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这种做法助长了李泰及其僚属们的骄横气焰。贞观十七年正月,魏王府中传出谣言,说太子李承乾脚有毛病,当废,魏王聪明,当立。这以后,朝中许多大臣也开始和李泰拉关系,徇私舞弊、行贿。这使当时还没有被废的太子李承乾十分害怕。一天,李承乾秘密派人到玄武门上书,声称是李泰府上的典签(掌管文书的小吏)为李泰请封。谁知,李世民打开奏书一看,里面写的全是李泰的罪状。李世民知道这是李承乾搞的鬼,便找他上殿当面斥责。李承乾辩解说:“儿臣贵为太子,还有何求?只不过求自安之计罢了。如果父皇立李泰为太子,那正是称了他们的心愿,今后谁都可以谋取太子位了。”许多大臣也都反对立李泰为太子。这样,李世民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子,公元631年被封为晋王。李承乾被废太子以后,李泰、李治都有条件继位东宫太子位。于是。他俩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后来,因为李治得到了长孙无忌的支持当了太子。原来,长孙无忌听说在太原发现一块巨石,上面刻着“治万吉”三个字。长孙无忌说石文显示了上天的意志,立李治为太子天下大吉。这当然是一种传说和附会。实际上,长孙无忌看到李治性情软弱,将来可以控制,而李世民也认为,有良佐辅助,太子软弱一些也无关大局。就这样,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坚决要求下,李世民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贞观十七年四月十三日,当李世民因太子事件受刺激要用佩刀刺自己的时候,李治就在他身旁。长孙无忌夺过李世民手中的佩刀,递到李治手中。太宗情绪稳定后,大声地说:“我要立晋王。”长孙无忌也非常机警地回答:“谨奉诏,有不同政见者,臣请斩之。”于是,立李治为太子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下了。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李世民死后,李治即皇帝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
文韬武略迷术亡身
李世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且其诗文的水平也很高,可以说是个能文能武的皇帝。但由于他的谦虚,在世时一直没有让人编他的诗文集子,所以后人对他的诗文水平了解较少。其实,在《全唐诗》和《全唐文》里都收有他的作品,而且都有相当的水平。
李世民四处征战,精通骑射,所以他对于骏马和弓尤其喜爱,为此还写了诗,如《咏弓》:“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掠,啼猿映枝转。”李世民的弓箭比一般人的要大一倍,而且他箭法极好。有一次,突厥人在战场上得到了他的一支箭,纷纷称奇,对他佩服不已。
对于马,李世民更是偏爱,他有首《咏饮马》写的很有感情:“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饶蹄萦。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因为对骏马的偏爱至深,在临死前李世民还要求在昭陵里刻上六匹骏马,这就是有名的“昭陵六骏”。
李世民虽然诗文都有些成就,但他却不重文名,他一直禁止编自己的诗文集。清朝人后来将他的诗文编入了《全唐诗》和《全唐文》,共计文7卷,赋5篇,诗1卷69首。李世民曾经说:“朕的辞令,如果对百姓有益的,历史总会记住的,便可流芳百世了。如果没什么好处,编成集子又有何用!梁武帝、陈后主(即灭于隋的南陈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隋炀帝都有文集传于世,哪个也没有能挽救其灭亡之厄运!做人主怕的就是没有德政,要那些文章对社稷有什么用!”李世民在这里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即皇帝,皇帝应该做什么和文人应该做什么,分得一清二楚,其明智的言论今天听来仍然充满了真知灼见。
李世民的明智还表现在他为政的正确观念上,他以尧、舜为效法的对象,以秦、汉的兴亡为教训,不到海边,不封禅,不求仙,也不巡游。能做到这点的,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出几个来。
李世民的书法也有一定的水平,他最擅长的是飞白书法。他主要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注意对技法的研究,写了《笔法论》、《指法论》和《笔意论》,从初学书法到深入都做了论述。
后来,李世民自认为在武功、文治和怀远三方面都超过了古人,骄傲和自满情绪开始滋长起来,思想和行为逐渐发生了变化,以“隋亡为戒”的历史教训逐渐被淡忘了,封建帝王的贪欲和专制本能越来越多地在他身上体现出来。
贞观中后期,宫殿的营造逐渐多起来,追求奢侈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老百姓的徭役负担不断加重,服役的农民道路相继。
在大臣的任用上,李世民也不像贞观初期那样惟才是举,以德行学识为先了,许多勋亲子弟充塞于朝廷。在兼听纳谏方面也不如从前,变得渐恶直言、不悦人谏,有时虽然勉强听谏,内心里也不愿意接受。在贞观中后期,李世民与大臣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疑忌大臣,特别是贞观后期,这种疑忌心理越来越严重,对大臣动辄问罪,轻则贬黜,重则杀戮,甚至连尉迟敬德、房玄龄这样一些佐命功臣,也未能幸免。
在贞观后期,李世民还做了两件影响很坏的事。
一是连续发动了两次讨伐高丽的战争,这两次战争最后不但以失败告终,还导致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二是看起居注。中国古代的史官,在朝廷中一向有着特殊的地位。秉公执笔,如实记载,不虚美,不隐恶,是史官的神圣原则,皇帝无权干涉。因此,历来帝王都不过目史官记载的起居注,以保证史官无所顾虑地执行自己的职责。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习惯和传统。
一天散朝后,李世民和宰相房玄龄闲谈时,李世民忽然问道:“自古以来,国史为什么都不让本朝的君主看呢?”房玄龄回答说:“因为一个正直尽责的史官总是如实地记下君主的功过得失。本朝的君主如果看到国史中记着自己的过失,很容易恼羞成怒,惩办史官,国史就很难撰写了。”
李世民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写什么,这又没有做错,怎么会得罪君主呢?你去把国史拿来给我看看,朕正想知道自己以前都有那些错误,好拿来作为鉴戒呢。”
房玄龄这下可犯愁了,国史是由他负责监督撰写的,他清清楚楚地知道里面记载着玄武门之变。当时,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杀死了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让李世民看到这一段记录,他能不生气吗?因此,房玄龄心里非常不安。但是皇上已经下令了,又不能抗旨不遵。没有办法,房玄龄只好硬着头皮、提心吊胆地把国史拿给李世民看。
李世民把国史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后,对房玄龄说:“其他都还好,只有玄武门之变这件事没有写清楚……”房玄龄一听,暗暗着急,心想这下真的糟了,看来皇上果然对此不满意。他正琢磨着该怎么回答,忽然听李世民又吩咐道:“来人,去把史官叫来!”
房玄龄越发着急了,他正想为史官辩解,李世民已接着原先的话题说了下去:“撰写国史是为了记录历史,给后人以借鉴,所以一丝一毫也含糊不得,不能因为怕得罪皇上就对真相有所隐瞒。朕要把当时的情形详细地给他们讲一讲,好让他们把遗漏的地方补上。”
房玄龄没有想到李世民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真是又惊又喜。他由衷地说道:“陛下真是心胸宽广,臣深感佩服!”
李世民认真地说:“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迫不得已,这是关系国家安定的大事,没有必要隐瞒。写历史就要告诉后人真实的情况,这样才能够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朕是一国之君,更要做出表率。朕有责任将历史的真相告知后人。”
李世民的诚实虽然赢得了满朝文武的尊敬,以后再有什么事,大臣们都敢于直言,朝廷上下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但李世民的行为也开了恶劣的先例,此后唐代帝王纷纷效法,使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制度遭到破坏。
作为皇帝,李世民的宫闱生活和历代封建帝王是一样的,妻妾成群,皇后虽然只有一个,妃嫔则为数众多。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李世民还曾多次进行挑选美女和才女的活动,也称得上是一个好色之君。他曾经霸占了齐王李元吉的杨妃,还把已故大臣武士镬十四岁的女儿选为才人,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媚”,这就是“武媚娘”。
李世民虽为一代英主,但在晚年他既迷信占卜,又痴迷丹药。先前他还曾经嘲笑秦始皇和汉武帝用丹药,现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了,竟导致英年早逝。
公元648年,天空中太白星多次在白昼出现。这本来是宇宙间天体运行的自然现象,而太史却占卜说,这应在“女主昌盛”。李世民又听说民间流传的《秘记》上说,“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可让李世民睡不着觉了,他的李家王朝怎能让“武王”取代呢?于是,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这个“武王”,把他扼杀在摇篮里。有个叫李君羡的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正好倒霉。他的官衔、爵号、籍贯和职务里,一连串占了四个“武”字:“左武卫将军”里占了一个,“武连县公”占了一个,他又是“武安县”人,是宫城北门“玄武门”的守将,太史公的占卜正好应在他的身上,巧得不能再巧了。偏偏他的父母给他起了个小女孩的名字,叫做“五娘”,是盼他易于养活。可是,“五”于“武”同音,正好牵连到女主之忌里去。李世民迷信占卜,简直丧失了理智,不由分说,先把李君羡贬到华州(今陕西华县)任刺使,后来仍不放心,又借故将其杀死。李君羡到死也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成了李世民迷信的牺牲品。
公元647年,李世民得了中风的疾病,瘫痪在床上,经御医诊治,半年后病体稍愈,可以三天上一次朝了。如坚持边治边养,说不定会逐渐康复的,可是,由于疾病缠身,久治不愈,此时的他产生了乞求长生不老的迷信思想,迷恋上了方士炼制的金石丹药。他先是服食了国内方士炼出的丹药,并不见效,以为国内方士们的道术浅,于是派人四处访求国外高人。
公元648年,大臣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为迎合李世民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献给李世民。这个印度和尚吹嘘自己有200岁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甚至可以在大白天飞升到天宫里去成为仙人。
他这番鬼话还真就打动了李世民,遂给这个印度和尚安排住进了豪华的馆驿,每餐都是丰盛的美食,天天有一大群下人侍奉着,生活不亚于帝王。这家伙见李世民对自己深信不疑,就煞有介事地开出一大串稀奇古怪的药名来,李世民号令天下,按此方采集诸药异石,不论任何代价,不惜一切牺牲,只要能采办到印度和尚药方中的药,哪怕刀山火海也得取来。一年之后,药配制好了,李世民非常高兴,毫不迟疑地将药全吃了下去。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李世民因金石丹药服用过多,七窍流血中毒暴亡,这时他才50岁。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被“长生药”毒死的第一个皇帝。他没有做到善始善终,竟这样荒唐可悲、愚蠢糊涂地早逝。
名家评说
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自旷古而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虽唐尧、虞舜、夏禹、殷汤、周之文武、汉之文景,皆所不逮也。至如用贤纳谏之美,垂代立教之规,可以弘阐大猷,增崇至道者,并焕乎国籍,作鉴来叶。
——(唐)吴兢《上〈贞观政要〉表》
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130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柏杨《中国人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