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82800000035

第35章 一、李贽:天下亦只有一个情

明前期礼教严苛,从官方到民间都有一大批人在推行程朱理学的思想,他们大肆宣扬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大加称颂节妇烈女。在他们看来,情和理是互相对立的,情是人欲,是恶的,理是天理,是善的,要用善的天理来遏制恶的情,乃至消灭情,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内涵。然而,随着明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商品经济日趋发达,维系人心的程朱理学却无所作为,而此时,王阳明的心学完成了对理学的突破,使士人们从正统的纲常名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明中晚期的社会,违禁、逾制、奢靡之风盛行,部分士人绝意仕途,或任情放纵,以诗酒、声色自娱,或追求一种宁静的精神境界,怡情山水之中,或力求生命价值的延续和超越,原来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逐渐崩溃,代之以个性解放和自我体认。他们冲破了传统的“情理”关系,将“情”置于“理”之上,倡言男女平等,热情讴歌一出出至情至性的人间情事,为礼教笼罩下的黑色夜空点亮了盏盏明灯。

书写16世纪以后的中国思想史,李贽是一个绝对不能回避的奇特人物,这位被称做“异端之尤”的思想家,一生行为怪诞非常,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拥有众多的崇拜者和追随者,同时也拥有众多的反对者和诋毁者。截然对立的两种评价集于他一身,他依旧我行我素,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

李贽,号卓吾、温陵居士、百泉居士、龙湖叟等,生于嘉靖六年(1527)十月三十日,福建泉州人。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万历八年(1580),即从他二十六岁到五十四岁的二十八年中,他虽然主观上很不愿意寄迹官场,但为了家人生计等,他不得已违心奔走于仕宦的坎坷之途。他先后任过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职。他在姚安府任上颇有政绩,任期将满时却辞职离去,寄居外乡。后来削发为僧,寄居于湖北麻城龙潭湖芝佛院,日与僧人、好友读书论道,从此从事著述和讲学活动。

李贽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人生境界,追求个性精神的独立和自由。他中举人、走上仕途,只是迫于承担家庭的责任及照顾整个家族的义务,家庭、家族对他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因此,当他在云南姚安府上任时,他让女儿、女婿寄居在湖北黄安,托朋友照顾。姚安任上,李贽颇有政绩,可以得到升迁,可他却偏偏在任期届满的前两月离职,举家迁到黄安。但家庭、家族的羁绊依旧束缚着他,老家的亲戚不远千里赶到黄安要求他回去,要求他承担照顾整个家族的义务。于是,他把妻子和女儿、女婿打发回泉州老家,自己则孑然一身,削发为僧,渴望断绝世俗的人生苦役。他在晚年所作的《豫约·感慨平生》中写道:

缘我平生不爱属人管,夫人生出世,此身便属人管了!幼时不必言,从训蒙师时又不必言,既长而入学,即属师父与提学宗师管矣;入官,即为官管矣;弃官回家,即属本府本县公、祖父母管矣;来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摆酒席;出轴金,贺寿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我是宁漂流四外,不归家也。

可见,在李贽的思想里,人一生下来就是不自由的,小时候要受家人约束,上学了要受师长约束,当官了要受上司的管束,即便是辞官回家,仍然要受本地父母官与家中长辈的管束,而在日常生活中,人情世故中的礼尚往来更是不可避免的,直到人死了才能摆脱这种种束缚。对他来说,这些束缚是人生莫大的痛苦,所以他才会有官弃官、有家弃家、有发弃发,断绝尘缘,努力追求一种不受任何约束、忘情于物外的人生境界。

李贽的思想也从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他四十岁接触到王守仁的学说后,潜心钻研了五年光阴,之后又亲自拜访过王守仁的弟子王畿、罗汝芳等,对他们推崇备至,他自己也拜王艮之子王襞为师,成为泰州学派的传人。经过对阳明心学的学习和接受,李贽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猛烈的批判。

他批驳理学创立出来的所谓承接孔孟之道的道统,对理学代表人物程颐和朱熹所阐发的理论嗤之以鼻,他多次贬斥程颐的言论“真不成话”“胡说甚”,朱熹的言论也被多次指斥为“胡说”“多了”“更多了”。所谓“多了”,就是指朱熹的言论过了,不合人情世理了。李贽根本不承认有所谓的与“人欲”相对立的“天理”,他认为人生在世,“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天理,因此追求“人欲”是十分正常的。他赞美普通百姓为了满足其正当的生活欲望而进行的日常活动,即便是好色、求富贵这等被理学家斥为大大有悖于天理的行为,李贽也认为不过是人的自然欲望,不需要有什么掩饰,也无需用什么严苛的道德标准去克制它。

李贽特别厌恶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干着龌龊之事的假道学,甚至因此而有些过激的言行。比如李贽每次入书院讲学,遇到穿戴整齐的书生拿着经书向他请教,他往往会挥挥手,不耐烦地说:“此时正不如携歌姬舞女,浅斟低唱。”而如果书生真的带了妓女来见他,李贽则会微笑着说:“也强似与道学先生做伴。”认为道学先生还不如社会地位低下的歌妓舞女。李贽的这番言论,完全打破了传统社会中阶级观念、等级制度以及道德伦理对人的评判标准,而这正是源于他的“童心说”,源于他对人性善恶的新的评价标准。

晚年的李贽孑然一身,他在清净悠闲中思考着人的自然本性,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何谓“童心”?李贽认为,所谓“童心”,乃是人与生俱来的,是自然所赋予的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这种本性并非动物性,而是自然所造就的“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本性。人的自然本性纯真,毫无伪饰,这就是真心。程朱理学的义理说教不是出自“童心”,灌输得越多,人的童心丧失得越多,最终导致人性的沦丧,成为说假话、做假事、写假文的伪君子、假道学。因此,他热情地颂扬六朝时期抒发真性情的诗歌,赞美《西厢记》是“天下之至文”,至于“六经”等经典则不可以为“万世之至论”。由此出发,李贽将“童心”作为衡量这个世界的一切真伪、是非、善恶、美丑的尺度,更将“情”抬到本体论的高度,强调“絪缊化物,天下亦只有一个情”,“情”成为世界的本原,是一切创造力的原动力。

这种重“情”的思想也体现在李贽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李贽一生都在努力摆脱各种管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家庭毫无感情,相反,妻子、女儿、女婿在他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1547年,李贽与比自己小六岁的黄氏成亲,从此开始了四十多年的夫妻生活。李贽为官二十余年,七任郡守,仕途坎坷,一家大小颠沛流离于异乡,经历了凄风苦雨,他始终对黄氏平等相待,敬爱有加。黄氏也一直任劳任怨,不离不弃。当李贽因祖父逝世必须回乡奔丧时,因为经济困难,不能携家眷同归。迫于无奈,他只好将妻女暂时留在河南辉县。黄氏非常思念远在家乡孀居多年的老母,决意同归。这时,李贽不是以家长的身份命令她留下,而是以商量的口气反复耐心的劝说,并拜托友人也帮着他一起劝说。在此情形下,黄氏最终体谅丈夫的苦衷,留下照看家小。当李贽回家奔丧之际,他对滞留辉县的妻女亦是牵挂非常,时刻想念。李贽一生漂泊在外,“志在四方”,但黄氏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却有增无减,两人对人生的态度相差很大,李贽对此表示理解和尊重。辞官后,一家人寓居湖北,黄氏热切地希望回到故乡泉州,李贽虽然不愿回乡,但还是让女儿女婿送妻子回乡,自己一人寄居他乡。第二年,回乡的妻子因为思念李贽,忧郁成疾而去世,得知噩耗,李贽夜夜梦见妻子,回忆起四十多年的夫妻感情,他感到无限的悲伤。在给女婿的信中,他感慨二人夫妻情深,所谓“夫妇之际,恩情尤甚,非但枕席之私,亦以辛勤拮据,有内助之益”,又称赞黄氏“情爱之中兼有妇行、妇功、妇言、妇德,更令人思念耳……我虽铁石作肝,能不慨然”!他期待着自己死后能与黄氏相见,永远相依,不再分离。在李贽看来,人生世上,个体之间并无什么天赋的差别,没有圣人与凡人的区别,人之间也无高低之分;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肇始于“夫妇”,两性间的情爱是天地变化的自然动力。于是,程朱理学对人情欲的压制、对女性的蔑视自然遭到李贽的排斥和批判。

程朱理学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认为“女人见识短”,以此来论证男尊女卑的合理性,李贽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他从“见多则识广”出发,分析了“女人见识短”的原因。他说,见识的长短,不取决于性别的差异,而在于接触社会的多寡和深浅。传统社会“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教条使得许多妇女丧失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和机会,她们日常活动的范围大多局限在闺阁庭院的家庭生活之内,见识自然就少。如果给妇女以与男子均等的机会接触社会,妇女的见识并不一定会低于男子。因此,他主张妇女应当与男子相同,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享有接触社会的正当权利。

李贽对那些有才情、有能力的女性是极力赞扬的。他曾在《初谭集》里点评了二十五位才智过人、有胆有识的妇女,有用财自卫,受到秦始皇礼遇的寡妇清;有劝丈夫放弃宰相之位以避乱的陈定之妻;有在险恶的官场中帮助丈夫获释、教子免祸的许允之妻;有为坚守襄阳重镇建立功勋的朱序之母。他认为,如果让妇女也有学知识广见闻的机会,恐怕她们的才智,连很多男子见了也要羞愧得汗流浃背,不敢出声了。李贽有“好女子”和“真男子”之称,他认为那些才识过人的妇女是“男子不如”的,比如蔡文姬、王昭君等,虽为妇女,却是人杰,胜过男子,可以冠以“真男子”之名。他还特别赞扬被理学家称为“妖后”的武则天,说她能以爱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在千古帝王中是很少见的。他把在文学和艺术上取得过骄人成就的妇女辑为一类,在《初谭集》中为她们单立“文学”一目,大加颂扬,说明女性不仅可以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才智,经过教育和训练,可以大有造诣,甚至还能远远超过男子。他在四处讲学时,前来问学的人都很多,学馆坐得满满的,其中经常有很多女学生。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他敢于和女子来往,公开招收女子做学生,这是很了不起的。

李贽对女性才智的赞美,本质上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否定。李贽的故乡泉州,对于男女之别看得很重,重男轻女一向是当地的风俗,李贽则完全不顾这种风俗,在他心目中,男女都一样,他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他自己本育有四男三女,却只有一个女儿存活下来,其他全都夭折了。按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李贽可以再纳妾生子,但他完全没有生儿子以支撑门户的念头,“虽无子,不置妾婢”。泉州的族人给他立了个继子,但受到李贽器重、并在他的家庭里担当重要角色的反倒是女婿庄纯夫。庄纯夫与李贽的女儿结婚后,大都追随在李贽身边宦游各地,后黄氏归乡,也是由他奉李贽之命护送。黄氏在泉州去世,李贽不用泉州的继子,却让身为女婿的庄纯夫全权料理后事,这些都真实地实践着李贽“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的理念。

李贽削发为僧后依旧率性而行,他心底坦荡,对于世俗社会中的男尊女卑更加不以为然。他是出家人,却招收女弟子。当时,湖北麻城的一个大户梅国桢孀居的女儿澹然曾拜李贽为师,梅家的其他女眷也和李贽有所接触。在当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上层社会里,这种超越礼教的行为自然引起了众人的侧目而视,但李贽对舆论不加理睬,反而毫无顾忌地称赞澹然和她的妯娌们。他说澹然是“出世丈夫,虽是女身,男子未易及之”,还称其他论学的女子也是“出世丈夫”。李贽和澹然之间的师生关系十分平等,澹然以“师”称呼李贽,李贽也以“澹然师”回应。李贽对女弟子不拘泥于师道尊严那套教条规范,以平等相待。他与女弟子间往来通信,探讨佛学,把澹然比为观世音,并把和几位女士讨论佛学的文稿结集为《观音问》刊刻出来。他真诚、坦荡地将与男子同样的学习机会给予妇女,并竭力称赞她们的才能,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非常少见的。

既然男女在智力上是平等的,那么他们在婚姻上也是平等的。李贽赞成妇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寡妇再嫁,充分肯定了人们追求真情和幸福的合理性。他推崇“情”,讴歌“情”,以“情”来对抗视情为恶的冷冰冰的“天理”。唐代有个红拂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自己选择了流浪落魄的李靖为配偶,这段佳话被李贽称作是“千古来第一个嫁法”。道学家责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自由结合是“淫奔”,李贽则认为寡妇再嫁是满足“人欲”,是天经地义的行为,应当给予同情。他的观念里,卓文君的私奔是“善择佳偶”,不仅不是“失身”,而且是“获身”,她和司马相如的结合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道学家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妇女保持贞节,从一而终,李贽则肯定寡妇再嫁,反对男子多妻。他自己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宁可无后也不纳妾。在《初谭集·夫妇篇》中,李贽举了几个事例。诸葛令之女守寡,身为父亲的他亲自操办女儿的婚事,促成了女儿的再嫁;庾亮的媳妇守寡,他也积极成全媳妇再嫁,李贽对这两人的态度都大叫“好!”。相反的,王戎之子早亡,他未过门的媳妇要改嫁,他则是百般阻挠,对这种人,李贽连声斥责“不成人,大不成人”!传统观念里,通常把女人比做“红颜祸水”,把亡国败家的原因归结为女性的“声色迷人”,这其实是在为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作辩护。李贽洞悉这一点,他强调,亡国的原因不在于帝王迷恋某位女子,而在于帝王自身的道德缺失或者昏庸无能,那些真正的英雄豪杰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女性在支持,爱情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动力,只有没出息的男人才把失败的责任推到女人身上。

李贽的行为率真而任性,他的思想言论虽然在很多方面已经突破了传统礼教的藩篱,但没有从根本上背叛儒家的基本精神。不过,这已经激起了当时正统士人的强烈不满。万历二十九年(1601),李贽已是七十五岁的古稀老人了,那些尽力维护传统礼教的士人官僚们编造了他许多谣言,说李贽的言论蛊惑人心,其行为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治安。李贽最终被逮捕入狱。在狱中,李贽仍然自由地读书、写作,自由地思考,并未屈服于礼教的压力。一天,李贽叫来侍者为他理发,乘侍者离开的片刻时光,他拿起了剃刀割喉自杀,但一时还未断气。侍者问他为什么要自杀,他写下了七个字“七十老翁何所求”,在痛苦挣扎了两日后终于死去,终年七十六岁。

李贽一生拥有众多的朋友和敌人,正统士人叫嚣着“此人大坏风化,若不去,当以法之”,同时也有一帮有识之士、世家望族、上层官僚崇拜、支持他。汤显祖、冯梦龙、公安三袁、周铨等著名文人都受其思想的影响很深,他们接续李贽“唯情论”的滥觞,大大发挥了这一新的情理观,“天理”黯淡,“至情”闪耀,晚明的人文主义终于从厚重的黑幕中透露出光辉。

同类推荐
  • 绝世神将

    绝世神将

    未来的世界,什么事都是个未知数,只有靠自己去发掘,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 蓬莱安云录

    蓬莱安云录

    北安国杀戮的铁蹄踏过,铁蹄外是幸免的三兄弟。从军,离去,入蓬莱,这是三兄弟的命运。蓬莱榜揭榜,何尝不是三兄弟的归宿。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翩翩少年提一剑,一人一马八百里!剑出鞘,这是独属于他的桀骜!
  • 大明国士

    大明国士

    崇祯十七年正月,客户总监唐遥在四川某镇的悦来客栈醒来。在乱世中一番挣扎求存之后,得知自己所附之身竟是大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巾帼女英雄秦良玉之孙时,面对这大明天下的分崩离析,他决心重振威震天下的白杆兵,立中流之砥柱,扶大厦之将倾……
  • 换今朝

    换今朝

    30岁的田文生是一个名牌大学毕业,手中有各种证书的“优秀高材生”。然而毕业5年的田文生却一直找不到工作。人生了无希望的他却因为某些原因换得人生,他来到了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时代,—个由大魏朝主宰的时代。人生在世不称意,愿以他生易今朝。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热门推荐
  • 绯色妖娆之倾君

    绯色妖娆之倾君

    万年等待,千年相伴。初见,她是才出生的娃娃神,他是被追杀的帝子,她说:“以后你就是我的了,知道吗?”他无奈的笑着,轻声回了句:“知道了,我的神。”再见时,他是天界太子,她是妖神。她说:“我不知道我为何存在,但现在我只想为你存在。”他放肆的笑着说:“嫁给我!”。“好!”当烈焰焚天,她绝美的脸上留下最后一滴泪,呢喃道:“以汝之血,封吾之魂?何必如此!何必。呵呵!”抬起手,结印,惨白的唇微颤,一字一句的说道:“我以妖神之名启誓,绝吾之情,封吾之爱……”当最后一朵落神花化成赤炎燃尽,他们又将如何。繁华落尽繁花开,花香燃烬再不归。
  • 将军嫁到,皇上靠边

    将军嫁到,皇上靠边

    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上的了厅堂,下的了战场,斗的过百官,打的跑敌军!诗词歌赋小意思,排兵布阵没问题,倾城绝世的容颜,惊才艳绝的才情,引的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话,天下女子,慕容汐才是王道!
  • tfboys的甜苦爱恋

    tfboys的甜苦爱恋

    主要是讲女主三人和男主三人的奇妙人生,如何与男主相遇。他们会不会克服困难。他们的结局又会怎样?
  • 秦时之影密卫

    秦时之影密卫

    重生章邯,跟着嬴政混。贴身侍卫队,正如其名,行动快速,如死神般如影随形,官阶不高却拥有生杀大权,直接接受嬴政的指令。“如蛆附骨,如影随形,如君亲临。”打造玄机世界。
  • 王亦潇的人生

    王亦潇的人生

    从混沌和虚空中汇聚而来的天地之力越来越多,渐渐的形成了液体一般的东西。直到某一刻,那盘坐的人影忽然睁开了双目,眼中也依然是七色光彩流动。“喝!”只见他双手缓缓向上撑起,两掌间形成了一道七彩的光膜。一道道浓稠的七色光带从其体内爆射而出,在他的头顶上方形成了一团庞大的星云。云团越聚越大,其范围已然超过了千万里,此时的那道身影也随之变得更加巨大。而随着身型的改变,那到身影也缓缓的站立了起来,眼神中也带着一丝凌厉的味道。
  • 云深不知

    云深不知

    清纯妈咪一枚,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做特别辛苦的工作,遇到一个特别宅的神经闷骚男,哎呀!这哥们戏真的多啊。。。。假装失忆,什么鬼,
  • 仙师

    仙师

    奇宝乾坤图的上一代主人竟然是穿越之人。而这样一个奇宝落在了仙师石毅之手,竟然会发生什么样奇妙的事情呢。平静的修真界随着一个个上古法宝的觉醒,而变得热闹非凡,同时也暗藏杀机。顶级法宝,绝世神功,倾城之姿,一个也别跑!
  • 九零后打工者

    九零后打工者

    我们不是杀马特,也不是非主流,更不是社会的败类,我们是最基层的九零后打工者。这是一本关于九零后行走社会打工的人生自述。
  • 夕见安期颜似玉

    夕见安期颜似玉

    “玉家长女贤良淑德,特册封为后。”大殿之上,她眼看着他立别的女人为后,而他却眼睁睁看着她小产,温热的血染红了整片衣衫。“求你,我只要我的孩子!”“你知道的,不可以。”“萧墨寒。你当真心狠。”她早该知道的,她是太后,他是太子。本就是孽。若放手,送他一片大好江山,又何妨。“落夕颜,没有朕的命令,你怎么可以死?”“落夕颜,求你,别丢下我……”我爱你,是用你想象不到的方式去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