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提到过,在刘景素之乱平定后,刘宋失去了最后一名成年的宗室,整个政权已经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更加要命的是,刘昱这小子在刘景素之乱后变得越来越坏。
刘景素之乱前,刘昱再熊不过没事到处跑,一个白天不在皇宫里——单单这个,我们似乎还可以说,是刘昱年纪小,比较调皮。但是刘景素之乱后,刘昱点上了一个新的技能——杀人,而且是胡乱杀人,不讲逻辑。
当时,刘昱有时候带着侍从,抄着兵器在大街上浪,杀害无辜的百姓、牲畜。刘昱这么一搞,吓得家家户户都把房门关的严严实实的,路上也看不到什么行人。而且,刘昱还捣鼓出了各种刑具,各有名目,而且不离自己左右,有人违背他的心意,就用酷刑招呼。
刘昱曾经有一次用铁椎椎人阴部,他身边有个人看到这些皱了皱眉头,就被刘昱用长矛捅穿了肩胛骨。
更加夸张的是,皇太后王贞风劝了刘昱两句,刘昱气不过,竟然想要把嫡母毒死,幸亏身边的近臣出来劝说道:“如果陛下把太后毒死,那么陛下就要守丧,守了丧就不能出去玩了。”刘昱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皇太后才没有被杀。
刘昱小朋友这么折腾,想要干掉他的当然排起长队了。
最先想要干掉刘昱的是宋明帝的恩幸阮佃夫。他觉得刘昱小朋友靠不住。于是在元徽五年(477年)春天,他准备趁刘昱去江乘射鸡的时候发动政变,废掉刘昱。
但是,刘昱突然取消了射鸡的安排,没有去江乘。这一下,阮佃夫政变的计划完全暴露了,刘昱旋即赐死了阮佃夫。
阮佃夫死了,想杀他的人还排着队呢。
下一个想送刘昱去见明皇帝的人就是“四贵”之一的时任散骑常侍、中领军、使持节、都督南兖徐兖青冀五州军事、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萧道成。
萧道成想要干掉刘昱的原因很简单——刘昱也想干掉他。
刘昱想弄死萧道成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有一天,他直接带着一帮侍卫冲进萧道成家。那时候是夏天,天气很热,这位刘宋军方大佬连衣服都没穿,就看见皇帝冲进了自己家里。
刘昱冲进萧道成家,把弓拉满,想要射死萧道成。这时候,一个侍卫来劝刘昱说:“陛下,这萧道成那么胖,当靶子用一定很妙,如果就这么射死了,多可惜啊,不如拿骨箭来射他。”
刘昱听了他的话,用骨箭对着萧道成的肚子射了一箭,然后就跑路了。
刘昱这次虽然放过了萧道成,但是他还是很想弄死萧道成。于是有一天,皇帝带人冲到萧道成家门口,想等萧道成出来就把他干掉。萧道成那天碰巧没出门,刘昱也就回去了。
再往后,刘昱又在皇宫里说:“我明天一定要干掉萧道成!”陈太妃听了,冲过来把儿子骂了一顿说:“萧道成功劳那么大,你杀了他,谁还给你干活?”
萧道成虽然每一次都成功逃脱,但他知道不能再留着这个小皇帝了,再这么搞下去自己早晚被干掉。
于是,萧道成找到了袁粲、褚渊,提议劈了刘昱。此时,袁粲觉得,皇帝这幅样子,只是年少不懂事,教育教育就好,没必要废了他,废立这事不管成功与否,自己估计都没好下场。面对袁粲和萧道成的不同意见,褚渊选择了沉默。
但是对于萧道成来讲,接着当他刘昱的忠臣是不可能的,问题只是在于怎么搞事情罢了。
当时,有人劝萧道成利用兵权在广陵举兵,讨伐刘昱。这个主意自然糟透了,宋孝武帝之后,地方上举兵的刘诞、刘子勋、刘休范、刘景素之流无一成功,若萧道成真的决定起兵广陵,搞不好也要步他们之后尘。
萧道成最后决定直接干掉刘昱,为此,萧道成拉拢了负责禁卫的直阁将军王敬则,邀请他一同发动政变。王敬则又串通了刘昱身边的侍卫二十五人,打算一起搞事。
元徽五年七月初七,时值七夕,刘昱又带着两百多人出去浪,晚上跟新安寺的一个和尚喝了酒,然后便返回皇宫睡觉。刘昱睡着以后,他身边几个已经和萧道成串通好的侍卫立马砍下了他的脑袋,送到萧道成处。
萧道成拿到刘昱的头,立马穿上戎服,带着几十个人接管了皇宫。早上,萧道成召集“四贵”议事。众人迎立明帝之子刘凖为帝,改元昇明元年
刘凖继位后,萧道成升任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刺史如故;沈攸之进号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刘秉为尚书令,加中军将军;袁粲免尚书令,改任中书监。
如果问这次安排下最大的受益者是谁,那不用说,一定是萧道成。他原本的职权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是却加号录尚书事,这使得他拥有了最高行政权。而袁粲降任中书监,权力遭到巨大削弱;刘秉虽然升任尚书令,但因为有萧道成的录尚书事在,所以他直接成了吉祥物。
这么一搞,萧道成的个人权力极度膨胀,以至于同时手握军政大权,任谁都看得出,这大宋天下,跟姓萧也就差了块排面。
最先跳出来要弄死萧道成的是沈攸之。他得知萧道成弑君后,说道:“我宁可像王凌一样去死,也不愿像贾充一样活着。”王凌是三国曹魏名臣,密谋反抗司马氏专政,被司马懿发觉后自尽;贾充是西晋开国功臣,党附于司马氏,对魏晋易代出力尤多,西晋建立后拜太宰。
沈攸之以此二人设喻,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坚决反抗萧道成专政的决心。昇明元年(477年)十一月,沈攸之正式以接到太后勤王密旨为由举兵,企图铲除萧道成。
与此同时,沈攸之又给萧道成写了封信,其中部分内容如下:
刘昱昏庸残暴,你应该和诸位大臣商议,禀报太后,然后再把他废黜,怎么能够勾结侍卫,亲自弑杀天子,甚至不给他发丧,以致尸体生蛆?所有大臣,谁不会震惊叹息?而且你还罢免了朝廷的旧臣,任命自己的亲信,宫廷的钥匙,都交给自己的家人。这难道就是汉武帝托孤于霍光,汉昭烈帝托孤于诸葛亮时的遗训吗?你既然有灭亡我大宋的野心,我又怎么能舍弃申包胥誓死复国的节操呢?(《南齐书·张敬儿传》、《南史·沈攸之传》记录不同,此处按照《南史》翻译,应该是沈攸之原文的节选)
十二月十二日,沈攸之命令诸军进发,讨伐萧道成。闰十二月四日,沈攸之至夏口。萧道成闻讯,也派兵讨伐沈攸之。
按照沈攸之原先的部署,他准备调集大军,不管沿途官军,直捣建康。这当然是个好主意,但是沿途的官军自然也不会真的放任他过去。
当时江夏内史、行郢州刺史柳世隆,是文帝、孝武帝、前废帝三朝重臣、功勋名将柳元景的侄子,他跟萧道成长子萧赜,也就是后来的齐武帝关系很好,所以他也就自然而然站在了萧道成这边。
柳世隆当然不希望沈攸之大举进攻建康,于是派人挑战,前军中兵参军焦度又在城上辱骂沈攸之。沈攸之气疯了,管他什么战略部署,大举进攻郢城。
但是,沈攸之攻城一个月,发现自己没占到任何便宜,反而失去了拿下建康的战略窗口,叛军的士气开始崩溃。昇明二年(478年)正月十九日,沈攸之部将刘攘兵叛变,叛军士气彻底跌入谷底,沈攸之无法继续操控军队。
于是,沈攸之放弃进攻郢城,决定逃回大本营江陵。到了江陵,他才发现老巢已经被雍州刺史张敬儿一锅端了。沈攸之没办法,带着儿子沈文和逃到华容,被当地少数民族宰了,脑袋送到建康。
在沈攸之叛乱的同时,京师那边也不太平。
袁粲和刘秉在被架空以后也明白,再这么搞下去,自己和大宋都得凉。于是,二人密谋占据京口叛乱,同时王景文的之子王蕴带人直接斩首萧道成,名将黄回率军接应。
结果,刘秉这人胆子特小。到了叛乱那天,他吃好晚饭,就带着满门老小冲到京口,依附袁粲。
这么大阵势,萧道成还发现不了他们造反才见鬼了,于是袁粲精心安排的政变计划全面破产。
袁粲看见刘秉,也知道大事不妙,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举兵叛乱。与此同时,萧道成调集大军镇压袁粲。黄回得知计划泄露,知道大势已去,不敢起兵接应,而王蕴等人干脆直接跑路了。
这么一来,这次政变彻底失败,袁粲、刘秉、王蕴、黄回等人先后被杀。
随着沈攸之、袁粲最后一搏的失败,宋明帝的托孤大臣除党附萧道成的褚渊以外全部死去,萧道成大权独揽,彻底扫去了称帝路上最后的阻碍。
昇明三年(479年)三月,萧道成晋升相国,总百揆,封齐公,备九锡;四月,萧道成加封齐王,走完了篡位前全部的流程。
同月,宋顺帝刘凖禅让于萧道成,刘宋灭亡,历四世八帝,享国五十九年。不久,宋顺帝遇害,刘宋宗室除了在北魏的刘昶外全部被萧道成屠杀。
身在平城的刘昶闻知祖国灭亡,悲恸万分。不久,他在南征萧齐时在三军阵前陈述家国倾覆之悲,声音激昂,泪流满面,北魏将士亦为之动容。之后,他更是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泣血上陈,请求镇守边疆,以报家国之仇。
随着十八年后,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一年(萧齐明帝萧鸾建武四年,497年)四月,六十二岁的时任北魏大将军、使持节、都督吴越楚彭城诸军事、宋王刘昶带着家国之恨病逝于彭城,关于刘宋的一切除了史书里的文字外似乎全部被历史抹去了,或许只留下后人的句句叹息吧。
小生自填《水龙吟》一首以叹曰:
八王廿载相攻,血流漂杵民心去。离石都尉,左国僭号,分庭抗礼。皇舆播迁,长安难见,新亭空泣。道东风忽起,雷霆震震,六合动,夷狄惧。
卅载元嘉文治,妄兴兵,丧师亡旅。武陵御宇,寒门秉政,嗣君错立。桀纣临朝,手足相劋,自寻屠灭。六十年,只剩村头瑞兽,任凭风雨。
【参考文献】
古籍(按作者生活年代排序):
(西晋)陈寿《三国志》(刘宋)裴松之注
(东晋)干宝《搜神记》
(萧梁)沈约《宋书》
(萧梁)萧子显《南齐书》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
(北齐)魏收《魏书》
(唐)姚思廉《梁书》
(唐)姚思廉《陈书》
(唐)魏徵《隋书》
(唐)房玄龄《晋书》
(唐)李延寿《南史》
(唐)李延寿《北史》
(唐)刘知几《史通》
(唐)许嵩《建康实录》
(北宋)李昉《文苑英华》
(北宋)李昉《太平御览》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南宋)胡三省注
(元)脱脱帖木儿《宋史》
(明)王夫之《读通鉴论》
近当代书籍(按作者姓氏笔画为序):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
张金龙《治乱兴亡:军权与南朝政权演进》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当代论文(按作者姓氏笔画为序):
王永平《刘裕、刘毅之争与晋宋变革》
汪奎《中外军体制与南朝刘宋政局》
汪奎《刘劭之乱与刘宋政局》
邵春驹《论南朝刘宋景平至元嘉初政局》
陈春雷《幕府与晋宋政治研究》
严耀中《评宋孝武帝及其政策》
祝总斌《刘裕门第考》
祝总斌《晋恭帝之死和刘裕的顾命大臣》
胡阿祥《论土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