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告诉我们:“出名要趁早!”
叔本华却在《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一书中写道:“不要过早的成名,那样会透支后半生的精力。”
这让我有些困顿难解,故而写下此篇全权为了自我疏导,排忧解难都算不上。
不论是出名,还是成名都是我们一生中迫切渴求的,当我们眼见城管大腹便便的挥动法律鞭挞商贩的生计时,当我们听闻纸醉迷金的商场拥挤成群人向着商家精密设计的陷阱投怀送抱时;我们知道腰包要足,颜值要够,名誉地位更是缺一不可。
大商场广告牌的年代言费是数以千万的计量单位,公交站的广告流量相对就不值一提,二者最大的区别莫过于代言人的出名与否。这是个看装潢包装的时代,我们厌恶行乞的行头,青睐长满虱子的锦缎。在蛀虫满仓的经济面前,我们都奋尽全力想要挤进人流的最前头,毕竟那句古话说得好,第一个总是有肉吃,后来者皆仅仅分一杯羹,哪里填得饱贪婪的深渊呢?
著名作家巴尔扎克30岁成名,51岁不幸殒命。在他的成名后的21年间,似乎并不是一帆风顺,从此混迹在上流社会,纵观他的生活史,穷困潦倒,常常需要不同的情妇接济,可见成名给他带来的便利并客观,除了招来一群野蜂迷蝶,无端浪费了他绝大部分的情感与精力外,似乎没有一个较完美的结局。
当然,就以此例子将成名与人的寿命挂钩,自然牵强至极。要知道还有许多早年成名,晚年高龄的文学前辈存在,张爱玲便是其中一位,但是她的成名同样没有给予她丰厚的生活,战争、感情受阻、生活颠沛流离是她晚年的境遇。她和现代人渴望的成名观念决然不同,如今的年轻人渴求不劳而获的成名,想着往电视机面前那么一站,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偶像明星,然后沉浸在杯光交错的酒会上。
诚如冰心诗语中: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却忘了她用后半段长幅的阐述曾经奋斗的芽。所有人对成功的渴望都是如出一辙的,但往往并不是所有人能早早成名,当你还是芽的时候,请按捺住急躁破土而出的欲望,汲取足够抵御艰难险阻的强大心脏,在迎难而上,在何时绽放的你都是明艳的花。
写到这里,恍惚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在陈述一个什么道理,似乎逻辑性也没有那么强烈,简单粗俗的文字段落,就像是给自己醍醐灌顶一会儿,在这个凡是都将快的时代,提醒自己,不缓不急,前方的路不塌,你就有路可走,即便不幸遇上泥石流,你也犯不着冒着生命危险强行渡过。
成名是现实生活冠名的丑恶广告,吸引了太多怀揣梦想的人,铤而走险,寻求捷径,这样即便你快人一步,登顶高峰,也有可能因为没有充足的准备,在遇到山顶风暴时无法全身而退。
成名,也许就是时间一到,你的一首歌,一本书都能成为流芳百世的著作,但是如果,时间不对,你所有的付出不过是比平常人多一分的努力罢了,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
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