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一个奇葩的家庭,我说的奇葩,不是指家庭结构或者家庭成员的奇葩,而是一种我也无法描述清楚的奇葩。
我是一个90后,对,就是有些社会人曾鄙视和不屑的那一代,赶上了计划生育,所以我也是一名独生子女,具体的说,是独生女。
我父母的一辈,是70后。网上最近不是有段感慨说,70后生下来90后,90后却生不了10后,想想也是。
作为一名大龄女青年,在2020的鼠年春节,赶上了新冠疫情,不得不隔离在家,截止今天,已经两个月零18天了,我坚信返岗的通知不久就会下发,但是,现在,我还得待在家,通过在线方式,完成一些工作。
跟大多数未婚还单身的男同志女同志一样,没假期的时候渴望回家,假期多了,你在家就会各种别扭,说起来有点儿白眼狼儿,但事实的确如此。其乐融融的时候一切都好,父母一争吵,就手足无措的。
在我的记忆里,他们的争吵从来没有断过,逢年过节,必因为两家老人给的东西数量有失公平,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
可能父母一开始也和我一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团聚,他们之间还算和谐,但是今年没想到,这么久,好像时间一久,就都习惯了,本身的一些陋习也就自然流露了。时不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争吵,比如一个干巴的胡萝卜究竟去了哪儿,它为什么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然后三五天不说话,我夹在中间实在尴尬。
实际上,我从来没有和父母说过,他们的争吵给我留下了很严重的心里阴影,因为直至今天,他们之间基本不存在沟通,我从来没见过他们两个人为了一件事情坐下来有商有量的去想对策,即使难得能坐在一张桌子旁,也是父亲剑拔弩张,母亲稳如磐石。
还记得小时候,父亲组织我们三口坐到饭桌旁,说到这里,强调一下,必定是某天中午吃饭前的举动,父亲会说:吃饭之前,我先说这样一件事情,。。。。。。,好了,一会儿吃完饭,你给我拿上钱。这里要说明,在我的记忆力,家里的账房先生都是母亲,然后母亲好像从来没有过账房先生的权威。
总是在类似的家庭会议后大闹一场然后然后乖乖上交。其实我一直好奇,这样的会议,在父亲的心里是怎样的存在呢?是代表了民主和平等吗?你永远会看到,会议后母亲根本没有任何回应,父亲这时候会重复一下刚才的后半句话,然后母亲一副没听见的样子,再然后,父亲就会把筷子往桌上一扔,有时候甚至拿起来个什么东西扔向母亲,母亲也曾因闪躲不及而受伤,之后就是咆哮声,哭声,摔门声,然后我的这顿午饭也就这样毁了,每每如此,每每重复着剧情。整个童年,他俩不厌其烦的在我面前演绎着,而我,被强迫着做一个看客,做一个毫无感情的看客。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刑罚,叫做母亲的滔滔不绝。
从我记事以来,经常的,早上被母亲不住的话语吵醒,你看吧,一会儿就听见两个人争吵起来,然后父亲黑着脸,摔门而去。父亲走了,她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于是她会来看看我醒了没有,如果被她发现我醒着,便会立马坐在我床边,滔滔不绝的说着一些我听不太懂的话,然后一会儿便开始骂我:跟你爸一样,不是个东西。我现在回顾起来,总是觉得母亲很神奇,当时一个最多五六岁的小孩儿,怎么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是个东西了呢。
多少年过去了,母亲这一特点从未改变,就在刚才,我睡得迷迷糊糊,母亲直接进来就开始数落我,我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大早上的又要接受这种刑罚。我迷茫的看向母亲,只见她边说边指着客厅,哦,原来这次的刑罚是给父亲的,可是,我想问,那我做错了什么呢?是连坐之罪?如果这样的话,母亲大人应该也逃不掉吧。
很多智者都说过,不要妄图和女人讲道理,看来,吃过亏的也不止我自己,平心而论,我还是很爱这个世界的,用一句调侃的话说:这世界有那么多好吃的,我还没有吃过呢,我可一定要努力,有一天要吃个遍。可是母亲可以让我瞬间忘却这些空谈的梦想,直接想就此结束生命。
小的时候,我觉得她的嘴就像唐僧念紧箍咒,听得头疼,现在不一样了,我长大了,她说的内容我都听得懂,甚至还能听得懂话外音,这更加成了一种折磨,像是被凌迟还要被鞭尸。
女人,好像总是愿意用滔滔不绝再加上涕泗横流,来体现自己的遭遇是多么的不幸,实际上听者并不同情,甚至像我一样,厌恶。
二十多年了,我尝试着让她变得开通一些,很多事情不要总是往坏处想,她也曾表现得像豁然开朗了一样,但是坚持不了两秒,又变成一个偏执狂。
慢慢的,我想开了,都是我太天真,没有人能改变得了二十多年的习惯,但是我希望未来自己有了家庭,我的孩子不要像我一样,不知道我能不能构建那样良好的氛围,但是我会努力。
今天我和母亲认真的讨论了一下用女儿换媳妇的老传统,我也了解了一些缘由。
可能很多人也听过,在农村,每家每户都得有儿子,谁家要是没生出来儿子,是会抬不起头来的,但是有了儿子,还不够,还得有女儿,因为嫁出去女孩儿,换回来钱,才能给儿子娶媳妇。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女孩儿刚过十八,就订婚了,或者快四十的男的还是光棍的情况。不是谁家都能有儿有女,也不是谁家都能儿女的数量也一样的。
这样,有的人家儿子多,就过得异常清苦,有的人家女儿多,日子就显得富足,也就成了村里村外借钱的首要选择。
在我的家里,外婆是家里的大女儿,下面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说起来也是非常幸运的家庭了。当初外公知青下乡,曾在外婆家吃住过一段时间,当时的外婆也就刚十八,但是她的大兄弟跟她的年龄相近,在农村,十八的好小伙都定上了媳妇,但是她的大兄弟还没有呢,一个原因是家里穷,另一个原因是大兄弟考上了省城的学校,要去上学,就把说亲事给搁下了,但是家里很着急,捉襟见肘的日子实在攒不下来彩礼,再加上后面两个弟弟长起来也是很快的,于是外婆看上了当时比自己大六岁的外公,知青,有文化,是吃皇粮的人,跟了他肯定饿不着,于是家里张罗了媒婆给外婆外公拉红线,这事儿就这么成了,婚后外婆才发现现实并不是她想的那样。外公是个外地人,跟家里的关系也不好,平常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没有什么积蓄,娶她的时候,就在娘家院子里摆了几桌,很随意的就成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