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59800000029

第29章 【书信卷】(4)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初三日,温州,致丐因居士

丐因居士丈室:顷诵书,并承惠施毫笔四管,谢谢。《华严经疏科文》十卷,未有刻本。日本《续藏经》第八套第一册、二册,有此科文。他日希仁者致戒珠寺检阅。疏、钞、科三者如鼎足,不可阙一。杨居士刻经疏,每不刻科文,厌其繁琐,盖未尝详细研审也。(钞中虽略举科目,然或存或略,意谓读疏者必对阅科文,故不一一具出也。)今屏去科文而读疏钞,必致茫无头绪。北京徐居士刻经,悉依杨居士之成规,亦不刻科。所刻《南山律宗》三大部,为近百册之巨著,亦悉删其科文,朽人尝致书苦劝,彼竞固执旧见未肯变易,可痛慨也。

昙防白十二月初三日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温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

省书,所论甚是,斯事未果行。今岁初夏大病已来,血亏之症,较前弥剧(寒暑在五十度以下,即寒不可耐,幸是间气候殊燠)。神经衰弱症,始自弱冠之岁,比年亦复增剧。俟此次撰述事讫(明正可了),即一意念佛,不复为劳心之业矣。承爱念,率复,不次。

昙防白答嘉平十六日比年所撰文字十数首,小暇当写以奉览,聊志遗念。尔后将捐弃笔墨,无再浪费精神矣。

一九二五年正月廿五日,温州,致李圣章

李圣章居士:近将迁徙他所,俟决定后,即以奉闻。今后乞暂勿来函,匆卒不具。

县畴正月廿五日

一九二五年正月廿八日,温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昨邮一片,计达慧览。近以迁徙事,预计颇有所须,希仁者斟酌资助为感。来书乞寄温州南门内谢池里周孟由居士收下,转交朽人手收。汇款由邮局为善。填写汇票单时,其第五项[兑付局名(或其支局)]之一项,乞填写“温州南门内铁井栏支局”十字。率以奉陈,殊未宜悉。

昙防疏

正月廿八日

一九二五年二月十五日,温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顷诵惠书,并承施金三十圆,感谢无尽。是中拟以八圆为添换农被等费,以二十二元为行旅之资及旅中所需也。此数已可敷用,他日万一尚有他种要需,再当奉闻。附近作《往生传》致慧览,率以答白,不具一一。

昙防疏二月十五日

一九二五年三月廿二日,温州,致李圣章

李圣章居士:本意他适,庆福寺主谆留往彼附属山中兰若试住。拟于下月二日徙居,如可安隐,则久居彼处,否则仍他适也。今后通函,由庆福寺转交。

昙防略白三月廿二日

一九二五年闰四月廿二日,温州

前承询已得菩萨戒之人,转变余生,忘失本念而破重戒者,为失戒否?今检羯磨文,释云:无作戒体,一发之后(无作释义,见《梵网经玄义》第三十五六页),永为佛种,纵令转生忘失,然既无退心犯重二缘,当知戒体仍在。文准此义而推之,应失戒也。(或退菩提心,或犯重,有一即失戒。)宋已前律宗诸宗诸师之著述,未有只字言及持咒者,后世律学衰灭,而《毗尼日用》之书乃出。时人不察,竟以是为律学之纲维,何异执瓦砾为珠玉也!逮及我灵峰大师,穷研律学,深谙时弊,力斥用偈咒者为非律学,并谓正法渐衰,末运不振,实基于此。其说甚当。无如当时学者,皆昧于律学,固守旧见,仍复以讹传讹。迄于今日,此风不息,是致可为痛心者也!灵峰之文,前曾呈奉仁者,乞为因弘略言其义。今值讲授《毗尼日用》之时,再检奉览。希与因弘详言之,俾他日不致随波逐流,为世俗知见所淆惑也。又沙弥戒法中一则,亦同此义,并以奉览。

演音乙丑闰四月廿二日

前日获手书,回环披诵,致为欣慰。承询我执之义,略述如下:

所谓我执者,即《圆觉》所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是也。《识论》卷一,言之甚详。请披寻《唯识心要》卷一第十七页致廿八页止。廿八页中灵峰述辞,致为精确,幸详味之。又依《大乘止观》中所云:“若断我执,须分别性中,止行成就。”请检《大乘心观释要》卷五第五六七页阅之。而《占察义疏》卷六第十七十八页灵峰疏文,即依《大乘止观》会合。希彼此互参研寻,最易了解。此外,如《灵峰宗论》第二册中,亦常常言之。并望披览。

窃谓吾人办道,能伏我执,已甚不易,何况断除。故莲池大师云:“当今之世,未有能证初果者。夫初果,仅能断见惑,已不可得,遑论其他。”彻悟禅师云:“但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故竖出三界,甚难甚难。若持名念佛,横出三界,校之竖出者,不亦省力乎?藕益大师亦云:“无始妄认有己,何尝实有已哉。或未顿悟,亦不必作意求悟。但专持净戒,求生净土,功深力到,现前当来,必悟无己之体。悟无己,即见佛,即成佛矣。”又云:“倘不能真心信人,亦不必别起疑情。更不必错了承当。只深信持戒念佛,自然蓦地信去。”由是观之,吾人专修净业者,不必如彼样教中人,专恃己力,作意求破我执。若一心念佛,获证三昧,我执自尔消除。较彼掸教中人专恃己力竖出三界者,其难易,奚啻天渊耶!(若现身三昧未成,生品不高,当来见佛闻法时,见惑即断。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有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诫言如此,所宜深信。)但众生根器不一,有宜一门深入者,有应兼修他行者,所宜各自量度,未可妄效他人。随分随力,因病下药,庶乎其不差耳。余比来久疏教典,未暇一一检寻详委奉答。姑即所见,略述如是。

数日前得本月初五日书,即复一片,邮寄西门,想不得达。顷乃获诵六月杪书,欣悉一一。所论甚是,致可感佩!大乘之人,须发菩提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依是自利利他。直致成佛,圆满菩提,乃可谓大乘人。致发心之后,处众处独,皆无不可。《天目中峰和尚语录》中。曾详言之。录其文如下:

“或问古人得旨之后,或孤峰独宿,或垂手人廛,或兼擅化权,或单提正令,或子筹盈室,或不遇一人,或泯绝无闻,或声喧宇宙,或亲婴世难,或身染沉疴,虽同少室之门,而各蹈世间之路者,何也?幻曰,言乎同者,同悟达磨,直指之真实自心也。言乎异者,异于各禀三世之幻缘业也。以报观之,非乐寂而孤峰独宿也,非爱闹而人廛垂手也。擅化权而非涉异也,提正令而非专门也。虽弟子满门,非苟台也。虽形影相吊,非绝物也。其毕世无闻,非尚隐也。其声喧宇宙,非构显也。致若荣枯祸福,一本乎报缘。以金刚正眼视之,特不翅飞埃过目耳,安能动其爱憎取舍之念哉?所以龙门谓报缘虚幻,岂可强为?演祖谓‘万般存此道,一味信前缘’,苟不有致理鉴之,则不能无惑于世相之浮沉也。《华严普贤行愿品》卷二十二善财童子,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童子童女乃广赞亲近善知识之利益。善财童子又问,云何能于诸善知识法之中,速得圆满,速得清净,得不退失?答:须持菩萨戒及别解脱戒。若圆满头陀功德,能使二戒悉得清净,不失善法。继乃广赞十二头陀之行。’”

其圆满阿兰若一段,请仁者检阅之。夫位近等觉,尚须乐于独处,住阿兰若。何可谓山居办道者为小乘人?近来屡闻世人有此谬论,可痛慨也。致语小乘之人,决不说法利他者,亦非通论。小乘律本关(拣别之说)法有十条。(拣别如法不如法)又佛称弟子声闻众中,能教化有情令得圣果者,推迦留陀夷第一。律中具载彼度生之事有十三事,此外关于说法度生之事,小乘律中,屡屡见之。(比丘每日须入城市乞食。施者如请说法,随缘教化。)兹不具引。小乘所以异于大乘者,在发心趣偏真之涅耳,岂有他哉!永嘉禅师谓上乘之人,行上而修中下,二乘何咎而欲不修,宁知见爱尚存,去上乘而甚远。三受之状固然,称位乃俦菩萨。大乘之所不修,而复讥于小学。(以上摘录原文。在《永嘉集》第七章。又《万善同归集》亦引此文。)吾人既归信佛法,皆应发大乘心,而随分随力,专学大乘。或兼学三乘,皆无不可。不必执定已之所修为是,而强人必从。以根器各异,缘业不同,万难强令一致也。

一九二五年五月七日,温州,致李圣章

李圣章居士:尔有友人约偕往普陀,附挂号寄写稿并书籍一包,希收入。今后居所确定后,再以奉闻。

昙防白五月七日

一九二五年六月廿九日,温州,致海翔居士

海翔居士:昨日诵来书,惊悉旻飞居士谢世,不胜悲叹!临命终时,虽无显明生西之相,然神志清明,默念佛号,并梦见亡母及金银索,或已为极乐世界人矣。朽人于昨晚延请本寺僧众念阿弥陀佛“普佛”一堂。昨适为一七日,因缘遇台之巧,诚不可思议。明午“斋僧”。朽人自今日始诵《僦网经·菩萨戒本》四十九日(日诵一卷),并于秋凉后,写小幅阿弥陀名号四十八页,邮致尊邑,分赠道侣。以是功德回向亡友曼飞,若未生西方者愿早往生,若已生者,愿增高位,聊以答复临终垂念之深情耳!令弟于弥留时,谆劝仁者学佛,实为最要之语。彼与仁者相处三十余年,亲爱之情,逾于寻常骨肉,故弥留时,谆谆以斯言相勖励,以作最后警策,真不啻一字一血。唯愿仁者痛念死别之赠,永久服膺而弗失。自今以后,笃信佛法,精进修持(虽商业多忙,亦可觅暇念佛,每口应有定课)。将来娑婆缘尽,往生西方,与母弟永为莲邦之净侣,何幸如之!仁者应于每日觅暇,为彼念佛,多步皆可。又须命彼妻子及诸眷每日尽力念佛,则亡者必获莫大之利益,如此即是真尽孝友之道。备述拙见,并奉慧览,殊未宣悉。

昙防疏答六月二十九日

一九二五年八月九日,温州,致海翔居士

海翔居士慧鉴:初六日获诵来书,俱悉一一。于昨日敬延本寺僧众念佛一日,并乞老和尚主法,随众念佛。(老和尚为中兴本寺者,久不随众念佛,今特慈悲,允为主法,致可感激。)朽人亦列末座。并鸣洪钟及斋僧众。(其愿文为朽人手撰,别录奉览。)先回向法界众生者,因缘广大普遍之愿,则亡者所获之利益大矣。仁者治丧,一切办法极善。朽人前本拟撰法铭,今欲改撰志铭传文,题只崔孝子传。专记其一生之孝行,以劝亲念佛,得生净土,为大孝之大孝,并列佛经及莲池大师法语为证。(法语别录一则奉览。)致其他事迹,悉皆删略,专举其孝行一端,以为后世之模范。俟脱稿后,当写一幅,以备刻石,竖于纪念室中。佛号四十八页已写竟。(附挂号,付邮奉上,希保存,有暇时,乞阅。)并寄上《印光法师文钞》一部,希于暇时披览。于目录中,以朱圈记之。凡应先阅者,作套圈“◎”,以事务多忙之人为台宜。其次阅者作单“○”,其深文奥义或可以后阅者,则不记。乞披寻第一册中卷首之目录,即可一目了然。又《佛学撮要》《净业指南》《了凡四训》各一册,并乞检收。略复不具。

附:原文一则、法语一则:

昙畴疏答八月九日

中华民国安徽省芜湖县弟子崔祥鹍,虔诚稽首十方三世三宝之前。今以亡弟祥鸿法名演默字曼飞,逝世将及七七之辰。敬舍资财,延请浙江省永嘉县庆福禅寺僧众念诵阿弥陀佛名号一日,并鸣钟及斋僧众。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惟愿众生悉离苦趣,厚植善根,普发觉心,勤修净业,早生极乐,同证菩提。并愿亡弟祥鸿若未生西者,早生西方,若已生西方者,增高品位,速成佛道,广度众生。又愿弟子祥鸿业障消除,道念增长,现世永离众苦,临终决定生西,普与含灵,齐成正觉。恭维三宝,证盟摄受。

明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载出世间大孝二则。兹先录一则奉览: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致,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未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孝了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此。”

一九二五年十月廿三日,温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丈室:五月往普陀,参礼印光法师,六月返温。八月将如钱塘,抵海门,乃知变乱复作,因留滞上虞、绍兴者月余。本月初旬归卧永宁,仍止庆福(城下寮)。居上虞、绍兴时,与同学旧侣晤谈者甚众,为写佛号六百余叶,普结善缘,亦希有之胜行也。老友丐尊曾撰序《子恺漫画集》文,刊入《文学周报》,略记朽人近状,附邮以奉慧览。义佛号数叶,亦并邮呈,此未委具。

昙防疏十月廿三日

一九二六年二月五日,杭州,致申父居士

申父居士丈室:昨承枉谈,致用欣慰!装订《华严经》事,今详细思维,如不重切者,则装订之时亦甚困难。因此经共二十七册,原来刀切偏斜者,以前数册为甚,以后渐渐端正。致后数册,大致不差。故装订时,裁剪书面(即书皮子)及衬纸(每册前后之白纸),须逐册比量,甚为费事。又此书原来刀切偏斜之处,朽人曾详细审视,非是直线,乃是曲线。下方向上而曲,上方亦向上而曲。此等之处,如装订时,欲使书面及前后之衬纸一一与原书之形吻合,非用剪刀剪之不可。若以刀裁,即成直线,与原书之形未能合也。以是之故,此书若不重切,则装订之时,极为困难,且不易得美满之结果。今思有二种办法。其一,为冒险重切。其二,则不重切。即将原书旧有之书皮翻转,裱贴黄纸一层,俟干时用剪刀依旧书皮之大小剪之(其曲线处仍其旧式),即以此装订。(但册数之先后次序,不可紊乱。例如第一册之书皮,仍订入第一册等。因此书全部前后样式稍参差也。)致于前后衬入之白纸,则只可省去。因此向纸,若一一剪成曲线之形,极为不易,必致参差不齐也(若依第一种办法,冒险重切者,则仍每册前后衬白纸四页)。若冒险重切者,订书处如不能切,或向昭庆经房,请彼处切之如何(原书即系昭庆经房自切者)。诸乞仁者酌之。再者,昨云签条黑边外留白纸约二分者。指另印夹宣纸之签条而言。若橘黄色之签,因外衬白纸,固不须太阔也。叨在旧友,又以装订经典为胜上之功德,故琐缕陈诸仁者,不厌繁细。诸希鉴谅致幸。新昌膀字,宜以佛经句为宜,乞商之。此未宣具。

胜臂疏二月五日

一九二六年三月,杭州,致申父居士

申父居士丈室:惠书敬悉,近日劳倦,尚未加墨。仁者暇时,希枉谈。

胜髻疏

三月廿三日

一九二六年,杭州,致申父居士

申甫居士丈室:昨晤马居士,说及墓志铭事,欣然许诺,不胜忭跃。仁者近日有暇,希先致马居士宅陈述谢忱。事略能早日集录,一并带去尤善。

昙防白

一九二六年三月廿二日,杭州,致丐因居士

丐因居士:初六日来杭,寓招贤寺。数日以来,与诸师友有时晤谈。自廿五日(立夏日)始,方便掩室,不见宾客。疏钞二十九册,印一方,乞收入。开示录三册,乞仁者受一册,其二转贻孙、李二居士。疏钞已阅竞者,便中托妥实之友人(由绍来杭之人甚多,故可不须付邮。)带致杭州,送呈招贤寺(里西湖新新旅馆旁)住持弘伞法师(或弘伞法师出外者,乞交副寺师代收,须掣取收条乃妥。)转交朽人。《往生论注》尚未由温州转到。谨达,不具一一。孙居士乞代致意,附一笺乞交李居士。

昙防疏三月廿二日

一九二六年四月初九,杭州,致刘质平

质平居士丈室:曩承过谈,欢慰无尽。来杭月余,旧友大半已晤谈。自十三日始,谢客习静。以后有访问者,皆暂缓晤面。弘伞师谆留居此间,一时恐未能他适。仁者如须佛号赠人,希以时告知,即可写奉,不具。

昙防疏四月初九

一九二六年五月,杭州,致涵翁老居士

同类推荐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下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下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分为药师法门的特质;身光破暗愿(开晓事业愿);魔外归正愿(回邪归正愿);解脱忧苦愿(从缚得脱愿);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之法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等内容。
  • 尘缘悟:星云说喻

    尘缘悟:星云说喻

    本书是《爱语的力量》、《修剪生命的荒芜》二书的合集。本书用简明易懂的小故事诉说人世间的缘分与因缘结果,教育大家要珍惜人与人的相遇相知相守,并警醒世人一切行事皆有因果,要多种善因方有善果。化佛法的大智慧于生活的小事中,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热门推荐
  • 梦的左右

    梦的左右

    梦与现实一样,你相信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神他靠痴情出圈啦

    魔神他靠痴情出圈啦

    凌音尊上是九重天上唯一的主神,那漫天的神佛怕她,惧她,却不得不依附她而活。因为她执掌着六界众生的命运,可她终是逃不过天罚——被诸天神佛献祭给那所谓天道!凌音不信命,不屑一笑,随手捏造了另一个自己——顾辞!但谁能想到这个小玩意儿掀起了不小的风浪,甚至入了神哄里那位最是清心寡欲,俊美不凡的上神浅凉眼里!“阿辞,我喜欢你,从来不需要你知道!”可最终顾辞还是被打入了轮回月镜,魂魄七分五散,这天地间在没有了她的一丝痕迹。从此,一朝仙风道骨的上神堕入魔道,成为这天地间唯一的魔神,“阿辞,不论付出多少的代价,我一定会找到你!”纵然剝皮削骨,永世被囚我都愿意,只求换她一世轮回——以神之名,赐你七世炼狱!去吧,地狱十八层,七世炼狱之苦,三世流离跌宕,换她一世轮回。从此,以我之名冠你之姓,吾乃顾……浅凉!从此,我便成了你,一样的放荡不羁,一样的漫不经心,一样的肆意潇洒……!从此,踏遍万水千山,走过来时去路,只为找到你……那怕你不记得我,我也忘了你!总而言之,这就是一篇围绕着淡淡爱情的拘灵遣将,诡异莫常的玄幻轻灵异(完全一点都不害怕)伪言情小说!
  • 双世迷局

    双世迷局

    一场车祸,改变了一个正当盛年女人的命运,是公然接受无妄之灾的安排,还是愤然而起改变这场际遇?无辜枉死,牵扯进多桩命案,看遍人世的人情冷暖,也历经凡尘的七情六欲,这一条漫长而又看不到结局的路,到底会是怎样的结局?古青一,一个活泼坚韧的小嘴炮,也是一个聪慧中透露着小幽默的奇女子,在这场惊天奇遇之中,遇见了他,还有他……“你怎么总爱坐在地上?”“我总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 北大文章永流传

    北大文章永流传

    全书收入有蔡元培、杨昌济、王国维等几十位北大先贤的精彩文字数十篇。这些文章是诸多北大先贤所写文字的一部分,这些先辈英才自然是我们所要记住的,而他们的文字,也是要永远地流传下去的。愿本书能为今天的读者架起一座通往诸位先贤思想深处、心灵深处的桥梁。
  • 新时代灵师

    新时代灵师

    有人对他说:“欲成大事者,必承其重。”也有人对他说:“目之所及,未必如此。”事情是好?事情是坏?或者居中?历经几番波折,最后连朱寒自己也说不清楚。从引人注目的那一刻开始,一个围绕朱寒所展开的计划,正在暗中开始谋划.....
  • 执掌韩娱

    执掌韩娱

    游戏花丛的他,有着众多前女友:李孝利,韩佳人,宋慧乔,金泰希等等,却因为情殇而走。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了两年的他,因为家庭的羁绊又回到了这个伤心地。
  • 将门嫡女:纨绔大小姐

    将门嫡女:纨绔大小姐

    一朝穿越,她成了将军嫡女。街头邂逅,遇到了不受宠的三皇子和王府世子。一个冰冷疏离,一个眉眼含情。从此,便是数不清的纠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眼中藏匿的星河

    眼中藏匿的星河

    在青春中我们总是留有遗憾,青春不止是我们,是我,是你,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