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每个人从童年过渡到成年的必经之路。在这个时期不论是生理、心理、体貌还是性格上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这样也引发了不少问题。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本来很乖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脾气就越来越不好,你让他上东,他偏上西,处处跟父母作对。孩子老跟大人拧着劲儿,可真够愁人的。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情感丰富,但由于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亦是性意识萌发和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叛逆等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父母应当引起重视,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既不能生硬批评,引发他们的叛逆情绪,也不能任其发展,让他们走入歧途。
孩子到了青春期,除了身体方面的变化外,思维方式也由儿时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使得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于是,和父母对着干,成了他们体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孩子初步觉醒的自我意识支配强烈的表现欲,即处处体现自己,通过展示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时期的孩子爱打扮得与别人不一样,爱做一些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事,爱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让人另眼相看,这都是他们想要的效果。
在这个时期,如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孩子的叛逆情绪就会表现得尤为强烈。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的增加,他们懂得了不少的道理,独立性也逐渐增强。如果这时父母还把孩子看作什么也不懂,什么事都要管,孩子就不愿意按父母的指示去办事,而是按自己的意愿行动。有时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往往会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容不得孩子有一点不同意见,孩子则觉得父母不应过多干涉,自己有自由行动的权力,而双方又缺乏足够的交流,于是孩子就会表现出对父母的反抗。
此外,孩子在外面或者家庭中受到了挫折,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这时孩子往往会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或劝导,看不清挫折的实质,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的做法,固执己见。或者即使知道错了也不愿意改正,明知故犯。这在家长看来就是孩子的叛逆行为。
总之,对孩子来说,叛逆是一种极端的逆反心理。它产生于不良的适应能力,如经受不了批评、挫折或压力。从本能地任性胡来、我行我素,到不辨是非、不识好歹。但一般而言,如果父母能合理指导,孩子就能平稳的度过这一特殊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