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英帝国殖民势力侵入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并由埃及逐渐向苏丹渗透。1873年,埃及国王伊斯梅尔帕夏任命英国殖民者戈登为苏丹总督。戈登在苏丹横征暴敛,致使苏丹经济凋敝,人民痛苦不堪。不久,戈登的残酷统治在苏丹引起了马赫迪起义。
马赫迪起义的首领阿赫迈德出生在柏拉古的一个贫苦船工家里,一家人经常漂泊各地。阿赫迈德从小就饱尝了人间的艰辛,目睹了百姓的苦难。他父亲虽然很贫寒,却爱儿心切,省吃俭用,把他送到学校去读书。他接受了伊斯兰教育,青年时期以虔诚、博学着称。
1878年,阿赫迈德已经34岁了,在白尼罗河的阿巴岛上定居下来。目睹英国统治者的残暴和苏丹人民的痛苦,他决心唤起民众,驱逐侵略者。那时,苏丹的政治、法律、教育、民俗、习性都和神学融合在一起,于是他便向民众宣传,说穆斯林正在遭受苦难,天国已派“马赫迪”降临尘世,救民于水火。“穆斯林”就是伊斯兰教徒,属阿拉伯语。“马赫迪”也是阿拉伯语,意思是“救世主”。阿赫迈德经常向民众演说:“现在,苏丹的穆斯林正在遭受苦难,欺压穆斯林的邪恶势力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埃及人和欧洲来的异教徒。现在,天国已经降下了众所切盼的马赫迪前来解救穆斯林。我就是安拉派来的马赫迪。我要给充满压迫与谬误的世界带来公正与平等。”
马赫迪号召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朴与正统,还提出“推翻异教徒”、“不交一文税”等口号,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深受磨难的民众,听说天国派“马赫迪”下凡,无不欣喜若狂。从此,穆斯林便直接叫他“马赫迪”了。马赫迪见民心已归,便于1881年6月举行了武装起义,号召民众进行“圣战”,把土耳其人、埃及人和欧洲异教徒都赶出苏丹。
马赫迪知道官府是不会善罢干休的。他马上安排了眼线,果然不出马赫迪所料,一天凌晨,英国士兵乘坐汽艇偷偷地摸到岛上。眼线马上报告了马赫迪。
英国士兵准备径直摸进村子。当他们走进村边的密林时,忽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紧接着,一群手拿钢叉、棍棒、长矛的渔民冲杀过来。英国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形惊呆了,顿时一片混乱。天还有些黑,也看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手中的枪也用不上了。不一会儿,一百多人被打得没剩下几个活的。多年来一直受外族压迫的苏丹人初次获得胜利,都欢天喜地地奔走相告,欢床胜利。马赫迪却很冷静,他知道官府还会派来大队人马,而自己的力量太弱,眼下不宜与官军作战,于是决定带领起义军进入西部的科尔多凡山区。
科尔多凡山层峦叠嶂,直插云天,杂草没径,怪石嶙峋。那里的民众都非常拥护义军。义军所到之处,民众夹道欢迎,纷纷参加义军。
1881年底,许多英军准备偷袭义军。当地民众立刻把这个消息报告了马赫迪,官兵走到哪里,哪里便燃起烽火。义军见到烽火,便布下迷魂阵,然后将官军一举歼灭。官府接二连三进行围剿,义军屡战屡胜,声威大震。第二年9月间,义军由原来的三百余人发展到十五万之众,手中的刀矛也换上了枪炮。
1883年初,马赫迪觉得队伍的实力已经能够与官兵对阵了,便率领义军攻打科尔多凡省首府欧拜伊德。
欧拜伊德是苏丹第二大城市,有重兵把守。城池周围的工事也异常坚固。开始时,义军凭借着满腔热忱,想一鼓作气将城池攻下来。由于城池坚固,义军损失很大,却没有丝毫进展。
马赫迪决定停止攻城,采取围困的策略。他又在城外四周要道布置了重兵,专等援兵到来,好消灭他们。这样,围困了三个月,各地援兵纷纷被消灭,城中粮草渐渐匮乏,守军陷入绝境,无奈只好献城投降。马赫迪也不难为他们,除处决一些罪大恶极之徒外,其他人一律以礼相待。敌兵感动不已,纷纷参加义军。
欧拜伊德城失陷,苏丹总督惊恐不安,英国人也不知所措如坐针毡。不久,英国以苏丹政府名义派前驻印度军官希克斯统率13000多人进剿义军。希克斯手中有足够的弹药及粮草,战马500匹,驮运辎重的骆驼5000多头,并配有枪支和大炮。1883年9月,希克斯率军从白尼罗河的杜怀姆出发了。
马赫迪听到报告后,立刻和副首领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商量,决定由阿卜杜拉和另一个将领带领一支义军假装撤退,诱敌深入,另派一支队伍断敌后路,同时把沿途的粮食运走,把井填死。
10月的一天,马赫迪义军在欧拜伊德以南等地带,围歼了近万名敌人,希克斯等一些军官都战死了。
马赫迪乘胜前进,率领义军直指首府喀士穆,把喀士穆团团围住。这一连串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立即再次任命戈登为苏丹总督。戈登心狠手辣,曾参加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后又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国起义。70年代,曾当过苏丹总督,在英国人眼里,他是对付起义军的行家里手。
戈登上任后,亲手写信给马赫迪,并带去一份委任状和一件精美华贵的长袍,任命马赫迪为科尔多凡省省长。马赫迪立刻回信说:“我是民众期待的当之无愧的马赫迪,何用你来委任?你的唯一出路就是向我们投降,不要再想什么鬼把戏了。”
马赫迪回赠戈登一件苦行僧穿的长袍,并将委任状及长袍退了回去。戈登接到这些东西,气得七窍生烟,知道这种人不管用什么办法也是无济于事的,决心与马赫迪较个高低。可当他冷静下来后,知道自己手中的兵马不是马赫迪的对手,忙遣人向伦敦要求派援兵。
1885年1月26日,经过数月的围困,喀士穆城中的粮食及物资渐趋紧张,马赫迪立即不失时机地发出进攻命令。城中士兵们已经懈怠,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义军就攻入城中。戈登正在总督府里盘算如何与义军周旋,忽见义军冲了进来。他立刻从房间里逃出,直奔楼梯,正遇上一队义军迎面上来,一个义军战士将长矛刺进戈登的胸膛。戈登大叫一声,当场毙命。这个恶贯满盈的强盗,终于得到报应。两天后,英军被迫撤出苏丹。
攻下喀士穆后,以马赫迪为元首,建立了马赫迪国,定都于恩特曼。为促进经济繁荣,在苏丹历史上第一次发行了货币。
马赫迪因病于1885年6月22日去世,年仅41岁。他的事业便由副首领阿卜杜拉继续完成。
1896年,使用新式武器的英国殖民军再次向苏丹发动进攻。1898年4月,喀士穆陷落。阿卜杜拉率残部继续打游击,直到次年战死。1899年,英国和埃及签订了英埃共管埃及的协定,苏丹再次丧失独立地位。马赫迪派转入地下活动,成为秘密教派。
经过苏丹人民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埃军队于1955年11月撤出苏丹。1956年1月1日,苏丹宣布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