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交汇,三面环山,如撒开的网形大坝,财源广聚,代代有余。标宸公开基以来农林业为生,至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口增多,山高田少,被迫向外谋生。最先用甲板南渡的第十五代新瑞公冒险出洋,而后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至今华侨遍布东南亚的印尼、泰国、缅甸、菲律宾、新加坡等地,据不完全统计达万人之多。他们赤手立业,艰苦奋斗,发达者代代不断。如第十六代增锦、凤锦、承万、立昌、进隆、桂龙、桂万、振塘;第十七代顺炉、善庆、顺畴、炎开、煜开;第十八代荣汀、德朗、庆书、庆重、庆能、契煌;第十九代承强、明财、奕聚、瑞智;第二十代博仁、国清……
海外游子,爱国爱家,略有节余则回乡创办事业,建楼筑屋,铺桥修路,开山种植,扶贫赈灾,办学资教,使土楼村庄面貌一新,村民安居乐业。
建土楼的有:立昌公兄弟建顺源楼,煜开公兄弟建万和楼,承万公建稻孙楼和文选楼,振塘公建浚源楼,桂福公建燕山楼等等。
开山种植的有:荣汀公捐资发展茶业生产,自1945年开始发展至今有茶园800多亩,年产量20多万斤。家家户户以茶为业,做茶季节茶香笼罩整个村庄。
铺桥筑路的有:华侨集资开通曲江至大坝公路,村中水泥路四通八达;明财集资捐建通湖洋坑积兴路,村民外出赶集市、上山下田均以车代步行和肩挑,省时省力,十分方便;奕聚捐资荣汀桥;德朗捐资积兴桥、标宸桥、德远桥;庆重捐资八一桥、八二桥;瑞硕捐资辉煌桥,给村民过溪农耕提供方便。大坝村口村民为纪念荣汀公对家乡贡献,在桥中央建荣汀亭,为土楼村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1960年国家受灾缺粮度荒,荣汀公慷慨解囊,与庆类合资救灾,多次派人从海外运送油、糖、面粉、药物回乡赈济灾民。土楼村民因此饥者得食,病者得治,人人都称其是“救命恩人”。
最早创办私塾学堂的有培兰斋、养心斋、镜澜斋、帜昌庭等。新中国成立前,景芳公创办培英学校,温清公创办群英学校,超宏公创办聚英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顺畴公创办塔下小学,荣汀公和顺畴公合资创办曲江华侨中学。华侨们还设立德远堂奖学金、秋光奖学金、荣汀奖学金,鼓励学子努力学习,成祖国之栋梁,光宗耀祖。土楼村里融入着浓浓的书香气味。
有华侨的大力支持,村里20世纪60年代就建起水电站,先在大路下建水平式电站,又在内新屋建冲击式电站。因发电量不足,最后在坪溪建冲击式水电站,发电量足够供村民制茶及生活用电。土楼村民家家户户都用机器制茶,电器煮饭,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样样具备,真是实现生产机械化、生活电器化的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