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来说,对于身居高位的权官应该不会在意此等小事,但二者的恩怨从进驻山海关开始就闹起来了。
原来,黄奕统领的火铳步兵营和孙贤仲的重炮爆击营在进驻山海关时,对管辖区域的划分产生了利益冲突;按照约定孙仲贤与几位领兵将领共同商议管辖区域和基本军务战略。
黄奕,公孙羽,秦祥子,周凌,孙贤仲五人,以孙贤仲实力最强,黄奕次之;所以其余四人均按照约定前往孙贤仲账下。五人见面就开始畅谈,其余三人在对待彼此利益时互相争论不休,但他们面对与孙仲贤和黄奕的利益时,一是迫于实力碾压的现状,二是两人在为人处世中都比较好,几位将军都还算认可。因为两人能让利之处都尽量满足于他们,所以他们比较认同两人的话语权,但却没想到两人之间有利益冲突,这下子麻烦了。
孙贤仲靠的是一向正直廉洁的作风赢得其余几人感情上的认同,也包括黄奕,当时他们之间的纠葛还没有那么深。
黄奕靠的是一向直来直去、豪爽、仗义的性格搏得诸位的尊重,孙贤仲在此处上不及黄奕,所以几位将军对孙贤仲的感情会有倒戈的隐患存在。孙贤仲对此也十分清楚。
孙贤仲提出要求其他部队,特别是黄奕的步兵营要兼顾孙仲贤的重炮营,因为其重炮转运效率较慢,应变能力极弱,要是安全得不到保障的话,很容易在换药时被敌方击破,所以要求黄奕和其他三位将军在协作方面多多担待一下孙贤仲的压力。
其他的将军都表示赞同,因为为将者懂得识大局,即时损失部分作战力量,也要保全重炮部队的安全,因为重炮部队具有远程炮火覆盖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大范围杀伤敌方,还能起到打散敌人阵型的作用,总之此重炮的战略和战术意义都尤其重要,可以说是战场上的重器,所以三位将军宁可舍弃部分利益也要保全重炮部队和全体部队的利益。
本来以为这项议程可以顺利结束,未曾想到黄奕不在频道上,软磨硬泡的说与之无关的话题,以至于孙仲贤心急如焚,十分焦急,一直在疯狂暗示,但却没有得到回应。
实在不能再推迟战机了,孙仲贤决定让其他三位将军予以配合,就让黄奕一意孤行吧,孙仲贤说:“既然黄将军实在有难言之隐,那就不用在劳烦黄将军了,但请三位将军在战时能够予以兼顾,孙某谢过各位了。”说完便行礼退去。
边走边想的孙仲贤念道:“这人竟如此小肚鸡肠,竟为了私利不保全大局,今后在战场上还得提防着他,要是战斗白热化时突然反水,老夫定取下其首级以绝后患。”
但黄奕这个头脑简单的家伙,当时只是真的不想借兵给孙贤仲,又不会说话,只能说些题外话转移视线拖延时间,等待孙贤仲不了了之,但他并没有对孙贤仲有敌意。
起义部队成功攻占盛京,黄奕带领其部下第一个冲入后金皇城,一路上见到剃头辫子统统无差别斩杀,来了一场屠城行动。孙贤仲刚想前来制止却未及,前去和黄奕面前理论,“黄公可知这城中剃头扎辫子的人,乃有半数以上为前朝遗民?这些人可是我大汉子民啊,你竟如此残暴屠戮无辜之民,你可知罪?”孙仲贤眼睛瞪红,身子颤抖着。
原来对于孙贤仲此等弃文从武之人十分忌讳这样暴虐屠城,生灵涂炭的场面,见到此等惨烈的一面不禁潸然泪下...
黄奕这个大粗人哪懂这个,起来扶住孙贤仲,形似安慰的说道:“孙公何必如此动情,打仗嘛!历来都是杀人,杀什么人不也一样,你说我大肆屠杀城中百姓,但你不怕他们当中有金兵化身其中突然杀出,威胁你生命的隐患吗?说实话,我觉得我手底下的兵要比他们值钱多了!”说完还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
孙贤仲彻底崩溃了,抬起抽搐的手臂怒指黄奕,说道:“尔等蛮劣之徒不可教也!”说完便愤然离去,黄奕见状脱口就是一句:“杀几个人就这么小气,我看是少些磨砺了!多搞几次让你成长成长!”
黄奕一路北上横扫千军,不知屠城多少;孙贤仲也是常常被气倒,便在凯旋归京之时还破口大骂,说要和黄奕势不两立。
黄奕也是笑笑不说话,就喜欢故意气他,还想着蛮好玩,此时黄奕还没有真正的对孙贤仲产生敌意。
谁知孙贤仲进京册封之前,就跑到陈皇面前告了一笔状,述说黄奕一行人在关外的暴行,一边说一边落泪,好一副凄凉之情,陈皇见此景也不好说什么,因为早已听闻亲信也这么说,自己内心也是十分纠结的。
陈皇稍加思索后,说:“黄奕对外杀敌他功劳颇高,但此事影响恶劣,朕到时候会斟酌的,你下去吧。”说完陈皇便起身而去,孙贤仲跪安后也离开了皇宫回到了府中。
最终册封后,黄奕和孙贤仲乃同级,黄奕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
此事还是由几位从吏部跑过去的告诉黄奕听的,黄奕听到后万分恼怒,掀开了桌子,未曾想这个书生武将竟在背后给了自己一刀,所以黄奕在朝堂之上与孙贤仲的斗法激烈,针锋相对。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陈皇是最大的赢家,在他们斗法之时,矛盾其都不在教育改革身上,朝中阻挠减轻了,下一步棋也可以顺利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