治斗争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清洗和屠杀,结果是清洗了一遍又一遍,屠杀了一遍又一遍。光杀当事人不能止渴,一般都要玩到“夷三族”的至High阶段。想想看,当时王公大臣们都有姻亲关系,这样从革命阵营内部杀将起来,这里夷三族,那里夷三族,有的家族可能会轮上两三遍,这是真正的“死亡覆盖”,逃无可逃,遁无可遁!
八王之乱,最先覆亡的是司马懿的四子汝南王司马亮。其实这位王爷只是没有控制好局面而已,他还真不是主动肇乱的主儿。楚王司马玮杀了外戚杨骏,司马亮不过凭资格捡了个漏。
年轻的司马玮杀了当权的司马亮和卫瓘,旋及被惠帝、贾后卸磨杀驴,之后便是长达近十年的相对安定期。惠帝和贾后当权,张华、裴、贾模等主政,不管怎么样,也还算维持了表面的稳定。
真正让晋王朝失范的,是八王之乱中排序第三的赵王司马伦,而司马伦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却是平民孙秀。
贾南风不计后果行为的最大受益人是司马伦,她给整个宗室集团留下了攻击的口实,司马伦照猫画虎,废掉并杀掉了贾南风,贾模、贾谧等贾党一并诛除,张华也不能免。
赵王司马伦“称诏赦天下,自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一依宣、文辅魏故事”,并且置府兵万人。在司马伦当权的两年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惠帝名义下的诸王共和,第二阶段就是篡位自立。
司马伦性贪冒,但才具不足,这个庸愚之人,他本人“复受制于孙秀”。孙秀担任中书令,成了实际的掌权人。
司马伦、孙秀组合随即遭到新的挑战,淮南王司马允是司马炎的儿子,怎么能甘心旁支窃取国家大权。史称司马允“性沉毅,宿卫将士皆畏服之”。
当时他任中护军,这是贾充担任过的职务,领导中央禁卫,权位非常重要。孙秀对司马允深为忌惮,所以就升他做太尉,外示优崇,实夺兵权。
司马允称疾不拜,孙秀又派御史下诏。司马允一看诏书,竟然是孙秀的笔迹,连伪诏都懒得弄了,这让天潢贵胄很生气。
只要王爷不高兴,洛阳城内摆战场。司马允招集“国兵”——也就是“淮南国军”,这是朝廷下红头文件允许诸王建立的个人武装,大声喊道:“赵王反,我将讨之,从我者左袒。”这是模仿当年周勃诛吕党时的台词,于是司马允率兵与司马伦展开巷战。
司马允的国军装备不错,以弓箭擅长,箭雨之后,树上都有上百支箭。中书令陈淮说,这回得用“白虎幡”解斗,“白虎幡”是什么宝贝,和以前用过的“驺虞幡”有什么不同,我们搞不清楚了。皇帝派司马督护伏胤带四百精骑兵举着幡出宫,司马伦派个亲信对伏胤讲:“这么这么地,好处大大的。”伏胤便诈称皇帝的诏书对司马允有利,取得司马允的信任并趁机杀了他。
洛阳再来一次死亡覆盖,受株连被滥害的有数千人。
一次胜利会让人胆子更大,步子更快,思想更解放。孙秀一看灭一个王很容易,于是胆子大了,当然还包括色胆:他早就对石崇的一个爱妾绿珠垂涎三尺,于是派人索要。石崇不允,孙秀就指证石崇参与了司马允叛乱。犯了政治错误,就指证你经济上有问题;你经济上太惹眼了,就会犯政治错误。石崇听到,第一反应就是:“奴辈利吾财尔!”
铁如意砸珊瑚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贵族石崇被暴发户孙秀彻底洗白,洗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