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9600000006

第6章 亚洲文化的奇葩:古代印度文化

1.突然消亡的哈拉巴

印度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一词源自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第一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我国汉代史书中称印度为“身毒”或“天竺”,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开始改译为“印度”。

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就具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文化,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古代都市。在印度河上游的哈拉巴,19世纪中叶人们就发现了一些带有动物浮雕的石制印章。1921年,英国考古学者赫伯特·马歇尔对这一遗迹进行了重新发掘。1922年,印度的考古学者发掘了另一遗迹摩亨佐·达罗,人们发现两者同属一个系统,所以称之为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化已经有文字出现,文字主要刻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还有一些在陶器和金属器物上。迄今所知的符号在500个以上,文字是音节字,可以从右到左或从左到右书写。其中有些是发音符号,有些是表意字。印章上的文字都很短,平均约6个符号左右,最多未超过17个符号。印章上的文字与图画(神、野兽等)并存。这种文字至今尚未被人释读,但这种文字可以认为是属于达罗毗荼语族的。

哈拉巴文化在公元前1800~前1600年时突然地消亡,此后,在很长时间里,古代印度未见到有书写的文字材料传世,直至约公元前1000年代初期,印度才又有了自己的字母文字——婆罗谜文、佉卢文和梵文。在印度流传最广的文字是梵文。最早的梵文文献是吠陀作品,其写成文字的年代不早于公元前600年,梵文铭文作品不早于孔雀王朝时期。古代梵文由47个字母构成,其词根和语法结构与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和古波斯语相似,同属于印欧语系。

2.雅利安人的圣书:《吠陀》

古代印度人在诗歌、史诗、宗教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献。最早的文献是宗教诗和圣歌的汇编,称为“吠陀”。这些诗歌创作于何时,无人知晓,最早的部分大概早在公元前3000年即已问世,但仅仅是口头传诵,没有文字记录,几个世纪以后才收入汇编。“吠陀”反映了印度河上游及两河“河间地”原始雅利安人的文化,年代大致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800年。

《吠陀》是雅利安人的圣书,共有四部,每一部都汇编了大量的颂歌、经文和咒语,以及散文的诠释。其中产生最早、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梨俱吠陀》,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1028首诗歌,以歌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在颂神诗歌中,以战神因陀罗的颂歌居多,约占《梨俱吠陀》的四分之一。如颂扬他粉碎了“九十座城堡”、“解放了七河”、“杀死达萨”、“使达萨瓦尔那屈服”等等。这些颂歌既反映了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征服土著居民的情形,也反映了雅利安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对太阳神苏利阿的颂歌中写道:当他像“金色的宝石”在空中升起时,“让太阳神所唤起的人们,达到他们的目的,从事他们的劳动”。在夜神瑞特利的颂歌中,又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就像鸟儿飞回到它们的树巢”一样,回到了家。这些诗句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公社生活。与《梨俱吠陀》并存者,尚有祭歌集《娑摩吠陀》、祭祀论集《耶柔吠陀》以及成书最晚的《阿闼婆吠陀》。《吠陀》极大地影响了印度的社会和文化。

《吠陀》以后,印度又产生了两部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均用梵语写成,篇幅极长,前者约有10万颂(“颂”是印度的一种诗体,每颂两行,每行16个音),后者约24000颂,这是世界文学中绝无仅有的长诗。它们是以公元前1000年至前900年的历史事件为题材,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至公元前5世纪基本内容已形成,但直到笈多王朝时才正式定本。《摩诃婆罗多》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族”。在印度,婆罗多族是传说的月亮族之王婆罗多的子孙。史诗说,婆罗多族的一个国王生有两子。长子持国有儿子100人,名为居楼族,次子般度有儿子5人,名为般度族。持国的100个儿子自恃强大,意欲独占王位。为此,他们建造一座最易燃烧的蜡宫,阴谋烧死般度5子,但阴谋破产。又设圈套放逐般度5子。然而般度5子流放归来后,他们又去争夺国土,最后双方进行了18天大战,印度北部几乎所有的部落和王国卷入了战争。最终持国百子战死疆场,般度5子一方取得胜利,般度族的坚战成了居楼国的国王。这部史诗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庞大场面,具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这部史诗可与古希腊的《伊里亚特》相媲美。

《摩诃婆罗多》在叙述伟大战争的间隙,插入了一部分哲理性的对话,形成了伟大的哲学诗篇《薄伽梵圣经》,意为“神之歌”。它在印度受崇敬的程度仅次于吠陀圣典,被人们比喻为印度的《新约》,并且像《圣经》和《古兰经》一样,在法庭上被用来监视,它是日后印度教的重要圣典。

《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漫游”,内容主要是叙述居萨罗国英雄王子罗摩战胜罗婆那的英勇事迹。史诗说,罗摩的继母陷害他,使其被放逐到森林14年。罗摩和妻子悉达在森林中愉快地生活,但他招惹了森林中的恶魔。于是,魔王罗婆那设计把悉达抢到其居住地椤伽岛(即今斯里兰卡)。罗摩千方百计寻找悉达的下落,得到大猴王的帮助,经过一场血战,杀死了罗婆那,救出了悉达。此时,罗摩的放逐期已满,遂凯旋归国复位。这部史诗情节曲折,充满了以神话为基础的奇异描写。《罗摩衍那》修辞优美,是辞藻华丽的古典梵语文学先驱。

3.“阿拉伯数字”的鼻祖

在自然科学方面,早在吠陀时代,印度居民就对天体进行了观测,获得了不少天文知识。他们认识了许多星宿,并把黄道附近的恒星划分为28个星宿,以此来观测太阳以及各行星在天空的位置。但当时的观念认为大地是不动的,太阳、月亮和星星都绕大地旋转。公元前1000年代,由于农业的发展,印度已有相当精确的历法。古代印度人把一年定为360日,分12个月,每月30天,5年一闰加上第13个月,以调整历法和回归年的岁差。

自哈拉巴文化时期起,古代印度人就采用了十进制记数法。后来,他们发明了表达数字的1、2、3、4、5、6、7、8、9、0十个符号(“0”以黑点表示),以及定位计数的进位法。这种记数法为中亚地区许多民族所采用,后又经阿拉伯人对十个数字略加修改后传入欧洲,遂演变成当今通用的“阿拉伯数字”。这是印度人对人类数学发展的一项伟大贡献。此外,在数学上古代印度人还有多项成就。如现存古印度最早的数学著作《准绳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前4世纪)中就包含了许多几何学的知识,它已有勾股定理、圆周率π=3.09等,在《太阳悉檀多》中包含了一些关于三角学的内容,还作出最早的三角函数表。公元前449年成书的《圣使集》中有关数学的内容就有66条,包括算术运算、乘方、开方以及一些代数学、几何学和三角学的规则。圣使还得出了两个无理数相加的正确公式,对于简单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和简单代数恒等式的证明也有所研究。在三角学方面他又引进了正矢函数,他给出的圆周率π=3.1416.

4.佛教神圣的发祥地

在古代印度文化中,宗教占有突出地位。雅利安人信奉多神教,这在《吠陀》中有充分体现。在各种神中,太阳神地位显赫,许多神与之相关,雅利安人把日神叫弥陀罗,雷电神和战神叫因陀罗,火神叫阿耆尼,风神叫“伐由”。他们对死极为恐惧,但对死后的世界又持乐观的态度,认为死界之上是“阎摩”,阎摩世界是一个理想的天国。

约公元前7世纪,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它信奉“毗湿奴”、“湿婆”两神。婆罗门教最根本的思想为:承认世界上有一个绝对存在物主宰着世界,即“梵天”;现世的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只有灵魂和梵天才是最高的实在;人生是轮回转世;摆脱人生的苦恼,须争取梵我合一。婆罗门教对印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公元前6~前5世纪印度思想界生气勃勃,流派纷呈,其中佛教最为显著。佛教探讨人类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生即是苦。释迦牟尼提出了“四谛说”,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认为要摆脱苦,摆脱轮回果报,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涅般木”的境界。其修行方法为“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早期佛教给处于苦难、动荡不安环境中的人们予精神的慰藉。佛教对于世界其他民族的影响极其深远。

5.宗教气氛笼罩下的建筑及雕塑艺术

古代印度的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哈拉巴文化时期,就产生了许多精美雕刻品,如在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大遗址中,曾发掘到一些石刻和铜制人像、以及陶制的小兽玩具等。尤其是一尊铜制的舞女像十分优美,肉体的感觉与动态都描摹得逼真自然,这证明当时的艺术已发展到了一定水平。

阿育王时期,在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刊刻诏令的大石柱。石柱是由整块岩石雕琢而成,由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构成。有的石柱高达15米,重达50吨左右。石柱的柱头大都有精心雕刻的动物形象,如狮子、奔马、瘤牛、大象等。现存这样的大石柱3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阿育王在萨尔纳兹建造的大石柱,这个石柱的顶端有四个背对背蹲踞着的狮像,雕琢得栩栩如生,雄劲有力,象征专制主义的权威和力量。

古代印度艺术的发展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佛教建筑是其中的体现。供物用的建筑物堵波(即佛塔)在印度各地十分流行。阿育王时期在桑奇开始修建一座大佛塔,至公元前2世纪末才告竣工。主建筑是一座直径30多米的半圆形房子,顶端为一平台,台上为一方坛,坛上竖立着叠层的伞形柱,这是佛教徒奉祀佛骨的地方。在其周围有环形围墙,墙上有东、西、南、北四个门,门上都雕刻着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这一佛塔是佛教艺术的重要遗迹之一。

古代印度艺术的另一特色是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于温德亚山脉的深山中。大约公元前2世纪开始修建,至公元7世纪方告完成。因处于深山之中,建成后约有1000年人迹罕至,直到近代才被重新发现。石窟开凿在河流旁半圆形的悬崖上,是一个有29窟的寺院。第一窟建于公元7世纪,是大乘佛教的光辉典范,窟内正前方有释迦牟尼雕像,高约3米,从左、中、右三个方向可以看出佛祖的快乐、痛苦和冥想三种不同的神态。中间有一大窟,四周壁画为500罗汉像,面貌姿态各不相同,喜怒哀乐尽显其中。阿旃陀石窟的佛殿、僧房建筑都有大量精美的绘画和雕刻,集中体现了古代印度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巧。

公元1至3世纪,印度西北的犍陀罗地区的佛像艺术很繁荣,这种艺术以佛陀和一些菩萨的石像雕刻著称于世。佛陀像具有刚健丰满、体态潇洒、服饰褶皱分明等特点。这是印度艺术吸收和融合希腊艺术的结果,它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佛教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古代印度文化发展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宇内苍天

    宇内苍天

    宇内洪荒,以我为尊;苍穹之内,任我逍遥。
  • 白狐之前生债

    白狐之前生债

    一个是拥有清冷的眸子的救命恩人,一个是还有歉疚之情的猎人,一个是参和着前世鲜血的断箭,一个是轮回册上无辜的表妹,因为一只狐狸的任性和执着,受尽了红尘辗转之苦,而狐狸又是否能逃脱灰飞烟灭的命运呢?
  • 天祈落雷

    天祈落雷

    联盟新秀因为亲姐们意外落入平行世界失去联系,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世界,她会干出什么事呢?(会慢慢补全简洁的,先凑合看吧)魔法世界,有点爽文既视感,
  • 什么都别说了

    什么都别说了

    在各种心情下的各种故事,写我,也不写我,写你,也不写你。
  • 树有专攻

    树有专攻

    一个温馨轻松的治愈小短篇。作为一棵树会怎样与人类相处,心中所思所想,实际所作所为的小幻想。文笔有限,灵感有限,希望能随着心意去写。
  • 控梦师笔录

    控梦师笔录

    梦,乃人意识下的第七灵觉。控梦,是对自我潜意识的最终控制,也是制约事物发展,控制其平衡的一个关键点。学会寻找并控制这个关键点,便可掌控整个大局,引导局势走向,决定事物最终发展结果。太公望后人,凭国之重器残片,悟出控梦之旷世绝技!大洋飘流,丛林历险,高山古迹,遍寻太公望神器残片!控梦神术,人心欲望纠葛,请君认清自己乃宇宙中微尘一粒,一切皆是空,唯灵台永清明。对本文有兴趣的读者,请点击收藏并每日推荐,以方便您的阅读。
  • 绝世倾城幻神公主

    绝世倾城幻神公主

    前世的背叛,重生为不受宠的小公主,控万兽,惊天剑,绝世乐,用毒更是一绝,用医啊,先交出宝贝!藐视天下,四大神兽围着她,可为何有一群妖孽缠着她,桃花朵朵开,神王也来凑热闹,看着温文尔雅,其实很腹黑,帮她掐掉一朵朵鲜嫩的美桃花。
  • 古董王

    古董王

    靠古董发家,靠古董出名,靠古董赢得身边美女如云。屌丝男突然拥有了金手指,开始了自己独特的捡宝之路。游荡在庞杂的良莠不齐的古玩市场中,赢它个罐满钵盈。
  • 医药市场营销与管理

    医药市场营销与管理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备医药专业知识、懂得市场营销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医药高职院校是培养医药行业专业人才的主渠道之一,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