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典、瑞士、南斯拉夫、南非、尼日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也设有子公司或装配车间。60年代初期以来,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销售额中,国外销售额一般占2/3左右,有些年份甚至达3/4。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看到中国轿车市场狭小,德国大众在中国的发展重点并不积极:协助两个合资公司搞好技术和生产,并不关注销售和品牌的知名度。但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的增大,竞争的日益激烈,大众很快改变了在中国的策略:着力打造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巩固中国霸主地位使其成为大众在亚太区的生产基地,通过中国辐射到亚太市场。大众目前排名世界第四,它明白,要赶超前3位的通用、福特和丰田,抓住潜力惊人的中国市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大众要以中国市场为跳板,再创历史新高。因此,中国市场对于大众集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
1978年大众集团与中国的开始合作,大众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首批来到中国的外国企业之一。大众集团在华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10月,目前生产的轿车车型有桑塔纳和桑塔纳2000型及其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1996年,上海大众以243亿元的销售额连续六年名列中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榜首。
大众集团在中国的第二家合资企业是与长春一汽集团于1991年成立的“一汽——大众有限公司”,生产捷达轿车,1997年国产化率达到84%。1996年,大众集团和一汽集团以前以许可证方式进行的奥迪轿车的生产项目并入“一汽大众”。
大众特别是上海大众拥有最广泛、最全面的服务网络。上海大众在中国的营销服务,是一个集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大众汽车集团在2002年1至10月在中国累积销售了41.6万辆轿车,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40%,并因此被《中国青年报》评为2002年度中国汽车市场最佳外商。而德国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也被评为2002年市场运作最佳的汽车厂家。
最具人气的车型则选中了德国大众的POLO。这首先要归功于宣传到位强调了POLO技术先进、品质卓越的初步印象,塑造了一个“小型车高档化”的精品形象。当然,在国内同等级的紧凑型轿车中,POLO的品质也是值得称道的。首先,其外形设计新颖,色彩鲜艳;其次,POLO“小中见大”,车内空间较大,特别是后排腿部和头部空间宽敞,甚至不逊于外形尺寸要比其大一号的捷达。POLO内饰简洁,中控台、仪表板与宝来、帕萨特如出一辙,操纵方便、人性化强;再有,POLO动力充沛,富有驾驶乐趣。发动权与变速器匹配得很好,手动型POLO档位清晰,换挡自然平顺,驾驶轻松方便,转向助力适中,路感很好。
德国大众之所以在中国取得现在的成绩和地位,基于三个因素:一是天时加上远见,大众在其他公司忽略中国市场时抢占了先机,获得了许多优惠甚至垄断的条件;二是合作伙伴选的合适,上汽和一汽不仅实力雄厚,而且有良好的政府公关形象;三是工作态度细致认真。秉承了德国人精细的作风,大众始终严格控制零部件成本,桑塔纳产量的增长与配件价格的下调始终保持着一种谐调的关系,这是一种立足长远的态度,也给当地国家部委留下了良好印象。大众18年来步步为营,以小见大从不失误。仅以大众专门成立中国国产化协调小组为例,它为中国建立起全新的轿车零部件配套体系,而这套体系还为后来的上海别克和广州本田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2.积极调整产品布局
根据最近的数字,从2000年到2002年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德国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有率从54.5%下降到43.7%。而大众的产品在中国的绝对销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只是源于中国汽车市场每年30%以上的高增长率。如上所述,在不到两年时间之内,德国大众在中国的绝对市场份额已经失去了10%还多。在中国投资了18年,和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产销的车总量超过了240万辆,市场份额也占到了50%左右,对德国大众来说,中国的本土化生产已经做到了极至。下一步怎么办呢?
据称,德国大众明年初也将推出一款相对便宜的轿车。这也许标志着遭到内外夹击的德国大众将逐渐调整中国战略。即由单一“本土化生产”升级为“本土化生产”+“进口车销售”,由单一“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制造”+“欧洲制造”。
据了解,大众汽车公司还将会从以下3个领域扩大在中国的产品攻势:与全球同步在中国推出新产品;完善现代化的销售网络;巩固大众汽车公司的领先地位。
为逐步兑现大众汽车向中国市场提供全线产品的承诺,大众汽车开拓了进口车业务,计划逐步将在全球范围内最成功、成熟的车型进口到中国。这一行动从2002年10月30日开始,从这一天起,作为大众品牌进口车产品系列的第一款,夏朗来到了中国。这款车自1995年末在欧洲首次出现,就一直是同级别多功能车中的佼佼者。1996年至1999年,德国著名汽车杂志《汽车与运动》发布了同类车辆排行榜,夏朗名列榜首。2000年3月,新夏朗投入生产,在最新的《汽车与运动》评选中,它当选为多功能类别的“2002年度最佳车型”。
行动一定要跟得上计划。2002年,德国大众宣布,未来5年内,大众集团计划在亚太地区投资18.4亿欧元(138.8亿元人民币),其中16亿欧元(120.7亿元人民币)要投入中国市场,占投资总额的87%。
大众还表示将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合作纳入大众在全球统一的供应网络,将追加投资,对合资企业及配套产业提供有力支持。为中国市场提供不同级别中的最佳产品,以进一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要。而新增的投资将有以下三个方面:投放在德国大众目前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如宝来、波罗等新型轿车的生产、设备生产线的引进和销售服务网络的建设。
大众还改变了在中国只注重生产和技术水平提高的策略,积极完善在华车系,开始研究自己在车型上的不足,近期大众公司最新的主要平台几乎都在中国得以建立,产品也按档次逐步拉开。今后,大众还准备把世界最畅销的轿车——A平台的高尔夫投入到一汽——大众的生产中。其余还有三个平台是空白:一是D平台——最高级别的豪华车平台,包括大众生产着奥迪A8和新开发的辉腾。根据大众的经济效益原则,如果中国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足够大,D平台也完全有可能落户中国;二是微型轿车,作为代表的新甲壳虫能不能在华投产也让人拭目以待;三是SUV,大众正式表示将开发一款SUV引入中国。
其实大众在中国生产哪种车型,进口哪种车型,都是站在全球的高度,经过详尽的调研分析后才能决定的。以POLO和新甲壳虫为例。大众把POLO拿到上海来生产,是因为它在中国有批量生产的潜力,市场需求量比较大。而新甲壳虫的批量生产的潜力较小,虽然市场也需要,但量不会很大,所以目前不会考虑把新甲壳虫拿到中国生产,只是少量进口一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中国市场扩大了,对新甲壳虫的需求适合了批量生产的条件,大众会考虑在中国建一条生产线进行生产。
此外,为适应中国零部件全球化的需求,正逐步将中国的配套生产厂商纳入集团配件全球采购的系统中,以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大众还许诺:“提升上海大众产品开发能力”、“积极支持上海大众出口产品”。大众逐步规划好产品布局,高中低档轿车全面出击。
四、与大众共在
到德意志,你可以不去柏林墙,可以不去菩提树下大街,但你不能不去汽车城,因为前者代表历史和过去,而后者则代表未来和21世纪的生存方式。在汽车城,你被赋予了第三只眼:处处让人新奇,平常在大街上飞奔的汽车竟然这样诞生;处处让人回味,看似简单熟悉的汽车竟然包含了这么多的科技创造;处处让人沉思,汽车怎么能承载住如此重的社会和文化责任。
你还能感到触目惊心,因为在巨大的地球模型下,60个小模型用各种数字提醒你,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园正饱受这样的灾难:淡水资源缺乏、交通事故增多、酸雨四处散播、废气排量上升……到底人类如何生存?汽车是敌是友?
我们的赖以生存的世界是无限美好的,大众要传达的理念就是:让我们保护它,不能让汽车污染它。大众汽车城呈现的是强大的技术实力如何支撑汽车环保性能的改进。虽然没有任何承诺,但实物比语言更让人更信服。大众集团的这个车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先进技术、价值理念和品牌魅力,显示大众集团在世界汽车制造商中的领先地位。
大众的创意永远都是为大众服务的,从大众长久不衰的成功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般来说,汽车营销模式的组成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即:营销理念、营销组织和营销技术。上述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作为一种“模式”,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以简单的市场组织形式的更新或销售方式的改变而代替营销模式全部。
传统的汽车营销包括4P因素(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现在转向了4C因素(即:顾客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客户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已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化为具体的商业行为。大众的“用户的愿望高于一切”正是围绕这个展开的。这都充分展示了德国大众在营销方面的前瞻性,在现代营销理论方面已经成长到成熟。
服务方向大众也在不断的提高。和传统的服务形式相比,大众在网络布建方面同样做的很好,以4C理念为核心的4S(即:整车销售、零部件销售、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专营点构建模式在大众一一得到体现。
大众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绝对的安全,每个地方都是安全和危险并存。每个人都必须为安全付出能力。生命高于一切,大众集团实话实说:我们无法保证您绝对安全,但我们保证把每一项先进技术运用到产品中去,为您的安全不懈努力。
从中可以看到,在营销理念、表达手段、沟通方式等服务软件上德国大众为汽车行业乃至整个企业界做出了榜样。只有忠实的秉着用户就是上帝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出创意,积极开发创新,才有可能创造出大众一样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