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人手握利剪倒地身亡。董海川知老妇人不愿拖累自己和旁人,才壮烈自尽,不禁肃然起敬。他在李忠义墓旁,挖了一穴,将老妇人尸身安放其中,将土掩埋。然后将宝刀用布包好,背于身后,在李忠义墓前又深深鞠了三躬,然后朝南走去。
董海川朝南走了一月有余,才来到山东泰山脚下。这里群山雄踞,拔地隆起,气势磅礴。他还是初到此山,惊叹不已。难怪汉武帝曾赞叹道:“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汉代著名文人东方朔也曾著文称赞道:“盖将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微九河其线,委小七泽其杯,盈彼王屋、太行、终南、五民、岷、番、雁荡之秀,拔天台、会稽之奇。”
董海川寻中路上山,过王母池、红门宫,拾级而上,又过万仙楼、斗母宫,经柏洞、壶天阁、回马岭,便来到中天门。这中天门东靠中溪山,西倚凤凰岭;北望岱顶,云梯高悬,南天门遥遥在上;南眺汶河,流水如带。
董海川看得眼花缭乱,不禁心花怒放。从中天门往上走,山路趋向缓平。过了云步桥,便到了五松亭:传闻泰始皇当年登泰山时,曾在此处松树下避雨,因为松树“护驾”有功,被秦始皇封为“五大夫”。离此不远是对松山,那山双峰对峙,苍松重叠,乱云缥缈其间,风起松涛拍岸。从对松山到南天门的一段山路,是著名的泰山十八盘,盘道中间有一座升仙坊。
董海川走着走着,前面走来一位瘦和尚,双手抱臂,嘻嘻笑道:“你若通过此处,须与我比武。若赢我,便放你过去。”
董海川听了有点恼火,心想:这和尚真是无礼,光天化日之下,竟阻挡别人去路,应当教训教训他。想着,一招“猛虎掏心”,一拳朝那和尚打去。
那瘦和尚不慌不忙,运口气,鼓着嘴巴,“噗”的一声,嘴中扑出一道水柱,朝董海川喷来。董海川不知这是击水功,只觉得一股寒流袭来,包忙闪身,慢了一点,左肩已被击中,一阵酸痛,扭头一瞧,衣衫已经撕破,左肩头红了一片。他不禁倒退几步。
“师弟,休得无礼!”只听一声大喝,从上面石阶上又下来一位胖和尚。“还不快去担水,师父要骂你呢!”
瘦和尚吐吐舌头,做了个鬼脸,一溜烟似的朝上跑去了。胖和尚也尾随而去。
二人一前一后,疾步如飞。董海川整整衣衫,继续朝前登攀,见石阶上嵌有一双双脚印,他不禁称奇:这胖和尚真是好功力,莫非他们都是铁拐道人郭济元先生的弟子,看来我这番辛苦没有白费,拜师有望了。
越往上走,山路越陡峭,接近南天门时,回头一望,仿佛身在云霄之中,飘飘欲仙。他从摩空阁出来,穿过天街,过了碧霞祠,从唐摩崖往上走就到了泰山极顶,又名玉皇顶。只见山顶有一庙,金碧辉煌,门额书“玉皇庙”三字。
董海川暗喜心想可找到郭先生了,他下意识地摸摸“秋风落叶草”宝刀。这时那个瘦和尚正挑着水桶走出寺门,朝董海川做了一个鬼脸,旋风一般下山去了。
董海川跨出大门,走进大雄宝殿,殿内一片香烟缭绕,一位老法师身披火红袈裟,端坐佛像前。口中念念有词。
董海川正欲上前问话,那胖和尚从西厢房走了出来,问道:“你来这里有何事?”董海川急忙揖身道:“借问佛家,此处可有一位铁拐道人郭济先生?”
胖和尚上下打量他一番,说道:“郭先生来去无踪,云游天下,他从燕山来此栖身,几日前不辞而别,听说他又到河南开封去了。”说罢,不紧不慢地回东厢房去了。
董海川听了,如凉水浇头,大失所望。只得从原路下山,来到中天门,顺凤凰岭西行,经黄西河谷,过黑龙潭,来到一座寺院前。
董海川见天色已晚,便想进寺借宿。走近一瞧,只见山门上写着三个字:普照寺。走进寺门,看见一位老和尚正在练功,他身捷手快,蜿若游蛇,嗖嗖有声。一忽儿,他来一招“金鸡独立”,造型飘洒。董海川不禁叫好,仔细一瞧,宝刀已在和尚手中。
和尚将刀拔出刀鞘,飞步劈向旁边一株幼柏,只听“咔嚓”一声,幼柏拦腰而断。和尚又劈向旁边一座石碑,那石碑也被削去一角。盲和尚啧啧赞道:“好刀!好刀啊!”说着,又一个虎步,那刀又回到董海川身后,功夫干净利索。
董海川“扑通”跪地道:“弟子不远千里,拜访名师,请受弟子一拜!”
盲和尚听了,不耐烦地说:“我这功法是祖传秘方,家祖有训,此法不传外人!”说完,傲然入寺。
董海川一路靠卖艺为生,又辗转来到了河南开封,街上车水马龙,非常繁闹。
董海川看见街心有一个客店,便想进店住下再作打算。
店小二是个瘸子,身材短小。
董海川问:“此处还有地方住吗?”
店小二道:“客官随我来。”店小二引他来到后面一间客房,见屋内窗明几净,倒还利落。店小二给他打来洗脚水,又给他炕上换了新被褥。
董海川解下宝刀,一摸胸前,里面只有三个铜钱。他拿起宝刀,就要出门。
店小二慌忙上前拦道:“客官是不是嫌我这里不干净。”董海川道:“不是,我身上盘缠将尽,我到外面再耍几回武艺赚些钱来,再来住店。”
店小二忙道:“不妨,不妨,我不是钱串子,先住下再说。”说着,推董海川在椅上坐了。
董海川见他言辞恳切,也不再推辞,就住下了。
次日天蒙蒙亮,董海川被鸡啼声唤醒,店小二已把洗脸水和毛巾放下炕下。
董海川洗完脸,来到院里,乘兴耍了一回六合拳。正练得起劲儿,前房的店小二喊道:“开早饭喽!”
董海川用毛巾擦擦脸,来到前房。这里是个饭堂,饭堂里已有两人,靠东边屋角坐着一个胖和尚,正值初秋,他敞着胸怀,摇着一把大蒲扇。屋角西边坐着一个老道,鹤发童颜,又止微合,正在养神。门口老榆树下拴着一头小毛驴。
店小二来到胖和尚面前,打揖问道:“请问法师,您吃点什么?”
胖和尚打了个哈欠,说道:“来一斤狗肉包子。”
店小二赔笑道:“我这店里只有猪、牛、羊、驴肉包子,还没卖过狗肉包子。”
胖和尚道:“那好,来二两驴钱肉,一斤牛肉包子。”
店小二一扬毛巾,说声:“好喽!”又来到老道面前说道:“这位老道,您来点什么?”
老道摸摸鹤发,眨巴眨巴眼睛,便道:“我只想在这儿歇歇脚,一会儿就走,什么也不吃。”
店小二笑道:“您老尽管歇着,一文钱也不要,别把凳子磨破了就行。”说着又来到董海川面前。“壮士,您吃点什么?”
董海川要了半斤猪肉包子。
此时,住店的人们也陆续进来坐了。
这时,门外一阵环佩相撞之声,走进一位俊俏女子,她举止轻盈,款步来到一个座位坐下。胖和尚见那女子颇有姿色,嘴里一边嚼着包子,一边凑到那女子面前,叫道:“娘子,老夫陪你用早饭。”说着坐在女子旁边,动手动脚,那女子纹丝未动。
董海川一向打抱不平,见老和尚调戏妇女,心中不平,上前叫道:“休得无礼!”
胖和尚一听羞红了脸,一甩蒲扇站了起来:“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董海川道:“有本事通个姓名,我不打无名之辈!”
胖和尚听了呵呵笑道:“我乃山西平遥双林寺知觉和尚,你这毛头小子是何人?”
董海川正色道:“我是顺天府文安县朱家坞村。”
知觉笑道:“你先打我吧!”
董海川趋身上前,挥拳便打。知觉和尚用蒲扇左扑右晃,董海川拳拳落空。
知觉笑道:“你那拳头不顶用,还是拿个家伙打我吧!”
董海川刷地一声抽出“秋风落叶草”宝刀,但见寒光四射,众人齐声叫好。
知觉也怔了一怔。
董海川大喊一声:“看刀!”只听“咔嚓”一声,分明是对着和尚砍的,可是却把桌子劈去一角。
董海川转身去寻知觉,他正蹲在一张木凳上嘿嘿冷笑呢。董海川有点心慌,自知武功浅薄,欲退不得。
这时,知觉跃上桌面又飘然落地,全无声响。
知觉笑道:“后生,这下该瞧我的了,我要叫你瞎一只眼睛。”说着,伸出左手两指,朝董海川戳来。
这时,只听“哎哟”一声一声面团飞来塞住知觉左眼。知觉忙用手去扒糊在左眼上的面团,又有一团面塞住知觉右眼,知觉急忙扔掉蒲扇,用双手去扒糊住双眼的面团,谁知却扒不下来,他知遇到高手,唯恐吃亏,于是火急火燎,夺门而出。
扔面团的正是坐在一边养神的老道。他抖抖烟色道袍,正了正雪白云髻,朝那重孝女子唤了声:“翠珠,我们赶路罢。”走出门去,在那老榆树下解绳牵过毛驴,跃身骑上。
店内端坐的少女缓缓起身,她来到毛驴前,将缰绳牵在手。毛驴“得,得,得”渐渐远去。
原来老道和那女子是一路人。
莫非那老道就是铁拐道人郭济元?
董海川急忙奔出店门,可是老道和少女已无影无踪。
董海川扫兴回到店内,帮助店小二收拾了一番。他一摸怀内,银两所剩无几。于是带上宝刀来到相国寺前。他脱了青衫,摆个摊,朝众人打个揖首道:“有瘾您凑合着瞧,没瘾您站在一边助助威,练得不好,您甭给掏银子!”说罢,耍了一趟六合刀,把刀放下,又耍了一趟六合拳。
这时,从东边来了一位骑白鹿的和尚,着一身皂色僧服,腰间拎个大葫芦。他呵呵笑道:“这等武艺还有脸面在此卖弄,不如回家种地去!”
董海川听了,朝和尚打个揖道:“你若不服气,咱们比试比试。”
和尚听了,不慌不忙,解下大葫芦咕嘟嘟,喝了一大口,然后朝董海川一努嘴,“噗”的一声,一道水柱喷来。董海川知道这是击水功,急忙转身,那水柱喷到地上,竟出现一道水沟。
董海川心想:这和尚虽然年轻,还真有功夫,不如拜他为师。一抬头,那和尚骑着白鹿就要离去。
董海川叫道:“喂,和尚,你是哪个庙的?”
那和尚也不回头,只是吟道:“少年遁空,林中鹿鸣。寺烛明月,僧锁云重。”
董海川见那和尚不停下,扫兴而回。众人早已一哄而散。
董海川回到原处,低头一瞧,糟糕:“秋风落叶草”宝刀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