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实强.近代四川的移民及其所发生的影响[A],(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C],第6辑
罗明东.教育地理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篇[M],台北:南天书局1992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罗香林.客家源流考[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
罗学府.现阶段中国乡村教育的鸟瞰[J],蜀铎1936.1
马镛.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卷5)[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梅新林.教育文化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丘桓兴.客家人与客家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丘权政.客家与近代中国[M],中国华侨出版社,1992
任一民.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1辑)[M],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任一民.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2辑)[M],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任一民.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3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任一民.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4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任一民.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5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
任一民.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6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四川出土清代限定教育收费石碑[N],天府早报.2005-03-24-A10版
孙晓芬.明清的江西湖广人与四川[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唐君毅著,黄克剑、钟小霖编.唐君毅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滕星.族群、文化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M],北京:中华书局2001
王东.社会结构与客家人教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王洪瑞.清代河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成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吴宣德.中国区域教育发展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肖川.教育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肖平.东山客家:走进一个桃花源[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5
肖平.客家人:一个东方族群的隐秘历史[M],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2002
谢桃坊.成都东山的客家人[M],成都:巴蜀书社2004
谢桃坊.成都沙河客家的变迁[M],成都:四川天地出版社,2005
谢重光.福建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阎广芬.经商与办学——近代商人教育活动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叶涛、伍荣.客家文化和旅游经济[Z],2003(内部资料)
张国雄.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张杰.清代科举家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张仲礼.中国绅士[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赵清.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M], 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钟敬文.民间文艺谈薮[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钟培全、冯敏.成都东山客家太平村[M],成都:四川天地出版社,2005
钟琦.皇朝琐屑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4辑) [M],台湾:文海出版社,1338
钟文典.广西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钟永毅.重庆江津的移民与客家[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5
周大鸣、柯群英.侨乡移民与地方社会[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朱德.母亲的回忆[A],朱德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四、论文类
安国楼.客家人的家族教育[J],寻根2003.6
白明亮.文化的教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
陈世松.“麻城孝感现象”探疑[J],四川客家通讯2005年特刊(总第13-14期)
陈世松:四川客家问题的特殊性及研究历程[J],中华文化论坛2001.4
陈振中、唐德海.从教育情结看客家精神[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1
戴昌发.木兰小学学生客家语情况调查[J],四川客家通讯2005年特刊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冯深.略论客家意识[J],广西民族研究1993.2
郭明章、郭启熹.清初福建移民入川以及川、闽间的互动发展[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1.4
黄向春.客家界定中的概念操控:民系、族群、文化、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1999.3
黄雪贞.成都市郊龙潭寺的客家话[J],方言.1986.2
黄智太.近代四川客家人的教育方式[J],四川客家通讯2000.2
李联春.略论赣南客家人的教育.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增刊
李全中.东山客家,创业维艰[J],四川客家通讯2002.1
李如龙.客家方言与客家的历史文化[J],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2
李永翘.客家之子张大千[J], 寻根2002.4
廖石城.海棠香随录[A],永川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C],1990
林德辉.成都东山客家人的迁徙与生存[J],四川客家通讯2002.1
林晓平.客家文化特质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2
刘宝俊.民族语言学论纲[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
刘世旭.成都东山客家“耕读为本”浅析[J],四川文物2000.5
刘志琴.口述史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N],光明日报.2005-2-22
鲁洁.文化变迁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0.8
陆喜元.贫困与教育——甘肃会宁现象剖析[J],西北人口2006.3
禄元.蜀北客族风光[J],文史教学1941.3
罗明东.教育的地理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
罗明东.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
潘乃谷.潘光旦释“位育”[J],西北民族研究2000.1
郫县留比学生周映彤君家书[J],广益丛报1906年6月,第108期
乔还田.客家人与客家文化[J],新华文摘2005.9
舒毕生.立桅杆是客家普通信仰[J],四川客家通讯2005年特刊
四川省教育厅备案的私立学校统计,四川省教育厅公报.1932年第1-7期
孙晓芬.郫县《邓氏族谱》与双斗桅杆[J],四川客家通讯2003.1
滕星、巴战龙.从书斋到田野——谈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5.1
王东.客家学: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新视角[N],光明日报1997-04-22
王钧林.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J],学术月刊1995.10
王谟.四川人的特性与教育上应注意的几点[J],蜀铎1936.2
王日根、张学立.清代科场冒籍与土客冲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王增能.客家与尊师重教[J],客家1994.1
文史委.新都私塾撮要[A],四川省新都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新都文史[C],第10辑.
无名氏.宗祠立学[J],广益丛报1906年6月.总第108期
吴霓.明清南方地区家族教育考察[J],中国史研究1997.3
吴松,教育与文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2.6
谢剑.客家研究也要与时俱进[J],四川客家通讯2004.2
谢敏华、吴雯.浅谈客家传统家教的特点[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4.
严奇岩.近代西康藏族“雇读”现象探析[J],民族研究.2006.6
严奇岩.论乡土童谣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史研究2005.4
严奇岩.神榜与四川客家人的祖籍记忆[J],寻根2007.5
严奇岩.移民与四川人“打乡谈” [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4
杨斌.试论教育对文化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6
姚云书.柬帖中的客家礼仪习俗[J],四川客家通讯2005.13-14
叶林.崇文重教,文风昌盛——赣县客家历史上的文化教育概况[N],赣南日报2006-4-20
叶少玲.客家教育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2
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张诗亚.“位育”之道[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张义让.合兴镇客家张氏入川艰苦创业记[J],四川客家通讯.2004.1
张应斌.21世纪的客家研究——关于客家学的理论建构[J],嘉应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
章开沅.商会档案的原生态与商会史研究的发展[J],学术月刊2006.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嘉时期科举冒籍史料[J],历史档案2000.4
钟禄元.东山客族风俗一瞥[J],四川客家通讯.2003.1
钟禄元:蜀北客族风光[J],文史教学1941.3
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2
周雪香.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以三江流域为考察中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周雪香.明清时期闽西客家地区的经济变迁与科举事业[J],中国历史地理论,2004.4
周勇.论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路向[J],教育研究2000.8
周振鹤,客家源流异说[J],学术月刊1996.3
朱凤云.英语的霸主地位和语言生态[J],外语研究2003.6
庄英章.试论客家学的建构:族群互动、认同与文化实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邹芙都.巴蜀文化中的楚文化因素[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