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请问沙上教会是什么时候改名字并且换了地址的?”撒拉用不太熟练的韩语问,她这次特意报班学过韩语了,简练的日常生活用语,撒拉可以的,毕竟不能再被安安鄙视了不是?
“姐妹,教会是三年前才正式改名和搬过来的,听您的语气,您以前也来过我们教会吗?”弟兄心底略显惊喜的问。
“是的,十年前,我还是高神大学的留学生时,每个主日都在沙上教会做礼拜!”撒拉思量着怎样回答不至于太突兀。
“十年前吗?那真的是很长时间了。高神大学?十年前?”弟兄若有所思。
“准确来说是十三年前开始,一共三年,都在这里。”撒拉回答。
“十三年前!中国语礼拜部。或许我们见过?”弟兄开始想起了什么的问。
“是的,您当时在大礼堂的音控室负责所有礼拜的音箱设备等。我有一段时间每周需要过去那里借投影仪。真的非常感谢您当年的照拂。”撒拉慢慢的,克制的说。
“啊,是姐妹你呀!怪不得我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十年了呀!时间过得真快!这是您家孩子吗?真可爱!”弟兄对安安露出了一脸的慈祥。
“是的,我回国第二年就结婚了,然后有了她,她父亲和弟弟下周也会过来釜山。”撒拉略带羞涩的说,这种在他乡遇故知的感觉真好。
“真是恭喜姐妹了!这是非常美好的福分呀!”弟兄亲切的说,像一位邻家大哥哥。说话间,对面走来一个充满朝气又斯斯文文的半大不小男生,对弟兄一鞠躬,韩国长幼有序,儒家礼仪在这得到很好的传承。
撒拉正想着或许是教会青少年部的年轻人,随后男生就喊了弟兄一句,“父亲!”撒拉有一瞬惊住了,弟兄的孩子得有小五或小六的样子了。虚岁该有十二三岁。韩国算的是虚岁,小学的入学年龄时八岁,按虚岁这孩子得有十五六岁了。这样一推算,应该是撒拉还在釜山的时候就出生了,怎么会这样呢?撒拉明明记得那时的弟兄真的挺邋遢的,微微的颓气质,真的很难想象,那时的他居然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小孩。
弟兄已经让男孩跟撒拉打招呼了,韩国那种九十度鞠躬,使用长长的敬语的问候。男孩没有拘谨,也没有轻慢,是那种中规中矩的韩国式问候,果然。
撒拉赶紧也让安安叫叔叔和哥哥了,刚才自己和安安真是太失礼了,撒拉的尴尬症又要犯了。
他们父子又说了点什么,男孩就往玻璃花房那里走去了。
弟兄并没有觉得需要特别解释什么,就领着撒拉和妞妞继续往前了。来到一幢很有设计感的现代大楼前,跟撒拉的大师姐服侍的釜田教会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是方舟为设计灵感,而这里则是以钢琴为主型,算是和原来的主楼呼应了。
韩国教会向来会有迎接的人,一般是一些家庭主妇模样的姐妹,重要的日子会穿传统韩服,热情而自然,让人倍感亲切。另一边会有一整排穿着西装的叔叔伯伯模样的执事也在站立等候。当年,撒拉和小同学们最怵的一群人,因为见到他们就要弯很低的腰去问候,问题是,当快迟到的时候最尴尬,小跑着又要鞠躬问候,哎,这种事还是不要让安安知道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