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1000000019

第19章 卡夫卡笔端的中国

埃伦施泰因有位身后扬名的同窗好友,他便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卡夫卡的创作年代(1912~1924)与表现主义文学运动的存在时间相契。他的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也多染有这一文学流派的特征。不过,卡夫卡冷峻的风格却与表现主义呼唤革命、颂扬强力、憧憬“新人”的激情和喧闹大相径庭。

汉诗传情

与埃伦施泰因不同,卡夫卡在当时“中国热”盛行之际,并没有产生改编中国古诗及小说的浓厚兴趣。尽管如此,在卡夫卡的文字生涯中,中国也曾闪现于他的笔端。

这首先见于他的书信。1912 年8 月,卡夫卡结识了他后来的第一个未婚妻,菲莉丝·鲍威尔。在这场恋爱中,卡夫卡用情甚深,他先后给女友写了五百多封情书。在这诉诸文字的美妙的情感世界里,我们发现了一首中国诗的踪迹。

卡夫卡在1912 年11 月24 日致菲莉丝的一封信中写道:

别再在晚上写信了,把夜里写作的权利让给我吧,让我保留产生对夜间工作自豪感的小小的可能性,这是我在你面前唯一拥有的自豪感,没有它,我在你面前只有俯首贴耳的份了,而这样你也不会喜欢的。稍等一会儿,为了证明夜间工作到处(包括在中国)都是男人的事,我要从书籍中(在隔壁房间)去拿一本书来,为你抄录一首短小的中国诗。……它出于诗人袁子才之手,我这里找到一段对他的介绍:“才华横溢,早熟,仕途亨通。无论作为人还是艺术家,他都表现得极其博学多才。”为了读懂这首诗,有必要读一下这段注解:有钱的中国人在临睡前要用香料来熏卧房。……终于可以开始读它了: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这是一首值得回味的诗……①

卡夫卡从“隔壁房间”找来的是汉斯·海尔曼编译的《自公元前十二世纪以来的中国抒情诗》(1905)一书。他从中摘下了袁枚的这首《寒夜》。他的密友布罗德(Max Brod)曾介绍说:“卡夫卡非常喜欢这本书,有一段时间胜过其他一切书籍,并常常激动地对我诵读其中的诗。”② 除了给友人吟诵美丽的中国诗外,卡夫卡没有忘记让情人也来体味一番中国诗的美感,并巧妙地用这首小诗来说明男人夜间工作的“特权”。

卡夫卡自小养成了挑灯夜读的习惯。成年后,他利用当工伤保险公司雇员之外有限的余暇来写作,以后又把写作视为生命,常常彻夜不眠。想必,在夜阑人静的时分,卡夫卡对《寒夜》一诗中青灯黄卷一书生的情境是深有体会的。在夜间紧张写作的间歇,他曾一度遥想起那位中国书生。这有其书信为证。

1913 年1 月14 15 日,卡夫卡给菲莉丝写信说道:

最亲爱的,我又写得这么晚了,每当将近深夜两点时我总要想起那位中国学者来。可惜啊,可惜唤醒我的不是那女友,而是我要写给她的信。①

中国书生有“美人”相伴却不知珍惜,一味俯首于书本之上;卡夫卡无女友在侧而叹惋不已,只得提笔倾吐衷肠。

在此后的第四天,即1 月19 日,卡夫卡的思绪又回到了《寒夜》一诗。他在信中为菲莉丝分析了中国诗中那位女主人公的行为:

最亲爱的,可别低估那个中国女子的坚定性,直到清晨———我不知道时辰是否说明了———,她一直清醒地躺在床上,书桌上的灯光使她不能入睡,但她保持安静,也许曾试图通过目光使那位学者离开书本,但这个忧郁的、忠实于她的男人毫无觉察……最后她终于忍不住了,夺下了他的灯,这个行动从根本上说是完全正确的,有益于他的健康,但愿无损于他的学习,有益于爱情,这个行动引出了一首优美的诗……②

这首“值得回味的”、“优美的”中国小诗,虽是卡夫卡深沉情感世界里的沧海一粟,却不时激荡起浪漫的涟漪。1913 年3 月11 12 日,卡夫卡又展笺诉说情怀:

我能称你为‘菲’(Fe)吗?你以前有时这样签名,它使人想起‘仙女’(Fee)和美丽的中国……①

卡夫卡要求把菲莉丝昵称为“菲”,并将女友与中国联系在一起,看来,他不但重又忆起了《寒夜》一诗中的中国女子,似乎还晓得汉语是一种单音节文字。

追踪袁枚一诗在卡夫卡书信中留下的痕迹,我们可以发现,起初它反映了作家对中国诗歌的一种审美趣味,以后又逐渐令其产生了一种心理移位,即将自己视为长夜伏案的中国书生,同时又在女友与中国“美人”之间建立起了某种联系。

中国作为诗的国度,在卡夫卡眼中是“美丽”的;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卡夫卡缠绵的情书中移开,转而投向其文学创作时,我们发现,他对中国又是另外一种态度。

小说创作中的中国

卡夫卡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约三百万言的作品,而其中涉及中国的仅为两个短篇而已。数量上的微不足道已经体现出卡夫卡对其时的中国热潮所抱持的冷漠态度,而深究这两部作品之后,则更能看出他对中国无甚好感。

这第一部作品是完成于1914 年10 月的《在流放地》。小说讲一个外国旅行家应邀参观某国一流放地的一次处决。被判死刑的是一个冒犯了上司的勤务兵。可笑的是,这个可怜虫直到上了屠场还不知道自己已被判决。因为,在这个流放地,判决前的一切司法程序,如审讯、辩护等都已不复存在,理由是“对犯罪毋需加以怀疑”②。更为荒唐的则是行刑的程序。行刑过程由一架令人毛骨悚然的、特殊的杀人机器来完成。犯人在这机器里将被折磨上十二个小时,只能痛苦地、慢慢地死去。这样一种司法及行刑的程序在流放地由来已久,监刑的军官正是这一传统的忠实的捍卫者。而在旅行家来访之际,当地新上任的司令官已有废除这一传统的念头。监刑军官试图赢得在当局举足轻重的外国旅行家对自己的支持,却遭对方拒斥。护卫传统不成,军官便放走犯人,自己躺入机器,最终与那经年残旧的杀人机器同归于尽。

作品中的流放地位于“赤道地区”①,那儿又有“米粥”②,又有“茶馆”③,似乎暗指中国。小说通过监刑军官之口,道出了流放地野蛮、残酷的司法制度,又让旅行家,这个“受到欧洲的思想方法的拘囿”的“外国人”④,对这种专横、愚蠢的制度进行审视。作家以此而取中西对立的意图不言自明。小说结尾,象征这一制度的杀人机器及其最后一个捍卫者都走向了灭亡,而在这似乎预示了转机的时刻,外国旅行家却逃也似的离开了流放地。

显然,小说中的流放地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地方。卡夫卡偏偏将它设定为中国,事出何因?人们探究发现,《在流放地》这一个短篇与法国自然主义作家米尔博(Octave Mirbeau)的作品《痛苦的花园》(1899)关系密切。就在这部作品中,有某些明指中国的语句,如“我心怀古老的中国的心”⑤ 等。除了沿用此书中现成的“中国”一词的可能性外,卡夫卡选择中国作为这个荒诞故事的发生地,看来别有原因。或许,在他看来,遥远陌生的中国很适合营造一种离奇、怪诞、甚或可怖的氛围。然而,无论如何,卡夫卡在《在流放地》一篇中没有径直说出“中国”两字,中国只是作为一种暗示而存在着。

而卡夫卡于1917 年写下的另一部作品《万里长城建造时》,则不仅以篇名直接指明了中国,而且小说中的叙述者是“一个中国人”。这一叙述者对建造长城的过程及意义所作的介绍和议论,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内容。

小说开端讲,长城的建造采用了分段而筑的方法。由于工程浩大,这种方法致使长城“留下了许多缺口”,“有些甚至在长城已宣告竣工之后才补全”,而“据说有一些缺口从来就没有堵上”,“由于工程范围之大,后人是无法凭自己的眼睛和尺度来验证这种说法的,至少对于个人来说是这样”①。正因为长城造得不连贯,它就起不了真正的防御作用。而领导者却存心要干这种漏洞百出,又“没有实际价值的事”②,以致修建长城成了一种“时代精神”③,“几乎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是专门的泥水匠”④。人们在领导阶层的指挥棒下赶东赴西、修筑长城,却对当局的真实意图全然不知,也无从知道那发出指令的统治者是谁,身在何方。这个帝国的老百姓“不知道哪个皇帝在当朝,甚至对于朝代的名称都还存在着疑问”⑤。在乡野村落,“早已死去的皇帝,大家以为他还坐在龙位上”⑥。百姓和皇帝之间隔着万重屏障,这一是因为国土广袤,二是因为宫阙重重,三是因为“皇帝周围总是云集着一批能干而来历不明的廷臣,他们以侍仆和友人的身份掩盖着奸险的用心”①。皇帝的一道谕令若要遍示天下,须突破无数壁垒。

小说由长城而帝国,其寓意显然。卡夫卡以描绘长城的建造为名,揭露了官僚帝国的庞杂无度、臃肿糜费,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荒诞不经。修建长城的人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在受谁的驱使,不知道他们为何要干这没完没了的苦差事,这除了表现平民百姓遭受愚弄的命运之外,还“使人联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青年们盲目而毫不迟疑地走上战场”②。

与上述《在流放地》一篇一样,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当中的中国也是一个负面形象。当然,卡夫卡绝非就事论事,其作品绝非狭隘地只是针对中国,或是他所处的濒临崩溃的奥匈帝国。卡夫卡喜用象征、暗示等创作手法,这造成了作品含义的多元。因此,人们对其作品的理解,往往是见仁见智。

4 Her m ann Hesse und die stliche Gedanken w elt

同类推荐
  • 河流

    河流

    本书基本反映了西安建大师生在一定时期内的文学写作态势和水平。共收录了400篇作品,包括触摸词汇、往事如歌、生活彩照、儿女手记、师生之间、人生感悟、诗词广场及社团展示等。
  • 趣味智破韬略(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智破韬略(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逆流(译文经典)

    逆流(译文经典)

    德塞森特厌倦了巴黎的虚伪和浮夸,转而避居于丰特奈小镇,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依据个人审美和品味布置住所,沉浸在自己一手缔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中,对抗世俗的潮流。每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涉及绘画、宝石、花卉、文学等。于斯曼借这位反英雄的主人公之口诠释了他的颓废美学,斩断了和自然主义文学的联系,奠定了19世纪邪典之作的地位。王尔德称《逆流》是一部“毒液四溢的书”。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柔石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柔石作品集(1)

    凄惨寒切的秋夜,时候已经在十一点钟以后了。繁华的沪埠的S字路上,人们是一个个地少去了他们的影子。晚间有西风,微微地;但一种新秋的凉意,却正如刚磨快的钢刀,加到为夏汗所流的疲乏了的皮肤上,已不禁要凛凛然作战了。何况地面还要滑倒了两脚;水门汀的地面,受着下午四时的一阵小雨的洗涤之后,竟如关外久经严冬的厚冰到阳春二三月而将开冻的样子。空间虽然有着沐浴后的清净呵,但凄惨寒切的秋夜,终成一个凄惨寒切的秋夜呀!在街灯的指挥之下,所谓人间的美丽,恰如战后的残景,一切似被恐吓到变出死色的脸来。
  • 昆虫记

    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撰写的关于昆虫习性与行为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集知识、哲理、趣味于一身的文学经典。它以人性来观照昆虫世界,以昆虫的多彩生活来抒写人生感悟,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本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先后被翻译成六十多种语言,出版一百余年来长销不衰。
热门推荐
  • 修真高手在都市

    修真高手在都市

    邓俊修得一身绝世武功,却斩不断感情的千丝万缕。各位对不起,你们不能毁我修为啊……
  • 帝尊王族

    帝尊王族

    这是一个充满灵气的世界,强者为尊,强大的种族,无数的魔兽。一名入世凡尘的王子杨曦,看他如何在仇敌的追杀下逃生,反击。在历练中逐渐变强,最终傲视群雄,扬名天下。
  • 写给儿子的故事书

    写给儿子的故事书

    这个是一个写给我儿子的故事书,希望他可以成长为一个正直勇敢的宝宝,他现在刚刚8个月,我会持续更新,等他大一点的时候,慢慢的讲给他听,也希望有孩子的爸爸妈妈多多指正,也希望你们的宝宝也可以喜欢我的故事。
  • 生死大陆

    生死大陆

    生死天下,我为君王,天地覆灭,力转乾坤。
  • 旋转木马流眼泪

    旋转木马流眼泪

    上帝种了一棵树,叫如树,长的叶叫如叶,开的花叫如花,结的果叫如果。带着童年的天真,学着少年的老成。书写着我们自己的人生。
  • 娇妃倾城

    娇妃倾城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女杀手一朝穿越,谋心谋权谋天下!俘虏了当朝最英俊的王爷,摆平了四下的乱臣贼子。当她一朝为妃时,且看那被俘虏的美豺狼如何为其争权夺势,打下天下!“樱陌,我要这天下,不过是予你最美的聘礼!”
  • 养崽日常

    养崽日常

    徐思媛死了,却因为最后心愿成了一名兢兢业业的穿越者。于是,在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中,她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但是这个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这个称号叫做妈妈。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妈妈,未婚青年不得不一头栽进了“好妈妈养成”系统中,且一去不复返。
  • 爱我不要跑

    爱我不要跑

    当穿越成为一种流行,各种摔,撞,不靠谱的奇葩的方式,透过灵魂,爱上你!
  • 这个商人有点强

    这个商人有点强

    墨晴雨意外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遇到了十五年前穿越过来,如今却当其商人的少年洛逍遥。当她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洛逍遥比她强。当她成功变为修炼者时,洛逍遥还是比她强。当她修炼成神时,洛逍遥依旧比她强。不管她修炼到什么时候,洛逍遥都比她强。为此她很好奇,这个异界商人,为毛总是比她强?“你为什么总是比我强!”墨晴雨一脸愤怒地吼道。“嘿嘿,你猜!”洛逍遥微微一笑随后吐出两个字。
  • 猫空爱情故事

    猫空爱情故事

    对于政大,我有一种似乎永远都抛不开的眷恋。别人问我,为什么对政大有这么深的喜爱?其实说真的,我不太清楚,但我惟一有印象的原因有两个。1、从小就喜欢张雨生,所以爱屋及乌。2、你应该听说过一句话:“得不到的,在心里永远是好的。”如果你一定要问出一个所以然,那我只能告诉你,政大之于我,就像皮卡丘之于小朋友一样。因为在猫空发迹,所以似乎有很多人认为我是政大的学生。对于各位会有这样的误会,我只能说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