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皇帝咸熙元年(公元264年)
丁亥,封刘禅为安乐公,子孙及群臣封侯者五十余人。晋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是!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郤(xì)正闻之,谓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先人坟墓,远在岷、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禅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对他蛮优待,刘禅及其子弟不失公侯之位,当然是统战意味的公侯了。司马昭经常请刘禅吃饭喝酒,席间还有蜀伎表演佐餐,我相信司马昭是真心款待刘禅,并不是故意拿这个奚落刘禅君臣。闻故国之音,刘禅的随臣不免感怀,所谓感时花溅泪,闻声痛在心是也,一旦寄人篱下,人人都可以做林黛玉。而刘禅却嬉笑自若,司马昭悄悄对身边的贾充说:“这哥哥真是的,不要说姜维了,就是诸葛亮长生不老,恐怕也保不了他。”
司马昭有一天问刘禅:“颇思蜀否?”
刘禅应声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当时,在刘禅身边的大臣只有卻正,坚决主张投降的谯周充实到司马魏的干部队伍了。卻正教导刘禅说,以后司马昭再提这个话题,你就说“我爹的坟墓还在四川,我也想常回家看看”。
司马昭后来有一次果然又聊到这儿,他是试探还是闲扯不得而知。
刘禅见问,于是改口说:“我爹的坟墓还在四川……”
司马昭笑了:“这怎么像卻正的话呢?”
刘禅还在那儿闭着眼挤眼泪试图增强效果,一听司马昭揭了底,马上睁开眼说:“你怎么知道?”
刘禅和司马昭表演相声,一个逗一个捧。刘禅是不是装傻,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爹当年种菜以为韬晦,家门的本领或有遗传也未可知。
把刘禅卡通化,有利于相关各方的核心利益,至于刘备和诸葛亮在地下抱着哭成一团,那就没人管得着了。
其实在投降的时候,谯周就分析得很清楚,有东吴的孙休在,咱小刘皇帝的待遇差不了,专制独裁没有约束但不是没有顾忌。司马家要说起来是相当士族相当有文化,政策水平也不是一般的高,王祥磕不磕头里面的价值都分得清,何况刘禅好歹也是一国的皇帝,所以最凶残的暴君不光是没有约束,而是没有顾忌。“文化大革命”中,有句口号想来挺恐怖的:“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这种无所畏惧是精神层面的。还有一种是现实层面的,那就是“彻底的无产者也是无所畏惧的”。这两种无所畏惧加在一起,效果绝对是震撼的。
中国虽然没有宗教,但是有世俗道德底线;比如说,对老百姓来说,不上寡妇门、不掘绝户坟就是一种道德底线;对于帝王家来说,改朝换代时,不掘前朝的陵,不杀末班车上的皇帝,也是道德底线。
道德底线也是给有道德的人画的。秦二世最后想做平民百姓,赵高弗许,孙想做官奴,得到的回答也是不许,自家人往往不如敌国有底线。
司马氏对魏蜀吴三国的末代皇帝都不错,要是当时有政协,他们肯定都是政协副主席。司马昭请刘禅喝酒看表演,虽然有居高临下的矜持,毕竟也是以客待之。他儿子司马炎和大臣下棋时,吴国降主孙皓就坐在旁边观战。——且问刘郎思蜀否,未知青衣行酒时。
帝王贵胄,骑在人民头上很威风,但是也等于骑在老虎上。黄宗羲说:“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南朝宋顺宗之语),而毅宗(崇祯皇帝)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要是他们活在今天就好了,一看形势不对,马上移民国外,什么载舟覆舟,老子坐的是飞机。写到这里,诌两句打油诗吧:
成都君臣皆束手,剑阁将士砍石头。
人到洛阳此间乐,鬼在蜀中颇思否?
愁绝无奈姜伯约,欢喜自若刘阿斗。
刘备坟墓今何在,发掘可作三日游。
蜀主装痴无确证,川剧变脸有来由。
一品火锅麻辣烫,三国水煮风马牛。
青衣行酒帝王种,红歌流韵功臣后。
武侯祠外啤酒妹,兜卖龙虾和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