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入世将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发展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与交换的体系之中,意味着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与世界的关系将更加密切和重要,也意味着中国与美国的经贸领域的扩大和经贸合作的加强,意味着中美两国将在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按照新的争端解决机制调节彼此之间的对抗与冲突,意味着世界经济体系将更趋完善。随着中国的入世,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中两个最大的市场――中国与美国,将会更进一步地融合和开放,中美经贸关系将随着双边协定的生效和各项承诺的逐步兑现而向更加深远和广泛的领域发展,中美关系对双方以及整个世界将会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
互补性是由中美双方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差异而形成的,中国入世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互补性还将继续,双方贸易与合作的基础仍然存在。在此前提下,中国的入世又为中美之间更广泛地开展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1)双边商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
从中国出口看,中国入世以及中美两国之间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确立,美国对中国单边歧视性限制措施将被取消,反倾销以及纺织品配额亦将最终取消,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诸如食品、纺织品、家电、一些农产品等传统产品向美国的出口。根据有关测算,中国入世将使中国每年对美国的出口额增加80亿~100亿美元,其中因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和反倾销措施的禁止,就会使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增加18%,占到美国市场的30%。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看,我国向WTO作出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承诺,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美国具有竞争力的各类产品将会更容易地、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特别是在农产品方面……关税的降低以及配额的提高为美国本来就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出口市场……
入世后的第一年,中美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2002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改变了以服装、鞋帽和纺织品为主的格局,机电、通讯类商品的出口比重明显提高。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2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前5位商品分别是杂项制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44%)、办公用机械(11.7%)、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10.74%)
……鞋靴(8.7%)和电力机械气具(8.09%)。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也将是入世后中美贸易领域的又一大变化。
(2)中美贸易领域将更广泛地扩大到服务市场
由于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通过限制外商参与和外资介入的手段保护国内的服务企业,并采取严格的限制和管制措施,这致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在全部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而且增长很慢。美国是世界上服务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服务贸易领域因中国的单方面限制而受到的影响自然很大,这也是在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中服务贸易一直比较少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加入WTO以后,承诺开放的市场主要就是服务业,如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业、电信通讯、影视娱乐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物流……分销等几乎全部的服务领域。这样,中美之间服务贸易仅限于劳务输出和旅游等有限领域的局面将被彻底打破,美国的服务企业将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中美之间在服务领域的合作前景将十分广泛。
(3)中美技术贸易将有长足发展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明显占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要求中国必须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迅速实现技术上的与国际接轨。在信息市场方面,中国具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巨大的市场潜力,1997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350万,2年的时间,这一数字就翻了10倍,而到2002年,中国已经拥有了6100万互联网用户,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互联网使用国。美国新经济的核心就是高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美国成为世界上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按照WTO《信息技术协议》的有关规定,中国入世将降低其软件产品的进口关税,这为美国信息技术产品进入中国搭起了顺畅的桥梁。
(4)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将有所增加
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合作是十分广泛的,除了贸易领域,双方的相互投资也将随中国的入世而有所扩大,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长会更加明显。2002年,美国对华投资项目数3363个,合同金额82.8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5.5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北美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总和还要多。2001年,北美地区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数3149个,合同外资金额88.1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48.75亿美元,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并表现出投资盈利高的特点。虽然投资地区集中于东南沿海的事实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中国入世后,由于要在4~5年的时间内逐步兑现一系列开放市场和取消限制的承诺,美国资本将会更多地进入到中国更加广泛的领域,如包括各种专业服务领域在内的第三产业,以及科技含量高的第二产业。这种投资领域的变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中美合作层次的提高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中国入世也将引起新的摩擦
但是,毕竟中国和美国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双方业已存在的矛盾和争端仍将继续,新的冲突还有可能出现。随着两国间贸易与合作的加深……经济摩擦也会更加频繁和复杂。2002年3月,针对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欧盟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产品,美国动用201条款给予制裁,引起其全球贸易伙伴的普遍不满和抗议,这表明,中美之间的贸易分歧随着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并不会减少,反而会以各种形式发生在各个领域里。
(1)产业或产品间的贸易摩擦
农产品和纺织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同时也是引起贸易摩擦最多的商品。在农产品方面,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市场,农产品贸易是中美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重点,是世界贸易中长期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入世将会使中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机会大幅度提高,使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迅速增加……为了减轻中国农业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和社会成本,中国从2002年3月20日开始实施新食品法,对大豆和玉米等转机因农产品的进口加以限制,致使美方认为农产品贸易“证明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特别有争议的问题”,虽然经过多轮磋商最终避免了贸易战,但中美农产品贸易的争端仍然存在,随着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仍将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必须尤为关注的问题。在纺织品方面,美国多年来一直对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实行严格的配额管制,随着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的不断上升而超过墨西哥和加拿大,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管制也更加严格。2002年9月,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ATMI)指责中国企业利用低价倾销手段冲击美国市场,要求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对从中国进口的5种纺织服装商品施行特别保障措施,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再次出现。
随着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因中国的入世向更广泛的领域演变,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也将从主要发生在农产品、纺织品、钢铁等领域,扩大到自行车、打火机、环形焊管、汽车风挡等工业品,进而,贸易摩擦的内容将更多地向服务领域、知识产权领域转化,摩擦的性质也会更多地涉及到双方的经济安全和政治问题。
(2)由贸易差额或贸易不平衡所引发的摩擦
长期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都是美国逆差,中国顺差,这种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曾经在中美之间上演了无数场贸易战。中国入世后,将会使美国大量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商品进入中国,服务与投资领域的放开也会带来更多的外国投资,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与投资都会大幅度提高,再加上这些贸易与投资的标的主要都是技术含量高、增值性强、价值高的产品,而且,从中美所达成的入世双边协议看,中国在贸易领域所做出的让步,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所做出的让步,其结果比如导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增加超过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加……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估计,中国入世将使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9%,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加5.2%。因此,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将会发生逆转,会转而成为中国对美国的逆差。但无论是谁出现逆差,贸易摩擦都会存在。
(3)技术性贸易摩擦
技术性贸易摩擦是指由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引发的摩擦。WTO乌拉圭回合签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中,将贸易壁垒划分为五类:一是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它对产品的技术标准作了十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二是包装与标签要求。包装材料要环保,要无害于人体,标签要反映产品的全部主要内容。三是商品检疫和检验程序。主要是对动植物的要求。四是信息技术壁垒。针对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无纸贸易、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新的贸易方式的出现,技术的落后已经成为贸易的障碍。五是环境壁垒。也称绿色壁垒,以要求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为主要内容。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技术上与发达先进国仍有差距,因此,技术性贸易摩擦将会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之一。
(4)制度摩擦
制度摩擦是由于双方制度的不协调所引起的摩擦。中国入世后,为了保证中国能够严格遵循WTO规则的要求,美国专门建立了中国执行WTO协议的监督机制,并增设了专门负责中国事务的快速反应小组。中国正处在制度的大幅度调整时期,而发达国家正处在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会促使其针对不同国家,建立不同标准,中国在贸易市场的开放中必将因制度上的差异与美国发生越来越频繁的制度性摩擦。
中国入世,中美合作的前景是广阔而乐观的,但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共同作用仍将使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各种经贸往来因贸易政策的改变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加入WTO为处理中美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框架和新的手段,但同时也增加了新的风险,暴露了潜在的问题。“中国威胁论”影响着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走向,中国出于国家利益的正当考虑而采取的措施将依然受到来自各方面、出于各种动机和目的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