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月过几天的时间,张子骏才终于到达落日城。因为是中午,加上归心似箭,所以也没在城中停留,而是直接回白头镇。
只用了一个时辰,在张子骏的轻功下,曾经车队走了几个时辰的路程变得如此短暂。
七年多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改变许多。张子骏走在白头镇的街头甚至还没遇见原先这条街上摆摊的人。
十几个衣着整齐的孩童正巧从张子骏旁跑过。有几岁的,也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不同,这是去学堂学习的学童。
按说,张子骏应该也是其中一员。而曾经一起在学堂的同学一个也没在其中,都各自去往学府学习或者因为家道中落而不得不提前准备生计。
快要到家门口,张子骏的速度反而慢了下来,也许这就是近乡情怯?纵使有着前世二十几年的记忆,但毕竟在张家生活了五年,还是在无微不至的关照下的五年。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谁是天生的恶人的。
张府正门前的两个石狮有人打理,也没出现什么变化。
两个护院带刀站在大开的门外聊天,张子骏隐约记得这两人叫张力,张虎。他们与张豹,张庄二人轮流看守大门。四人都是在张子骏出生前就进入张府的人,忠心耿耿。
“力叔、虎叔,我回来了!”张子骏本想装着路过再戏弄两位以前刁难过他,不让他出门的前辈。可走到门口,却没有忍住开口。
张力、张虎二人愣了片刻,才和印象中的那位调皮的二公子结合起来。
张子骏明显的看到了两人眼中的激动与欣喜,却装作七年前一般严肃认真。随后张力先去禀告家主,张宁。
张子骏清楚,这是两人拉不下面子,尽力保持的前辈形象。高兴的冲剩下的张虎点点头就朝内院走去。
院内的杂役、丫鬟也都喜形于色的朝他问好。张家人一向待下人好,二公子更是有啥好处都想着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产生好感。
加上李管家的严厉,充当着“恶人”的角色,下人们对张家的人自然会很尊敬,私下甚至流言蜚语都没传过。
刚走到父母所休息的院子外,却有一少年急匆匆的向张子骏跑去。速度不算慢,张子骏一眼看出他已经二流水准。年龄不好判断,不过应该十二岁左右。
在十二岁进入二流武者,天赋算中等偏上了。
权贵人家,从小打理身体,各种药浴等等。连张家都供应不到那种地步,只有在张大公子开始修行才准备了两份药浴,在关键的时候用的。
而张子骏因为五岁就离开了张家,并运气很好的加入了皇都学府,且被苏年所看中,药浴至少就使用了十几次。才在十三岁就达到了一流巅峰的水准。
没看错,一流巅峰。真以为张二公子在路上的两个月什么都没干么?
而普通人家,七岁开始练武。甚至家境贫寒的人家想习武,因为发育不太好,还要等到八九岁才可以。
所以一般用不起药浴的人能在三年达到二流武者,就已经是一等一的天赋了。
那少年终于到达张子骏面前,平复了呼吸才开口道:“二公子,小人叫张晓,是您的书童。”
张子骏记起来了,这张晓是张家以前捡的婴儿,刚过年不久,两人同岁,都是十三岁。而张家下人自然没条件使用药浴,天赋不错。至于书童,当初张子骏因为不想时刻有小屁孩跟随,所以没有答应。现在,能有人在旁伺候着自然最好,不过还要仔细观察下品性如何。
当下张子骏急着见母亲,也没和张晓多交谈,应了一声就朝院内走去。张晓没有资格进入。
刚进入客厅,也就是以往几人吃饭的地方,骆玲萍就从门外走来。没有说话,眼眶却红了,上下打量着:“我儿长大了啊!也英俊了许多,落日城王家嫡系有与你同龄少女,要不你们把亲给订了?”
本有点感动的张子骏瞬间无语。
张子骏前世古代普遍活得不久,也就是短命,所以早结婚。当然,多子多福这一观念也影响很大。而这个世界不知道因为能练武还是什么原因,活到八九岁才算高龄,一百多的也常有。但十六岁一般也是结婚的年龄。
张子骏连忙转移母亲的枪口道:“娘,大哥都二十了,还没结婚呢,我急什么。“
骆玲萍坐在上位故作悲伤状:“可怜啊,儿大不由娘啊。娘大哥一年前写信时也不让我与你爹做主,说什么有心上人了。你也是这样,你们两兄弟都有志向,也有那能力,我们管不了你们,但我和你爹就想抱个孙子啊。”
“娘,其实你和爹还年轻!还可以再给我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的。”这也是张子骏的真实想法,毕竟他和他大哥注定是会很少回家的。
“胡说什么呢,你爹在书房等你,你先去见见他吧。这几年他比我还念叨你们两兄弟。”
张子骏摸出一个发簪:“娘,这是孩儿从皇都给您买的礼物。那孩儿先退下了。”
书房外,李管家守着房门,笑颜道:“二公子好!”他自然也是知道张子骏的回归,下人关于主子的事要大多了解清楚,这是一个管家的基本修养。
这里的李管家已经不是张子骏离开时的那位,而是他的儿子,也就是张宁的书童李一。至于李一的父亲,则时刻陪在张子骏祖父张公则身旁。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权利交接。
张子骏与李一不熟悉,当初那时候,李一已经开始准备担当张家管家,在外面的张家商铺做事情。所以只是给以回答就进屋去了。
父子两人大眼瞪小眼的,却谁都不说话。
过了片刻,张子骏才打破沉默:“父亲,我回来了。”
“回来了就好,一路舟车劳顿,先下去休息吧。”张宁开始查账本了。
当初张宁确实很气愤小儿子的不告而别,但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且在书信中了解到他还过得很好,也就看开了。谁不希望望子成龙呢,即使代价是五岁的儿子离家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