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试婚”现象
随着离婚率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相信婚姻,甚至越来越恐惧进入围城。他们进行了一场对围城的革命,发掘了一种特殊的婚前形式――试婚。
试婚,顾名思义就是试验婚姻,它不是正式的婚姻,只是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试验。在男女正式结婚前,可在一起生活一个阶段,以求彼此相互熟悉、相互适应,在此期间允许自由发生性关系。
通过这个试婚阶段,如果彼此感情融洽、性生活和谐,都有正式结合的愿望,可以进行正式结婚。如果通过试婚,双方互不满意,或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婚事就告吹,双方可以各奔前程,再去选择合适的、满意的伴侣。
这种试婚,在一些民族中是公开进行的,与隐蔽形式存在的婚前性关系是有区别的。在中国的儒家文化里,试婚是被谴责的,它打破了人们对于婚姻的严肃性,抛弃了一夫一妻婚姻制的性道德。中国古时和现代许多国家实行的先同居、后结婚的婚姻缔结形式。中国唐代敦煌文献中就有试婚的侧面记载。《优先婚前同居书》便足以证明这种风俗的存在。试婚期间男方到女方家,与未婚妻同床而眠,但只能背靠背,不能性交,可以认为是试验对方是否忠贞的办法。但现在流行于欧美的试婚,则为“性”的随意性提供了更大的方便,“试验夫妻”、“临时夫妻”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性风俗了。
解析“试婚”心理
“试婚”可能与当前社会中高离婚率、婚外情、单身贵族相关,而成为大都市文化中的一种奇异现象。生理需要观点认为,性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体内性激素的水平决定人的性需求。社会需要观点认为,每一个家庭的婚姻并非都能提供满意的性生活,他们可能会婚外求乐,即婚外试婚。病态说观点认为,部分青少年心理及社会功能与生理发展不平衡,不能正确地适应需要与社会制约之间的矛盾,即经过教育而内化的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缺乏或其力量薄弱,不能充分约束生理需要而造成“试婚”行为。
如果把“试婚”中的女方比成一本被熟读的书的话,其自然要比起书架上那些未曾读过的新书要少许多吸引力。因此盲目而大胆的“试婚”往往会造成双方,尤其是女方极大的身心伤害而引起心理失衡,也是造成情感危机的导火索。心理门诊常常碰到由试婚而造成心理扭曲的被咨询者。同时,试婚中的女性也是妇产科做人工流产的最多人群,甚至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时下,试婚的队伍已愈发庞大,试婚的本意,似乎也被某些人给歪曲了。甚至有人打着试婚的旗号,乱交异性朋友,乱搞男女关系,还美其名曰,为了婚姻更加牢固,为了将来能够更加和谐幸福。如此一来,不但伤害了对方,还搅浑了文明古国尚存的传统文化。这种试婚跟道德沦丧有什么分别?难怪许多人会谈试婚则色变,唯恐自己也被戴上这种“时尚”的帽子,成为“思想开放”的标志,“社会进步”的试验品。
试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居,而是以结婚为目的,以提高未来的婚姻质量为基础的一种健康行为,绝非把婚姻当作儿戏的男女苟合。试婚不能脱离感情,更不能脱离婚姻而存在,否则就是非法同居,是男女间的性游戏,既如此,就没必要引用“试婚”这个新名词了。
试婚与结婚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呢?既然婚姻是自由的,试婚同样也是自由的,并且可能一试不成,终至失败。与结婚相对应的离婚程序非常繁琐,试婚则不然,万一试婚失败,也无需经过婚姻登记机关的批准。但也正因此,才给试婚者提供了便利,使得大家对于试婚的态度不是那么端正,因为试婚比结婚好进也好出。
试婚是婚姻的试金石,可以避免婚后性格不合,性关系不和谐等。恋爱时,双方展现的一般都是自己最优秀、最有魅力的一个方面,而刻意掩饰不足之处,极力塑造一个美好的形象,以博取对方的好感和爱情。婚后一旦暴露出来,米已成炊,为时已晚,再要离婚,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还有一些婚姻,在外人眼里,男才女貌,和谐幸福,实际上却只是为了一个面子,故作姿态,幸福程度远远不及大家的想象。这大概就是俗话所说的,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吧。
如果双方都本着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打算将来步入婚姻的殿堂,即使不幸试婚失败,也可以作为一种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婚姻打好基础。但若只是欺哄瞒骗,奉劝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认清对方的真面目,以免感情与身体双重受创。特别是女人们,要面临的挑战和舆论压力更加强大,倘若走错一步,极有可能导致终身的遗憾。
有些男人虽然自己不检点,却非常在意女孩子的贞节问题,处女情结极其严重,这种观念一直根深蒂固地盘踞于某些男人的内心深处。女孩子试婚之前要做的思想准备就是,试婚有可能会造成对方对你的不尊重,乃至不信任,把你当作一个水性杨花、很随便的女人。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万一试婚失败,未来的丈夫能否接受你曾经有过一次试婚的体验。
试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地对待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以婚姻作为最终目的的试婚。也要正视试婚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意想不到的痛苦。奉劝所有想要试婚的人,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要拿自己一生的幸福来作为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