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读理由”
百世谈兵之祖,兵圣的超级政治军事谋略
中国古典军事哲学中的璀璨瑰宝
源于军事、超越军事的不朽竞争智慧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35~?),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受家庭的影响,孙武从小就喜欢兵法。约公元前517年,齐国发生内乱,18岁的孙武离开齐国,到了吴国。起初,孙武先在吴都(今江苏苏州)郊外隐居著书,等待时机。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阊即位,为成就霸业而遍求天下之才。受伍子胥的推荐,孙武受到吴王重用。孙武成功指挥柏举之战,入郢破楚,使楚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之后,孙武和伍子胥帮助阖阊之子夫差成功大败越王勾践,使吴国完成霸业。夫差在称霸后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并将伍子胥杀死。孙武悄然归隐,修订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后人称之为《孙子兵法》。
“内容提要”
《孙子兵法》以博大精深的内容、精邃富赡的思想、缜密严谨的逻辑著称。该书共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13篇,5000余字。在短短的几千字里包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它在战争、军队、谋略、备战、战略决策与指挥、作战原则与方法、军事经济与后勤、军事地理等领域中,都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理。
“核心理念”
《孙子兵法》之所以被人们推崇备至,是因为它给读者灌输了一种斗争思想和精神,它不局限于“术”的层面,而是深入研究“军争之道”。它研究军争,又超越了军争,是一种有关竞争的深奥哲学。
《孙子兵法》重战慎战。开篇便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里,他把战争与国家人民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就把战争列为头等国家大事。孙子重战,同时更慎战。他说“带甲十万”要“日费千金”,“兵外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指出战争后果的严重性,反对轻率盲目的战争。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道出了孙子的“先胜”理念,强调在战争之前取得战胜对手的条件。他说的第一个条件是要知彼知己,明晓敌我双方的优劣强弱,因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基础。要做到知彼知己,不仅要在战前进行“五事”、“七计”,更要掌握作战全过程中局势的变化。这既是《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也是它的精髓所在。第二个条件是“庙算”,即分析战争形势,对军事行动产生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充分估计,然后制定相应的战略,最后做出决策。
孙子认为,要想在军争中获胜,必须进行“五事、七计”,“五事”指“道、天、地、将、法”,也就是考量敌我双方政治清明、将帅高明、天时地利、法纪严明、武器优良、士卒训练有素、赏罚公正,以此为根据进行战略预测和战争运筹。这一观点全面地揭示了战争的内在规律,是孙武对用兵规律的高度概括。
与众不同的是,《孙子兵法》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希望,通过施展谋略和巧妙用兵,造成强大的威势,用不流血、不破坏的方式,迫使敌方屈从于我方的意志,这样就可以将战争对社会对人民的危害降到最低。显然,这是所有战争中最高明的策略,即使那些百战百胜者,也自叹弗如。孙子不仅提出这一思想,更给出了实现这样目的的方法,即“伐谋”、“伐交”、“伐兵”、“攻城”这4种手段和途径。
在如何取得指导作战胜利的问题上,孙武明确提出自己的制胜理论——制人而不制于人。这个著名论断,阐明了夺取胜利的关键在于把握战争的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不仅如此,孙武还给出了把握战争主动权的具体方法,首先要善于任势,即是凭借有利于己的条件,灵活应变,掌握作战的主动权;其次是奇正相生的制胜法则;再次是“兵以诈立”的作战指导;最后是因敌制胜的应变法则。
《孙子兵法》具有丰富的系统论思想。他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把握战争、战略问题的全局,从整体上分析与战争有关的一切条件,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兵学理论体系。
“精彩篇章”
用间扁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素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问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问,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向也。
“精彩评价”
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毛泽东在1958年《论持久战》中对《孙子兵法》的评价倘若二十年前读到这本书,则结果难料。
——德皇威廉二世
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程。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
《孙子兵法》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
——美国《大战略》作者约翰·柯林斯
孙子是古代第一位形成战备思想的伟大人物。
——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
孙子,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
——伊拉克战争美军总指挥汤米·弗兰克斯
“延伸阅读”
《孙子兵法》的版本
《孙子兵法》历代都有述录。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注,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可惜为残简,无法窥其全貌。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宗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宋刻与宋抄《武经七书》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辩后,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实用性最强的读本。
“推荐阅读”
《孙子兵法》
马俊英主编
华文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