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彼德
一
未到乐山,早闻大佛之名。说它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竣工于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历时九十载,通高71米,头高14.7米,肩宽28米,眼长3.3米,耳长7米,耳朵中间可并立两人,头顶上能放一张圆桌,赤脚上能围坐百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到了乐山,才知大佛之伟。他(这里不能再用“它”了)慈眉细目,大鼻宽口,两手扶膝,两脚平行,正襟危坐于凌云山前,大渡河、岷江与青衣江合流处。面对大千的花花世界,面对三江的汹涌波涛,是那样自然轻松,那样无忧无虑,那样充满自信。尽管船只穿梭来去,游人拥挤如蚁,或攀他肩搭他背,或摸他耳搔他腮,或仰视他的胯下,或摆弄他的脚趾……他始终无动于衷,不加理睬。
他在看什么呢?看流水不舍昼夜,像孔老夫子那样发一番感慨,然后随着那不可阻挡的时光消逝?但是,他并没有消逝,时间的刻刀在他的身上尚未留下多少痕迹。那个大胡子的苏轼远离四川故乡,在下游一个叫“赤壁”的地方,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博得若干文士骚客的击节喝彩,很红了一阵子。只有他在暗笑:什么“大江”能淘尽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总裁领袖大师巨匠怪杰豪雄,偏偏淘不了我!
他在想什么呢?想年年月月都有那么多善男信女,不畏艰辛,不辞劳苦,从四面八方赶来顶礼膜拜,殊不知偶像是他们自己树立起来的,又用自己树立的偶像安慰自己,岂不是自欺欺人?既然这样,平日里又何必追名逐利争风斗气,为了一点薄禄小惠斤斤计较蝇营狗苟,甚至拔刀相见血溅当场?可怜的人类,何时才能排除物欲的诱惑,摆脱名分的束缚,恢复纯洁的天性,达到超越的自由,尽享生命的喜乐?
二
以上是我初谒乐山大佛的印象,记于1993年9月1日,同年10月10日写成散文。
然而,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大佛的坐相仍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避之不及,挥之不去,甚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连串问题追踪烤炙着我:
他是大彻大悟的象征吗?从开元初年坐下,一坐就是一千二百八十余年,谁及得上他定力深厚?!尽管杂树遮背,青苔覆身,荆棘掣肘,飞鸟当顶,他仍然坐着,并将再继续坐下去。什么安史之乱牛李党争黄巢起义陈桥兵变澶渊之盟靖康之耻朱棣靖难辛酉政变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湾战争,都干扰不了他,他早已看穿一切,看破一切,达到了无念、无相、无住因而也无蔽的境界?
他是罗丹的大思想者的原型吗?青筋暴出于石头,脑浆鼓荡于纹络,血液潮鸣于线条,为人世间的罪恶愁苦,绞尽心机,百思不得一良策。那是一种重负(历史的),那是一种责任(神圣的)。而大佛似无所有,小我已融为大我,他成了天地,成了造化?
他不同于希腊的掷铁饼者。后者的美体现在爆发前的一刹那,体现在动态、动感。如果说掷铁饼者是力的散发,大佛则是力的凝聚,不着相不显形的凝聚。功夫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只需他抬抬手,但他什么也不为。为而不为,老庄之意,不事夸张,无意炫耀,返璞归真,自然天成。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白若辱”、“无技巧乃最高的技巧”,斯之谓也。
他使人联想到《创世记》的上帝。“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神歇了他一切的工,就安息了。”当大佛在河边坐下的时候,开天辟地的伟业已告完成,他疲劳已极,但心满意足。他没有想到也根本不可能想到,他安排好的万世不变的秩序早被“夏娃与蛇”打乱,东方的“伊甸园”也受到了威胁,理想的“天堂”禁止人去享用,人的过失与苦难又不能不问,他处在矛盾两难之中,不平衡不和谐不安宁有如眼前的三江之水。
他也使我想到了人。在休谟和康德的批判中,上帝的颓势已无可挽回,尼采则公然宣布:“上帝死了!”新的近代文明要求以“人”来取代“神”。然而,终有一死的“人”真能起到上帝亦即“神”的作用吗?灵光一闪,意象骤至:那在河边坐下来的不是大佛,而是我们人类,是个体我自己。由于天地四方为“六合”,不是坐在石上、水上,而是坐在“六”上。于是,我写下了一首长诗的开头:
不知何时坐下
也许是创世的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将安息日定为圣日)
也许是今天现在即刻
没有选择也不容选择
竟然坐在一个“六”上
这首长诗的题目,就定为《坐六》。这天是1995年2月8日。
三
人离不开数字,就像树离不开年轮,谷离不开季节,鱼离不开水纹,表离不开钟点。且不说量血压、听心跳、计脉搏、测体温是体格检查必不可少也最起码的手段,就是外出打工、商海弄潮、舞文弄墨、居家过日子……哪一样不需要计算?进入21世纪,也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高科技、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通过数字滤波、编码、加密、解压缩等方法,将我们周围的一切化为图像,使一个拥有60亿人口的世界成了“地球村”。这固然有利于各种艺术的交融,有利于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有利于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的实现,有利于人类的精品为人类共享;但也以复制扼杀了创造,以标准取缔了个性,以“世界”排挤了民族,其负面影响不能不警惕!正如我在《坐六·长诗系列》中写的那样:“或置于手术台之上∕(模型为一副僵化)∕或穿透于射线之下∕(字母成一个萎缩)”人的感情与活力皆泯灭了,大量复制的结果,发生“复制体啸聚外星揭竿而起∕取本体而代之占地球而毁之”好莱坞大片那样的情景也不是不可能。
在这方面,我比较倾向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观点,他把数当成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因素,数的和谐构成了宇宙的和谐,美就是从这一和谐中产生出来的。例如音乐便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整个宇宙相当于一支和谐的乐曲。一切按照数的秩序所构成的形式,如节奏、对称、多样的统一等,都是美的。我的长诗系列中的六首长诗,皆有意或无意地受到数字的影响:《大裂谷》七章,完成了“创世记”的一个周期,大分裂——大组合,毁灭——创造,世界的格局于此显现;《止水》十三节,表现民族的受难,西方忌讳十三,东方欢喜十三,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张力;《时间游戏》二十二节,每节十一行,其中两节是散文,整齐而富于变化,活泼而带有谐趣,对存在与时间之关系的探讨,也许不无裨益;《坐六》、《听〈安魂曲〉的六个最佳地点》、《大海兽》都是六章或六节,因为牵涉到人的位置、人的灵魂、人与自然,“六”是再恰当不过的数字。
东南西北天地组成一个六面体
我是这个六面体的中心
然而,这六面都充满凶险,都极不稳定。
面对的是宇宙的苍茫生存的艰难
必须找到一个点把自己定在点上
人的一生,就是寻找并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这个“点”,在“点”上努力经营的一生。为此,人要充分调动固有的感觉——“六识”(佛教名词,指眼识、耳识、鼻识、色识、身识、意识),正确处理心中的欲望——“六欲”(情欲、权欲、侵欲、利欲、自为欲、创造欲),合理应对自然的惩罚——“六殛”(《书·洪范》:凶短折、疾、忧、贫、恶、弱),尽力抵制世上的诱惑——“六美”(天上之美、地下之美、哲学之美、艺术之美、生命之美、死亡之美),及时选择救赎的法门——“六度”(参照佛教新解:寻觅、回忆、独白、搏斗、梦想、奉献)。
位置决定处境,处境导致遭遇,遭遇呼唤救赎。而做这一切的前提,是坐下来——不管你进入到生命的哪一阶段——坐在一个既能放开又能收缩、既可统外又可统内、既是明显又是隐蔽、既有人性又有神性的“六”上。当此之时,人的灵魂就开始离体起飞,翱翔古今,云游八荒了。
四
我先进入史前期。我所仰仗的“时空隧道”,不是“只进不出”的“黑洞”,不是从理论设想提出的“反物质”,也不是尚未验证过的连接黑洞与白洞而形成的“虫洞”,更不是离奇古怪的科学幻想,而是凭借遗址、遗物与发掘物的考古发现,是考古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等的综合成就。例如:从海因里希·施里曼的发掘,找到荷马史诗吟咏的特洛伊城;从阿瑟·埃文斯的考察,证实了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王国的存在;从中美洲的“圣泉”、神殿、陵寝以及废墟,捕捉到一个早已消失的玛雅文明;还有南太平洋上的神秘岛,纳斯卡荒原上的巨画,亚拉腊山上的方舟残骸,英、法和地中海的环状列石,埃及的金字塔,沉没的第八大洲——大西洲等。听翼狮一翅扇过八万里,看飞蛇一舌吐出五千年,比圆明园古老得多的西洋楼连续塌倒一千次,比西斯廷更加辉煌的“创世记”反复画过一万回……往昔越辉煌,今日越落寞,多少热闹、精彩的话剧,今人竟一无所知,似乎从来也没有发生过,历史究竟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