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从前,医生是“白衣天使”。现在,医生是……不好说了。
其实,医生也是人,和病人一样的人。
两千年前,司马迁就注意到,病人和医生,其实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他在给古代神医扁鹊写了传记之后,顺手写了上面的这段话。这其中表述的,用现在的话说,也是一种医患关系。
人类疾病的种类,好像是在不断地增加。我们看大医院科室越分越细,看耳朵的,不负责看眼睛,就知道即便扁鹊再生,恐怕也难为名医——搞不好他哪个科室都进不了,因为他太不“专业”了。
但话又说回来,现在医生的专业是十分明确了,不过病人进了医院,千篇一律要去做仪器检查,而且到了没仪器就不能看病的地步,这医生之“道”,是否也真的太少了些?
就司马迁提出的这一层面的问题而言,医患之间紧张关系的解决,一方面是病人自己要努力少生病,以此可以少为难医生;另一方,医生也要努力加餐饭,多多练些扁鹊的本领,而不要总也脱离不了仪器。
司马迁在讨论了上述医患关系后,接着还从医生的角度,告诫病人,有六种情形,属于不治之症: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看来司马迁也通医术,而且关注的是宏观问题。
原文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9/2794)
今译
病人所厌烦的,是毛病太多;而医生所为难的,是治疗的办法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