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的人是一个女生。评论是这么写的……
从小学设立班长一职开始,我就是班长,那时候,班长一职在我的意识中等同于责任,扪心自问,上对的起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
上了初中之后,班主任问谁之前当过班长,我骄傲的举起手,比任何人举得都要高,看着老师向我走来,再看着她把我的手紧紧地握住再压下去,冷静地跟我说一米五刚出头的身高不够。
那时候我把班长和门面画上了等号。
我努努力让自己成了一米五八,踩了2厘米的内增高迎来了高中第一次竞选班委。班主任问,谁之前当过班长,我这次冷静了一分钟,在准备举手的时候,班主任看了看茂密的“人手丛林”,来了句,小学的就算了。
那时候我把班长和资历画上了等号。
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我看着前面比我高,比我美,比我有资历还比我有个性的候选人,一直磨蹭到了助教问还有没有人要竞选的时候,我才起身走了上去。
这个时候,在我心里班长等于自己,只不过还有个备注,叫不如别人。”
看天天噤声了,贺之庭疑惑地问:“这就没了?”
“没了。”
这段话说得跟高考的话题作文似的,可能就差一句“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发表你的看法”。
什么“勇敢”、“自信”、“社会固有偏见”、“精神世界是否需要必需品”等等,切入点多到他可以就这个话题引申到人性上去。
但是摆在对话里面,你却很难夸夸其谈。
因为它更像是一个默契问题,由双方的切入点是否一致可以探查到双方是否有默契,进一步探查双方的三观是否一致。
正是这种需要小心翼翼,需要迎合的谈话,让原来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哑了声,悲催的是,还不能哑太久,因为这会让对方觉得你对话题不感兴趣。
“所以呢,应该是有后续的吧!”
既然找不准那干脆就不要找,现在这样,即表现出了自己的兴趣,又留有空间观望。
什么话题切入点,什么默契,什么三观,从贺之庭开始想这些的时候,两人的默契就南辕北辙了。
天知道,她就只是想要把话题维持在这个范围内就好,省的话题聊到自己不想回答的地方,落得尴尬。
“所以,你回复了什么?”
“没有回复。”
“啊?”
“评论区从开始的抱抱你,同仇敌忾,鼓励最后变成了大型吐槽现场,话题越转越偏,直到楼主再次出现,说了句……”
“就是个班长而已。”
“就是个班长而已。”
嗯?天天的故事后续和贺之庭的脱出而出融为一体,引得双方心理都是一阵惊讶。
“我单纯的有感而发。”贺之庭傻乎乎地还举手回答。
天天点点头,调侃道:“说不定对方就是你的soulmate(灵魂伴侣),可惜不是实名制,我也帮不了你。”
谁要跟一个不知何年岁,不知何面容的人成为灵魂伴侣,从本质上来说,贺之庭是个俗人,看过眼才能成为一切发展的后续。
“你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调侃归调侃,天天本人对这个巧合还是很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