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霍山打折了黄宜的脖子,众人都把心思来关注黄宜的伤势。丹山军马场上发生的事他们没有注意到,这里需要交代一下。
根据史书记载,后唐末年,朝政开始衰落。石敬塘原本只是后唐朝的一位将军,武功高强,能征惯战,帮忙后唐推翻后梁的战争中,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后唐建立之初,便如开国元勋一般优待于他。但是后唐并没有统一多久,便因为争权夺势,导致朝政衰落。在这期间,石敬塘在内巩固自身实力,培养自己的政治团体,对外向契丹交好。到了后唐末年,石敬塘内外势力都已培养起来了。见时机成熟,便起兵反唐。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后唐虽然在没落,但毕竟曾是中原政权的核心,军事实力仍然强大。石敬塘与后唐鏖战多年,始终没能彻底击跨后唐。对他一统中原是个巨大的障碍。便向契丹求助。契丹答应出兵相助,条件是将幽云十六州划给契丹。
契丹人生来凶悍,与中原素所为敌,很久以前就与中原开过战。中原的每一位君主都深知守土为民的重要意义,与契丹交战的数十年间,双方各有胜败,国土却未失一寸。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这几乎是在通敌卖国。但石敬塘为了彻底消灭后唐,做上中原之主,居然就答应了。史实确是如此,石敬塘得到契丹出兵相助,没过多久就将后唐灭了,建立了后晋。
石敬塘麾下的猛将刘知远对割让十六州之事十分痛心,大好江山,被糟蹋得四分五裂不说,竟然让外族人割去了一大块,而且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因有此事,刘知远对石敬塘就越来越不满。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还不到起兵造反的时候,所以一直隐忍不发。刘知远能征惯战,手握重兵,势力渐渐壮大,已有取代石敬塘的心思。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石敬塘既已察觉刘知远已生反叛之心,怎可容忍得下。但若单靠自己势力,又生怕有所不敌。于是他又想重施故计,将对付后唐的法子再用来对付刘知远。便是想联合契丹,消灭刘知远。于是才星夜兼程,赶来丹山军马场与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相会。意将通敌叛国的无耻昏招再重施一遍。
这次丹山军马场私会的结果是契丹答应出兵助石敬塘剿灭刘知远,同时借机大加敲诈,索要更多的土地和财富。具体详情不多赘述,但对历史的影响极其深远。当天夜里,契丹军撤回大漠,石敬塘返回洛阳,筹备讨伐刘知远。
因霍山中途忽然失控打折了黄宜的脖子,众江湖人物出于侠义之念,悲悯之心,都来看护黄宜。汪远洋更是不惜数十年勤修所得,输送真气为黄宜护命。但他已经言明,他能为有限,就算竭尽所能,也只能让黄宜多活半月。若要救得黄宜完好如初,除非找到西施华佗——这位美貌与医道并具的传奇人物。
只听霍山忽然问道:“汪大侠,敢问当年西施华佗是搬去哪里了?她与那位史宏达前辈的恋情结果是怎样的?”
汪远洋道:“这是两件事,却是息息相关的。西施华佗之所以离开华山,数十年来音讯全无,可说都是因史宏达而起。当年史宏达伤势痊愈之后,听得那些闲言碎语,自忖配不上西施华佗。几经犹豫,几经苦思后,选择悄悄的离去。西施华佗后来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对那些造谣之人自是十分痛恨,对史宏达的悄然离去也是痛心疾首。她大彻大悟,世间人言之可畏、毒辣非自己所能料想得到。我估计西施华佗受此重创之后,定然会远避闲人,隐居世外去了。”
霍山惊问道:“那可如何是好?要是半月之内找不到她……可就……可就……可就。”霍山接连说三个‘可就’,眼光转向黄宜,脸上流露出懊悔和沮丧的神色。众人心底都明白,要是半月内得不到西施华佗的救治,黄宜可就死定了。
秦桑却道:“西施华佗当真没再现身江湖吗?她会不会又遇到了一个倾心一往的人,嫁给了那人。”
汪远洋道:“这个我敢说她绝对不会。西施华佗非世间凡品可比,她好比天山上的雪莲,志意高洁,能接受灿烂,却不能接受枯萎。她一定是隐居世外去了。”
卫双青却道:“老汪啊,你怎么就敢如此肯定?”
汪远洋道:“我就敢断定。”
卫双青道:“不对啊,你先前不是说她是药王孙思邈的嫡系子孙,立志一生行医济世,治病活人的吗?既然立下这等志向,她应该一直奉行才是,那她就不会隐居。而应该是到了某个极为偏远的所在,践行着立下的志向才对。可你却一口咬定,她是隐居去了,这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汪远洋道:“你再仔细想想,那些胡乱造谣,煽动史宏达离开她的人当中,哪一个不是她医治好的,哪一个没受过她的恩泽。要是你跟他交换交换,你费尽心血医活的人,不思报答,却在你背后捅刀,你会容忍得下吗?”
卫双青呆了一呆。又道:“可毕竟……毕竟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不能因为一次受挫,就放弃初衷了啊。”
汪远洋道:“受挫和受害是两回事。我们目前最要紧的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而是想法子找到她。”
卫双青道:“找到她,医好黄宜的脖子。”
汪远洋道:“对,正是这样。”
卫双青又道:“老汪啊。据我所知,你们黄河三侠虽然占了‘侠’字,但其实并未沾染到‘侠’的神髓。你们从来不白做好事,怎么这次对救助黄宜如此上心呢?”
汪远洋、黄云龙和崔剑鸣的脸上都是微微一红。以侠士自居,然所作所为却称不上侠义二字,难免于心有愧。
黄云龙却道:“谁说我们从来不白做好事?我们做过好事还少吗?是你不知道罢了。”
崔剑鸣道:“对啊。我们也有白做好事的时候。”
卫双青道:“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啊。”
黄云龙道:“岂有此理?你没听说过的就没发生了吗?你孤陋寡闻,自己不知道的事,难道能怪别人没告诉你吗?”
崔剑鸣又道:“再说。就算我们跟你说我们做过的好事,万一你胡扯,你说你虽然听说过,却没亲眼见过。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来个浑蛮不讲理,打死也不信,我们岂不是白说了吗?”
黄云龙接道:“白说的话最多是算废话。以我们黄河三侠在江湖中的份量,说废话已经是大失身份,偶尔一次还在接受范围内。就怕你大嘴巴四处乱说,损了我们的名誉。”
卫双青问道:“我乱说什么?真是怪了,你竟然能知道我要说的话。”
众人都惊诧不已,要判断别人是否乱说,拿那人说的话和实情对照,听听是否属实,要判断也不难。但十个人就有十个心思,自己要说什么话,怎么说,别人岂能提前得知?
却听黄云龙道:“你一旦不相信我们,就会当我们是骗子。此后你在江湖上四处传扬,逢人便说‘黄河三侠是沽名钓誉的骗子,千万不能信’。江湖中明智之人自能识别出你是在造谣,毁我们的清誉,不会相信你。但难免有些愚昧糊涂虫听风就是雨的相信你的胡说八道。那些人愚蠢不要紧,就怕他们听信了你的胡说八道,从此以为黄河三侠是沽名钓誉的骗子,我们的名誉岂不要毁于一旦?”
崔剑鸣满脸焦急。道:“我们行走江湖数十年,从来没一个差评。名声虽是身外之物,却甚是来之不易。岂能让你说毁就毁?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秦桑道:“这可就有点难办了。三位前辈既不愿说出曾经的侠义之举,又害怕卫二当家不信,毁了三位的名誉。就等于没有事实依据,却要别人强行相信,当真难办得很。”
黄云龙和崔剑鸣急得满脸通红,连汗水也急出来了。黄云龙道:“我们确实做过侠义之事啊,我说有就有,以我的身份,还能说谎吗?全天下的人都相信,为什么你们不相信?”
秦桑道:“我们也并非不相信三位前辈,只因我们心底实在。不是亲眼所见过的,不敢轻易相信。”
黄云龙道:“这么说,你们是要亲眼见过才肯信啦?”
秦桑道:“倘若亲眼见到三位前辈行侠仗义,那就是事实了。我们不但会相信,还会四处宣传。谁敢不信,我就扁谁。”
黄云龙和崔剑鸣来回踱步。嘴中不住念道:“要让他们亲眼看到我们行侠仗义,他们不但会信,还会四处传扬。我们要行侠仗义,行侠仗义。”忽然间只觉得心下茫然。要如何行侠仗义,却觉得无处着手。
只听秦桑说道:“眼下就有一事,只要三位前辈肯做,而且做好了,那就是行侠仗义的大善事。三位前辈要是不肯的话,我也不便多费唇舌。”
黄云龙忙问:“什么事?到底什么事?”
崔剑鸣则道:“你先说是什么事,我们肯与不肯,要听你说了才能做决定啊。没有不知道是什么事,就提前决定肯不肯的理啊?”
秦桑道:“刚才汪老前辈已为这个孩子输气续命,但只能保得这孩子多活半月。要是在这半月之内找不到西施华佗,这孩子就非死不可。对不对?”
黄云龙道:“是这样啊。怎么又扯到这孩子身上来了?”
秦桑并不理会。接着说道:“老话说,救人须救彻,送佛送到西。汪大侠是救过这孩子,但如果救得不彻底,也等于没救过。”
黄云龙道:“这话我不赞同,没救过和救不了完全是两回事,救不了虽然救不了,但至少尽力了,没救过是根本没出过力,不能混为一谈。”
只听汪远洋说道:“也说得过去。倘若这孩子没等找到西施华佗就死了,那么我就算尽了力,也等于没救过。”
秦桑道:“这就对了,汪大侠深明大义,自揽责任,令人敬佩。”
崔剑鸣道:“我大哥的为人一向深明大义,我们都知道,不用你来重复。你还是快说说,眼下哪一件事称得上行侠仗义。”
秦桑道:“要说得直白点,这孩子与三位前辈本没任何关系。汪大侠为他输送真气续命,已算难得。但若救不活他,就不能算作行侠仗义。”
崔剑鸣道:“你的意思是说,要是我们能在十五天内找到西施华佗,治好这孩子,我们就算行侠仗义了一次对不对?”
秦桑道:“三位前辈本领极大,江湖上前辈们的耳目必定不少。只要你们放出消息去,为你们打探西施华佗住所之人还会少吗?这样下来,不出几天就可能会找到西施华佗。这对三位前辈来说,也太过容易了。因此算不上行侠仗义,我说的行侠仗义,并不是以有余济不足。而是明知不能、不愿而为之。我还要三位前辈传他武功,将他培育成个江湖中人人敬重的大英雄。倘若三位能够做到,我就承认三位行侠仗义了一次。倘若三位推辞不肯,那三位是否真是沽名钓誉,可就不能由我来定了。”
黄河三位同时陷入沉思之中。这三人行走江湖,一向快意恩仇,从不拖泥带水。三人也曾帮助过不少人,但大多以武力解决了。对三人而言,那是轻而易举。三人也从来没想过收徒,更没想过要收一个奄奄一息的并无任何关系的孩子做徒弟。要三人慨然答应,那是相当的难。又要培育这孩子成为人人敬重的大英雄,那无论是人品还是武功都要天下无双,三人的人品虽说不上坏,但也没好到人人称赞的地步。自己的人品修为尚嫌不足,很难以身作则,要雕琢他人成材,这不是妄谈吗?三人又觉得自己的武功虽然不弱,但没强到天下无敌的境界,要教出一个武功天下无敌的徒弟,如何能做得到?将这孩子培育成江湖中人人敬重的大英雄,这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当真要施行起来,只怕是难于登天。而且这孩子才满十岁,要将他培养成人人敬重的大英雄,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三十年。只要答应了这个要求,往后的数十年间便须专心致志,全副心思都得放在督促、传功这些琐事之上,身心不得自在了。
黄河三侠沉思良久,仍是很难决定。黄云龙低声问道:“大哥,你看这事能答应吗?好像不能吧。”
汪远洋长长地吐了口气。道:“能,我们便答应这个要求,真正行侠仗义一次,才不枉世人称个侠字。”
黄云龙道:“可是……大哥……我们的武功也还罢了,人品修为似乎有点寒碜。”
汪远洋道:“以前不好,不代表以后不好。正好借助教授弟子,培育英才,潜心涤虑,以补我们的缺漏。有何不好?”
黄云龙、崔剑鸣叹了口气。
汪远洋道:“这事是我答应的,二位贤弟,你们若是不愿,就请自便,大哥绝不阻拦,今后我们还是好兄弟。”
黄云龙和崔剑鸣对视了一眼。只听黄云龙道:“大哥,咱们兄弟结义以来,哪一件事不是兄弟三人同心协力办成的。大哥既然执意答应,兄弟我岂有他心。”
崔剑鸣又道:“两位哥哥都答应要培养这孩子,我如果离去,黄河三侠成了黄河二侠,那还成什么话,我也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