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俗话说,杀鸡焉用牛刀,这是说大材小用。其实,在现实中,大材小用的倒不是可怕的,最多无非是造成人才浪费,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大的损失。但如果是杀牛却用鸡刀,小材大用,那可就危险了,轻则身败名裂,重则危及国家,施害人民。因此,为政之道,量才授官是重中之重。
【事典】
《人物志》中说:严厉正直、刚强坚毅的人,才能适合于做纠正失误、整顿治理的工作,可是又很容易犯偏激过火、攻击别人短处的错误;坚强刚毅的人,其性格特点是凶狠强硬,很难与人和睦相处,不克服自己由于太刚强而行为鲁莽的不足,反而认为柔顺就是屈从,因而变得更加偏激。所以,这种性格的人,可以让他参与制定法律,不能让他处理具体事务。
性情柔和、安静、宽恕的人,优点是宽容大度,缺点是优柔寡断;柔和的人,心情宽缓,不急于决断,不担心事情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反而认为态度强硬会伤人,对自己的宽缓感到心安理得。所以,这种性格的人,可以让他做循规蹈矩的日常工作,很难让他处理疑难问题。
雄健强悍的人,优点在于胆识过人,性情刚烈,缺点在于做事缺少顾忌;雄健强悍的人总是意气风发,敢作敢当,不警惕自己勇敢的行为会使自己遭到失败,反而把恭顺有礼当做胆小怕事,做事总要竭尽全力。所以,这种性格的人,可以让他去做充满艰难险阻的事,却很难让他做忍辱负重的事。
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的人,优点在于为人处事恭敬谨慎,缺点是疑心太重,顾虑重重精明谨慎的人,怕出问题,顾忌太多,不克服自己不敢见义勇为的弱点,反而把勇敢当做是不谨慎,结果更增加了他的疑虑。所以,这种性格的人,可以让他去做保全事物的工作,而很难做见义勇为、树立名节的事。
坚强刚直的人,优点是能起骨干作用,缺点是专横、固执;凌厉刚直的人百折不挠,意志坚强,但如果不克服自己固执己见的缺点,反而认为明辨是非没有用,结果就会使他变得更加独断专行。所以,这种性格的人,可以让他做坚持正义的事,却不能让他去团结群众。
善于辩论分析的人,他的长处是能够解释问题、化解矛盾,缺点是夸夸其谈,他博学善辩,说话条理清楚,但如果不克服自己言语浮华不实的弊病,反而认为遵守一定的法式是对人的束缚,结果就会使自己放任自流。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去做规定不太严密的工作,而不宜于让他去制定法规条约。
乐善好施、普济众生的人,可贵之处在于广泛地造福于人,缺点是不分好坏,滥施恩惠,他能广施恩惠,具有博爱之心,但如果不戒备自己结交的人鱼龙混杂,反而认为性情孤傲是气量狭窄,那么他就会滥交狐朋狗友。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去安抚群众,却不能让他去整顿社会风气。
清高廉洁的人,具有生活节俭、坚贞不屈的品质,不足之处是过分拘泥于小节,他能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但如果不克服自己的狭隘偏激,反而认为广交朋友有辱清名,结果就会变得更加拘谨。所以,这样的人可以让他去做保持节操的事,而不能让他去做灵活变通的事。
注重行动、才能卓越的人,优点是进取心强,缺点是好高骛远,他立志超越别人,但如果不警惕自己目标太多,反而认为平静就是停滞不前,那么他就会更加轻举妄动。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去开拓进取,而不适于从事后续性的工作;沉着冷静、机敏周密的人,善于做玄奥细微的事情,缺点在于行动迟缓、怯懦,他做事总是要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但如果不警惕自己的冷静可能导致迟缓,反而认为积极行动是粗心大意,就会把自己的胆怯当做优点。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去做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而不适合做需要快速完成的事。
质朴坦率的人,具有忠诚老实的品质,缺点是不够深沉,心中虽有疑惑,做事也很实在,但如果不克服自己由于性格朴实而形成的粗犷直露的缺点,反而认为讲究谋略是一种荒诞的做法,就会更加暴露自己。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去做树立信用的事,而不适合做情报工作。
足智多谋的人,做事老谋深算,缺点是立场不鲜明,模棱两可,他富有韬略,凡事都要审时度势,但如果不警惕自己所使用的计谋是否正当,反而认为坦诚是愚蠢的表现,那么就会更加看重虚假不实。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去做扬善积德的事情,而不适合做纠正违法乱纪的工作。
当然,上面列举的都是有缺点而才能突出的人才,而不是一般平庸的人。但如果应用到实际上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且看古人对一些著名将相的评论。
有人问:“东晋时的谢安作为宰相,可以和谁相比?”
虞世南说:“从前东吴的宰相顾雍被封为侯的那一天,家属都不知道,前代的人称赞他沉稳持重,无人能及。当时东晋衰弱,军事形势危急。更何况前秦皇帝苻坚(字永固)是少数民族中少有的英明君主,亲自统帅百万大军,又有苻融这样优秀的丞相率领精锐部队为前锋,秦军有如张牙舞爪的虎狼和穷凶极恶的长蛇,还未开战,就在淝水西岸修建了一处宾馆,准备安顿被俘的晋朝皇帝。就当时秦、晋两国力量的强弱而论,用泰山与鸿毛来比喻还不够。但谢安却拒绝五州都督桓冲的支援,对侄子谢玄拟定的作战方案不置可否,这说明他对于如何战胜敌人早已成竹在胸了。像这样的人,怎么会因为封一个小小的万户侯而乱了方寸呢?如果要说他的肚量,近古已来,还没有谁能与他相比。”
隋炀帝在东宫做太子时,曾对将军贺若弼说:“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被称为良将,他们之间各有什么优劣?”贺若弼回答:“杨素是猛将,不是谋将。因为,胆量过人、果断勇敢的是猛将;见识深远、富有谋略的是谋将。韩擒虎是斗将,不是领将。因为,斗志昂扬、身手敏捷、矫健剽悍的是斗将;统帅军队,纪律严明、军容整齐严肃的是领将。史万岁是骑将,不是大将。因为,率领一支部队,所向无敌的是骑将;能聚集英雄豪杰,并使他们人尽其用的是大将。”隋炀帝说:“说得好!”
从六种“正臣”研究到隋炀帝的“问将”,说的都是人臣得失的表现。古语说:“大禹建立了夏朝,桀王却使夏朝灭亡;成汤建立了商朝,纣王却使商朝灭亡。”吴王阖闾使吴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天下无敌;而夫差却被越王勾践擒杀。秦穆公使秦国显赫于诸侯,得到了周王的封疆,秦二世却遭到亡国的下场。他们之所以同为君王,而功绩却各不相同,原因在于所任用的人不同。所以,周成王虽然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却能得到各国诸侯的朝拜,是因为有周公的辅佐;赵武灵王年龄五十岁却饿死在沙丘,是因为任用了李兑。所以,魏国有了公子魏无忌,失去的土地得以收复;赵国任用蔺相如,秦国不敢出兵攻打赵国;楚国有了申包胥,楚昭王才得以恢复王位;齐国有了田单,才使齐襄王重新得到齐国。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国家的君王,如果不能移风易俗,形成好的社会风气,选拔、使用人才,辨别是非得失,汲取历史上霸王的经验教训,那么,他就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根据一个人的才能授以合适的官职,是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原则。【评议】
我们读历史经常看到这样一句成语:野无遗贤。封建皇帝经常拿这句话来自我炫耀,证明自己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但要真正做到“野无遗贤”,谈何容易。且不说封建察举制或科举制的选官制度有无问题,就是选拔上来的官员能否合理使用就存在着大问题。往往是“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潦”,“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量才授官,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