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向危战,又看了看墓顶,此时已经没有人怀疑他的实力。
只是哪最后一星被堵上之后的结果,会不会如大家所愿,这就不一定了,这一路走来,大家对诸葛孔明的奇淫巧术算是彻底领教了。
谁知道这会不会又是一个坑?
这墓室顶部位置,约莫高三丈,除七星为黄色,其底色基本为暗灰色。
除了眼前这石墩机关不到一人高,其他完全没有可借力的地方。
没有借力的地方?危站会使用什么办法上去呢?危战的轻功是不错,但他毕竟不是飞人,这三丈多高,想要触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众人拭目以待的注视下,危战缓缓的移动着脚根,突然一个箭步向前,竟开始围着墓室小跑起来!
“他想干嘛”?
“不知道”!
“别吵,我猜他要放大招了”!!!
“咳咳。。咳。。咳”!
此时危战的速度越跑越快,脚下如疾风,一圈之后,令人惊诧的一幕发生了。
他竟然直接以倾斜的角度,跑上了墙面!!!
“这人到底是人是妖”?
“呵,不知道”!
随着速度加快,只过了短短十几秒的时间,他就已经以弧形向上的轨迹,跑到了距离顶部不到一米的位置。
我们站在地面,抬头仰望,只见他微微一弯腿,一个箭步朝顶部跃去,与此同时,他顺势拔出乌金锥。
只一刹,一把乌金锥便稳稳的插入了第七颗星的位置,危战一个后跃空翻,在墙壁的中间点借力一踩,便一跃而下。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众人纷纷投去崇拜的目光,一时间危战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又高大伟岸了几分。
“危战大哥,你太牛了”,玲珑兴奋的嚷嚷。
“长见识了,哈哈哈”
话音刚落,一阵类似齿轮转动的声音传来,我们赶紧四下找寻着声源。
直到我们看到中间的石墩开始下沉,才发现这声音的来源竟是来自这石墩机关下面。
然而这石墩下沉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很多,不一会就已经沉下一半的高度,然后戛然而止。
随着石墩落定,旁边的一圈地面竟也开始转动下沉,众人一惊,连忙后退几步。
随着一阵“轰隆”声传来。。。
很快,一个围绕石墩的旋转式下沉的石梯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石梯板质地松弛灰白,看上去并不坚硬,表面显得斑驳而粗糙,整体盘旋而下,幽黑的下层空间似乎看不到尽头。
我和他们纷纷交换了一个眼神,拿出狼眼小心翼翼的朝下走去,众人猫着身形紧随其后。
这石板台阶表层踩上去居然还有松软,即使用力塔上去也不会发出声响。
随着盘旋阶梯逐渐往下,一股幽冷寒气袭来,手臂上瞬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大奇,你说这下面会是主墓室吗”?耗子小声的问道。
“不知道唉,下去看看再说,大家都小心点,有情况,及时喊”!
耗子叹了叹气:“这诸葛亮设计的墓室,还真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啊,这么复杂的结构,这么多机关。。。换作哪些菜鸟风水师,还真不一定能设计出来”!
“可不是吗”,隆安接茬,语气中带着些许抱怨:“这一路走来遇到的危险,还真不是襄王墓能比的,我这么胆大的人,好几次都差点吓尿”。
“要我说呀,我们去完下面这间墓室就原路返回吧,还是大家伙的生命安全比较重要”,玲珑一本正经的补充。
“我不同意,虽然你哥我胆子不算特别大,但起码也知道什么叫投资回报比!这来都来了,什么都还没捞着,哪岂不是亏大发了。。。还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
“嘘。。别吵。。好像快到底了”,我提高了音量回头通知大家:“大家跟上,小心台阶”
说完我继续探着路,一直往下。
“我。。握草。。。这。。这”,眼前的这一幕已经彻底让耗子惊的说不出话来了。
这是间比较大的墓室,墙体四面是齐顶的书架,书架上空空如也,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耗子惊讶的是中间的这一堆奇怪建筑。
虽说这是地下墓室,但这间墓室的地面却异常干燥,没有丝毫潮湿的迹象,似乎是人为的做过烘干处理。
地面上摆放着几个已经腐化掉的本命七星灯骨架,大体框架轮廓依稀可见。
“这。。。”?
中间位置层层叠叠,由方木组成,近一人多高,像是在墓室里盖的一栋小房子。
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方木已经呈灰黑色了,整齐交错的叠放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是榫卯结构。
四面木墙中间处有一道很矮的门,要躬着身子才能钻进去。
众人满眼好奇的上下打量,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他们还并不知道这是什么。
玲珑缓缓的伸出手想去触摸这些方木墙,就在指尖将要触碰到的一瞬间,又猛地将手缩了回来,又转身看向我。
隆安哽咽了两下,干咽了口唾沫:“这,,这不会。。就。。就是神龛吧”。
“切,一派胡言,这明显就是一座衣冠冢”,耗子不屑的反驳:“大奇,你说我说的对吧,哈哈哈”!
“对个屁”,我立刻把耗子怼了回去,就怕他继续胡说八道,不懂装懂误导了大家:“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
“怎,,怎么个意思”?
对于这种陌生的词,众人更是疑惑,个个目光灼灼盯着我,那表情上写满了迫切。
对于他们的反应我甚是满意:“黄肠是指木材,题凑是一种墓葬形式”,我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是以柏木黄心致垒棺外(故为黄肠);柏木一头向内(故为题凑),因为黄心柏木的珍稀,所以作用就相当于一个高贵的椁室或是外棺,通常只有皇帝或者皇帝的亲属,再或者极少数宠臣才可以用黄肠题凑安葬,其他人使用这种墓葬形式属于僭越”。
“秦汉盛行的“黄肠题凑”为王室所独钟,之前这种葬制只称题凑,完整的叫法西汉中期才出现”。
“有点映像了,我好像在网上浏览到过,说黄肠题凑东汉以后就很少了”,玲珑喃喃的说。
“对的,是这样”,一通介绍下来,我越说越兴奋,有点停不下来的意思:“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黄肠题凑”墓位于石家庄小沿村,宝鸡的秦公一号大墓也已经使用黄肠题凑葬制”。
“西汉前期,“黄肠题凑”制作还不成熟,没有榫卯结构,层层横向平铺,主要代表是长沙象鼻嘴一号墓、陡壁山一号墓”。
“西汉中后期到东汉前期,“黄肠题凑”葬制更加精致,去皮的柏木通过榫卯嵌套相接,主要代表有北京大葆台汉墓、江苏大云山江都王刘非墓、山东定陶王刘康墓,而形制最复杂、保存最好的黄肠题凑墓是江苏高邮县天山广陵王汉墓。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葆台一号墓的题凑由15880根柏木椽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座柏木森林”。
我劈哩叭啦一通讲完,看他们的样子,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
“我滴乖乖。。。哪我们如果把这黄肠题凑搬回去。。。岂不是就发大财了”!耗子一脸的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我白了一眼耗子:“你这么贪财,如果搁电视剧里,肯定活过第二集”。
耗子一脸不屑,鼻孔朝天,一副傲娇的样子:“切,哪,我也乐意。。。”。
“可。。可是看这结构,好像一碰就得散,这没法搬吧”?这时隆安突然插上一嘴,语气中竟是纠结和失落。
我喃喃的嘀咕了一句:“好像有点不对劲”!
“什么不对劲了”?耗子警觉的问。
“这里有书架,却没有一本书籍”,此时我心中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继续说道:“如果不放书籍,哪做这四面贴墙的书架干嘛呢,不是很奇怪吗”?
“这。。。”?
我突然觉得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耗费太多时间,准备回头再说,于是带着这个疑问躬腰朝黄肠题凑入口走去:“走,我们进去看看再说”。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小心翼翼的跟了上来。
躬身越过门口就能直身行走了,里面是标准的题凑框架,里外共三层,黑灰色的方木表层应该都刷过药物,做过放腐处理。
走近后就能闻到明显的气味。
脚下也是同样的黄肠方木和黄肠石堆砌而成,这样的规模也是非常罕见。
我不敢迈大步子,怕碰坏东西,这毕竟是上千年的文物啊,其价值不可估量,很快我们就来到了黄肠题凑的中间位置。
一樽金丝楠木的大棺椁出现在我们眼前。。。
这樽棺椁表层,被一层象征着年代感的东西包裹着,光泽沉稳而温和,行内人管这层东西叫作包浆。
这是一层将近2000年的包浆。
“大爷的,好东西呀”,耗子看着眼前的金丝楠木棺椁惊叹,眼神中泛起灼热的金光。
“怎,么。。。怎么没有棺盖,棺盖呢”!玲珑狐疑的问道,似是自言自语。
“对呀,棺盖呢”?一时间,众人纷纷四下张望,搜寻。
“空棺椁也就算了,居然连棺盖也没有”,隆安嘟囔着。
“先别管棺盖,你们看看这是什么”?我指着棺椁里面的刻字说道。
闻言,耗子先一步探头探脑的凑了过来,毕竟跟着他师傅倒腾古玩这么些年。
出于职业习惯,他本能的会对这些年代久远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
棺椁里没有任何东西,自然也不算是衣冠冢。
除了内层的刻字有些模糊,整体基本保存完好。
耗子探着脑袋,围着棺椁转了一圈,神情专注,一副专家教授做研究的样子,确实像那么回事。
此时我也没闲着,一直在旁边看着,我发现这些内容居然很眼熟,于是我随口问他。
“耗子,你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这。。这。字我倒是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唉,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这是隆中对”,我怔怔的说道。
“隆中对?你是说这是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给他的战略计划,隆中对”?
“嗯,而且这里还有一个重大发现”!
“什么发现”?众人纷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