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策翻山越岭的走进了这座养育他长大的大山,看着面前熟悉的寺庙,兴冲冲的向爷爷他们居住的地方跑去,从嗒嗒……奔跑的皮鞋声就可以听出此时方策的喜悦心情,屋子里的被褥叠的整整齐齐,却不曾看到爷爷的身影。
“或许爷爷是在正殿”,方策心想着向供奉佛像的正殿跑去。
打开正殿的大门,一眼就看到那个把自己抚养长大,面相慈祥的爷爷。爷爷正“盘膝端坐”在供奉佛像的第四个位置上,虽然面目依旧安详,但双目低垂紧闭。
方策心里有着不好的预感喊着爷爷,可那个抚养自己长大的爷爷却一动不动。看到供桌之上的许多的典籍,还有在典籍之上留有的信,方策一刹那似乎什么都明白了。
方策呆若木鸡,大脑一片空白,叠坐在大殿的地上,想着自己和爷爷相依为命的十四年时光、想着爷爷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想到就此再也看不到自己唯一的亲人,方策再也控制不住,放声大哭……
“爷爷,你不要我了,你真的不要我了……”
方策心里充满了失去爷爷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茫然,在这十四年里,除上省城这次外出,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山上,也没有离开过爷爷,外面世界的一切都是通过爷爷故事口述得知的,很难想象自己如果没有爷爷将会怎样……
这个十七岁的半大孩子,哭了许久才又“哽咽”并颤抖着打开爷爷留给他的书信,看到了爷爷最后留给自己那一排排整齐清晰的笔记。
“孩子,当你在你回来的时候,肯定跟家人团聚了,当在看到我的时候或许是一堆枯骨、也或许是一具肉身,但不管你看到怎样的爷爷,你都不要悲痛,因为你还有依然爱你的亲人……”
当方策看到这里的时候,眼泪更加的肆无忌惮,在省城的时候跟方宝豪言壮语,认为只要跟爷爷在一起,只要不离开大山,自己就是最幸福的,可现在爷爷却离开了自己,而且还是永远离开……
大哭过后方策含泪继续看着爷爷留下的笔迹,“……我只是从‘这个世界’消失而已,或许还会在另一个世界存在。
和爷爷生活这么久了,你还不知道这座山是什么山,这座庙是什么庙,以及和你生活的我叫什么名字。
记住了我的孩子,这座山叫闾山,这座庙叫然士庙,爷爷法号‘法然’,也有人叫爷爷‘残衣上人’或‘山野上人’。我从未曾跟你提及过我的年龄,其实我已经苟活在这个世上一百三十余年,在这一百三十余年的人生中,前六十年的往事不堪回首,后来出家之后明白了许多,也看淡了许多,所以对俗世的“尔虞我诈”并没有教你过多,教你更多的还是“脚踏实地”的生存之道。
这里之所以叫做然士庙是因为这里曾经还供奉着“面然大士”的尊身法相,只因你偶然看到忽然晕倒我才知道,‘恐惧’才是你昏睡的主要原因,于是爷爷把大士的尊身法相请进地宫,爷爷不相信这种病是天生的,并且一定是后天形成,现在爷爷已经不在,希望你自己能找出原因,克服恐惧造成的昏睡病症。
我还希望我所教你的一切能让你好好的照顾自己,不要惧怕孤独,因为这个世界有无数和你我一样的人,也有和我们一样努力过活的众生。
过去的一生,前半生我‘追名逐利’,后半生我才做到‘问心无愧’,我也希望你能活的‘洒脱坦然’。
你虽入得我深山,但终没有带你入我禅门,你我也一直祖孙相称,咱们祖孙相处有如亲人一般,过的舒心、活的幸福、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用心对待对你好的每一个人是爷爷最后的心愿,记住爷爷最后的这句话,好好对待别人,别人一定会好好对待你……”
看完爷爷的那封信,了解爷爷那最后的遗愿,爷爷就算是临终之时,也依然想着的是自己抚养了十四年的孩子。
方策静静的跪在地上,重重的给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爷爷磕了三个响头。
“爷爷,你放心,我一定会幸福的,我也一定会让你在人世的另一边安心。”
“……尊身法相……地宫……”方策鬼使神差的想起了爷爷书信中说的这几个字,在庙里四下寻找地宫的位置,方策有个不是毛病的毛病,那就是执着,他想做一件事,竭尽脑汁也要做到,在寺庙里面仔细寻找了一遍又一遍,地面也被他反复敲打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找到了午夜也仍没有找到地宫所在的位置。方由于一天都没有进食,又累又饿,最后累的靠在了供案之上。
“吱……吱……吱……嘎……嘎……嘎……”供案转动险些让方策倾倒,传出的吱吱嘎嘎的声音也使方策吓了一跳。
方策仔细看了一眼盘坐在供案的爷爷,发现爷爷的肉身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毛躁摔倒才查看供案,“咦~”方策轻咦了一声,因为他从这供案之下漏出的缝隙判断下面另有玄机,继续推动供案,随着供案继续“吱嘎作响”终于漏出了漆黑的
地宫入口。
方策拿起了供案上的酥油灯,附身照着地宫的入口,发现这地宫是有阶梯存在的。
人之所以恐惧的原因基本由于三点,“黑暗、未知和惊悚”,山泽虽然恐惧但却十分的好奇,这种好奇促使他靠着酥油灯那微弱的光亮,摸着“凹凸不平”的墙壁,径直往地宫下面走,隐约能看见前面似乎有个祭台,方策忐忑的向祭台的方向走去。
祭台的体积并不是很大,心想:“上面用红布盖着的一定就是爷爷所说的尊身法相。”方策拿起手中的油灯,慢慢的朝着祭台的方向走去。
“法相会是什么样子的”,方策很是好奇但却没有丝毫的记忆。
方策一手拿着油灯,一手拉住红布的一角,轻轻扯动红布,那油灯的火苗上下左右来回不停的摆动,毛发、眼睛,“啊……”一个呲牙咧嘴、长着长毛的黑色人形怪物,正用那双幽灵般绿油油的眼镜盯着他,他竟然、竟然动了……
方策惊声尖叫,这叫声在这寂静的午夜显的那般的空灵,方策疯了一般撇下有灯,慌张预跑却单脚踏空一下子从祭台之上大头朝下摔倒昏死过去……
昏睡后的方策,脑海里的记忆碎片杂乱的排列着……
这似乎是一个病床的场景,有好多好多的人围在一张病床的周围,一个小男孩躲在母亲的身后,病床之上是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婆婆,想跟周围的人说着什么,周围的人听了好久才知道老婆婆想要生吃黄瓜,当有人把黄瓜拿来的时候,老婆婆瞪着眼睛,“迫不及待”的用那双“瘦骨嶙峋”的枯手拘那根别人准备喂她的黄瓜,可那黄瓜还没等送到老人的手里,老人就撒手人寰,临终之时还始终保持着够东西的姿势。
小男孩的母亲一下子扑倒在病床上痛哭,躲在母亲身后的小男孩猝不及防也跟着前冲,差点没碰到老人那干枯的手指,小孩脸色发白,浑身颤抖……
场景转变,这是一个葬礼现场,还是那个老婆婆静置躺在黑色的棺木之中,小男孩依然躲在年轻母亲的身后,跟着一大群人围着棺木转圈,开始的时候小男孩并没有往棺木里面看,可当大人们突然停住的时候,小男孩竞从人群的缝隙中看到老婆婆那张铁青的、吓人的脸,于是又想起那只干枯的手。所有的人,谁也没注意小男孩吓的紫青的嘴唇和那打着摆子的双腿,再有就是那被吓得苍白的脸……
方策记忆的碎片再次从组。
这个场景是在这座山上,每天小男孩都会跟在老人的身后,老人也会交小男孩很多东西,取火、做饭、劳作、读书、识字,有的时候还会带着小男孩观察一些小动物,并告诉方策用心听,听那些动物在说些什么,老人会让飞翔的野鸽子落在自己的肩膀,还会让草丛里的小蛇一圈圈放心的缠在自己的手掌上,引得小男孩吵嚷着要学,却把那些小兽吓得惊慌逃窜。
老人会抚摸孩子的头,轻声告诉他,“只要你用心,你也能做到,让靠近你的小动物们,觉得你并没有恶意,而且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你就做到了。”男孩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中,可小男孩练了好些年也只能做到去抚摸一些山猫和野兔。
一天,小男孩为了抚摸松鼠,追着松鼠跑去了寺庙的大殿里,这也是孩子经常来的地方,老人时常会在这里念经。
那只松鼠竟然跑到了佛龛的背后,“小家伙,哪里跑。”小孩子叫喊着跟着松鼠跑到了佛龛背后。在这幽暗的佛龛背后,孩子并没有看到松鼠的小身影,而是看到一个面目狰狞、龇牙咧嘴、毛茸茸的黑色小人,看着那吓人的眼睛、牙齿和那细长的手指,孩子一下就想起那个,伸出枯骨嶙峋手指索要黄瓜的老婆婆,小男孩就一下子昏倒在了地上。
记忆的碎片一遍又一遍的组合,方策的深层记忆也一遍又一遍的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