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奖励:上品益精补气丹一瓶,共30枚,日服一枚,一天一次,练气初期服用,用师百倍,一月功成!”
“注:练气初期,相当于执行人所在主世界武道三流阶段。”
“是否领取?——是/否。”
赵峥看了这奖励,大惊失色!
“三十天就三流大成啊!”
“嘶!”
“这是什么神仙的修炼速度啊?!”|
“要知道,皇族天才赵岗,熬了六年,才达成那样的成就啊!”
“系统伟力,当真是恐怖!”
赵峥怀着欣喜、激动、敬畏的复杂心情,心念一动,把那瓶益精补气丹取了出来。
那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寻常的小白瓷瓶。晃一晃,里面SaSa响,拨开瓶盖,倒出一枚丹药在手掌心,就见丹药也是纯白色,闻一闻没气味。
成为武道高手,是他前世今生的夙愿!
以前天生根骨不行,没得选,现在在系统伟力之下,终于有这机会了,他哪里还能等待?
迫不及待的,当即就服下了一枚!
入口甜丝丝、凉飕飕,登时液化,顺着食管流入腹中,紧接着,一股温热之气,从小腹,向四肢百骸弥散了开来!
赵峥立即运功修炼,不浪费一点点的药力!
时间呼啦啦的流转。
外面,两美婢值夜。
素菊撑着脑袋,打着瞌睡,忽然一个不慎,脑袋从手上划落,啪的一声,掉到了茶几上,“哎呦!”顿时吓了一跳,清醒了过来!
把一旁的素竹也惊醒了!
两人看看天色,已经是后半夜了!
“公子还在看书?”两人走到西室门口,撩开门帘一角,往里面看去,就见公子端端正正坐在书桌后、椅子上,眼帘低垂,眼观鼻,鼻观心……
哪里是在看书?
“公子这是在做什么?”两妹子面面相觑。
休息?那应该回寝室呀!
练功?你什么意思,是不是嘲讽我家公子没那天赋?
两妹子一脸的懵逼。
赵峥察觉到了她们,缓缓的睁开了眼睛,伸了个懒腰,对她们笑道:“天色不早了,睡觉吧。”
回到寝室,两美婢伺候他宽衣解带,最后略带哀怨的离去。
“哼哼!”
“本王岂是你们想睡就能睡的?”
赵峥暗道!
自从能够修炼之后,他对四个贴身美婢便都疏远起来了,不及以前那般亲密无间了!
“那啥哪有练功爽啊!”
自从体会到了此中乐趣,赵峥才明白江湖上的流言风语,未必都是假的!
江湖八卦:好多高手,乐于闭关修炼,而冷待娇妻,乃至于娇妻红杏出墙……!
忽然而已。
一夜就过去了。
赵峥睁开双眼,又是一夜未睡、修炼了一夜!
只觉精神饱满,浑身通透!
这一次修炼,还才不过炼化了丹药之力的三四成,可所得之效果,却感觉是以前一月的四五十倍!
“这丹药,当真是逆天啊!”
“要是有这丹药配方、炼制方法,举国之力,大规模的炼制,培养人才……”
前世的举国体制、工业化思维的作用之下,他一瞬间的胡思乱想起来!
洗漱后,吃过早饭。他又宅进书房,“闭关”练功去了。
###
赵峥沉浸在修炼之中,不可自拔,掩饰着修为,不示于人;与程琼也隔三差五的通着信。
眨眼之间,过去了十来天。
这天,收到了程琼寄来的信。
信中,她说起了邗城的一件事,却与他有关!
邗城坊间,近期有谣言起,说隔壁的凤城郡王,表面看与民为善,是个好人,其实是个大坏蛋,收买民心、包藏祸心呢!……
她已经叫弟弟程盛暗中调查了。
赵峥看了,不由的目瞪狗呆!
握草!
老子向来低调、不与人争、安贫乐道,怎么就收买民心、包藏祸心了?
这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啊!
眉头微微皱起!
赵峥心底升起了不安。
这个帽子要是真扣下来,可比说什么为害一方大的多!
对于皇帝、朝廷而言,不怕你为害一方,就怕你在一方布道仁义!
为害一方,失却民心,没民心你就是孤家寡人,能怎么地?
布道仁义,收买民心,这个隐患就大了去了……
想着想着,越想越不安,自己吓自己似的,赵峥的心头咯噔了一下,暗道:“怎么就传出这样的流言了?我踏马也没布道仁义啊!王田40顷,收粮没减一升、王府放贷也没减一厘呀!……”(亩百为顷,40顷即4000亩。)
赵峥焦虑起来,他觉得这个谣言的杀伤力,比大皇子斥责便宜老爹吴王为祸一方更可怕!
杀人诛心,杀人不见血,不过就是如此!
“莫非是有人,要拿我当突破点,搞我老爹?”赵峥脑洞大开,暗暗揣度,“明为害我,实则是为了害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一定是这样的!一定是这样的!”
“老子我宅在凤城郡,向来低调,怎么会得罪人呢?”
“这流言绝对是冲着便宜老爹来的!”
“因为,便宜老爹的存在,挡了别人的道啊!”
老皇帝特别宠爱儿子赵景,就想立他为太子、继承大统!
虽然迫于压力,把他封为吴王,就藩外地,远离都城了,但是,他的这个想法,恐怕一直都没放下!
当年吴王就藩不久,老皇帝就开始报复当时反对的大臣!杀的杀,贬的贬,关的关,罢的罢!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太子之位,一直空缺着!
皇子相争,分作两派:一派以皇长子赵易为首,一派以嫡长子赵星为首!
朝堂之上,众臣为将来计,也纷纷站队,以求自保、搏从龙之功!
由此形成两派党争!
赵峥以前,虽然无意争权夺利,只想着坐享富贵、安逸一生,但也关心朝局,一直有买“抄报”看!
抄报是类似报纸的一种东西。
上面的信息,来源于朝堂衙门内部通传的邸报。
帝国之初,邸报管理严格,视为朝堂衙门内部秘密,专设通政衙门管辖,不准外泄。
后来,管理越来越松。民间冒出了许多抄报馆,专门来干这事,抄录、印刷,以卖钱的了。
这玩意到了民间,又经过市场化的“熏陶”,上面的信息,比邸报还要丰富,有些没有录入邸报的,都会被收编到抄报上。
抄报馆的东家,与朝廷衙门内的人物,关系非同寻常!
朝堂两派党争,也自然而然的反应到了抄报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