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亭
半路上忽然见到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亭牌名
起了这么个媚俗名字的地方,其实却是很高雅的所在,迎面五间正房,雕梁画栋,便是那门栏窗杆,也都是精细雕刻的各式花纹,下面白石台阶,凿成花草图案,而侧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顺着地势砌去,不落俗套,极为优雅。正中一湖碧池,迎面一带翠峰,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湖中心一方小亭,由一白玉石桥连至岸边湖岸,千百竿竹遮映,其中微露羊肠小道。
我们正沿着小径缓缓走出竹林。耳畔等着袅袅,抒发着温柔如水的情怀。
飞瀑之下枫林之旁,林夕一蓑白衣,孤鹤般地做立在激流之中,一方巨石之上。数十丈的激流从天而降,撞立巨石上,水珠飞溅,西风急吹满山枫叶血再般簌簌飞落。
衣袂在舞风,散发在飞扬,天地间,一切彷佛都在动的状态中。
只有那个白衣人,一动也不动,彷佛与巨石化为一体,远看来,却像是一团烟雾静止的烟雾。
风一吹,却像要散为千丝万缕。风仍在急吹,红叶依旧飞舞。
至刚踏上白玉桥的时候,那等着正好奏响最后音节缓缓收尾余音绕梁
湖心亭中,一上了些许年纪的女子正巧在那里弹奏古筝。有一个身穿素白色长裙的女人,青丝墨染。她安静地端坐在古筝面前,纤长的手指在琴弦上拨弄着,幽幽旋律从古筝中传出,绕耳缠心。漫天的飞萤在湖心亭上飞舞着,如同夜空点缀的繁星。亭阁两侧的湖面上,漂浮着数十个烛火通明的许愿船。
女的沉醉地弹奏着一首青丝淡墨的歌曲,没有跌宕起伏,却缠绵难消。她只是随意地看了一眼,完全没有理会这个从木桥上走近的我等你来时的满城飞霜一如旧时光,若无千金酿借杯湖水又何妨,浮生若梦梦,若此人不是别人,莫非她就是我们一直苦苦寻找的秦湘玉。
尔等是何人?为何擅闯忘忧谷。
启禀庄主,我等是为了救人命而来,那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说罢便从怀里拿出那块锦帕。当时王爷交给我的时候,还没注意看,现在才发现上面除了绣有一荷花之外,还有一个玉字。
是他,当我拿出锦帕时候,没想到秦湘玉,大惊失色。然后气定神情的说道,说罢他叫你们来有何事?
是小郡主,她被人下毒,全身皮肤......我接着一五一十的把刘艳的症状,详实的告诉了她。
所以来,找我要我的茶涎玉,不知是否如此。
是的,前辈。我着实答到。
好既然如此,那么你先回答我一个问题?
秦湘玉话锋一转问道:其实话说回来,茶也可以解毒的,这句话你认不认同。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这“荼”,便是“茶”!茶有解毒的功效啊,亏我还是学茶的人呢,连这个都忘记了。我一边深思一边苦笑。
不错,不错,看来你也是一个懂茶的茶人,既是如此,那么咱们来比拼两局,如果你胜了我,便万事皆休。我很久没碰到志趣相投的人了。你很对我胃口,秦湘玉站起来微笑道。
秦湘玉,她都已经把话说到此份上了,我还有什么办法。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比拼,晚辈可不敢,请教一二倒还行。
来人,不一会儿秦湘玉派出去的仆人陆续把水取回来了。同时也把徐培深和林夕也带了过来。怜官带着两个小僮进了屋里,鼓捣了一阵,两个小僮分别端了两个茶盘出来,茶盘上各放有四个茶杯,里面装了四杯清水。茶杯下面压着写着一二三四编号的纸条。
看两位小僮把茶盘都放到了秦湘玉和我面前,然后又拿了两套纸笔墨,放在两人面前,道:“请品过水后,把判断写在这纸上。”
我等秦湘玉选了一个茶盘的水后,自己才走到另一个茶盘旁,端起杯来一一品尝,然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判断。
一个会泡茶的人,对水必有深刻的认识。要知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水质不好,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对茶汤的滋味影响甚大。“活”、“甘”、“清”、“轻”。之水,才能尽显茶之真味。
而天下之水多种多样。包括起来可分为天水和地水两种。天水包括雪水和雨水,属软水,比属硬水的地水更适合泡茶。尤其是雪水,历来为茶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元代谢宗可的“夜扫寒英煮绿尘”,清代曹雪芹的“扫将新雪及时烹”,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只是后世因工业污染,雪水不再是人们泡茶的首选之水。
至于雨水,一般说来,因时而异:秋雨,天高气爽,空中灰尘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时节,天气沉闷,阴雨绵绵,水味“甘滑”,较为逊色;夏雨之时,雷雨阵阵,飞砂走石,水味“走样”,水质不净。
但无论是雪水或雨水,只要空气不被污染,与江、河、湖水相比,总是相对洁净,味道较“轻”,是沏茶的好水
而地表水,茶圣陆羽在《茶经》这样总结:“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地水中,泉水比较清爽,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溪水、江水与河水等常年流动之水,用来沏茶也并不逊色;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好水。深层地下水有耐水层的保护,污染少,水质洁净,而浅层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质较差,所以深井比浅井好。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宜泡茶;而农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
现在我们在湖南,我们经过了杭州、虎跑、龙井、玉泉被称为三大名泉。曾经到杭州这些天,也曾四处尝过杭州的各处泉水。虎跑泉是从不可溶解的石英砂岩中渗出来的,带来的可溶解物质比一般泉水要低,所以其水质相当纯净,果然不负其盛名。而现在应该是洞庭湖水。
待她写完将答案交给张景后,看秦湘玉对着一杯水也是满脸苦闷,估计是遇上同一难题了。
一会儿秦湘玉也写完了。拿起两人的答案一看,互相击掌道:“不错果真高人也,佩服。”
原来,为公平保密,我和秦湘玉的四杯水虽一样,但顺序是不同的。结果这两人都答对了:天露雪水一杯,山泉水一杯,洞庭湖湖水一杯,天露和洞庭湖湖之水混合一杯。前三杯辨别起来不难,但最后一杯则算是刁难之举了,却不料这两位竟然还能答得一丝不差,实在是让他极为佩服
秦湘玉和我对最后一杯水都不是很有把握,此刻看自己答对了,俱都暗呼侥幸,不禁都对对方佩服起来。尤其是秦湘玉,她看我也就是二十几岁的小女娃,喝过的水不如他喝过的茶多,开始难免有轻视之心。此时结果一出,她不由得对这个二十几岁的小女娃刮目相看起来,暗中收起轻视之心,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对付这场比拼。
第二局是辨茶。
本来茶的好坏之辨,主要是有两看。一为干看,一为湿看。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干看茶的外形,主要是通过对茶叶的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来辨别茶的质量;湿看则是根据泡过的叶底的色泽和软硬,来判断鲜叶原料的老嫩,从而评判出茶叶的质量。
但从第一局的比试中看出了,此二人绝对是茶道之高手,如果按常规来比拼,一定又是分不出高下来。为了增加难度,他便打算让两人直接跟茶汤见面。无论是干的还是湿的茶叶,根本就不让他们看。另外,还要求他们根据这一杯茶汤,判断出茶的品种、它产于哪一季节、以及茶叶的等级特征。
秦湘玉说完完规则后,便让两位茶僮进到屋子里沏泡茶水,稍后端出来八杯茶,每人四杯,放在我和然后先放在我面前。
闻香、观色、品茗,四杯茶一一尝过之后,我放下心来。如果那样,我便只有认输一途。好在这种情况并未出现,真是万幸。
不同的茶香气不同,茶汤的颜色也不一样,味道更是有差异。所以辨别这四杯茶的品种并不难,分别是龙井茶、顾渚紫笋、恩施玉露和庐山云雾茶。我再根据香气的浓淡和是否持久、茶汤的色泽及明亮度、茶汤的滋味,分别判断茶生产的季节和等级。待她提笔把答案一一写出来交给出来时,秦湘玉已早交一步了。
徐培深和林夕成在一旁看我比试,感觉比自己参加比试都还要紧张。他们对我虽然比较有信心,但一山更有一山高,这人的心高气傲不是没有倚仗的。林夕因为从小对我比较熟悉所以有信心,心里还算笃定;而徐培深则心是忐忑。
在他们看来。结果是一目了然的。虽然我比水时的表现比较优异,但其他看来还是不觉得我会有赢的机会。也不怪他们看轻我,因为我实在太年轻了,出身也平常,就算从出生起就开始喝茶,又能喝过几种茶?怎么能跟四处游走、经常访茶的秦湘玉前辈比呢?品水或许靠舌头的敏锐度,但品茶则非经验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待大家的眼光都聚集到我身上后,宣布道:“回答正确,第二局,平。”
“太好了。”林夕拍了一下桌子站起来,把大家都吓了一跳。他赶紧作揖道:“抱歉抱歉,在下实在太高兴了。”
没人顾得上责怪林夕,这时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我身上。这结果,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了。一个只有20岁出头的小姑娘。纵是得高人龙婆相传学得几手制茶方法,可这对茶的味觉感受与判断又岂是能言传身教的?
秦湘玉再一次重新打量我,似乎要重新认识这个年轻女孩。
面对这些目光我只能摸摸鼻子,再一次暗道一声侥幸我原来虽不认识这位秦湘玉。但从那几位名士的神态中,我知道这秦湘玉必是传说中般的茶道高手,能完全判断正确那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自己只要稍出一点错误便会输了这一局。现在能有二比二的局面,算是老天保佑吧。
其实茶也有老嫩之别,秦湘玉继续给我补充说明道。
何谓之“老”、何谓之“嫩”呢?陆羽在《茶经》曾道:“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水过“老”和过“嫩”味道都不好,从现代科学来说,这与煮水过程中矿物质离子的变化有关。
水中的钙、镁离子在煮沸过程中会沉淀。如果煮水过“嫩”,尚未达到此目的,钙、镁离子在水中会影响茶汤滋味。而且煮沸也是杀菌消毒过程,可保饮水卫生。但是久沸的水,碳酸盐分解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散失殆尽,会减弱茶汤的鲜爽度。另外,水中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在高温下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水经长时间煮沸,水份不断蒸发,亚硝酸盐浓度不断提高,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隔夜开水不宜次日复烧饮用。
前辈,那么天下盛传的以茶养茶,以水洗水是怎么回事?所谓以茶养茶通常来说,养茶的功夫要高于藏茶,因为所谓的藏茶,只不过是在适合的场所把茶收藏好就行。但养茶不同,他有更多考究及更深的含义。养茶的要点首重环境及氛围,次求天地节气的调合,再望人工修整的工细与体贴。所谓养茶,其实也是一个养心的过程,君子如茶,当以心养之。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呵护,能使茶的色香味及气韵沉淀优化,变得更加醇厚,而且人养茶,茶也养人,养茶的意义在于茶与人共养,共得其真厚之性。
养茶的方法通常是以茶养茶,也可利用一些与茶和谐的天然之物来养,例如把普洱茶放在竹筒中培养,一定时间后,所养之茶会略带竹香曾有人著养茶之要如是曰:味苦涩之茶适宜养,久而易有神变;味淡薄之茶不宜存,经久难出化境。温湿气味诸因素,于养茶有大作用。过湿过温茶易陈,也易霉朽;过干过凉茶难变,却易保质。是故,养茶之境以不偏不倚中道为要,养茶之味以清净本味为佳。这只是大众的普遍认识,而我这里的以茶养茶,便是用最好的上等茶叶,来培植培育其茶叶,达到万里挑一的地步。就如我这里的茶园,用君山银针,培植培育君山银针。
那么是否可以用君山银针,培植培育其他茶叶,或者用其他茶叶来反培植培育之。
有想法,这个嘛?我也不知道,有空你可以去试试。
那再讲讲以水洗水吧?
以水洗水,水自非水水自清;以尘染尘,尘自无尘尘自净。人说佛门空空,凡人难以一窥它的真面貌。佛说红尘深似海,苍生难度。其实佛门无门,你我都在其中。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郁郁黄花莫非般若。
六祖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间万相皆由心生,一念起万水千山皆有情,一念灭沧海桑田已无心。常常在如烟的世海中丢失自己,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和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满心的空落。
心本来是不染尘埃的,如同无形的明镜,清净无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可以洗涤灵魂,可以滋润生命。
这以茶养茶,以水洗水,除去精华,去其糟糠。便留下的都是最好的,我便以此法经过千锤百炼酿制出的茶涎玉,就是如此。来跟我去看看,我的茶园,说着便拉着我的手,向着她的茶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