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走开,我不签约。)
一轮明月悬挂在天上,抛洒下皎洁的月光,却让人心生寒意。
“快!快!快!”后悔穿少了衣服的小太郎催促道。
一阵阵持久而凄厉的狂风,刮地旁边的树林簌簌作响,盖住了小太郎的声音,却又听得真真切切。
“知道了……知道了……”其余的人冻得哆哆嗦嗦,但也加快了脚步,跟上了小太郎的步伐。
……
这天下午,机智的小太郎随便找了个借口,给他父亲说他要住在村里小伙伴的家里,以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他父亲倒也没有反对,这倒让原本已想好了很多借口的小太郎没有想到。
“把你的那身具足穿去,让其他人看看我们川中家的威风。”他顺便说到。
“知道了,父亲大人。”小太郎听到这句话,又惊又喜地离开了。
同样的,弥二郎等人也对他们的父母说要去小太郎家里玩儿。
他们的父母高兴的不得了,想到儿子如此有出息,竟然能巴结上武士,也是不加思考的同意了。
之后穿着黑色具足的小太郎返回村子里,把大家先聚集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准备好一些必要的物资便等待天空昏暗下来出发了。
“我们分成三队,一队官兵卫带领,去河上村,另一队弥二郎带领,去山上村进行工作。”在一阵嘱咐后,他们分成两队朝不同的方向离开。
……
“这也太冷了吧!”小太郎牙齿打着寒战,扭动起僵硬的身子,一脸痛苦地向前缓缓移动,心里不知后悔到哪去了:唉,早知道就不耍酷了,该死的老天冻死人呀!
裹着大衣的其他人也好不了哪去,都冻出了鼻涕,化成结晶掉落在地上。他们计划了这么久,竟还是算漏了夜间的温度!
不过金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金钱的诱惑,这点小事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走了一会,小太郎借着月光,依稀看到远处的房屋,估摸着目的地快要到达,便鼓励众人“加油!前方便是沟口村了!”
大家听到小太郎的话语,皆抬起头来,寻找着那个小山村的影子。看到沟口村已映入眼帘,他们也都长呼了一口气,活动活动手脚,准备起下一步的行动。
“就是这!”之前的那人此时悄悄来到一座看来还算不错的房屋前,小声地说到。
小太郎朝大家使了个眼色,示意大家可以开始行动。其余人立即心神领会,各自开始忙自己的工作。
“噗通!”一个粗心鬼脚下一软,居然摔倒在雪地上,发出了响声。
“不妙呀!”小太郎慌张的看着眼前的一幕,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
好在屋内没有传出什么声音,这倒让小太郎松了口气,擦了擦刚刚冒出的冷汗,匆匆忙忙的把他扶起来。
……
这屋的主人也是嚣张,竟把钱和粮食一并放在仓库里,白白让小太郎他们捡。这倒是便宜了原本只想偷一点小东西的众人。
好!既然你诚心诚意地请客,我们当然不能辜负你的心意了!
“快点,不然这屋的主人醒来就完了。”悠闲的小太郎蹲在地上招呼着众人。
“你自己还不是在看戏。”一个叫明五郎的人小声嘀咕道,不过加快了装大米的速度。
看着众人井然有序地进行自己的工作,用竹筐装粮食的装粮食,装钱的装钱。小太郎感觉十分的惬意,像是指挥作战的将军,指挥千军万马也不过如此!
“啊,舒服!”惬意过后自然就要放个屁,这样才能对得起他武士的身份嘛。
忽然,屋内似乎有响声传出,小太郎听在耳里,扑腾一下站起来,连忙挥手,让手忙脚乱的他们躲在仓库里。幸好竹筐还是放在仓库里的,要不然十有八九药丸。
他也不禁汗颜:不是吧,放个屁都能让人醒来。那我以后把放出的屁加工一番,岂不是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就这样想着竟也忘记躲到仓库去。
这时从屋里走出来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叔。当他看到一个武士赫然出现在他的眼前,一下子呆住,又揉了揉眼睛,仔细看清楚后立马恭敬地迎上去:“哎,大人。这么晚的找我有什么事呢,你肯定很累吧,外面多冷啊,进来坐坐吧。”
这个说话的人便是成屋拉吉,他在这个社会晃悠了几十年,什么屁事没见过,早都混成了人精。
如今他一看到这半夜三更的却有武士上门,就知道肯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虽说如此,但态度还是要有的。
“不用不用,你忙你的吧。”小太郎此时也十分紧张,唯恐自己的表现有了破绽。
这句话倒让他摸不着头脑,什么忙自己的,但仍然热情洋溢地说道:“想必是有什么急事一时想不起来,这样吧,先吃一顿饭,再慢慢的告诉我也不迟。”说着就要往仓库那里走。
“啊,不用不用。这次来主要是主公派下任务。鱼沼郡沟口村,成屋拉吉所领七十三贯,免年贡三分,领长枪足轻十人,弓四人,小旗持一人前往坂木城奉公。”小太郎脸不红,心不跳地随手编造一个理由,也不考虑一下这么做的后果
“啊?这可是冬天呀!”他为难地说,“而且这大晚上……”
“怎么?你要违抗主公的命令?”见到他有所怀疑,小太郎连忙提高音调,让他有所恐惧,不敢多问。
小太郎又说:“这是非常紧急的事情,希望大人能够按时完成!”说完,又以公务在身推辞,连忙起身离开。
等到成屋拉吉返回屋内后的半个多小时,躲在雪堆里的小太郎才从里面钻出来,抖落肩上的雪,又招呼着大家出来继续工作。
……
第二天一早,小太郎便兴冲冲地跑到放置竹筐的地方数钱。
“一贯,两贯,三贯……”心里美滋滋的小太郎用手敲打着发黄发亮的铜钱,津津有味地盘算此行的收获。
不记大米,算上弥二郎他们的成果,仅仅铜钱就有一百一十三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