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兼任三镇节度使。已经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要么起来登峰造极,要么趴下让熊熊烈火把自己燃烧,化成一缕青烟随风飘散。
安禄山不想做污染环境的青烟,所以他要做天下的大哥,还给以后的李唐子孙配了首歌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如果站在安禄山的位置考虑问题,换成你你会反吗?会!而且反的更快。唐玄宗这么的信任他,他为何要反呢?
第一:实力太大了,唐玄宗虽然信任但也不放心,安禄山也是唐玄宗手中的一个棋子,保不准那天就直接扔到垃圾桶里。
第二:得罪了当朝太子,安禄山也知道唐玄宗的心思,所以处处跟太子做对。上朝时唐玄宗让安禄山拜见储君,安禄山来了句,储君是啥我是胡人不懂这些,唐玄宗说储君就是未来的皇帝,他来了句我心里只有陛下。也不对太子行礼。当时太子李亨的脸都绿了,好小子你厉害,等我当了皇帝让你好好的拉清单。就这样把自己的后路也断了。
第三:唐玄宗杀他的义子王忠嗣,这个王忠嗣以前是四镇节度使,唐玄宗眼睛一眨直接给砍了,弄的安禄山也是心有余悸,哪天用不着时王忠嗣的昨天,就是我安禄山的明天。
第四:就是那个话痨杨国忠天天在唐玄宗面前说我要造反,哪天再给我来个栽赃自己可真玩完了。
安禄山也会长叹一声唉!“没办法”我不想做鱼肉那只能跳龙门了。
那起兵造反安禄山的胜算有多大“一巴掌”吧,结果就是要么一巴掌拍不响,要么能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外部因素,在南方唐和南诏用兵直接损失二十万精锐,南方空虚。大军可以趁虚而入,而且南方又是大唐的财富来源,没了钱大唐也没了抵抗的资本,而自己如果打下南方那就是如虎添翼。
再一个陇右、河西、河朔三镇虽然可以和东北三镇抗衡,如果全部的抽入平叛,那吐蕃会趁势而下,会和叛军对唐王朝形成合围之势。那大唐可能会被瓜分。
北庭和安西那方就是全部抽调能有多少人,也不可能全部的内调,还有一个阿巴斯王朝盯着呢?如果阿巴斯王朝再掺和进来,唐朝那真得灭国了。
再一个就是朝廷内部天天你斗我,我斗你的让李林甫把人才都当羊毛给耗了,根本没几个可用之才。老子和儿子也斗,要不是老子防儿子,安禄山也不会掌管三镇兵马。让安禄山捡了个大便宜。
大唐国内承平日久,府兵制度已经奔溃根本没有多少应急部队。老百姓也好久没经历过战争不知道兵为何物。大唐各州武备库的兵器要么生锈,红缨枪的枪杆子成了昆虫的乐园,一根手指就能戳断。
认真分析了几方面的原因,安禄山才敢在盛唐叛乱。
那得把自己的地盘好好收拾收拾啊,以前李林甫活着的时候,给他配了些副将是束缚他的一道道枷锁,让他一一的把锁砸了。各个军都换成了自己的嫡系。然后偷偷的打造兵器购买良马。因为他是粟特人,粟特人在大唐经商的多,笼络了粟特商人提供军费,然后储备物资,把幽州城加固了又加固,也就是王八壳子外边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正好有个太监来幽州办事,安禄山就借此之名假传圣旨,集结三镇兵力外加契丹、奚少数民族兵力15万号称20万,向长安进发。因为河北属于安禄山管辖。所经州县望风而逃,有的干脆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一直到了山西东部,战报像雪花一样传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还认为不可能,一定是有人诬陷我的“禄儿”。到最后终于承认了这个事实,马上着急召见杨国忠商议御敌之策。一场大战即将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