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吱……”
“艹,吵什么吵,小心捉了你们下酒。”
长江边,防护林,一个用几根树枝加上一块破油布搭成的小棚子里。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被知了声吵醒了,满嘴骂骂咧咧,不情愿的醒了过来。
青年身材足有一米八五,长得虎背熊腰,浑身的肌肉旮沓,加上晒得黝黑的皮肤,给人一种朝气蓬勃,血气方刚的感觉。
青年名叫叶有财,22岁,北湖省荆市人,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估计是希望他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钱人。
然而没什么鸟用,叶有财上身一件破了几个洞的背心,下身一条某多多九块九包邮的大裤衩,脚下一双人字拖,咋看也不像有钱人。
“唉,这鱼可真难钓……”
看了看日头,大概下午一两点,已经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了。
提了提鱼篓子,里面四五条手掌大的鲫鱼,两条一斤来重的扁鱼,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菜市场几块钱一斤。
叶有财也不气磊,用手捡了两条鲫鱼,也不需要案板,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利落的就将鱼给处理干净。
小棚子旁边有一用几块砖头搭的灶台,倒入点菜油,随意放点调料,一道煎鲫鱼就完成。
单身汉过日子总是过得比较粗糙的,煎完鱼,锅也懒得洗,将早上剩的米饭倒进锅里炒了炒。
“渍渍渍,味道可真不错……”
野生江鱼跟养殖的那可不能同日而语,随意放点调味料做出来都美味的很。
叶有财出生于长江边,长于长江边,喝着长江水,吃着长江鱼长大。近些年,长江因为水质勿扰,违法捕捞,非法采砂,渔业资源急剧减少。
靠着长江为生的渔民们纷纷上岸,年轻点的都外出打工,年纪大点的也发展养殖业,总比冒着风险在长江里捞食的好。
往上数三代,叶有财一家都是渔民,靠着长江过活。几岁开始就跟着父亲下网捕鱼,高中毕业后,他也没跟着同龄人外出打工,依旧跟着父亲整日日晒雨淋。
为什么不走呢?最开始的原因是因为父亲,叶有财母亲早逝,高中毕业那年父亲得了癌症。他也就绝了大学梦,回家照顾父亲,一年后父亲病逝。
就靠着一手高超的捕鱼本领,叶有财就在这长江边混了几年了,期间很多亲戚朋友劝他。外出打工一个月怎么着也能挣个三四千,攒点钱回家盖栋房子,也能讨个媳妇。
叶有财动摇过,可心里怎么说呢,总感觉有点不舍……
……
这是个长江拐角处,水流湍急,叶有财搭棚子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平静的水湾。
一排八根海竿,这就是叶有财吃饭的家伙事,本来他还有一条七八米的小渔船,可去年年久失修,打听了一下,维修费得五六万……
叶有财五千块都掏不出来……所以,渔船正半死不活的停在水湾里。
饭后,悠闲的躺在凉席上,微微闭上眼睛,时不时的注意点鱼竿的动静。
“叮铃铃……”
一根海竿的铃铛响了,有鱼上钩。
“哟,这条鱼不小……”
提起鱼竿,收了下线圈,从鱼线挣扎的力道感觉这条鱼得有四五斤,能卖个三五十的,几天的烟钱有了。
可随着鱼儿拖到岸边,叶有财原本欣喜的表情一滞,一条得有六斤重的大头,更重要的是大头鱼那胖乎乎的肚子。
这是条还没产卵的雌鱼,按叶有财父亲说的,据说是祖传的规矩,小鱼不捕,肚子里有鱼子的雌鱼不捕,这条鱼得放生。
“走吧,走吧,以后注意点儿,别这么贪吃……”
满脸不舍的将大头扔回长江里,虽然不舍,但是叶有财跟一些老一辈渔民都自觉遵守的规矩,不能涸泽而渔。
……
下午六七点,太阳西下,叶有财收拾了下鱼竿,提起鱼获,鲫鱼,大头,扁鱼得有十来斤,骑着摩托车回家了。
也就几根鱼竿值钱,其他那些家当,估计捡破烂的都懒得捡。
“我的未来不是梦……”
半晚的江风吹在身上爽的很,感觉浑身舒透。
三水镇,挨着长江而建,离叶有财的钓鱼据点也就两三公里,骑摩托车几分钟就到。
“李婶,收鱼啦。”
菜市场,一家鱼摊,从叶有财父亲起就合作了。
每天将捕捞的鱼卖给菜市场的鱼贩子,他们在加价卖给消费者。
“来啦来啦,我看看,有什么好货没,我跟你说,昨天市里有家饭馆来找野生翘嘴,开价一百一斤。”
李婶五十出头,肥胖,标准的中老年妇女形象,可脚步利索。
“唉,又是这些小玩意?”
熟练的打开叶有财的鱼篓子,随即又有些失望起来。
鲫鱼六斤,一斤五块,扁鱼五斤,一斤四块,一条八斤重的大头,一斤六块。
总共98,李婶凑了个整,一百块钱。
这就是叶有财这段时间来多数时间的收入,有时候运气好,钓上来几条好货,比如翘嘴,鳡鱼什么的,也许能整个四五百。
一张红彤彤的百元大钞,叶有财满意的收到裤子口袋。
“有财……我侄子在深市那个厂现在正招人,一个月加上加班能有四五千,要不要我帮你联系……”
“不用了李婶,谢谢您,我有打算……”
还没等李婶说完,叶有财就打断了话题,这句话这几年听的耳朵快起茧子。
身边的亲人们,熟人们,叶有财知道大家是为自己好。
李婶跟叶有财一家合作二三十年,对叶有财的近况最为了解,以前船还能跑的时候,叶有财一天还能卖个三四百,扣除油钱,还能剩两三百。
后来船坏了……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是很多关心叶有财的人的内心感受。
“唉,慢点儿,骑车别那么快。”
“唉。”
告别李婶,叶有财骑车回家。
……
四星村,离三水镇也就四五公里,也是挨着长江而建,人口近千,常住人口两三百?
村里自古以来靠着捕鱼,种水稻为生,长江捕不到鱼了,年轻人南下打工,村里就剩些老头,老太太种些水稻糊口。
“有财,回来啦。”
“是啊,三姥爷。”
村里人大多姓叶,都沾亲带故的,路上遇着的都是爷爷辈,太公辈的。
恭敬的停下车,给长辈们点上烟,这才骑车回家。
“唉,多好的孩子,可惜……”
老人们看着叶有财的背影叹息道。
叶有财不知道背后的老人们在为他的未来担忧。
先上村委会,拿了他网购的路亚竿,加上全套装备,花了他八千大洋。
以前那套路亚竿,一套四千,没坚持一年,该死的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