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继位之初励精图治,很想有番作为。
代宗去世后,为了显示自己遵守礼法,为了给大臣树立自己明君的典范。在服丧期间,把酒肉全撤掉,给我上点野菜,而且还不要放盐的那种。吃的也全是粗茶淡饭,来向天下人证明自己对丧礼的遵守。
但是就在居丧期间,发生了一件搞笑的事情,这样严肃的事件,怎么还会出现这么戏剧性的事件。这个人是谁啊?
这个人就是当朝宰相常衮。
常衮这个人的性格天是老大,我就自封老二,天底下没有怕的人,经常没事捅个马蜂窝,就算被蛰的脑袋大脖子粗,我也不会认输。代宗时期宦官鱼朝恩权倾朝野,那可是心狠手辣的主,就连代宗皇帝也忌他三分,但是这个常衮就是看不惯鱼朝恩,就和鱼朝恩对着干。代宗皇帝也早想收拾鱼朝恩了,正好常衮进入了代宗皇帝的视野,立马封为“中书舍人”(也就是皇帝的秘书)成了皇帝的心腹。元载当宰相时飞扬跋扈,目无法纪扰乱朝纲。常衮又和元载接着干,元载被捕后审判元载的就有常衮。
由于代宗的欣赏和提拔,终于坐上了宰相。
因为常衮文采很好,他在用人方面首先考虑的是文章写的怎样。只要文章好那就是朋友,可以直接当官。元载当宰相时如果没钱没关系还想当官,那就回家洗洗睡吧。
常衮上台直接废除了买官这项不地道的做法。
常衮办事也有不地道的时候,就是官员的薪水问题,他和叛度支(相当于财政部长)韩滉关系不错,每次发工资先看看讨厌谁就给人家少发点。比如韩滉和司业(大学副校长)张参不对付,发工资时少发五百。张衮一看行啊小子,这招我也转发了。张衮看太不惯少詹事赵其心(相当于太子的管家)发工资时直接给人家扣了一千。这招干的有些损。
常衮也干得民心的事,上书皇帝别让底下那帮官员,天天的进献点这特产那特产的,你可知道羊毛都是在羊身上薅的,最终买单的还是老百姓,现在的皇帝是德宗了,为了彰显自己明君的形象立马批准了。
代宗驾崩服丧期间,常衮那是花样百出。
在代宗皇帝的棺椁旁,那是打着滚,哼着曲不知道的以为在跳街舞呢?百官也都看不下去了,这秀做的也太离谱了,就有人去扶他。中书舍人崔祐甫和常衮不对付,这话筒子就开始讽刺上了,意思就是扶他干嘛?这是大行皇帝的葬礼那有让人扶的道理。意思就是让他自己在这多滚两圈,咱在这看看热闹。这常衮一听当场急眼了,两人差点就动上手了,幸好让人给拉开了。
再一个就是服丧的问题,皇帝服二十七天。常衮的意思是大臣也得服二十七天。这崔祐甫又和常衮干上了,拿遗昭说事大行皇帝说了百姓和百官都服三天,你小子显摆别把我们拽上啊!你难道不听先皇的话。这一呛呛两人又差点干起来,又被人拉开了。
事后这常衮直接参了崔祐甫一本,说他轻视先皇葬礼,德宗皇帝也想做个遵守礼法的表率也就同意了。可是接下来常衮做的事激怒了唐德宗,直接发配福建。
在处置崔祐甫问题上,常衮签了字,但是另外两位郭子仪和朱泚没有签,常衮直接给代签了。郭子仪和朱泚知道崔祐甫被贬后,找到德宗皇帝说这字我俩没签。这下德宗皇帝可恼火了,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忽悠我玩,那好你就离我远点好了,常衮被贬福建一直在任上去世。
宰相杨炎,提到杨炎干的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改革财政。由唐朝以前的“租庸调税”加以改革形成“”两税法”。
啥是租庸调税,这个税法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就是有土地的农民。均就是按人口每年向征服缴纳主粮,庸就是缴纳绢,布等,调就是在政府服徭役的事侯,你如果不愿去那好拿些绢啊布啊来抵消徭役。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得到破坏,人都跑了赋税自然就减少了,那怎么办。在这种条件下杨炎提出了两税法。
两税法的意思就:是只要你有地有资产,别管你是哪里的人,只要是在大唐的地盘上,税必须交,按照你土地的多少和资产的多少来缴纳,就是王公贵族也不列外,每年的六月和十月一年交两次。这项政策的实施,结果就是国库看到钱了。农民的负担也减轻了。
杨炎是代宗时的权相元载提拔的,元载被查之后,杨炎也受到牵连被贬到相州。提审元载的是刘晏,杨炎上台之后千方百计的陷害刘晏。
先找到德宗哇哇大哭一场,德宗一看这是个啥情况。说当年独孤贵妃想谋划,立自己的儿子韩王李炯为太子,多亏先皇圣明没有受他们的挑拨,要不你这皇帝早是人家的了。说刘晏就是当年的参与者,他现在还逍遥法外,我不能为陛下锄奸所以感觉有愧于陛下,哭的那是冷冷的冰雨往地下砸啊!这一番话出来德宗的火当场喷射了。
后来刘晏呈交的账薄与实物不符,德宗找了这个理由把刘晏贬为忠州刺史。
但是杨炎的目的就是治刘晏于死地,专门安排了一个和刘晏有仇的庾准为荆南节度使,这个庾准造了个假诬陷刘晏,在给朱泚的信里说出了很多对皇帝不满的话,然后又奏报朝廷说刘晏训练军队准备造反,德宗也不问青红皂白,派宦官去了忠州赐死了刘晏。刘晏一死天下震惊都说其冤。
杨炎虽然报了私仇,但是也给自己埋下了祸根。一个人的出现让杨炎也重蹈了刘晏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