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云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很多人会气沉丹田大声喊出段氏大理国。
但是在云南历史上还有一个政权,贯穿于中晚唐。让唐王朝头疼了后半辈子的熊孩子——南诏国。南诏虐我千万遍,我待南诏如初恋。
隋末唐初,在云南出现了六个比较有名的部落史称六诏。伴随着吐蕃的兴起,有五个部落暗地里和吐蕃暗送秋波,不但送菠菜打牙祭,还送硌牙的真金白银。本来唐朝和吐蕃就不对付天天以武会友,其他五诏不帮忙过两招还来个伴奏,立场很不坚定。让当时的世界大哥唐朝很是恼火,南霸天的威信那能倒。既然你们想左右逢源,那我就找个铁杆粉丝当云南形象大使。
唐王朝从众多的参选部落中,经过大唐评委激烈讨论,通过举手表决选定了——蒙舍诏。评委举举手还是可以的,但是拍板吗?还得靠边站。上报到老板李隆基手里,唐玄宗李隆基一拍定乾坤就他了。
这个蒙舍诏在五诏以南,跟吐蕃没什么来往。一直跟唐朝关系密切,唐王朝为了牵制吐蕃,帮着蒙舍诏一统五诏,南诏国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南诏国。
为了统治的需要皮罗阁迁都太和城(今大理)也暴露出其巨大野心,没有野心的政治家不叫政治家,那是寺院方丈。只有做大做强立于强者之林才能发展生存。一个雄居西南伺机而动的政权,让强大的唐王朝折戟彩云之南。对人也是一样,越是你瞧不起的人,或许以后会让你吃惊的连下巴也摸不到。
皮罗阁在位唐和南诏度过了如胶似漆的蜜月期。头衔一个个的加封,成了名副其实的戴高帽,有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三司,上柱国。政治上给身份证,经济军事文化大力支持。目的就一个听大唐的话,跟吐蕃别说话。
皮罗阁走了,但是他的儿子阁罗凤来了。南诏国的名字老子的最后一个字,是儿子的第一个字,你说姓啥这个还真不知道。
这位少主可不是一般人,看来是驾驭着七彩祥云来的。在泼水节上给大唐帝国泼了一盆热气腾腾的白开水,间接的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一个偶然的事件引发了一场必然的战争。
公元750年阁罗凤路过姚州,云南太守张虔陀一听这名字办事就欠妥。这位太守开始勒索阁罗凤,阁罗凤没给。张虔陀把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套也用上了,派手下到阁罗凤那骂街。更可气是张虔陀还调戏妇女,调戏的还是阁罗凤的王妃。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你守着一国国王的面,调戏人家王妃你不觉得可耻吗?我就调戏了你能怎么着,我可是大唐的人。
都知道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其实最早的应该是这位阁罗凤少主。直接把云南太守给宰了,然后攻陷姚州多地。
这可摊上大事了。其实不管你怎样唐朝都想找个借口来整治一下南诏了,因为你的实力有点大,扩张的步伐有点快。唐朝也怕养虎为患,先杀杀你的锐气,大唐想要的是会爬树的猫,而不是凶猛的虎。有人说这是一个外交事件唐朝没处理好,有人说杨国忠尽谗言唐玄宗年老昏聩。真正的意图就是唐朝想铲掉南诏的野心,让他做一个安分守己的跟班。
唐朝派出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领兵八万,出兵南诏。阁罗凤一看大唐动真格的了,连忙飞书请罪,说愿意归还所占土地。鲜于仲通根本没理他,阁罗凤又说你要是这样我不跟你们玩了,我跟吐蕃玩去。鲜于仲通还是没理他大军继续前进。
在鲜于仲通看来,只要大军一到。南诏国别说活过第一集了,出场也得把照片挂墙上,连说句台词的机会也没有。阁罗凤少主也是这么认为的。
既然坦白不能从宽,装怂也要玩完。
那就雄起一把,把西边的吐蕃也拽上,陪鲜大将军好好玩耍。
阁罗凤派出了国宝级的大将段俭魏,顺便先说说这个段俭魏,一提到大理的段正淳、段誉、段延庆,大家都不陌生。如果在大理国建一个群,这群主非段俭魏莫属。如果要训斥大理国历代国主,没一个有意见的。他就是段氏大理国的一世祖。
这个段俭魏不但长得帅,秒杀南诏国的小鲜肉,能文能武、智勇双全。
上马百步穿杨那是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
下马能饮酒作诗顺便把十八般兵器舞的,人在哪啊?就看到刀光剑影。
用兵打仗善用奇谋,没事可能也拿个羽毛扇,毕竟云南蚊子多啊!可以自豪的拍着胸脯说“论打仗老子就没输过”
关键是还会治国。情商也高,深得南诏国主的信任,你说让人嫉妒不。
鲜于仲通的八万大军快到城下了,就不扯犊子了。
阁罗凤国主任命儿子凤伽异为主帅,段俭魏为副帅去应战唐军。
段俭魏利用唐军轻敌的心理设下埋伏。对付唐军得悄悄的,不能大张旗鼓的。等到唐军进入伏击圈,南诏军队又是石头、又是火烧、还放毒箭,让唐军一下子损失惨重。
下一步怎么办,虽然唐军遭受重创,但是主力还在,等到晚上再说,真打打不过你,等你睡着了再揍你。
到了晚上南诏军队趁着月黑风高夜,正是干坏事的绝佳机会,偷袭了大唐军营。唐军这回是彻底的完了。
6主帅鲜于仲通和电视剧里演的逃跑的情景差不多,带上几个随从骑上马丢下几万唐军撒丫子跑路了。
这次战争发生在天宝十一年(公元751年),大唐的军队惨败。
将帅无能啊!害死三军。逃跑的鲜于仲通要按正常套路,绝对会上军事法庭,然后身首异处。但是让你想不到的是,这位爷不但啥事没有,反到还升官了。因为他是杨国忠的人,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堂哥。唐玄宗李隆基最听杨贵妃的话,这枕边风都能吹出江南的感觉。吹出西北的那是沙尘暴。
就这样在宰相杨国忠的周旋下,鲜于仲通一场战争没咋的,人家是产房传喜讯——升了。为国尽忠你不在,千里跑路第一人。唉千万得站好队啊!
大唐毕竟是大唐岂能败给小小的南诏。
要不整趴下南诏以后还怎么混,要不挽回下面子,这小报记着和狗仔队不得把大唐评论成棉花糖啊!为了大唐的尊严和大哥大的权威,这仗还得继续!打击南诏我们一直在路上,就差最后一公里。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大唐再次对南诏用兵。
这次派出的是剑南留守李宓将军,李宓和阁罗凤关系不错。没开战前阁罗凤经常去成都,找李宓将军涮涮火锅喝个小酒,探讨下人生聊一聊南诏如何忠于大唐。
李宓将军领兵六万直扑太和城,可是在行军途中由于云南瘴气太多得病死了一些,后方寄养不足士兵误食野菜中毒身亡一些。
李宓将军兵分三路直取太和城,水路让人家一把火把船给烧了损失惨重。第二路大军让南下的吐蕃和南诏联军给端了。第三路由李宓将军率领基本全军覆没。李宓将军投洱海殉国。
这次伐南诏的失败震惊了唐庭。两次伐南诏的失败损失二十万精锐。这也是安禄山叛乱的一个因素让他看到了南方的空虚。
安禄山叛乱之后,要不是张巡誓死守睢阳,如果安禄山的叛军进入南方,唐朝或许就真的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