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83200000010

第10章 研究假设

在第二节所得出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本节主要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

3.3.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员工能力、员工激励

Huselid(1995)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968家美国贸易公司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组织离职率、生产率和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他用因子分析方法把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影响员工能力的实践,另一类则为影响员工激励的实践。同时,那些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聚类为“束”(bundles)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也得到了相似的研究结论(Arthur,1994Delaney&Huselid,1996Ichniowski,Shaw&Prennushi,1997MacDuffie,1995钟以勇,2004)。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获取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本而影响员工能力。招聘被视为组织获取高水平人力资本(员工能力和经验)的关键所在(Becker,1964Huselid,1995Koch&McGrath,1996Snell&Dean,1992Terpstra&Rozell,1993)。不同职位所需能力的分析,连同组织人力资本池的分析都有助于组织雇佣到具有理想技能和知识的员工。绩效评估可以识别员工缺少的KSAs(Knowledge,Skill, and Ability),可以提供给员工关于他们绩效和能力的反馈以及关于提高他们能力的指导(Latham&Wexley,1981);绩效评估为自我开发和员工培训建立了目标和标准,有利于增强、促进员工的能力和经验(Snell&Dean,1992)。许多证据表明员工培训的投资会提升组织的人力资本(Daghfous,2004Davenport&Prusak,1998Henderson&Cockburn,1994Kim,1998Minbaeva,2001 Mahnke,Pedersen&Venzin,2003,2005a,bSchumidt,2005张正堂,2006),通常会导致员工培训和组织绩效的正向关系(Delaney&Huselid,1996Koch&McGrath,1996)。因此笔者提出假设1a:

H1a:包含招聘、能力/绩效评估和培训的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员工能力正相关。

组织员工受到激励后才愿意给组织贡献他们的知识和经验(Nonaka,1994)。Schuler(1999)和MacDuffie(1995)都曾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激励员工贡献自主性努力的最有效的途径。Huselid(1995)的研究中指出激励系统包括绩效薪酬和关注员工品质、帮助员工克服职业成长障碍的内部提升系统。从期望——效应理论来讲,个体努力和回报有明显的联系;从公平理论来讲,员工对组织给予的薪酬的感知将会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努力程度。这两方面说明了绩效薪酬和员工努力间有正向关系。Balkin和Gomez-Mejia(1987)、Pfeffer(1994)和张正堂(2006)认为薪酬系统和员工激励紧密相关。一些学者研究还得出薪酬系统直接影响员工吸收外部知识并与内部成员交流共享的积极性的结论(Henderson&Cockburn,1994Kim,1998 Minbaeva,2001)。Tsui,Pearce,Porter和Tripoli(1997)实证研究发现当组织以薪酬和提升机会投资于员工时,员工可能会贡献于组织。Parden(1981)指出提升机会是影响员工激励的关键因素,当员工关注内部提升机会和组织关注内部员工胜于外部应聘人员时,组织就能增加员工的激励程度(Pfeffer,1998);组织从内部提拔员工使得员工会更加努力工作以便于将来被提升,同时对组织有更高的承诺(Pfeffer,1994Lepak&Snell,1999Tsui,Pearce,Porter&Tripoli,1997)。已有的研究表明当员工更多知晓和共享组织信息时,员工会感受到激励。共享组织战略和绩效信息表明员工是被信任的,也就是说,组织告知员工信息的重要性在于员工可以使用组织中的知识而能最大化地利用这些信息和知识(Pfeffer,1998Minbaeva,Pedersen,Bjrkman,Fey&Park,2003)。因此,组织内部沟通能贡献于员工激励。本研究的假设1b为:

H1b:包含绩效薪酬、基于品质的内部提升和内部沟通的基于承诺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员工激励正相关。

3.3.2员工能力、员工激励与组织学习

知识获取(knowledge acquisition)指组织成员通过直接经验(如研发活动、与顾客交流等)、间接经验(如阅读文献资料、收看电视专题报道等)获得相关的知识或信息(Slater&Narver,1995aHuber,1991)。组织已有的经验和见识表明组织曾经在过去成功领域的信息搜寻(Cyert&March,1963)。通过指导知识搜寻领域,组织已有的经验和见识可以影响未来知识获取能力(Zahra&George,2002)。这样一来组织已有的经验和见识构成了组织已有的知识基。员工的能力、他们的教育程度和已有的工作相关技能可以代表组织消化和应用外部知识的“已有的知识”(Cohen&Levinthal,1990)。同时,记忆开发的研究表明已有累积的知识能够增强把新知识储存进记忆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指的获取知识的能力(Cohen&Levinthal,1990)。因此,代表组织已有累积知识的员工能力应能够增强组织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假设2a为:

H2a:员工能力与知识获取正相关。

信息分发(information distribution/dissemination)指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信息分发,信息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被组织成员所熟知,他们会使用该信息或受其影响,或者对该信息提出疑问、作出修改或提出新的主张,从而使得信息的价值得到提升(Slater &Narver,1995a,b);信息解释(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指“赋予信息以意义(meaning)”,也指“诠释事件并产生共同理解(shared understandings)或概念方案(conceptual schemes)”(Daft&Weick,1984)。员工能力是由员工个体能力叠加而成的,而这些员工个体的能力(知识、技能和经验)是有差异的。研究表明一旦沟通结构确定下来,差异化团队更能产生新想法和观念,更好地适合创造性问题的解决(Cohen&Levinthal,1990Watson,Kumar&Michaelson,1993)。差异化团队通过对专家的不同领域等关键信息的沟通而增加绩效。团队关注专家在团队内的分布增加了获取信息和共有信息的共享(Stasser,Stewart&Wittenbaum,1995)。Stasser和Titus(1987)的研究表明拥有不同信息的差异化团队成员相比同质化团队更有可能讨论获取的信息和共有的信息(Stasser&Titus,1987)。通过对获取信息和共有信息的讨论,差异化团队才有可能得到对获取信息和共有信息的共同理解。Brockman和Morgan(2003)认为已有知识基(或员工能力)可以帮助组织通过提升信息处理能力而获取相关新信息的信息解释(Brockman&Morgan,2003),该观点和Cohen&Levinthal(1990)的已有知识促使组织来评估和运用外部知识的观点是一致的。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b和2c:

H2b:员工能力与信息分发正相关。

H2c:员工能力与信息解释正相关。

Walsh和Ungson(1991)认为组织记忆(organizational memory)的最基本涵义是“由组织的历史存储的,用于影响目前决策的信息”,组织记忆保留在组织中的个体、文化、转化(transformation)、组织结构(structure)和组织生态(ecology)中(Walsh&Ungson,1991)。Moorman和Miner(1997)指出组织记忆以三种形式:集体信仰(collective beliefs)、行为惯例(behavioral routines)和物质载体(physical artifacts)而存在(Moorman&Miner,1997)。Cross和Baird(2000)认为,组织记忆以个人记忆、人际关系、数据库、工作流程和支持系统、产品和服务这五种形式保留在组织中。上述文献都强调了个体的作用,员工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组织中的员工基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观察(Argyris&Schn,1978),重新收集和整理组织所发生的事情,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信念结构和价值观里面。也就是说“个人通过自己记住和表述经验的能力和他们促进信息处理的认知导向而存储组织的记忆”;同时,个人(记忆)也会显著地影响新的组织记忆的来源。由此,笔者推断员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会积极地影响组织记忆。因此,本研究的假设2d为:

H2d:员工能力与组织记忆正相关。

员工学习的激励程度高,则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就高。Hage和Aiken(1970)指出对组织承诺高的员工更愿意去寻找改善条件的方法,并将更加愿意接受新观念和新信息(Hage&Aiken,1970)。Hays和Hill(2001)则指出服务学习依赖于员工的激励,高激励正向影响学习。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创造一种员工渴望和愿意去彼此合作的氛围成功地促进信息的获取和流动(Nonaka,1994)。Van den Bij,Song和Weggeman(2003)实证检验战略经营单位的知识分发(knowledge dissemination)的前置因素时,识别了17个重要的促进知识分发的因素,其中个体对企业的承诺是重要的促进知识分发的因素。另外,Nonaka(1994)和Polanyi(1996)都强调了个体承诺对知识分发的影响。因此,笔者提出假设2e和假设2f:

H2e:员工激励与知识获取正相关。

H2f:员工激励与信息分发正相关。

开发组织的通用知识、问题解决方式(或方法)和学习技能时,仅仅把个体简单地和已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努力的强度或员工的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Cohen&Levinthal,1990)。而Lindsay和Norman(1977)指出组织付出更多的努力或员工激励高时,则将要学的知识和组织已有的知识就能建立充分的联系;加之员工有积极的态度,知识就容易在组织内共享(Bock&Kim,2002)和讨论,也就更容易产生共同的理解。同时,越多的这种联系的建立,则处理过的知识能更多地存储进组织的记忆中(Lindsay&Norman,1977)。因此,本研究的假设2g和2h为:

H2g:员工激励与信息解释正相关。

H2h:员工激励与组织记忆正相关。

3.3.3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

3.3.3.1组织学习与财务绩效

组织学习可以提升组织的财务绩效(如利润率,投资回收率等)(Day,1994a Slater&Narver,1995a)。学习关于顾客、竞争者和政府知识的企业/组织有更好的机会作用于市场中的事件和掌控市场趋势(Day,1994bTippins&Sohi,2003),它们利用组织成员自身的直接经验和他人的间接经验而获得关于顾客、竞争者的市场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关于顾客、市场、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这样导致更高的利润(Slater&Narver,1995a);同时,针对所获取的顾客和市场需求信息,组织可以提供更加合适的目标产品和服务,这些会导致销售收入的增长(Slater&Narver,1995a)。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a:

H3a:知识获取与组织财务绩效正相关。

获得信息的成员将信息发送给组织其他成员的过程就是信息分发的过程。通过信息分发,信息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被组织成员所熟识,他们会使用该信息或者对该信息提出疑问、作出修改、提出新的主张,从而使得信息的价值得到不断提升(Huber,1991Slater&Narver,1995a)。在信息分发比较充分的组织中,组织成员通过对来自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市场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导致市场信息的充分利用,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关于顾客、市场和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提供更加合适的目标产品和服务,这样导致更高的利润和销售收入的增长(Slater&Narver,1995a)。也就是说,信息分发充分的组织容易导致高的财务绩效。因此,假设3c为:

H3c:信息分发与组织财务绩效正相关。

信息解释是指赋予信息以含义并使该含义在组织内部成员间达成一致。Day(1994a)认为企业内部的部门或员工之间必须对经营信息及该信息对经营效果的可能影响有一致的认识,才能获得较高的绩效。如果组织具有足够的能力理解关于顾客、竞争对手的市场信息,则该组织将会充分地利用所获得的市场信息,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特点,作出较为科学的经营决策,从而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e:

H3e:信息解释与组织财务绩效正相关。

一个重视组织记忆的企业,必然鼓励组织各部门或成员将自身拥有的环境信息及时地转化为组织记忆,实现信息在组织范围内的共享,方便组织内部各部门或成员从组织记忆中获取知识,从而针对所获取的顾客和市场需求信息,利用已有的知识而迅速作出正确的产品/服务和市场决策,有利于组织财务绩效的提升。Moorman和Miner(1997)通过分析92个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数据后,结果显示组织记忆水平(存储信息的数量)能够提高新产品的短期财务绩效;而高组织记忆分布(dispersion) 增加新产品的财务绩效。因此,假设3g为:

H3g:组织记忆与组织财务绩效正相关。

3.3.3.2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

许多学者都强调外部知识源对创新活动的重要性(Von Hippel,1988Tripsas,1997Cohen,Nelson&Walsh,2002Caloghirou,Kastelli&Tsakanikas,2004,Jantunen,2005)。Huber(1991)认为知识获取可以通过许多过程(Huber,1991)而获得。已有文献指出知识获取对创新活动的重要性(Darroch&Mcnaughton,2003Zahra&George,2002Therin,2003),但是知识获取怎样直接影响创新绩效并不是非常清楚,知识获取可能间接提升创新绩效(Darroch&Mcnaughton,2003),也可能是提升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Zahra&George,2002)。Therin(2003)认为如果公司擅长获取新知识并以不同方式组合新知识,该公司则会产生创新(产品和流程)(Therin,2003)。因此,本研究的假设3b为:

H3b:知识获取与组织创新绩效正相关。

个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只有转换成可转移的形式并分布于企业内部才能被企业所应用。知识编码简化了信息分发。信息分发指不同来源信息共享的过程,因而导致新信息的产生(Huber,1991),这体现“结合来自于组织内其他单元的信息不仅可以导致新信息的产生,而且可以产生新的理解。这种事实突出了信息分发作为组织学习先驱(precursor)的角色”。文献指出新信息是创新的来源。因此,信息分发可以促进创新绩效的产生。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d:

H3d:信息分发与组织创新绩效正相关。

由于信息解释是组织学习发生的关键条件(Day,1994aSlater&Narver,1995a,b),因此,新产品开发获取新信息的信息解释对新产品绩效和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Brockman&Morgan,2003)。在组织实施新产品市场战略之前,组织成员必须对产品开发的新信息含义达成一致(Dess&Origer,1987)。考虑到共享信息对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f:

H3f:信息解释与组织创新绩效正相关。

现有研究中关于组织记忆对组织创新活动的影响存在争议(杨艳,吴贵生,2006)。一类观点认为,组织记忆会成为组织变革和创新的阻碍,出现所谓的“能力陷阱”或“核心刚性”;另一类观点则认为组织记忆能提高创造性。研究显示存在组织记忆的条件下某些形式的创造力会很旺盛,例如组织的即席创作是已有惯例重新组合生成新结果的行为。Moorman和Miner(1997)通过分析92个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数据后,结果显示组织记忆水平(存储信息的数量)对新产品的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而高组织记忆分布(dispersion)增加新产品的创新绩效。Cohen和Levinthal(1990)发现组织记忆能提高组织评估和导入新的外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创造性和创新绩效(Cohen&Levinthal,1990)。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h:

H3h:组织记忆与组织创新绩效正相关。

同类推荐
  • 电子商务创世纪

    电子商务创世纪

    本书以编年体形式,浓墨重彩地逐年再现了由萌芽至今的中国电子商务的行业变迁与人物浮沉,总结了大量过去电商的教训,揭示了中国未来电商演变的趋势与投资方向。·电商的一切惨烈、光荣与梦想,都像暮色里的草一样,伴着时光,无声地生长。从某种意义上,马云和小二们一样,都是那个突然被蜘蛛咬了一口的平常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拥有超能力的蜘蛛侠。据预测:互联网广告营销过千亿超电视,电商2014年成第一金主;移动电商占比超10%,移动互联用户超PC,移动相关产品与服务将成电商未来十年最大红利;网购额超14000亿,在社会消费占比超5%,未来没有一家零售企业能忽视电子商务。
  • 金融让谁富有

    金融让谁富有

    统治世界金融的华尔街一贯是全球瞩目的焦点,然而危机的爆发让这台赚钱机器露出了衰颓的一角。很多人对“金融化”能带来巨大财富深信不疑,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它给谁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本书作者以多年在华尔街核心机构工作的经验,深入分析了华尔街金融机器掠夺全球财富的真实面目。
  • 做生意就这么简单

    做生意就这么简单

    本书介绍了成功经营者最有效的发展策略,即做生意善动偏脑筋、做生意弱势时多方借力、竞争有道方能脱颖而出、找到财富的另一个落点、只赚一部分人的钱、摸透心理便没有做不成的生意等等。
  • 赢在中层

    赢在中层

    在一个企业里,中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们搭建起了高层与基层互通的桥梁。一个企业如果忽视了中层,忽视了与中层有关的危机,就会非常危险。中层攸关着企业的生死,激活中层,企业才能兴旺发达。本书由余世维的核心课程“中层危机”升级而成。书中余世维以其诙谐的语言风格,独到的视角,生动的案例,向高层领导阐述了如何打造坚实的中层,向中层干部提供了自我成就的解决之道。如何在基层与高层的衔接中做到有效沟通?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中层?破解中层危机的六大核心密码是什么?本书将一一作答。本书既有助于高层打造完美中层,又有助于中层成就自身,是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的最佳培训读本。
  • 丰田传

    丰田传

    在谈论丰田公司强大的生产能力时,总能提到几个支撑丰田汽车制造现场的关键词:“准时化”“自动化”“看板方式”“改善”。但如果我们只注意到这些具体“方法论”,就不能看到丰田强大的本质。本书以丰田人在浩瀚历史中的各种挑战与努力为主轴,拉开一幅该公司奋斗的历史。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人物在公司漫长历史中深深走过的足迹,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以及众多无名英雄的热情努力,都跃然纸上。从做织布机起家的丰田公司,发展出丰田生产方式,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企业的领军企业,丰田强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培养在现场“自己思考和行动”的员工。这是想彻底了解丰田、学习丰田精神的人,不容错过的一本书,创业者、经营者都应该了解它。
热门推荐
  • 离世双界引

    离世双界引

    一把红伞,是她前生喜缘。人间惨死,为无间引者。自此,忘却生事,抱红伞,引不舍离去之人往生,亦追魂者。
  • 重生掌控者

    重生掌控者

    他本是道门祖师爷!却被道门遗弃了!他本是世间最强者!却因为千载沉睡修为散尽!.........终有一天,他被提名2086最具影响力人物的时候。人们开始渐渐关注起他。他喜欢在树下行走,记者问他为什么。他答道;“我在寻找强大的阴灵。”他喜欢在墓地行走,扫墓人问他为什么。他答道;“我在寻找够强的躯壳。”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等着吧。终有一天,你们会知道的。”当那一天来临,人类即将灭绝。华夏国岸,他带领着一群重生者捍卫地球!保护人类最后一丝香火!你想知道他是谁?那请点开本文。书友群;343633618
  • 中国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中国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本书收录了这一百多篇优秀作品,并在吸纳当代专家学者评析的基础上,对每篇作品进行分析鉴赏,介绍了现代散文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成就。
  • 最傻呆的笑话

    最傻呆的笑话

    人生不能没有欢笑,笑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论什么肤色,什么民族,什么国家,使用哪一种语言,笑都是表示善意,表示友好,表示合谐的通用表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爱国侨领”陈嘉庚、“亚洲糖王”郭鹤年、“银行界翘楚“郑鸿标、“农牧巨子”谢国民、“金融大王”陈弼臣等十位海外企业家的创业史、奋斗史、商业史,向读者展示了海外华商的经营智慧、商业战略。
  • 异界之狂霸天地

    异界之狂霸天地

    不为无敌天下,只求守护自己的亲朋,不求群芳在侧,只愿忠诚心中的唯一,世道轮回,天地变迁,当一切愿望沦为空谈之际,顾允只得逆天而行。复仇?守卫?龙有逆鳞触之必怒。
  • 帝临十方

    帝临十方

    天赋我命,地立我身。人育我形,其血玄黄。欲吞十方,天地为臣。我踏这大地九幽,兵指这苍穹九天,我寓意如何?自当横扫十方!立鼎与这天地中。气吞山河天地惊,我命由我不由天。今持神兵问苍穹,吾立苍穹项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