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5300000026

第26章 古代数学史(1)

数字与记数法

数字在中国的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大约6000年左右。在这之前,我们的祖先采用“结绳”、“契木”等办法来表示数的概念,实现记数,即所谓的“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的传说。其实,甲骨文中的“数”字就取自结绳的形象。这种情况在世界的其他一些民族中也有发生,有的甚至到近代还保存着结绳记数的方法。

契木或其他形式的刻画记数是数字产生的基础。当人们觉得可以通过按某种规则的刻画来表达数的时候,数字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最迟在半坡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可以称得上数字的刻画符号,如见之于半坡出土的陶片上的数目字(右图示)。

虽然字形没有那么整齐,但已十分规范。后来的考古发现,除了进一步加强上述考证外,还充实了一些数字。如,与半坡遗址差不多时代的陕西姜寨遗址中出现了“”(1)、“”(30);距今四千年前的上海马桥遗址出现了“”(5);稍晚的山东城子崖遗址中出现了“”(12),还有“”(20);“”(30)。是将二个(10)合在一起;是将三个(10)合在一起。这种合写形式的出现不仅标志了数的概念的发展和表数能力的提高,而且证实了十进制记数法已经使用。

进入商代以后,随着农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成分,手工业的分工和商业的产生,相应地产生了高度发展的殷商文化。这时,已有了所谓“卜、史、巫、祝”这样的文化官。他们作为社会的管理人员,负责记人事、观天气与熟悉旧典。专职书记人员的出现,使得原先零星粗疏的表数符号得到提炼和整理,进而创设出系统的数字和记数法来。商代产生的甲骨文数字就是目前所知的我国最早的完整记数系统。

甲骨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巫”、“史”们为商王室占卜记事的主要手段。从现在发现并已认识的1700多个甲骨文字中,能够清理出整套数目字,共13个。前9个是数字,后4个是位值符号。与其他甲骨文字一样,甲骨文数字采用了会意、形声、假借等比较进步的文字构造法,说明它是一种具有严密文字规律的古文字。

甲骨文记数系统属于十进制乘法分群数系。这种数系由1至9九个数字和若干十进制的位值符号组成,记数时先将两组符号通过乘法结合起来以表示位值的若干倍〔也有例外,如(20)、(30)、(40)是重复书写,而不分别写成、、〕。如(5)与表示10的符号“”通过乘法结合起来,写成,表示10的5倍,即50;又如(3)与表示100的符号“”通过乘法结合起来,写成,表示100的3倍,即300;同样,表示2000,表示20000。然后将分群后的位值符号组合(相加)起来,达到完整表数的目的。例如,,表示673;,表示2356等等。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甲骨文数字是30000,写作。

甲骨文记数方法一直沿用到现代,期间字体虽有变化,但记数原则不变,仍然是乘法分群原则。下图列出的是历代记数符号,将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秦代篆文以及现代数字加以比较和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一些变化规律。

周代金文记多位数的方法,原则上与甲骨文一样,如659,记作“”。其中是又字,写在数字之间起隔开位值的作用,这在商代甲骨文记数中已有出现,因此,形式上差异仅是50的写法不同,金文是,甲骨文是。汉代以后,多位数记法废弃了用“”字隔开的做法,位值的倍数也不采取合写,而是采取位值符号紧接在数字后表示,如300,不写成,而写成。但记数系统仍是乘法分群系,如2356,被写成,即现在的二千三百五十六的前身。

这种表数制度还算不上是十进地位制记数法,但它确实向地位制靠近了一步。如果把“”、“”、“”等符号曳去,再引入表示0的符号,那就是完全的十进地位制记数法了。

现代中国数字实际在唐朝以前已经形成。由于这10个字简单明了,我国少数民族记数时也常采用它,或者把这10个数字稍作变动。北京图书馆藏有一本苗文的历书,全部用了汉文的10个数字,并且以两个十作二十、三个十作三十。唐代还全面使用了所谓大写数字,即: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大写数字常出现于比较严肃的场合,所以后来人们把这些大写数字叫做“官文书数目字”。

算筹与筹算

记数与计算不是一回事,单有记数法不足以构成数学。数学至少是计算的学问。只有进入专门的算的实践,揭示其规律,总结出技术,进而形成算理,才能称得上有了算术——一种初级的数学理论。中国古代数学是随着算筹的发明而形成的。算筹,简称“算”、“筹”、“策”等,亦称“筹策”,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的工具。一般用竹制成,也有用铅制、骨制或象牙制的。本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出土了一批算筹,形状大小与文献资料记载相仿。战国时的算筹平均长19.5厘米,西汉算筹大约长13厘米,径粗0.3厘米。算筹太长太细不便摆动,所以后来的算筹逐渐改短,增粗。横截面形状除圆形外还出现正三角形或正方形的。算筹产生于何时,至今未能有一个比较确切的说法。有的说“大约从西周开始已使用竹筹,在毡毯上或在算板上进行各种运算”,有的则说算筹是长期演变而成的,至迟在西汉时已普遍使用。各种说法在措词上都比较慎重,时间幅度也很大,彼此互不矛盾。从先秦典籍中的记载来看,算筹很可能起源于原先用于占卜的蓍草。由于占卜过程中,需借助于蓍草来表示数和简单的计算,久而久之,蓍草就成了计算工具。“算”字古体作“祘”,由二“示”合成。“示,神事也。”这又一次说明,古代算术与占卜的关系。从时间上说,大约可以认为,算筹作为人造计算工具的产生是在西周或更早些,而普遍深入使用是在秦汉。

用算筹摆成数字进行计算称之为筹算。所以“算术”的原意是指筹算的技术。这本是中国数学特有的名称,现在涵义有了变化。算术这一名称恰当地概括了中国数学依赖于算筹,以算为中心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数学史就是中国筹算史。

四则运算

筹算数目是由算筹摆出来的,9个基本数的摆法有两种,一种是纵式,一种是横式。

在这基础上,利用位值原理和纵横相间的办法可摆出一切多位数。例如,238可摆成,,6803可摆成,其中空位处表示零。可见,我们中国很早就发明和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了。把筹的排列形式记下来,就成为算码。明代珠算盛行以后,筹算逐渐淘汰,这时,筹算算码在数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与笔算一样,筹算的基础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筹算四则运算的程序与珠算基本相同,从高位向低位进行。加减法最简单,摆上两行数字,从左到右逐位相加或相减就可以了,和或差置于第三行中。乘除法也不难,基本过程仍然是放筹与运筹两个过程。乘法分三层放筹,上下层放乘数(无被乘数与乘数之区别),中间放积。运算时由上层乘数的高位起乘下层乘数,乘完后去掉这位的算筹,再用第二位数去乘,最后将逐次相乘之积的对应位上的数相加即可。

当然也可以将第二次乘得的结果随时加到中层之中。

筹算把除法看作乘法的逆运算,如《孙子算经》所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基本步骤也是放筹与运筹。放筹时也分三层,上层放商,中间放被除数(古时称实),下层放除数(古时称法)。除数摆在被除数够除的那一位之下,除完向右移动。

乘除运算需要口诀,古时称之为“九九表”,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共36句。没有“一九如九”到“一一如一”等九句,顺序也与现今流行的相反。九九表产生的时间不会晚于春秋时代。有故事说,春秋时期,齐桓公(前685~前643)招聘了一个以九九表自荐的粗野汉子。其实,春秋战国时代的不少著作如《荀子》、《淮南子》、《管子》等都已提到了九九表,足见它当时已为常识。

算码

筹算数字是摆成的,如果将摆成的数字写在纸上或者竹片等物上,就成了数码。中国古代称用作书写的竹片叫做竹简,木片叫做木简或牍。在已发现的居延汉简和敦煌汉简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筹码数字。宋朝司马光(1019—1086)著《潜虚》,其中数码字即以纵式的筹码为基本样式,对笔画较多的“”(5),代之以;为避免与(1)混淆,将纵式筹码的(10),代之以“”,这样1~10的数码成为以下样子:

此后,各家又对笔画较多的“”和“”作了修改。以“”代“”,这是因为“”有示四方之形;于是“”被自然地改成“”或“”,仍然表示5+4的结果。根据这个原则,5被改写成“”或“”。“”和“”下面的“”是“0”的记号。

数码不像筹码那样受筹的限制,其形式会受书写者的习惯而改变。如“”(5)与“”(9),各人写法时有不同,其中“”、常被便写成“”,“”则被便写成“”。

数码,尤其是便写数码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日常的记数,而且方便了数学著作的撰写,为中国古代数学在民间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算书的出现

中国古代算书最早出现于何时,需要经考古不断明确。现经发现的最早算书是1983年12月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一本抄于西汉初年约公元前2世纪的竹简算书——《算数书》。既然是抄本,原本的成书时间应该更早,大约在战国时期。这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数学专著,全书采用问题集形式,共有60多个小标题,90多个题目,包括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比例问题、面积和体积问题等。将算题归类并注以标题的做法,反映了著述者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尝试,也可以说是理论建设的开始。

这一理论建设的实际进程后来受到数学教育的影响。前面谈到中国数学教育素有传统,早在西周时期,数学就作为“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之一被列入教育的内容。据《礼记》内则篇记载,按周朝的制度是“六年(即6岁)教之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目,十年出就外傅(教师),居宿于外,学书计”。《前汉书食货志》也说:“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说明数学在当时教育中已经受到相当的重视。为了加强对贵族子弟的教育,国家还设有专门官员“保氏”,“以养国子(官家子弟)以道”。显然,这样的教育不是随随便便进行的,它不仅要求有教材,还要求教材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因此,所教的“六艺”,即六门功课都制订了细目。其中数学的细目有九个,称为九数。九数具体包括些什么内容,《周礼》没有记载,但据东汉末经学家们注解,九数包括: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等。这些细目与后来《九章算术》的要目相差无几,这说明《九章算术》与早期数学教育的内容存在着源流关系。事实上,后来刘徽为《九章算术》作序时,特意强调了“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九章既是周礼九数的演变,自然也就证明了数学教育对中国数学理论建设的重要影响。从“九数”到《九章算术》期间还曾出现过一些算书,只是书缺有间,史料不多,有关的情况很难详考。据《汉书·艺文志》术数类著录,有《许商算术》26卷和《杜忠算术》16卷。这两部书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可惜书均已失传,难详其情。但从“算术”这一专门名称的出现,说明关于推算之术已受关注,并被列入教育计划。

公元前成书的算书还有《周髀算经》。这部书写成大约是公元前100年前后,或在更晚的年代。它原是宣传盖天说的天文学书,但天文学离不开数学,所以书中涉及不少数学内容。其中包括复杂分数运算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唐朝选定数学课本时,也把它作为算书列入“算经十书”之一,另署名为《周髀算经》。

总之,从数学知识的早期积累到中国数学系统理论的奠定,期间经过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促使这一过程发展的因素,除了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充实之外,数学教育的需要起了很大作用。数学是当时唯一被列入教育内容的自然科学。尽管从整个社会来说,数学教育的普及面是不广的,但作为中国人所擅长的科目,受到历代的重视也是事实。

数学被作为六艺之一列入教育内容,说明当时把数学看作一门技艺,这种技艺主要体现在算法上,因此中国数学在进行理论建设的时候,把算法作为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力图建立以题解为中心的算法体系。

算经十书

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十部算书,除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缀术》以外,在中国数学史上甚有影响的还有《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和《缉古算经》等三部。其余的三部,即《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夏侯阳算经》则影响较小。下面,对前面没有提及的算书作补充介绍。

同类推荐
  • 成长路上的红绿灯(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成长路上的红绿灯(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你也许对"心理健康"这个词感到生疏。人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谈论和使用"身体健康"这个词语,而很少说"心理健康";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生理上存在着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上同样也存在着健康问题。其实,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为人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着的。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怎样保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势必会成为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相信,人们若是掌握了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就会有助于排除内心的干扰,避免心理冲突,从而有效地去解决困难,顺利地度过挫折和战胜逆境。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成语故事
  •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本书以绩效管理的流程设计和技术方法介绍为主线,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五个方面讲述了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从实际操作角度讲述了绩效考核的各种技术手段,包括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考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等,同时,在各章中穿插了大量案例。本书作为修订版,与第1版相比,内容更全面,模块更清晰,更易于学习掌握,更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绩效管理的理念,真正建立系统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 书香浪漫的文艺之都

    书香浪漫的文艺之都

    本书介绍了石雕之乡惠安、戏剧之都潜江等中国人文气息浓郁之地,以及著名的音乐圣地维也纳、世界先锋艺术的中心柏林、澳大利亚文学的摇篮墨尔本、文艺复兴的重镇佛罗伦萨等世界文艺都会共42座城市。
  • 数学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且非常抽象的学科,要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数学知识,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热门推荐
  • 释神录

    释神录

    道本是心修万物,万物法心归一处。天若挡我封天路,地若阻我锁地府。我叫叶铭,我要定义我的江湖。
  • 无赖皇妃要休夫

    无赖皇妃要休夫

    七日宠爱,她珠胎暗结,却不知那与她夜夜纠缠的男子是谁?史上最倒霉的穿越,替代失身的姐姐嫁入东宫不说,竟然还是嫁给一个丑鬼。传说当朝太子纳兰烬丑陋如鬼魅,传说他性情暴戾、凶残如魔鬼,传说他天命克妻,娶妻必死。可,她怎么没死?所以传言都是假的,他们的感情才是真的!
  • 丑女也疯狂

    丑女也疯狂

    某天,我踩到狗屎……于是,非常华丽的穿越了!果然是狗屎惹得祸,我穿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时代,并且还是一个丑的惊天动地的姑娘……丑就丑吧!我不出去吓人就是!低调!低调!可是,为什么我要有个漂亮的倾国倾城的相公?相公漂亮就算了,还花心,风流……情敌更是多如牛毛……各个腹黑,暴力,凶狠……而且还喜欢找我麻烦……招数阴狠,绝对的令人发指!虽然我很丑,但是我很有个性,要跟我斗?别说没门,窗户都不给!我是丑女又怎么样?我照样玩转美男,疯狂给你们看!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3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3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表现了志士仁人勇当国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对堪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古老东方大帝国,夷方外域有臣服者,有交好者,有窥视者,有骚扰、进犯者。这就使派使节远足异国他乡成为必要。由此,引出了许许多多惊险的场景、动人的故事。
  • 武道狂神

    武道狂神

    这是一个武者的世界,这是一个强者世界,没有武功修为的人,只能做卑贱的奴仆,比之蝼蚁还有所不如,一个卑微的下等弟子,想要摆脱这个身份,于是通过远圣魔塔的帮助,开始实力提升之路,最后站在了整个世界的顶尖位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叫我龙皇

    叫我龙皇

    一位后悔一生的武学强者,因为一次机缘重生,目标是这一生,不在后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带你傲游历史的长河

    带你傲游历史的长河

    俩个月的网课,我没有听,马上高考了。我遇到了时间使者。他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一切。
  • 冲天直上

    冲天直上

    一万年前,人族大能叶非天欲逆势登天,不料却被苍天差点弄得神形俱灭!一万载后,叶非天带着轮回道里的九彩神珠重生于凡尘世间,化名叶尘......带着一缕残魂重生的叶尘看破虚妄,这一世,他发誓定要再度逆势踏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定要把你踩在脚下走!当乌云遮蔽了天空,我要让那天上的诸神,烟消云散!—————————————————————落叶飘零本无心,凡尘往事存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