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吉列公司的“荒唐”举动
1974年,以生产安全剃须刀而著称于世的美国吉列公司做出了一个“荒唐”的举动——推出面向女性的雏菊牌专用“刮毛刀”,结果一炮打响,畅销全美国。销售额已达20亿美元的吉列公司又发了一笔横财。是偶然?是巧合?还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都不是,吉列公司雏菊牌刮毛刀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精心周密的市场调查研究基础上的。
原来,1973年,吉列公司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美国8360万30岁以上的妇女中,大约有6490万人为了保持自身美好的形象,要定期刮除腿毛和腋毛,这与她们的着装趋向于较多的“暴露”有很大关系。除此以外,调查者还得到了这样的统计资料,在这些妇女中,除了大约4000万人使用电动剃须刀和脱毛剂外,有2000多万人主要是通过购买各种男用剃须刀来美化自身形象的,一年的费用高达7500万美元。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丝毫不亚于她们在其他化妆品上的支出。比如,美国妇女每年花在眉笔和眼影剂的钱仅为6300万美元,染发剂5900万美元,染眉剂5500万美元,与剃须刀的费用相比都少得多。无疑,这是一个极富诱惑力的潜在市场,谁能抢先发现它,开发它,谁将大发其财。
根据上述调查,吉列公司很快地设计出了女性专用的“雏菊牌”刮毛刀,在产品设计和广告宣传上非常注重女性特点。例如,刀架不采用男用剃须刀通常使用的黑色和白色,而是选用色彩绚丽的彩色塑料以增加美感。把柄上还压印了一朵雏菊图案,更是平添了几分情趣,把柄上由直线形改为弧形,以便于女性使用。广告宣传上则是着力强调安全,不伤金臂玉腿。这也是在调查中广泛征求了女性意见后而做出的决策、宗旨,吉列公司决定生产女性刮毛刀绝非心血来潮、异想天开,而是基于周密的市场调查研究后做出的积极而又慎重的结论。产品色泽样式、促销策略及广告宣传的重心也并非凭主观想象,同样来源于实地调查研究,切实把握住了消费者的需求倾向。
因此,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那些原先嘲弄吉列公司的举动“荒唐可笑”的同行们眼睁睁地看着“肥肉落入他人之口”,只能陷入莫名的悲哀之中。
(二)BC人民广播电台频道改造需求调查
BC人民广播电台计划于2004年对现有频道进行改造。频道整体风格将按照名人“脱口秀”的传播风格进行整体改造。“名人脱口秀”对于已习惯了目前广播节目风格的中国广播听众来说是一件新事物,其接受的程度如何?对于新频道有怎样的内在需求?与之相关联的是新频道采取怎样的运作机制和节目风格等与中央电台都市频道竞争?这些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调研手段加以明确,才能降低市场风险,在频道改造伊始便能够形成传播优势,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形成比较强的竞争力,以及在内部栏目管理、资源整合、广告策略等重要方面旗开得胜。
1.调查方法
(1)定量调查(略)
(2)定性调查——小组座谈会
第一场:广告代理公司\媒介购买公司座谈会
甄别条件:过去三个月在BC电台或中央电台购买过广告时段的广告代理公司或媒介购买公司的广告业务决策人或主管
执行时间:2003年10月12日
参会人数:10人
第二场:广告主座谈会
甄别条件:过去三个月在BC电台或中央电台投放过企业广告的企业广告业务决策人或主管
执行时间:2003年10月13日
2.调研总体发现
(1)BC电台改版势在必行——生与死的抉择
小组座谈会中,各广告代理商、广告主对广播都非常了解,对于BC电台目前在北京广播业中的形势都非常忧虑,节目收听率低、目标听众老年化、广告环境差、频道经营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少广告客商甚至说:“如果BC电台再不改版,再过一两年,BC电台就要从北京的广播业中彻底消失了。”在这种形势下,BC电台改版还有一线生机,不改就是坐以待毙。如何改?是小打小闹、缝缝补补?还是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广告代理商、广告主一致认为,小手术已经不足以救活BC电台,只有彻底摆脱过去BC电台的影子,完全纯粹地改变才能让BC电台有机会活起来。
BC电台改版为城市广播,定位在社会热点话题的名人脱口秀节目,这种整体的重新定位是非常正确的,只要定位准确有效,又可以实现定位,BC电台总会闯出一片新天空。
(2)目标受众——广告商、广告主的最爱
移动收听人群的加入,特别是私有车主加入到广播听众中来,使得广播业走出低谷,日益繁荣。交通台的成功,更是对移动收听人群中私有车主广告价值的市场认同。这一类人,年龄在25岁以上、有学历、收入不错、有思想、社会化程度高。BC电台定位的社会热点话题评论在他们所关注的节目中排名第四,相当有吸引力,新鲜的名人脱口秀风格会让这种节目更加与众不同,只需在话题的选择、谈话的风格上更适合这类人的需求,BC电台一定能锁定这批最有广告价值的收听人群作为目标受众。
另外,根据听众需求调查数据结果,移动人群中的私有车主的收听习惯很不固定,还不算是广播的忠实听众。但正因为如此,这部分人才存在着可开发的价值,BC电台正好可以用差异性定位来吸引这部分人。
当然定义目标受众的目的并不是只考虑这些人的需求,但事业有专攻,我们首先要满足的是目标受众的需求,其次才是其他受众。这种听众的主次层次的划分要体现在频道经营的各种环节上,从节目选题、节目风格、节目编排,到广告经营中所针对的行业。
(三)日清智胜美国快餐
日本日清食品公司在准备将营销触角伸向美中食品市场的计划制定之前,为了能够确定海外扩张的最佳“切入点”,曾不惜高薪聘请美国食品行业的市场调查权威机构,对方便面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评估。可是,美国食品行业的市场调查权威机构所得出的调查评估结论,却令日清食品公司大失所望——“由于美国人没有吃热汤面的饮食习惯,而是喜好‘吃面条时干吃面,喝热汤时只喝汤’,决不会把面条和热汤混在一起食用,由此可以断定,汤面合一的方便面,是很难进入美国食品市场的,更不会成为美国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快餐食品。”日清食品公司并没有盲目迷信这种结论,而是本着“求人不如求己”自强自立的信念,派出自己的专家考察组前往美国进行实地调研。经过千辛万苦的商场问卷和家庭访问,专家考察组最后得出了与美国食品行业的市场调查权威机构完全相反的调查评估结论——美国人的饮食习惯虽呈现出“汤面分食,决不混用”的特点,但是随着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移民的大量增加,这种饮食习惯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再者,美国人在饮食中越来越注重口感和营养,只要在口味上和营养上投其所好,方便面有可能迅速占领美国食品市场,成为美国人的饮食“新宠”。
日清食品公司基于亲自调查的结论,从美国食品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饮食需求出发,确定了“四脚灵蛇舞翩跹”的营销策略,全力以赴地向美国食品市场大举挺进。“第一脚”——他们针对美国人热衷于减肥运动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巧妙地把自己生产的方便面定位于“最佳减肥食品”,在声势浩大的公关广告宣传中,刻意渲染方便面“高蛋白,低热量,去脂肪,剔肥胖,价格廉,易食用”等种种食疗功效;针对美国人好面子、重仪表的特点,精心制作出“每天一包方便面,轻轻松松把肥减”、“瘦身最佳绿色天然食品,非方便面莫属”等具煽情色彩的广告语,挑起美国人的购买欲望,获得了“四两拨千 斤”的营销奇效。“第二脚”——他们为了满足美国人以叉子用餐的习惯,果敢地将适合筷子夹食的长面条加工成短面条,为美国人提供饮食之便;并从美国人爱吃硬面条的饮食习惯出发,一改方便面适合东方人口味的柔软特性,精心加工出稍硬又有劲道的美式方便面,以便吃起来更有嚼头。“第三脚”——由于美国人“爱用杯不爱用碗”,于是日清公司别出心裁地把方便面命名为“杯面”,并给它起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式副名——“装在杯子里的热牛奶”,期望“方便面”能像“牛奶”一样,成为美国人难以割舍的快餐食品;他们根据美国人“爱喝口味很重的浓汤”的独特口感,不仅在面条制作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汤味佐料上力调众口,使方便面成为“既能吃又能喝”的二合一方便食品。“第四脚”——他们从美国人食用方便面时总是“把汤喝光而将面条剩下”的偏好中,灵敏地捕捉到了方便面制作工艺求变求新的着力点,一改方便面“面多汤少”的传统制作工艺,研制生产了“汤多面少”的美式方便面,并将其副名更改为“远胜于汤”,从而使“杯面”迅速成为美国消费者人见人爱的“快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