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也是如此。从前学子,往往临摹范本,圆的圆,三角的三角,丝毫不变,这亦不可算美。现在新加坡的天气很好,故到处有自然的美,要找美育的材料,很容易。最好叫学生以己意取材,喜图画的,教他图画;喜雕刻的,就教他雕刻,引起他美的兴趣。不然,学生喜欢的不教,不喜欢的硬叫他去做,要求进步,很难说的。像儿童,本喜自由游戏,有些人却去教他们很繁难的舞蹈;儿童本喜自由嬉唱,现在的学校内,却多照日本式用1234567等,填了谱,不管有无意义,教儿童去唱。这样完全和儿童的天真天籁相反。还有看见西洋教音乐要用风琴的,于是也就买起风琴来,叫小孩子和着唱。实则我们中国也有箫笛等简单的乐器,何尝不可用?必要事事模仿人家,终不免带着机械性质,于美育上,就不可算是真美。
以上四育,都宜时时试验演进,要一无偏枯,才可教练得儿童有健全的人格。
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通常学校的教习,每说我要学生圆就圆,要学生方就方,这便大误。最好使学生自学,教者不宜硬以自己的意思压到学生身上。不过看各人的个性,去帮助他们作业罢了。但寻常一级的学生,总有二十人左右。一位教员,断不能知道个个学生的个性;所以在学生方面,也应自觉,教我的先生既不能很知道我,最知我的,便是我自己了。如此,则一切均须自助才好。大概受毕普通教育,至少要获得地平线以上的人格,使四育平均发展。
又我们人类,本是进化的动物,对于现状常觉不满足的。故这里有了小学,渐觉中学的不可少;办了普通教育,又觉职业教育的不可少了。南洋是富于实业的地方,我们华侨初到这里的,大多数从工事入手以创造家业。不过发大财成大功的,都从商务上得来。商业在南洋,的确很当注意的,这里的中学,就应社会的需要,而先办商科。然若进一步去研究,商业的发达,必借原料的充裕,那原料又怎样能充裕呢?不消说,全在农业的精进了。农业更须种种的农具,要求器械的供给,又宜先开矿才行,这又侧重到工艺上头。按我国制造的幼稚,实在不容不从速补救。开了铁矿自己不会炼钢,却将原料卖给别国,岂不可惜?若精了制造术,便不怕原料的一时跌价,因为我们能自己制造应用品出售,也可不吃大亏啦。
照现在的社会看来,商务的发达,可算到极点了,以后能否保持现状,或更有所进步,这都不能有把握。万一退步起来,那么,急须从根本上补救。像研究农业和开工厂等,都足为经商的后盾,使商务的基础十分稳固,便不愁不能发展。故学生中有天性近农近工的,不妨分头去研究,切不可都走一条路。
农、商、工的应用,我们都知道了。但在西洋,这三项都极猛进。而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工业一途,亦发达极早。何以到了今日,都远不如他们呢?这便因他们有科学的缘故。一个小孩子知识未足时,往往不知事物的源本。所以若去问小孩子,饭是从哪里来的?他便说“从饭桶里来的”;聪明些的,或能说“从锅子里来的”。都不能说从田里来的。我国的农夫,不能使用新法,且连一亩田能出多少米,养活多少人,都不能计算出来,这岂不是和小孩子差不多么?故现在的学生,对于某种科学有特别的兴味的,大可去专门研究。即如性喜音乐的,将来执业于社会,能调养他人的精神,提高社会的文化,也尽有价值,尽足自立。做教师的,不妨去鼓舞他们,使有成功。总之,受毕普通教育,还要力图上进,不可苟安现状……
第六节 教育独立议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
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政党是要制造一种特别的群性,抹杀个性。例如,鼓励人民亲善某国,仇视某国;或用甲民族的文化,去同化乙民族。今日的政党,往往有此等政策,若参与教育,便是大害。教育是求远效的,政党的政策是求近功的。中国古书说:“一年之计树谷;十年之计树木;百年之计树人。”可见教育的成效,不是一时能达到的。政党不能掌握政权,往往不出数年,便要更迭。若把教育权也交与政党,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着改变,教育就没有成效了。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政党以外。
教育是进步的:凡有学术,总是后胜于前,因为后人凭着前人的成绩,更加一番功夫,自然更进一步。教会是保守的:无论什么样尊重科学,一到《圣经》的成语,便绝对不许批评,便是加了一个限制。教育是公同的:英国的学生,可以读阿拉伯人所作的文学;印度的学生,可以用德国人所造的仪器,都没有什么界限。教会是差别的:基督教与回教不同,回教又与佛教不同。不但这样,基督教里面,天主教与耶稣教又不同。不但这样,耶稣教里面,又有长老会、浸礼会、美以美会……派别的不同。彼此谁真谁伪,永远没有定论,只好让成年的人自由选择,所以各国宪法中,都有“信仰自由”一条。若把教育权交与教会,便恐不能绝对自由。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教会以外。
但是,什么样可以实行超然的教育呢?鄙人拟一个办法如下:
分全国为若干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凡中等以上各种专门学术,都可以设在大学里面,一区以内的中小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如通信教授、演讲团、体育会、图书馆、博物院、音乐、演剧、影戏……与其他成年教育、盲哑教育等等,都由大学办理。
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
由各大学校长,组织高等教育会议,办理各大学区相互关系的事务。
教育部,专办理高等教育会议所议决事务之有关系于中央政府者,及其他全国教育统计与报告等事,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大学中不必设神学科,但于哲学科中设宗教史、比较宗教学等。
各学校中,均不得有宣传教义的课程,不得举行祈祷式。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必参与教育事业。各区教育经费,都从本区中抽税充用。较为贫乏的区,经高等教育会议议决后,得由中央政府拨国家税补助。
注:分大学区与大学兼办中小学校的事,用法国制。
大学可包括各种专门学术,不必如法、德等国别设高等专门学校,用美国制。
大学兼任社会教育,用美国制。
大学校长,由教授公举,用德国制。
大学不设神学科,学校不得宣传教义与教士不得参与教育,均用法国制。瑞士亦已提议。
抽教育税,用美国制。
第七节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者,学生于中学毕业以后,所受更进一级之教育也。其科目为文、理、神学、法、医、药、农、工、商、师范、音乐、美术、陆海军等。前五者自神学以外,为各国大学所公有。惟旧制合文、理为一科,而名为哲学,现今德语诸国,尚仍用之。农、工、商以下各科,多独立而为专门学校,如法国之国立美术专门学校(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 Arts)之类;抑或谓之高等学校,如德国之理工高等学校(techniche Hochschnle)之类;或仅称学校,如法国百工学校(ecole Polytechnique)之类;或单称学院,如法国巴士特学院(linstitut Pasteur)之类。用大学教育之广义,则可以包括之。我国旧仿日本制,于大学以下,有一种专门学校,如农业专门学校、医学专门学校之类。虽程度较低,年限较短,然既为中等学校以上之教育,不妨列诸大学教育之内。惟旧式之高等学校,后改为大学预科,而新制编入高级中学者,则当属于中学之范围,而于大学无关焉。
吾国历史上本有一种大学,通称太学,最早谓之上庠,谓之辟雍,最后谓之国子监。其用意与今之大学相类,有学生,有教官,有学科,有积分之法,有入学资格,有学位,其组织亦颇似今之大学。然最近时期,所谓国子监者,早已有名无实,故吾国今日之大学,乃直取欧洲大学之制而模仿之,并不自古代太学演化而成也。
欧洲大学,在拉丁原名,本为教者与学者之总会(universitat Magroteorumel Scholarium),其后演而为知识之总汇(universitat Litterarum),而此后各国大学即取其总义为名。欧洲最早之大学,为十二、十三世纪间在意大利、法兰西、西班牙诸国所设者;十四世纪以后,盛行于德语诸国,即专设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科者是也。其初注重应用,凡以哲学为前三科之预科。及科学与文哲之学各别发展,具有独立资格,遂演化而为文、理两科。然德语诸国,为哲学一科如故也。拿破仑时代,曾以神学、法学、医学为养成教士、法吏、医生之所,因指文理科为养成中学以上教员之所。各国虽不必皆有此种明文,而事实上自然有此趋势。所以各国皆于中学校以外,设师范学校,以养成小学教员;而于大学校外,特设高等师范学校以养成中学教员者,不多见也。法国于革命时,曾解散大学为各科专门学校;但其后又集合之而组为大学,均不设神学科,而可设医科;惟新自德国争回史太师埠之大学,有天主教与耶稣教之神学科各一,为例外耳。法国分全国为十七大学区,大学总长兼该区教育厅长,不特为大学内部之行政长,而一区以内中小学校及其他一切教育行政,皆受其统辖焉。其保留中古时代教者与学者总会之旧制者,为英国之牛津、剑桥两大学。牛津由二十精舍(college)组成,剑桥由十七精舍组成。每一精舍,均为教员与学生共同生活之所。每一教员为若干学生之导师,示以为学生之次第而监督之。学生于求学以外,尤须努力于交际与运动,以为养成绅士资格之训练。
大学教员有教授、额外教授与讲师等,以一定时间,在教室讲授学理。其为实地练习者,有研究所、实验室、病院等。研究所(seninal或作tuotitut)大抵为文、法等科而设,备有图书及其他必要之参考品。本为高等学生练习课程之机关,故常有一种课程,由教员指定条目,举出参考书,令学生同时研究,而分期报告,以资讨论;抑或指定名著,分段研讨,与讲义相辅而行。而教员与毕业生之有志于研究学术者,亦即在研究所用功。如古物学、历史学、美术史等研究所,间亦附有陈列所,与地质学、生物学等陈列所相等;不但供本校师生之考察,且亦定期公开,以便校外人参观。至于较大之建设,如植物院、动物园、天文台、美术、历史、自然史、民族学等博物院,则恒由国立或市立,而大学师生有特别利用之权。实验室大抵为理科及农、工、医等科而设;然文科之心理学、教育学、美学、言语学等,亦渐渐有实验室之需要。病院为医科而设,一方面为病人施治疗,一方面即为学生实习之所也。此外,则图书馆亦为大学最要之设备。
欧洲各国大学,自牛津、剑桥而外,其中心点皆在智育。对于学生平日之行动,学校不复干涉,亦不为学生设寄宿舍。大学生自经严格的中学教育以后,多能自治,学校不妨放任也。惟中古时代学生组合之遗风,演存于德语诸国者,尚有一种学生会。每一学生会,各有其特别之服装与徽章,遇学校典礼,如开学式、纪念会等,各会之学生盛装驱车,招摇过市,而集于大学之礼堂,参与仪式焉。平日低年级学生有服役于高级生之义务,时时高会豪饮,又相与练习击剑之术。有时甲会与乙会有睚眦之怨,而相约而斗剑,非剺面流血不止。此等私斗之举,为警章所禁;而政府以其尚武爱国之寓意,则故放任之,与牛津、剑桥之注重运动者同意也。然大学人数较多者,一部分学生,或以家贫,不能供人会费用;或以思想自由,不愿做无意识举动,则不入中古式之学生会,而有自由学生之号。所组织者,率为研究学术与服务社会之团体。大学生注重体育,为各国通例。美国大学,且有一部分学生特受军事教育者,不特卫生道德受其影响,而且为他日捍卫国家之准备。吾国各大学,近年于各种体育设备以外,又有学生军之组织,亦有此意也。
大学有给予学位之权。德语诸国,仅有博士一级(doktor)。学生非研究所得,提出论文,经本科教员认可,而又经过主课一种、副课两种之口试,完全通过者,不能得博士学位,即不能毕业。英语诸国,则有三级:第一学士(bachelor Of Arts);第二硕士(master Of Arts);第三博士。法国亦有博士以前学士(la Licence)一级。大学又得以博士名义赠予世界著名学者,或国际上有特别关系之人物。
大学初设,惟有男生。其后虽间收女生,而入学之资格,学位之授予,均有严格制限。偶有特设女子大学者,程度亦较低。近年男女平权之理论逐渐推行,女子求入大学者,人数渐多;于是男女同入大学及同得学位之待遇,遂通行于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