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美国开国总统。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任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789年当选总统,1793年再选连任。由于他对争取美国独立、发展美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和巩固联邦基础所作的贡献,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1797年两届任满后,华盛顿拒绝再参加竞选,隐退回乡。此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诞生在神奇土地上的国父
华盛顿的家族是英国古代一个著名家族的后裔。这个家族的家谱可以上溯到诺曼底人征服英国以后的那个世纪。
1656年,华盛顿的曾祖父约翰·华盛顿和其兄弟驾船远渡大西洋,一路历经艰辛来到美洲。原打算装上一船烟草再回到英国,但兄弟俩刚驶上归途,他们驾驶的双桅船就沉没了。出于无奈,兄弟俩只好暂时留在了美洲。
美洲原为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美洲以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的殖民者相继侵入,用极野蛮的方式虐杀和赶走了印第安人,夺取了整个辽阔而又富饶的美洲。
1607~1732年这120多年间,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洲东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57年,约翰·华盛顿兄弟俩来到了弗吉尼亚。弗吉尼亚在美国的东部,是美国50个州中的一个州。这里风景优美,树木葱茏,最常见的树是橡树和胡桃树。
约翰·华盛顿在这片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土地上终于组成了家庭,于是,他开始了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历程。
约翰婚后以务农为主,他不仅经营着夫人带过来的土地,而且永不满足,同一些开拓者一样,他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地开垦着无主的荒地……
在夫妻的共同努力下,到了1668年他已变成一个拥有5000英亩土地的种植园主了。可以说,到北美来“进取”的理想部分实现了。
随着约翰种植园事业的发展,他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由于其家族所具有的军人素质,加之约翰热心于公共事业,所以在当时他曾被英国的弗吉尼亚殖民当局授予上校军衔。像所有的西方殖民者一样,约翰还以上校的身份投身于平息印第安人“侵扰”的活动。为了表彰他“为公众服务的功绩”和他“私人的美德”,他所在的教区被命名为华盛顿教区,并且一直沿袭至今。
“这个家族一代一代传下去,1694年,华盛顿的父亲奥古斯丁出生了。”
他长得很高大,皮肤白皙,人们昵称他“格斯”。他不仅继承了祖辈的种植园产业,而且还意外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发现了铁矿。这样,他就幸运地又和矿业经营联系在一起了。
1732年2月22日早晨10点钟左右,奥古斯丁和夫人玛丽婚后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了,他就是乔治·华盛顿。小生命在布里奇斯溪庄园的老屋里来到了人间。
乔治·华盛顿诞生之地——弗吉尼亚,是北美洲最早、最大的英国殖民地,是一片美丽而奇特的土地。美国立国之初,这里曾先后产生了4位总统: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和詹姆斯·门罗。有的美国历史学家称这些总统的统治时期为“弗吉尼亚王朝”,甚至有人因此把弗吉尼亚称之为“总统之乡”、“总统之母”。弗吉尼亚似乎充满着某种令人深思的神秘之感。
18世纪中期,弗吉尼亚进入了全盛时期,“弗吉尼亚王朝”的领袖们几乎都在这时来到世上,乔治·华盛顿是他们中的“第一人”。
在华盛顿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因煤业之故举家搬到弗雷德里克斯堡对面的斯塔福德县的一座庄园去。这座庄园的住屋和布里奇斯溪庄园的老屋风格相似,坐落在一块高地上。屋前是奔腾着的腊帕赫诺克河,涨潮时海船在河上穿梭往来,一片繁忙景象。华盛顿小时在这里钓鱼、划船、游泳,又在河畔那绿茸茸的草地上嬉耍。河东岸是一片宽阔的森林,这是他进行军事游戏的天然“战场”。周围还有公用的烟草仓,尚未建成的教堂,一个码头和几个采石坑。要是有兴趣,华盛顿还可游泳到对岸领略一下弗雷德里克斯堡的小镇风貌。
随着岁月的流逝,华盛顿有了3个弟弟和2个妹妹。但同他关系最亲密、对他影响最大的却是异母同父长兄劳伦斯。
在华盛顿年龄尚小、还很容易接受外界影响的时候,他的家中就有不少人相继去世。在他还不到3岁的时候,他就亲眼目睹了他的异母姐姐简死去了。在他8岁半的时候,他又目睹了他的妹妹只活了1岁零4个月就夭折了。在他11岁的时候,他心目中高大强壮、英俊和善的父亲又离他而去了。因此,华盛顿早年就熟知需要用冷静理智的态度来对待死亡。这对于华盛顿在成年以后,率领军队出生入死,坚定不渝地致力于实现自己的信念,可谓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华盛顿的少年时期,他曾着手编写了一本名叫《待人接物行为准则》的书。这书规则极其周密详尽,它涉及个人行为准则和一些非常琐细的小事,准则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在朋友交往中,做每一个动作都要对面前的伙伴表现尊重;在别人面前不要用嗡嗡的鼻音唱歌,也不要用脚打拍子;不要探听别人的事;看到别人私下谈话,应当回避;不要在饭桌上用桌布擦牙;不要幸灾乐祸,即使对你的仇敌也不应如此;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不是,因为这是不公道的;等等。这些准则虽然订得刻板,但是却表现了华盛顿严于修身的决心,也显示了少年华盛顿的道德观念。
华盛顿不仅注重于修身养性,而且在少年时就十分诚实。有一个在美国流传十分广泛的“樱桃树”的传说就很能说明问题。
传说华盛顿父亲的种植场里有一个很大的果园,里面种着许多苹果树、樱桃树……要是在收获樱桃的季节里,走进果园就会看到一番特别的景色:一簇簇红色的樱桃垂挂在绿叶丛中。对于这些樱桃树,华盛顿的父亲十分喜爱。
庄园中的大果园也是小华盛顿经常出没的玩耍之地。一天,小华盛顿在家里发现了一柄父亲新买来的斧子。为了试试这斧子那锋利的刃口,他来到了园里。
他想:要是能在树干上试一试斧子的利害岂不很有趣。于是,他就找了一棵樱桃树,抡起斧子往树干上猛砍了几下,只听“咔嚓”一声,樱桃树终于折了下去。小华盛顿看着倒下的樱桃树,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第二天早晨,华盛顿一家人正在吃着早饭,父亲奥古斯丁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房间问:“谁把我的樱桃树砍了?”
屋里一片寂静,没有人答话。过了一会,有人问了一句:“砍了哪一棵?”“嘿,偏偏砍了我刚买来的一棵!”奥古斯丁顿了一会,说:“这是一棵英国种的樱桃树,我花了好多钱才买来的呢!”
听了父亲的这几句话,华盛顿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他闯下了大祸。他万万没想到,昨天所砍的那棵树竟是父亲最近买来的良种。
忽然,父亲把脸转向了华盛顿,问:“乔治,你知道是谁把我果园里那棵美丽的小樱桃树砍倒了吗?”
华盛顿犹豫了片刻,突然抬起头,注视着父亲,态度诚恳地说:“爸爸,我不能说谎!我不能说谎!是我用斧子砍倒了樱桃树。”
他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过失。父亲激动地表示,小华盛顿的诚实远远超过了樱桃树的价值。
这个传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我不能说谎”成了小华盛顿为人诚实的最好写照。
父亲去世后,虽然家境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并且华盛顿的年龄还很小,但是,他却竭力模仿他父亲在土地事务上喜欢寻根问底的作风。特别是在体育锻炼方面,他更是有着严格的律己精神。他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跑步、跳高、拳击、掷铁圈和投棒等等。他的体格在襁褓时代就强壮有力。现在在比灵活、比体力的竞赛中,他又胜过了他的大多数同学。加上他生来就正直诚实,从早年起办事就十分公道,因此很快就受到同学们的拥戴。他常常被同学们推举出来,充当学校法规的制订者。这样,在少年时代华盛顿已表现出了他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孩子们的“总司令”
法国著名雕塑家乌东(1741~1828)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首府里士满的议事堂广场上雕塑了华盛顿骑马的塑像。后人一看到华盛顿的这座骑马驰骋的塑像,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弥漫的年代;又回到了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率领着为独立而战斗的大陆军奋勇向前的年代。在此雕像面前,后人无不为华盛顿的勇气和毅力所折服。
其实,谈到华盛顿的勇气和毅力,以及他在独立战争中的天才军人素质,不能不让人们去追溯一下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环境给美国的历史创造出了一个伟大的“大陆军总司令”。
18世纪的北美洲并不太平。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大国,不仅在欧洲展开了霸主地位的争夺,而且在殖民地展开大战。经过较量,在英法7年战争爆发前(756~1763),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北美洲阿卡狄亚、纽芬兰、哈得逊湾一带地方。连年的战火,也深深影响着北美洲殖民地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像弗吉尼亚这样一块英国化极强的殖民地。
在弗吉尼亚,每当宗主国英国有大的争夺殖民地的军事行动时,其上层统治者则纷纷响应参加进去。一时间,英国已把北美13块殖民地牢牢地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这种硝烟战火的环境,对华盛顿家族可谓影响极深。
这种气氛也渗透到了华盛顿家中。
当时已经22岁的哥哥劳伦斯也跃跃欲试。他在新成立的那个殖民地兵团中谋得了一个上尉的位置,在1740年随团开往了西印度群岛。
劳伦斯参加了弗农海军上将和温特沃思将军联合指挥的多次战役。他曾在温特沃思将军的陆军部队中服役,并赢得了这两位高级军官的友谊和信任。他的军事生涯,可谓是充满了生与死的考验。
对于哥哥劳伦斯的这些军事活动,虽然华盛顿还仅仅是个8岁的孩子,可无疑是深有感触的。他曾亲眼看到弗吉尼亚的紧张军事气氛,劳伦斯为参军而奔忙着;亲眼看着哥哥整备行装,在亲友的相送下奔赴战场……每当哥哥劳伦斯上前线后,华盛顿的心也就被牵到了战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华盛顿总是惦念着远在战场上的大哥哥。每当战地邮差把劳伦斯的信送到家中之时,华盛顿都会兴奋异常。他从信中和其他来源听到了许多关于前方战争的故事,时常会被劳伦斯信中有关战争的喜怒哀乐所左右,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
一次,在战争的间歇期间,劳伦斯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探望。这可喜坏了小华盛顿,他也不管哥哥的旅途劳累,直嚷着要哥哥讲打仗的事情。于是,出现了一幕哥哥在烛光下给弟弟讲战斗故事的画面。
就这样,在当时的环境影响和哥哥劳伦斯的熏陶下,华盛顿幼小的心田中,渐渐萌生起一个梦想:长大要参军打仗,争取功名。
在这种梦想的驱使下,他的一切游戏也都带有军事的色彩。在学校中,他时常把同学们都变成士兵。
一天,刚刚上完课,同学们三三两两背起书包,有说有笑地准备回家。
“慢走!慢走!”同学们忽然听到了喊声。巡声望去,原来是小华盛顿正在那里一本正经地叫着。
“干什么,为什么不让我们走呢?”同学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华盛顿,并向他问道。
小华盛顿扫了一眼同学们,然后像宣布一件重要事件一样,对大家说:“我们来玩军事游戏好么?”
军事游戏!多么诱惑人的游戏呀?同学们轰地一声嚷开了。“既然要玩军事游戏,那我们得选一个总司令才好!”不知哪位同学插嘴说道。
于是,一场选举总司令的工作就迅速展开了。经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最后决定选华盛顿为他们的总司令。
华盛顿对于这个选举结果也不推辞,他一脸严肃地再次扫视了同学们一眼,目光中流露出少年的稚气和威严。
“立正!”随着华盛顿的一声口令,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排成了整齐的队列。此时的小华盛顿俨然就是一位真正的军队总司令,神气十足地指挥操练着队伍。
他们进行模拟阅兵、演习和假想战斗,每一次的游戏又是那样的认真。直到夕阳西下,华盛顿才和他的同学们结束了这种军事游戏。
自此以后,小华盛顿的“总司令”称呼就在当地少年中间传开了。在这些活动中,华盛顿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特别是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果敢精神,加上他办事公正,华盛顿在同学中的威望就日渐提高,最后被一致推选为霍比学校的“总司令”。
1742年秋天,华盛顿的哥哥劳伦斯终于从前线回到了家中。哥哥的回家,使得华盛顿异常高兴起来。他时常追随着劳伦斯,听他谈论一些战场的事情,还模仿他的言行。少年华盛顿的军事知识日渐增长起来。
华盛顿在费农庄园的时候,受到了劳伦斯真正慈父般的关心。特别是劳伦斯从战场回家后,很快成了那个地方当之无愧的有名望的领袖人物。他是市民院议员和本地区的少校衔副长官,不仅参与当地的管理及立法,而且还负责当地的治安,领有定期的薪饷。这样一来,劳伦斯就成为华盛顿幼年时崇拜的英雄。
少年华盛顿不仅已经有“总司令”的“战斗”经验,而且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也已经逐渐积累和具备了一个未来军事家的素质。完全可以说,正是当时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华盛顿这位“少年总司令”。
北美式的早期教育
在华盛顿刚刚懂事的时候,他就被父亲送到附近一所最好的学堂里去接受一些初步的教育。当时民间把这种学堂叫做“老式学堂”,充满着北美大地的乡土气息。
1742年春天,正当华盛顿发奋攻读的时候,一个天大的不幸降临到他的头上。在华盛顿心目中高大英俊的父亲突然离他而去了。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使得华盛顿无限哀痛……
父亲去世后,由于在家里再也得不到父亲的教诲,而教堂司事霍比所教的课程又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华盛顿日益增长的需要,母亲就把他送到布里奇斯溪庄园去,让他和他的哥哥奥古斯丁住在一起,在那里的一所好一点的学校里就读。
按照母亲的意思,华盛顿应多学一些应用方面的知识,例如如何测量土地、算帐、种地等等将来管理庄园的知识。的确,华盛顿在新学校里所学课程也是普通而实用的。就连当时一些富家子弟崇尚的学科,如修辞学和文学,他也没有学过,甚至从来没有学过当时是外交语言的法语。
在学校里,他学得最好的课程是数学。当年的手写作业本至今仍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是整洁和准确的范本。其中有一本是数学作业本,上面有小孩子的一些书法图画:大笔一挥画出来的不知名的小鸟,还有一些侧面像,大概是为他的同学们画的。除这本外,其余的作业本都是严肃的和一本正经的。
在这所学校的2年学习中,华盛顿不仅专门致志地学习了数学,还接触阅读了一些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书籍。如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的《致富格言》,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其中所宣扬的“光阴乃生命之源”,“勤勉乃幸运之母”,“年华易逝,宜早积钱”,“空袋囊,立不起”,“有钱就有后代”,“你能好好照管你的商店,你的商店自然能好好照管你”等等思想不能不影响到华盛顿。
华盛顿性格中对人很有吸引力的一个因素是谦虚,这在学生时期就表现出来了。尽管品学兼优、在各种活动中都是活跃分子,但他从不骄傲,从来不是锋芒毕露、盛气凌人。相反,他总是尊重别人,总是那样“温和诚实”。他十分自重自爱。由于华盛顿的聪明才干和热心为大家办事,他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
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随着对北美殖民地情况的了解加深,华盛顿逐渐开始忧国忧民了。他在布里奇斯溪庄园附近的这所学校学习的时候,英国统治集团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了。不仅广大劳动人民公开举起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义旗,就连资产阶级、种植园主也时常采取一些议会斗争的形式来获取一些权益。
可是,华盛顿那时还毕竟是一个少年学生,各方面都不成熟。究竟怎样才能将北美殖民地从英国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少年的华盛顿正处在最初的观察中,一时还没有认识到英国统治阶级的本质面目。
一晃2年过去了。1747年,正当枫叶变红的时节,华盛顿又从布里奇斯溪庄园搬到了他大哥劳伦斯的芒特弗农庄园。这是华盛顿梦寐以求的事情。这里林木葱笼,环境幽静,波托马克河上的点点船帆穿梭来往,静中有动,富有诗意。不过,吸引华盛顿的却不是这里的诗情画意,而是能够以后和大哥在一同生活了。
来到弗农庄园后不久的一天,华盛顿在哥哥劳伦斯的引荐下,有幸结识了哥哥劳伦斯的岳父威廉·费尔法克斯爵士。
爵士出身英国望族,知识广博,经验丰富,曾从军征战,功勋卓著。几年前,他来弗吉尼亚定居,照应看管他堂兄托马斯·费尔法克斯勋爵的地产。他们住在离芒特弗农不远的“坚尔沃”庄园内。园内有一幢砖砌的两层楼房,与此相连的是一个装修精美、各种花草果树井井有条的花园。
华盛顿经常去坚尔沃作客,深得威廉·费尔法克斯的赏识。后来勋爵来到弗吉尼亚以后,对华盛顿也十分看重。通过同这些英国贵族的接触,华盛顿学到了英国上流社会的道德观念、礼仪典章和高雅风度。
当时,勋爵十分喜爱猎狐。在猎狐过程中,他与华盛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正是这种友谊,使勋爵坚信,华盛顿能够帮助他去完成一项艰苦的工作。
勋爵在蓝岭那边的领地从来都没有正规的移民定居,也没有勘察丈量过。非法的移民,在最好的溪流和最肥沃的河谷开荒种地,实际上占领了这片土地。托马斯·弗尔法克斯勋爵迫切希望派人对这些土地进行考察和测量,以便把这些闯入者赶走。由于他见过华盛顿在弗农山庄的测量作业本,并且注意到他对每一项作业都做得准确而妥贴,所以,他认为华盛顿虽然年轻,却适合做这项工作。勋爵一提出这项建议,华盛顿就欣然同意了。
按照美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就是土地测量。华盛顿非常用心钻研并且彻底掌握了这一学科的知识。他在见习管理庄园的过程中,运用最先进的土地测量法对周围的地区进行了测量,并且把测量结果定期记入田亩登记簿中。这既巩固了学习成果,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起来。在华盛顿测量过的田亩的边界和丈量结果登记簿中,他还仔细绘了图表。登记簿既整洁又准确,就仿佛整个工作同重要的土地交易有关,而不仅仅是学校的作业似的。由此可见,在少年时,他不管办什么事情都做得既彻底,又贯彻始终。他从来都不半途而废,也从来都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他终生都保持着这样培养起来的工作作风。不管他遇到多么艰难危险的环境,不管他面临多么复杂的任务,也不管他多么忧心忡忡,他都能找到时间办完一切应当办的事情,而且办得很好。他就像有一种可以把一切事情都有条不紊地办好的神奇办法。这种神奇方法本身就可以创造出奇迹。
华盛顿既没有在英国受过教育,也没有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也许,这反而更好,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更容易变成一个实干家,更容易接触美国的社会和各阶层的人们,更加带有祖国泥土的气息,生活作风也更加朴素。也可以这样说,正是这种在殖民地的弗吉尼亚接受的非正规普通教育,使得华盛顿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新的国家的理念。同时,一种神圣的信念——各殖民地必须联合成一个新的国家;只有通过联合,各殖民地才能够避免被欧洲各大帝国吞并——已在内心深处朦胧地扎下了根。
华盛顿少年时代是很平凡的,然而他在平凡中也具有自己的特征。他作为欧洲移民的后代,继承了不怕困难、爱好探索、敢于进取的精神。在美国弗吉尼亚广阔的新土地上,他爱好游泳、骑马,练就了魁伟的体格。他出身于种植园主家庭又同英国贵族费尔法克斯家族频繁交往,受到英国绅士传统的熏陶,因此在他的粗犷体魄中蕴涵着坚毅的意志力,做任何事决不半途而废,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和被克制着的丰富感情统一在一起。母亲的冷峻和兄长的挚爱构成了他的感情世界中的两个方面。他没有进过书声琅琅的高等学府,却在自学中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同日后测量土地结合成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知识和能力。
总之,少年华盛顿的身上存在着欧洲移民的特征、英国贵族的思想传统、内向的性格和军人的气质。这些因素在他跨出人生第一步的时候越来越显示着某种力量。
独立生活
华盛顿在他的童年时期所寻求的是军事艺术和向西部开拓。或许是当时战争的频繁,军人在世人眼中象征着荣耀;或许是当时西部土地广阔,开拓就意味着财富。他的这两种相互关联的志趣指引着他大半生的生活方向。
1748年,华盛顿已经在芒特弗农庄园“悠闲”了近1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乡间的生活陶冶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在野外的狩猎中,锻炼了他的骑术和毅力。更重要的是,1年中,通过和哥哥劳伦斯及勋爵一家的交往,华盛顿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无论是劳伦斯的英国学习生活、海上经历、战斗历险,还是勋爵的上流社会礼仪……都使华盛顿神往。同时,这也促使他更加思考起自己的未来。这是放在华盛顿面前的难题。他还年轻,并且有着远大的抱负,希望成为军人或是向西部开拓。但是,如何着手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恰在此时,费尔法克斯勋爵选中了他,希望华盛顿能够帮助他去西部测量一下自己在那里的土地。华盛顿一想到要去谜一般的西部,便欣然接受了勋爵的邀请。
西部在当时还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是印第安人的乐园。
3月11日,弗吉尼亚的早春天气虽然还带有一丝寒意,但大地已经苏醒,远处的丘陵已披上一层淡淡的嫩绿色的薄纱。华盛顿经过一番准备以后,告别了母亲和家人,在哥哥劳伦斯的相送下,和劳伦斯的妻弟乔治·费尔法克斯一起,骑上马、挎着包、带着测量工具,披着朝霞向着日落的方向前进。这一天对别人来说也许毫无意义,但对于华盛顿却是他独立生活的起点。
此时,尽管华盛顿仅仅只有16岁,可已有迹象表明他是一个早熟的少年小伙子了。他不仅体格长得像一个成人,而且有坚强的意志,能吃苦耐劳,胆大心细,有较好的数学和制图基础,工于测量。除此之外,长时期的庄园生活,使他在父亲及哥哥的影响下,熟悉了农场生活的各个方面,懂得稼穑,善于识树木。
华盛顿骑在马上,让马缓慢地走着,尽情欣赏着弗吉尼亚大自然的风光。春风夹杂着泥土的气味扑面吹来,沁人心肺,华盛顿简直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了。他一想到风光秀丽的蓝岭,山顶上白雪皑皑,河谷里春意盎然;纵马驰骋在那山脚下大片大片的沃野良田上,穿过茂密而壮阔的灌木丛林,露宿餐风,猎兽充饥,在篝火旁过夜,用松枝架起炉灶烤肉……华盛顿就兴奋不已。他对此次远行,可谓是充满了憧憬。
华盛顿和费尔法克斯骑在马上向蓝岭进发着。他不时地抚摸一下自己的挎包,那里装着心爱的日记本。华盛顿在踏上征程的时候,哥哥劳伦斯曾叮嘱他遇事要顽强、勇敢,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勋爵曾以饱含希望的目光目送他离去。面对亲人的厚望,他决心要用日记来详尽地记载西部广袤的大地风情。
来到目的地以后,只见广阔的原野上,青草萋萋。休息一会以后他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丈量土地可不像游山玩水那样轻松愉快,加上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仪器,只能靠标杆之类的简单工具目测步量。华盛顿工作细致,他不仅记下长度,算出面积,而且还把土质的类别也详细作了记录。一直干到太阳西下,他们才到附近的家中吃饭宿夜。
在昏暗的烛光下,华盛顿拿起主人为他们准备的面包送到嘴里一嚼,就皱紧双眉。这面包又硬又粗,怎么吃得下去?可是,华盛顿当时饥肠辘辘,只得一口一口往下咽。
吃完晚饭,华盛顿昏昏欲睡,他被主人带进了卧室。借着暗淡的烛光,华盛顿看见床上堆着一捆草,放着一条破旧的毯子,其他什么也没有。他顾不得条件的简陋,就按照平时的习惯,脱去衣服,在床上躺了下来。可是刚合眼不久,他全身就痒痒地难受起来,翻了几个身,他感到好受了一些,可是一会儿,全身又奇痒难忍,原来是满床的虱子、跳蚤向他发动了“进攻”。华盛顿无法入睡,只好重新上衣服,重新回到屋外篝火边的同伴那里。
他在旷野中的第一次生活经验就是这样。不过,他很快就过惯了艰苦生活,可以适应各种环境了。
路上华盛顿与费尔法克斯还访问了朋友、邻居,这对华盛顿了解社会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在访问中,给华盛顿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邻居丹尼斯·麦考先生一家的不幸遭遇。丹尼斯于1743年死去,家庭负债累累,最后倾家荡产,甚至出卖奴隶抵债。在乔治·梅森家,华盛顿目睹寡妇安妮·汤姆森生活清苦、经济拮据的窘状,为了3个孩子的前途她不得不起早贪黑地干活。乔治·梅森后来成为华盛顿的好朋友。这些见闻是华盛顿接触社会的无字教科书。
一连好几天,华盛顿没有好好睡过一觉,有时他只得在露天里过夜。因为他毕竟是一位富家子弟,这种小小的挫折也许是他生来第一次吃到的苦头。后来他在给哥哥劳伦斯的一封信中说:“我已经三四夜没睡在床上了。白天,东奔西跑,回来后,便躺在火堆旁的薄毯或熊皮上。这里的百姓,男女老少都像猫狗一样聚在一起。那躺在离火最近的人该是多么幸福呀!”可是,他后来遇到的困难比信中所说的还要大得多、危险得多。越往西部走,人烟越稀少。一到晚上他们根本就无“家”可回,只能在星月之下、篝火之旁度过漫漫长夜。由于这里的气候变化无常,忽儿下雨,忽儿刮风,两人经常在既无向导引路,道路又坎坷泥泞的大雨中,踩着泥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进……
至于吃饭,对华盛顿也是一个考验。在测量行程中,村民们为他们提供的仅仅是粗茶淡饭。有一次华盛顿上座以后,竟然大吃一惊,餐桌上既无桌布又无刀叉,只能靠身边自备的刀子进餐。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华盛顿经历了无数奇遇和惊险。
有一次,华盛顿劳累一天后,正睡得香甜,突然被乔治·费尔法克斯的尖叫声惊醒,他睁眼一看,啊!不好了!身上的衣服已被火烧着了。原来,身旁的篝火已经烧到了他的身上。华盛顿忙在地上打起滚来,扑灭了烈火,要不是费尔法克斯及时醒来,两人可能就葬身火海了。
还有一次,华盛顿从帐篷中走出来准备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突然前面传来了一阵嘈杂声。他定睛一看,不觉骇然起来,只见前面走来一群印第安人,每个人的头上都扎着花花绿绿的羽毛,手上握着长短不一的刀箭……
华盛顿带着惊异的目光看着他们,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友好,他从帐篷里拿出一些酒送给他们,印第安人显得十分高兴。不一会儿,一些印第安人搬出一只似缸非缸的东西,注入半缸水,又在口上罩上一张鹿皮,成了一面敲击用的鼓,接着一些人又在场地上打扫出一块干净地,中间燃起篝火,约摸30多人围火席地而坐。不一会,一个首领模样的开始讲话。讲话结束以后,有一个印第安人一跃而起走到场地中心,做了一系列奇怪的动作,其他人也跟着动作起来。整个集会的过程都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声。华盛顿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生平第一次见到的人间奇迹,后来才明白这是何种仪式。
印第安人特有的风俗,对于只读过几年书的华盛顿来说感觉特别新鲜。这使他增长了不少见识。在当天的日记中,华盛顿对此津津有味地做了记述。他对印第安人如此地感兴趣,以致第二天他又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和他们在一起。
土地丈量员来到边地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大群边地的居民,男人、妇女和小孩都到树林来看望他们。华盛顿不知道白人中间也会有如此粗犷之状。他用惊愕的眼光看着他们,难以置信。他说:“我确实认为他们是一群和印第安人一样的无知之人,他们从不说英语,与之交谈,他们全说荷兰话。”
这样,华盛顿在测量土地的日日夜夜里,不但熟悉了西部的自然环境,而且接触了一些劳动人民,尝到了艰苦生活的滋味。可以说,1个月的野外生活使他获益匪浅。
回到芒特弗农庄园,华盛顿专门写了一份测量土地的报告送交勋爵。勋爵对华盛顿的工作成果非常满意。
首次测量土地的成功激励华盛顿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他迷恋西部的土地,热爱测量土地的工作,渴望成为一名正式的土地测量员。这个愿望终于在1749年夏天实现了。
那年7月的最后一天,华盛顿不顾夏日酷暑,骑着马兴冲冲地赶到当时费吉尼亚首府威廉斯堡,参加了批准仪式。从此以后,华盛顿就成了一名经政府批准的卡尔佩普县的土地测量员。他在独立生活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恰在这时,又传来一个对华盛顿有利的好消息:弗吉尼亚总督根据英王的指示,重新肯定了原先允准给弗吉尼亚俄亥俄公司的大片西部土地。华盛顿作为一名正式的土地测量员可以被邀去测量任何地方的土地,神奇的西部为华盛顿敞开着大门。
1749年11月2日,华盛顿又投入了新的测量土地工作。开始时,他还能在天黑前赶回城镇中歇夜。随着测量距离的拉大,他只能以大地为床,风餐露宿,在星光下、篝火边度过寒夜。关于这段生活,华盛顿在11月8日给朋友的信上介绍说,三四天来他没在床上睡过觉。忙碌奔走了整整一天下来,他就和其他男人及其妻儿像猫狗似地靠着火堆卧躺在干草或熊皮上面,谁靠得火堆近谁就认为是一种幸福。除了开始时的几天里睡过几个好觉外,他从来未脱过衣服合过眼。后因天气太冷,11日他就结束了工作。
第二年3月30日,华盛顿又骑马上路,奔走于荒野丛林之中,往返于河谷溪流之间。春去夏来,8月28日,他又去费尔法克斯县为别人测量土地。10月11日,他又匆匆外出……由于西部定居者的增多,使得华盛顿的活儿几乎不断。
他从事这项职业达3年之久。由于需要测量的地面广袤,而政府测量人数又十分有限,这项职业给他带来十分丰厚的报酬。
在第一次测量土地期间,华盛顿每天可得1枚西班牙金币(合720美元);运气好的时候,可得6枚皮斯托尔(每枚皮斯托尔合360美元)。他成为正式测量员以后,报酬相应提高。有一次,不到一个月的测量工作,华盛顿就得了140英镑。他决定用这笔钱购买土地。
1750年10月16日,华盛顿买进453英亩的土地,25日又购入550英亩,那年年底又置买456英亩。这样,这位不满19岁的年轻绅士已经成了拥有1459英亩土地的有产者。
当时,华盛顿曾在给朋友的信中道出了心中的想法:他早晚辛勤工作,难道是喜欢劳苦吗?这也是出于无奈啊!他应当把劳动所得积蓄起来,将来或者可以增置一个庄园,做一个富翁。这是当时弗吉尼亚一般富家子弟怀有的理想,是他出身的那个阶级在他身上打下的一个印记。
不仅如此,在这几年的测量工作中,华盛顿还熟悉了这个地区,熟悉了各处土壤的性质和各个地点的价值。在他晚年购置地产时,这一切知识对他都有很大用处。
碰上狩猎季节,华盛顿有充分的机会尽情驰骋狩猎,而且还是陪着勋爵追猎。对这位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来说,费尔法克斯勋爵的谈话也充满了趣味和教益,因为勋爵见闻广博、多才多艺、文学趣味高雅,过去同欧洲上流社会和欧洲最杰出的作家都有过来往,他还把很多书籍带到荒原中来。从华盛顿的日记中可以知道,华盛顿在这里小住期间,一直在孜孜不倦地阅读英国的历史和《旁观者》杂志上的文章。
华盛顿就这样度过了三四年的时间,由于在荒凉的山区和粗狂的山民中间,饱经风霜,不辞劳苦,进行土地测量,他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随机应变、随遇而安。他同有教养的哥哥和费尔法范斯·宋的交往则对他的思想修养和风度产生了有益的影响,足以抵消他在荒原中养成的散漫任性的习惯。
另外,在青草萋萋的原野上和狂风骤雨的搏斗,使华盛顿不仅练就了一副强壮的体格,而且开阔了眼界、砥砺了意志。他接触了下层的劳动人民,又培养了对西部土地的强烈感情,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冒险之行
18世纪初,英法两国在北美洲的争夺就早已开始。1740年开始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于1748年10月结束。英法双方根据《亚琛和约》暂时停止了在北美的角逐,但这并没有根本消除英吉利海峡两边这两个国家的尖锐矛盾,双方在北美洲的领地的边界始终没有明确划定,这就造成了英法两国在边界问题上长时间的争执不休,不断地在各殖民地产生纷争。对于大片大片的土地,两国都声称是自己的领土,双方也都竭力想占领这些地区,以便造成既成事实。
1749年,法国的加拿大总督派人到俄亥俄河谷再次重申法国对该地区的主权,还访问了不少印第安人部落,并且深入到洛格斯顿,挑唆那里的印第安人说:“英国企图抢劫你们的家园。”
除此之外,法国人为了应付不测的战争风云做了准备。他们把一艘异常大的装甲舰运到安大略湖。他们还给他们在尼亚加拉的贸易商行建筑了防御工事,加强了一些前哨,并把别的前哨推进到俄亥俄河上游地带。
在英国各殖民地也可以看到紧张的备战活动。法国的加拿大总督深入到英国领地发表挑拨性讲话引起了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殖民当局的密切关注,他们开始意识到加强同该地区印第安人联系的重要性。
尽管18世纪上半叶,英国统治者与北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渐趋激化,但由于英国当时正在与法国争夺北美大陆,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怀柔政策,笼络殖民地的资产者。英国在各殖民地组织地方武装,以协助英军对法军作战。
在弗吉尼亚,备战气氛特别明显。
1752年,丁威迪到达弗吉尼亚任总督时就对发展俄亥俄公司兴致勃勃,准备大干一场。
俄亥俄公司,那是一个种植园主和土地投机商人的组织。在弗吉尼亚西北部有一大片肥沃富饶的俄亥俄草原,该地区是英国国王特许给弗吉尼亚俄亥俄公司的财产。弗吉尼亚的富豪们准备占领和开发这个地区,在那里投资开辟农场或进行土地买卖。总督丁威迪是该公司的一大股东,华盛顿在其哥哥劳伦斯及女儿离世后,继承了全部遗产,也就成了俄亥俄公司的一个股东。
丁威迪针对法国人的阴谋,立即派出3人带着礼品去洛格斯顿与印第安人联络感情。但是,不祥的消息还是在这一年底传到了弗吉尼亚,两个印第安人部落反叛站到了法国方面,一些法国人抵达了洛格斯顿。
不仅如此,第二年的春天,1500名法国士兵在伊利湖南岸登陆,并在那里修筑通路和据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如果法军继续南下,英国垂涎已久的俄亥俄的万顷良田将如同一块肥肉落入法国殖民者口中,丁威迪总督岂肯善罢甘休,他决定采取行动。
这时,华盛顿从弗吉尼亚的报纸上读到了有关消息,感到非常气愤,因为法国的南下,直接触犯了他的利益。恰在此时,费尔法克斯上校又向他介绍了俄亥俄地区的紧张局势,还告诉他,总督决定向法军方面提出书面抗议,要求他们撤离英王的领土。华盛顿认为这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
1753年10月26日,华盛顿急急匆匆赶到弗吉尼亚首府威廉斯堡。这里秋高气爽,金风吹拂,哥特式教堂的尖顶直指蔚蓝色的苍穹。但这风景如画的城镇背后却隐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华盛顿一来到总督府就紧急求见丁威迪。
此时的丁威迪正在为如何向法军提抗议而犯愁呢。原来,总督在决定向法军提书面抗议后,曾先后两次派人前往,可是,他们都只到了洛格斯顿就见难而退了。没有合适的人选,又怎能来向法军提抗议呢!
华盛顿的到来和毛遂自荐总算解了丁威迪的燃眉之急。他立即决定,委派21岁的华盛顿少校去法军据点提交抗议书。
遭遇、机会、际遇,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时有出现,并非少见。勇敢者往往紧紧抓住不放,哪怕是一个短暂而微不足道的偶然之机,以致大展宏图、建功立业;怯懦者常常让机会自生自灭,消逝而去,哪怕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关键性时机;优柔寡断的人在机会面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最后丧失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弱者或因先天不足、造化不公,或因平时懈怠不勤,没有具备足够的主观条件,机会降临,无力同强者竞争,只好把机会拱手让给别人。
当然,抓住机会还必须充分利用机会,这不仅需要有抓住机会的果断与魄力,更需要付出长期的、坚韧不拔的巨大努力。
华盛顿的自荐确是自讨苦吃。从威廉斯堡到伊利湖畔的法军据点,是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不仅旅程长达1000英里(1英里=16093千米),而且道路崎岖,加上气候多变,冰雪盖地,非常艰险。既然征程如此艰辛,又是什么动力驱使华盛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荆棘满地的道路呢?
首先,作为俄亥俄公司的股东之一,在法军已侵犯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是绝然不会不自救的。
其次,华盛顿还有着一种争取荣耀、珍惜声誉的责任感和敢于冒险的性格,这种性格在他还很小的时候,由于与其兄劳伦斯的接触和对比,深感不如其兄,出人头地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一旦他窥测的是另外一种更令人炫目的希望——英国御赐的“荣誉”和“升迁”机会降临时,他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再次,他是弗吉尼亚民团的副官之一,提任此职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10月的一天,乌云密布,天色阴沉。华盛顿身着军服,跨上一匹棕色的战马,向送行的官兵们告别了。随同华盛顿西行的还有吉斯特和勃兰姆等6人。
他们一行日夜兼程向西部进发。一路上,华盛顿心中老是盘旋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法军手中?根据前两次的经验教训,他深感同印第安人搞好关系很重要。后来,他想出了争取印第安人的办法,忧心忡忡的脸上才泛出了一点笑容。
11月24日,华盛顿一行在凛冽的寒风中到达了俄亥俄北部的洛格斯顿(即今天匹兹堡附近)。这地方居住着一个印第安人部落,他们的酋长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人物,被当地人称为“亚王”。
当天晚上,华盛顿就带着翻译和随同而来的印第安人去拜访亚王。然而,由于亚王出外而没有见到。华盛顿只好拜访了一位地位仅次于亚王的印第安人首领。
在印第安人的帐篷中,华盛顿告诉首领,他是弗吉尼亚总督派来的使者,要给法军司令送信,并同印第安人进行联络。在阐述了其使命之后,华盛顿拿出一串珠贝和一个烟草卷作为礼品献给了首领,请他向亚王转达他们希望同他见面的愿望。首领一一答应,还应邀去了华盛顿留宿的营帐交谈。
初次和印第安人联络感情,就充分显示出了华盛顿的胆略和才华。
不久,亚王回来,华盛顿立刻带人前往正式拜访。进入亚王的草屋,华盛顿见到一位50岁左右的汉子,热情洋溢、精力旺盛,他就是亚王。据说这位首领不仅勇猛过人、聪明识事,而且懂得不少有关白人的事情,其中包括他们的作战方式。
为了笼络和争取亚王,华盛顿反复向他们表示,英国人是印第安人的兄弟,他现在带着弗吉尼亚总督的抗议信去给法国人,要他们从这里撤走,也是为了印第安人的自由和利益。经过华盛顿一番苦心的宣传,纯朴忠厚的亚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激动地代表他们的部落说,英国人和他们既然是兄弟,是同种族的人,他们打算退回法国人送给他们的皮带和贝壳货币。他还告诉华盛顿,因为法国人杀害了他的父亲并残忍地煮食其尸体,所以他视法国人为仇敌。
华盛顿在拜访了亚王以后,又再次邀亚王到他的住处进行深入的晤谈,目的是详细询问去法军据点的距离、路线。亚王毫无保留地回答了华盛顿提出的问题,并提供了有关法军活动的情报。法军在洛格斯顿和伊利湖之间建了2个堡垒,一个在湖畔,一个在法兰西溪边,两者之间有一条宽阔的大道相连。为了让华盛顿明白,亚王还特地画图示意。华盛顿喜出望外。
次日华盛顿还参加了印第安人的集会。面对数以百计的印第安人,华盛顿告诉他们抗议法军侵入俄亥俄对英国人和印第安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他希望印第安人能为他提供最近和最好的行进路线。最后,他指出“我们的总督阁下把印第安人当作好朋友和盟友,还给他们带来了礼品”。华盛顿的话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亚王答应了他提出的所有要求,并决心说服其他部落一起断绝同法国的关系。
华盛顿用一种离间印第安人和法国人关系的计策,终于达到了他想利用印第安人的目的。
亚王在华盛顿的诱惑下,决定派出由3位部落“要人”和1名“猎手”组成的护送组陪同华盛顿北上法军据点——维纳吉。
这样,在亚王所派护送组的带领下,华盛顿一行就向法军据点进发了。虽说到那里只有70多千米的路程,但是因为气候恶劣,道路艰险,每前进1英里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直到12月4日,他们才在寒风中抵达维纳吉。只见那里的一座木屋顶上飘着一面法国国旗。
这是年轻的华盛顿生平里第一次看见法国国旗。他把印第安人安顿在森林里,然后带着吉斯特和勃兰姆来到挂着法国旗的房屋门前,正好碰到了3名法国军官。法国人虽然款待了他们,但是却无权决定接受书信一事。法军军官告诉华盛顿,他们应到法军司令部——柏夫堡去。
于是,华盛顿一行踏上了此次旅程中最艰苦的一段里程。短短的几天中,他们头顶漫天大雪,脚踏泥潭和沼泽地。12月11日傍晚,当灰蒙蒙的夜幕徐徐下降之时他们抵达了柏夫堡。在暮色中,华盛顿一眼望去,只见前面是一条小溪,河对面有点点火光闪动,他估计那是法国人的住处,就立即派勃兰姆前去联系。片刻之后,法军军官驾着小舟在河面上疾驶而来,带着极大的殷勤邀请华盛顿一行进入堡内。
翌晨,一位法国军官特别“谨慎”地接待了华盛顿。华盛顿郑重其事地把弗吉尼亚总督丁威迪的信件呈交法方。但是,华盛顿被告知,由于法军总指挥外出未归,所以无法马上给予答复。他们无奈只得留堡小住数天。
在柏夫堡逗留的日子里,华盛顿并没有浪费时间,根据他的判断,英法开战在所难免,所以他趁法国军官开会的空隙,偷偷地观察了堡内的军事设施和兵力,并详细地描绘了柏夫堡的情况。根据他的侦察,发现堡内除军官以外,还有100多名士兵。同时他还吩咐同行去调查法军据点究竟有多少船只。
几天以后,法军总指挥正式会见了华盛顿。他首先赞扬了华盛顿的勇敢精神,然后声称俄亥俄的大片土地归法国所有,英国人无权在这片土地上经商,他们已经命令监禁任何企图在这片土地上这样做的人。最后,他让华盛顿带回复信。在信中,法军总指挥表示要把丁威迪总督的信转交给他们的将军,因为他更适合阐明法国国王拥有俄亥俄地区的权力的证据,辩驳大不列颠国王所提之要求。
华盛顿递送抗议书的任务算是完成大半了,但是送信的最后半个月的艰难行程却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从12月1日到15日,风雪连绵不绝,只有一天稍霁。整个旅途中,我们遇到的尽是风雪交加、寒冷刺骨的坏天气。”
华盛顿的记述绝不是什么夸大。随着隆冬的来临,他的归途则遇到了比来时更为艰苦的困难,甚至还充满了生命的危险。
他们花了6天的时间才从柏夫堡回到维纳吉。可是,马匹终于经受不了寒冷和疲劳的煎熬,日益虚弱,最后寸步难行了。华盛顿一行只得带着背包徒步行走几百英里。
一天,华盛顿和吉斯特在路上与印第安人发生误解遭到袭击。两人被迫连夜逃跑。花了整整1天1夜,他们才摆脱了印第安人的追赶,来到一条大河边。只见河面上漂浮着的冰块以很快的速度向前冲去。华盛顿认为只有用木筏渡河,别无他途。
在寒风中,华盛顿和吉斯特利用随身带着的一把斧子,轮流在岸边的树林里砍树伐木。他们整整忙了1天,才把一只木筏制成。两人把木筏推到河中,就登筏渡河。可是没有想到木筏在激流中被冰块撞得上下颠簸,左右摇摆,花了大半天时间,他们才把木筏划到了河中心,哪知这里水流更急。突然,一块大冰块向木筏迅猛冲来,“砰”一下,把木筏冲得好远,木筏一颠,华盛顿就被甩进了河里。他在水中拼命挣扎,冰冷的河水像千万根钢针刺着华盛顿的皮肤,幸好抓住木排上的一根木头才侥幸脱险。
华盛顿在水中想抓住木筏把它推向对岸,但是湍急的流水和冰块一下子又把他冲出好远。这时天快黑了,风大浪急。两人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发现离这里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他们只好弃筏登上河中小岛。晚上,寒星稀疏,北风刺骨,岛上又无避风的地方,两人只好蜷缩偎依在一起,在寒冷的孤岛上渡过了漫漫的长夜。
天色微亮时,他们发现河面封冻,华盛顿高兴得喊叫起来,两人踩着冰到达彼岸……
1754年的元旦,华盛顿开始翻越蓝岭。当他站在岭巅的时候,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尽管山风刺骨,但他却有一种爽快的感觉,华盛顿以一种更加自信和坚定的步伐向弗吉尼亚的首府威廉斯堡走去。
弗吉尼亚总督丁威迪在接过华盛顿递上的法方信件后,望着身材高大而神情疲乏的华盛顿,内心激动不已。经过和华盛顿的深谈,他感到很有必要让华盛顿写一份详细报告交议会,以便使议会的成员对俄亥俄的局势更加注意,使他们赞同他将要在那个地区采取的紧急措施。他在送华盛顿回家休息的路上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他。
华盛顿回到家中,来不及和家人寒暄及休息,就埋头案前书写起来。远征柏夫堡的一幕幕历险情景又都出现在眼前,根据自己的日记他写了一份7000字左右的“旅途报告”。后来,当他知道总督丁威迪决定要将它出版时,就在新增加的前言中强调了这些事实都是“亲目所睹”,他只不过是直率地将它们“复述”而已。后来此书以《俄亥俄日志》正式出版,书中还附了华盛顿画的路线图。总督特地把华盛顿的地图手稿呈送给伦敦的上级机关。华盛顿因此在弗吉尼亚声誉鹊起。
华盛顿进行俄亥俄冒险的时候,正是北美殖民地有钱人家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好时光。但是,华盛顿却没有像一般青年人那样进入弗吉尼亚的最高学府威廉·玛丽学院深造,而是在去俄亥俄的征程中受尽了煎熬。这对于华盛顿是否是一种生命中的损失呢?答案是否定的。
纵观华盛顿的一生,这2个半月的历险生活犹如一所社会大学,使他学到不少人生的真谛、社会的真理和活生生的知识。这是诸如威廉·玛丽学院等无法授与华盛顿的。
俄亥俄之行,使得华盛顿走过了人生的一个关键历程,虽然时间很短,但在他的人生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使华盛顿越出了以前曾涉足测量的地域进入更广阔、富庶、遥远的俄亥俄流域,扩大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开了他以后数次考察俄亥俄地区之先河,对他今后制定开发西部的宏伟计划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这是他第一次投身政治活动。华盛顿的政治生涯始于参加英法争夺北美殖民地的争端,在历险中,他学习和施展了政治手段及才华。在同法国当局争夺印第安人,从政治角度处理英、法与印第安人的关系上,充分认识到政治上利用矛盾打击主要敌人的重要性。
再次,这次冒险活动也是华盛顿成为军官后的第一次行动,在旅途中他暗自选择以后筑构军事据点的地点,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闪烁着某些军事见解上的真知灼见。
最后,华盛顿在2个半月同寒冷、饥饿、死亡、敌人的斗争中,培养了他的坚韧毅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自强不息精神。这不仅使弗吉尼亚总督,而且使一般公众认识到,华盛顿尽管十分年轻,却是一个十分适于担当军政重任的人物。
完全可以说,这次出使为他一生的命运奠定了基础。
1776年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运动,最终取得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届总统,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面对一个新的国家,他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是使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美国奠定了基础,为美国的未来开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因此,美国人民把他尊称为“国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