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父母在一边说得口干舌躁,孩子在一边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跟没听见似的。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愿答应并有所反应呢?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看到好的一面,那就是孩子注意力集中。同时,不要急于给孩子扣上“不听话”的帽子,而要鼓励孩子,用爱心去感化孩子,并传达对孩子的信任。父母还应该及时地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过错。具体来说,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 肯定和鼓励孩子。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求别人的理解,盼望自己受到肯定和公正的评价。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只有肯定和鼓励,才能开启他们走向自信和乐观的大门,才能真正建立起健康进步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 以正面教育为主,多种方法并用。家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孩子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不断进步。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以免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要知道,父母对孩子的容忍、认可、鼓励、嘉许,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的营养。
★ 用爱培养出爱。父母对孩子的指责、嘲讽、羞辱、责骂,都是对孩子的否认。我们常听父母说“打是疼,骂是爱”、“爱他才会骂他”。虽然这些话说得好听,但其实不管说这些话的父母多么爱孩子,多么为孩子着想,在打骂孩子的那一瞬间,爱心已被憎恨所取代。爱与恨有如一张纸的表和里,把爱变为恨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天下的父母莫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心,采取与父母意愿相反的态度时,父母感到十分遗憾而怒气冲冲,爱心早已由于“恨铁不成钢”而变为憎恨之心了。爱转化为恨,正是从父母否定孩子开始的。
当父母抱怨孩子不和自己说话甚至不搭理自己时,是否想过罪魁祸首正是自己呢?当孩子向父母打开话匣子的时候,很多父母往往心不在焉、不理不睬,甚至采取交易式沟通。这些都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并切断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桥梁,致使亲子关系变得越发疏远、紧张。父母亲们应采用开放式、鼓励性的沟通,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并传达对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不理不睬的态度慢慢地才会有所改善,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