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有较大的区别。写话题作文,考生不会像写材料作文那样因读不懂材料而无法下笔,也不会因提炼不出观点或观点偏颇而导致跑题,更不会因为不善写某种文体而丢分。它无论在构思、立意还是在选材、文体上都具有材料作文无法比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三、怎样才能写好中考供料作文
韩小洁
(一)知识阐释
供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它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所以供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这个“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题”。
供料作文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文字材料有单一型的(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也有多段型的(几则文段或两三短文),图画材料也是这样。
一般来说供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事实、故事、寓言等)、引语式(名言、俗语、警句等)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它受到的限制要比话题作文多得多。供材料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中去。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起引出作文话题,明确写作的主题范围,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即可。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就不会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话题作文的提示语了。
(二)题型特征
供料作文既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又有利于培养联想力和想像力;既有利于培养写作能力,又有利于培养阅读分析能力。由于对同一材料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写作练习,因此又有利于促进各种文体的全面训练,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实惠型作文训练形式。
供料作文考查读写结合能力,考生要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才能完成写作任务。由于供料作文的“料”不太好把握,限制性条件多,让学生发掘思维空间较小,因此,前几年一度受到冷落,但现在又有新的转机,未来大有火暴之势。
传统的供料作文的特点:1.题目有文字材料或图画材料。2.要求考生依材料作文,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扩写材料,或根据材料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考查的角度多种多样。如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就是这样:从《蝶之生》一文看,彩蝶羽化的前前后后一定有不少的故事,或者彩蝶的羽化一定让你有不少的感受。请你发挥想像或联想、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扩写、续写、改写均可)3.“题”的变化形式多样,可以是命题,可以是自由命题;可以是半命题,也可以是无命题(如要求给材料的人写信),其中以给一段材料、一个命题的为最多。也有以中考卷中的阅读材料为考场作文材料进行命题的。4.文体比较单一,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等。时下,“不限文体”的写作要求也在供料作文中频频出现。随着试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供料作文形式已经出现,我们先比较下面两道作文试题。
①200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我1岁时,妈妈为我洗澡喂奶,我却以整晚的吵闹来报答她。
当我10岁时,母亲反复叮嘱我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却认为母亲太啰嗦。
当我20岁时,母亲问我有没有心上人。我却说“这不关你的事”。
……
当我50岁时,母亲生病需要照顾,我还会唠叨着说:“父母有时也会变成晚辈的负担。”然后有一天,母亲永远离我而去。“子欲养而母不在”,我永远地失去了报答母亲的机会,这让我后悔,让我心痛。
上面的话是一位知名学者在一本书中告诫青年人的。这所有的一切我们也许曾经或正在经历着,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呢?请以“报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②2006年广东省中考试题:按下面要求作文。
许多诗句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太深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请你自拟题目,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否则扣分。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道不太一样,它们都有一段材料,前者限定了“话题”,后者没有,但学生选材时可以根据题意从中选取一个诗人的写作背景来写,也可以选择几个诗人放在同一个话题下来写,即可叙写诗人的写作经历,也可叙写由诗人的写作背景联想到的情景,还可以叙写读诗产生的想法或者与诗句本身有关的故事。事实上命题者已经暗示写作内容,材料中隐含了“诗句”这一话题。我们可以把前者称为“明式材料型话题作文”,把后者称之为“暗式材料型话题作文”。可以说后者是新的供料作文命题形式,我们复习时,应引起重视。
(三)写作技法
考供料作文,学生得分普遍不高,究其原因,大多是审题出了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如何正确地把握材料作文的主旨呢?
1.读“题”析“料”,准确立意。
中考供料作文的材料,就内容来讲一般是单一的,复杂多元的比较少;就文体来看,多为记叙类和议论类,说明摘要类较少。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针对不同文体的材料运用不同阅读方法,解决不同文体的材料的审题立意,这是一个行之有效方法。如:原文是记叙类(包括寓言故事)的,我们只要了解所记叙的人、事及表现的中心(寓言故事围绕寓意议论)即可;原文是议论类(包括格言警句),我们只要领会材料的比喻义、类比义、引申义,找出中心论点及分论点(格言、警句挖掘其深刻含义)即可;说明摘要类的,多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比喻,我们只要找出与之相似的社会现象(摘要的,找出摘要几个语段中的共同点进行归纳)即可。
供料作文的材料立意方法有四种:①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②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③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④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举一个例子来分析——
2006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为: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则记叙类的材料,怎样才能读出它的主旨,首先要明确什么人什么事,其结果怎样,找出材料中体现主旨的关键词句,一般来说,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词语;材料的结尾往往点明或暗示文章的主题,因此读题时,要读材料的题目(有时无题,就没有这个必要了),读读材料的结尾。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找出这样的一些关键语句:①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②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③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写作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点即可立意行文,就可以避免偏题、跑题的现象。如:①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②亲身历事,收获大;③苦难也会带来甜蜜;④有时不幸也是福;⑤摔跤未必是坏事;⑥面对挫折当自强……
再如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这个材料也属记叙类的,它是一首叙事诗,只要我们认真阅读,了解记叙的人、事,搜寻中心句,反复研究开头、结尾,我们不难发现小诗先后用“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滴水不成流”来诠释个体之间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类比推出人与人“和谐相处”,生活才会“五彩斑斓”这一主题。理解了诗意,我们便可取材入文,选取什么样的材料呢?联系现实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政通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动物之间的和谐、植物之间的和谐、动植物之间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等等都可以选其一点入文。
供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供料作文,在立意准确的基础上,要尽量求新。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此外,读题时不能忽略试题中的“要求”或“注意”,确立自己写作主旨后,就得按照试题的“要求”或“注意”的指令写作,写出符合条件的文章来。
2.谋篇布局,讲究技法
(1)拟制好题,出奇制胜
读“题”析“料”,准确立意之后,就进入了“命题作文”的程序,第一步就是拟制好题,出奇制胜。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那么怎样拟出好标题呢?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常用拟题技巧。
①用对比方法拟题,如《我微小,但不渺小》(2006年四川省眉山市优秀中考作文标题)。考生将“微小”与“渺小”在标题中得以对比映衬之妙,吸引读者的眼球。②借用诗歌、名言警句、成语俗语拟题(或稍加改造活用),可收到翻出新意、出奇制胜的效果。如《快乐的“吉祥三宝”》(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优秀中考作文标题)、《生于“守旧”,死于“创新”》(2006年湖北省武汉市优秀中考作文标题)、《任尔东南西北风》(2006年浙江省宁波市优秀中考作文标题)③巧用比喻手法拟题,生动形象,令人陡增阅读兴趣,如《胖子也要一口一口吃》(2006年四川省眉山市优秀中考作文标题)、《彩虹总在风雨后》(2006年安徽省课改区优秀中考作文标题)、《阳光总在风雨后》(2006年浙江省宁波市优秀中考作文标题)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其他修辞手法拟题,如对偶、反问、拟人等等,不一而举。④用疑问句式拟题,引人注目,启人思考。如《不经风雨,怎见彩虹?》(2006年安徽省课改区优秀中考作文标题)。⑤用等式拟题,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如《挫折=财富》(2006年河北省优秀中考作文标题)、《黑板+粉笔=粉笔+黑板=爱》(2006年福建省莆田市优秀中考作文标题)。⑥用近音异词拟题,丰赡语意,令人“一见钟情”,难以忘怀,如《桑口——伤口》(2006年海南省优秀中考作文标题)。⑦用正副标题的形式拟题,互为补充,互为映衬,活跃文面,如《我的路,我选择——为家庭演讲会而作》,(2006年吉林省优秀中考作文标题)。
(2)扣题用“料”,恰当巧妙
在供料作文中,怎样恰当地运用所给的材料?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切忌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写其他文体只能根据实际需要,该用则用,或直接或间接,切忌远离材料,另起炉灶或依旧原貌,不加改造。
(3)布局谋篇,得求新鲜
供料作文一般采用“引——议——联——结”4个板块构架全篇。但目前供料作文已跟向“文体不限”的潮流。因此,写作时任何一种文体,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写作能力,选择自己最善于表达的文体,力求革故创新,别具一格,独占鳌头。如书信体、日记体、合同书、演讲词、独幕剧、故事新编、实验报告、童话寓言、现代诗歌等等。就是写记叙文,也应该追求时尚,题记式、后记式、标题组合式、镜头剪辑式等。此外,还可以一改人们写作之第一、三人称之定势,改用第二人称写作等,只要你敢去想创新,就会有出彩的文面面世。
四、如何写好看图小作文
韩小洁
供料作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供文字材料,另一种是提供图画材料。目前话题作文已有退出霸主地位迹象,供料作文在中考命题中又有新的势头,尤其是材料式话题日益红火。据有关中考信息表明:全国各地很多考生在看图作文上失分严重,从今年沈阳、广州等地的情况看,也是这样。近年来,命题者对看图作文十分青睐,而考生对看图作文却深感棘手,为此,我们有必要帮助同学们打开看图作文的思路。
看图作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读图。怎么读?先看图题,如江苏扬州题:仔细观察左边一幅漫画,写一段200字左右(不少于180字,不多于220字)的介绍画面的说明文字。不写题目。
漫画的题目叫《四伯乐相马》,只有从这个图题入手,才能弄清人物身份——伯乐,人数——4个,事物对象——马,事情——相马。其次,审看图文,细看整个漫画画面,结合“四伯乐”的语言分析,他们的语言与自身特点相反,可见他们说话的立足点不端正。探求出画面的深层含义后,再按要求进行写作。在许多考生中,他们忽视题中“要求”的现象极为普遍,经常信口开河般地去写,结果文不对题,不合要求。文题中的“要求”是我们行文写作的指南针,应引起高度重视。诸如是否拟题、是否议论、是否说明、是否记叙或描写、文字比例、文字总量等等。
读懂图文后,我们得研究要求中的表达方式,如看图说明,就得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如何,说明的重点放在哪里,怎样安排说明画面内容的顺序,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全文结构该如何安排,再次考虑表达方式的文字量安排。一般来说30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写说明文的说明性文字,占文字总量的2/3以上,其他描述性文字或议论性文字只占1/3。如浙江宁波题,细看漫画《“捆”苗助长》,写一则短文。要求:先介绍画面内容(不要写成小故事),然后用一两句点明这幅漫画的含义。字数不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