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绝不算好的消息
崇祯帝一下子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却又迅速克制住情绪,缓缓地坐了下去!
他面无表情吩咐道:“呈上来!”
王承恩大气都不敢喘,小跑过来,也不看周边重臣们的神色各异,小心翼翼把折子呈了上去,又小跑着离开了这座气氛极其压抑的养心殿!
折子内容并不多,甚至只有寥寥几句,但是字字触目惊心,令人胆寒!
“臣三边总督杨鹤拜上:甘肃巡抚梅之焕、总兵官率领甘肃镇军勤王,沿途赶路不停,军士不堪辱骂,聚众杀参将孙怀忠等,抢夺军饷,自行回返驻地,兹事体大,如何处理,请皇上定夺。”
崇祯帝简单看完,没什么言语,只是把折子递给首辅周延儒:“你们都传阅看看。”
良久!
待的所有人都看过之后,崇祯帝方才开口道:“剩余两件事再议,先议此事,都说说吧!”
此乃兵部之事,其他各部尚书自然不会越俎代庖!
好事轮不上,坏事跑不掉的兵部尚书梁廷栋梁大人,苦笑一声,差事不好干、队伍不好带啊,他起身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军士之所以哗变,乃是将官过于严酷所致,应问罪于带兵将领,至于大部分军士,臣以为,他们在杀了为首将官后,没有反叛,而是回到驻地,说明军士们只是被逼无奈,并不是真的要造反,应该迅速派重臣前往安抚,稳住军心才是,若是时间拖久了,迟则生变啊,甘肃镇军乃是剿匪主力之一,不可不防啊!”
他话音刚落,当下便有一名年近五旬的阁臣站起身来,正是阁臣吴宗达:“陛下,臣以为梁尚书此言差矣,军士哗变,擅自杀害领军将领,乃是军中大忌,绝不可姑息,否则此例一开,日后人人效仿,国朝永无宁日!”
怎么说呢,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如今陕西五省局势糜烂。这批军士不能轻易放弃,否则兵力捉襟见肘,但是也不能纵容,否则此例一开,影响太过恶劣!
其实说句良心话,此时崇祯帝的内阁阁臣及各部尚书,都算是有些能力的,不是史书中只知趋炎附势的奸佞小人,处理事情也是有章法的,纵观崇祯朝之成败,其实有能力的臣子还是很多的,只不过,皇帝本人做的太差了而已!
当然了,都是题外话!
皇帝是不会轻易表态的,得等到臣子们商量的差不多了皇帝才会盖棺定论,作出决策,否则皇帝亲自下场撕逼,还要不要体面了?
两个人,一个人要宽抚,一个人要从严,争执不下!
首辅周大人开口道:“既然如此,何不取个折中的法子,派遣重臣前往安抚,稳住军心,只诛首恶,所抢响银全部归还!”
首辅大人开口了,跟首辅大人争位子的次辅大人自然也要说几句,温体仁也起身说道:“陛下,臣只怕其中有蹊跷,无缘无故,军士为何哗变?若只是将官督促行军,也不至于聚众杀害将领,臣觉得当一边安抚,一边祥查才是!”
崇祯帝虽然内心忧虑,陕西叛乱一日比一日复杂,令他忧心不已,甚至有时候他想着亲自去看看,亲自去治理,把陕西等地形势缓和下来!但这注定不能如愿,满朝大臣就肯定不会同意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崇祯帝默默思索,良久答道:“诸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集思广益、查缺补漏才能解决事情,这样吧,大伴,把徐光启、洪承畴、孙传庭、王在晋都召来,今天在这把相关事宜都定下来!”
待的王承恩前去传旨,崇祯帝接着说道:“趁这会功夫,咱们议议之前说的第二件事,东江镇身处建奴腹地,沿海而立,背靠登莱,只要东江不失,就能极大牵制建奴,对我国朝十分重要,如今毛文龙既死,东江大帅不可空悬,诸位卿家有何人选?”
在坐诸人,说实话对于陛下抛出的这个事情,有点不明所以!
因为第一是朝臣普遍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
第二是在座的重臣们知兵事的没几个,并不懂东江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也就不当回事!
崇祯帝也是前日私下里召见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等将领奏对时,无意间提及东江诸事,也算是考校诸将,三位大将苦口婆心对着辽东堪舆图解释了好久,崇祯帝才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也暗暗告诉自己要多看看兵书了,不然容易闹出笑话!
不过一是一,二是二,皇帝问了出来,身为大臣,就有义务为皇帝分忧,不然就是不称职,这样的大臣是不能立足朝堂的,所以就是胡编乱造,也要说两句!
这还是兵部的事!
梁廷栋梁尚书还是逃不掉!
命苦的很!
“陛下,臣推荐东江副总兵陈继盛,此人原是毛文龙的心腹爱将,跟随毛文龙出生入死,英勇善战,在岛内威望甚高,且对朝庭也是忠心耿耿。”梁廷栋至少知道写东江镇的内幕,知道此事东江镇主事的是两个副将陈继盛和刘兴祚,东江地处偏远、朝廷鞭长莫及,不如就地提拔。
“陛下,臣举荐东江副将刘兴祚,此人原是建奴麾下,然而弃暗投明,一心报国,有勇有谋,熟悉建奴形势,乃是合适人选!”说话之人,乃是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吏部尚书王永光!
看官要问了,如此举荐,有无猫腻?
当然有!
梁廷栋与毛文龙颇有渊源,陈继盛乃是毛文龙亲信,自然爱屋及乌!
王永光之所以举荐刘兴祚,乃是因为与孙承宗乃是好友,而孙承宗与前登莱巡抚袁可立是至交好友!
袁可立与刘兴祚什么关系?
刘兴祚的从建奴归明就是袁可立一手策划的,可以说这是袁可立的一大亮眼政绩之一,所以袁可立之所以能坐稳登莱巡抚的位子,就是因为毛文龙、刘兴祚等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毛文龙、刘兴祚两人虽然不和,但都对袁可立言听计从!
足见如今赋闲在家的这位袁老大人是多么厉害的一个人物了!
温体仁也出班说道:“陛下,臣举荐前登莱巡抚袁可立,现任东江两位副将皆是他曾经的属下,有他在东江,东江必能上下一心,牵制建奴!”
首辅周延儒补充说道:“陛下,臣倒没什么合适人选,臣只是觉得袁可立大人如今已经古稀之年了,东江条件艰苦,他若去,恐怕会有不测,不如复起为登莱巡抚,在从两位东江副将中提拔一位任东江总兵,臣觉得切莫使二将分治,政令不一统,恐生变化!”
首辅意思再明显不过!
驳了次辅的举荐,婉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高的很!
果然两人斗的厉害!
崇祯帝所有所思:“袁可立如今年近七旬了,还能任事吗?”
“不妨一试?”
“那内阁遣人去问问,现今登莱巡抚何人?!”
“乃是孙元化,师从吏部尚书徐光启!”
听到师从徐光启,崇祯帝有了兴趣:“可懂火器?”
周延儒答道:“臣不知,何不问问徐尚书!”
崇祯帝冲着殿外喊道:“大伴,他们到了吗?”
殿外传来王承恩熟悉的声音:“回皇爷,已经在候着了!”
“让他们进来!”
“臣等叩见陛下!”
一应礼节完毕后,崇祯帝原本烦躁的心情略微好了几分,他还有心情打趣道:“孙爱卿,今日小定国怎么没带来?”
孙传庭苦笑一声:“陛下,那孩子自从上次来了之后,就打死不来了,臣也束手无策。”
“你告诉他,朕答应他等他长大了让他带兵去打匪寇,看看他还来不来。”
“这样的话,那他肯定会来的!”
崇祯复又对徐光启说道:“徐爱卿,你有个弟子任登莱巡抚,他可通火器?”
一瞬间,徐光启就知道陛下说的是谁,乃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孙元化,这孩子拜在自己门下,别的不学,独独对火器感兴趣,研究火枪火炮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回陛下,青出于蓝!”
“哦,那朕倒是要见一见!内阁拟旨,召来见朕!”
打趣完了,自然要谈正事,崇祯帝也收敛了神色,把三边总督杨鹤的折子递给陕西四人组看。
看到皇帝神色的变化,陕西四人组自然知道分寸,纷纷正襟危坐,浏览着奏折!
“陛下,臣请立即奔赴甘肃,臣定能安抚住甘肃镇军!”还没正式上任为五省布政使的孙传庭看到折子后,立即就出班说道:“陛下,如今既然臣为五省布政使,这就是臣分内之事,臣定当处理妥当。”
这就是能干事的臣子,有责任有担当!
不管今后如何,反正现在崇祯帝是越看孙传庭越觉得顺眼!
其他三人也纷纷请赴陕西,早日平定兵乱!
见此情景,崇祯帝烦躁的心情一扫而光,对于将来陕西的乱局平定也更有信心,有这几个臣子在,定能马到成功!
崇祯帝站起身来,其余诸臣也纷纷起身,帝王严肃道:“事急从权,令徐光启、洪承畴、王在晋、孙传庭四人明日随勇卫营亲军一起赶赴陕西,朝廷各司各尽其职,勇卫营整军备战,国库立即拨银,着孙传庭彻查甘肃镇军哗变一事,涉案人等一律革职查办。
总之一句话,明日于勇卫营教武场整军出征,朕亲临,为各位送行,在此之前,所有出征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不容有失!
崇祯帝缓缓走到诸位臣子中间:“诸位爱卿,国朝危难,百姓凄惨,卿等当勠力同心,共匡社稷!”
在场所有人齐齐跪地:“臣等谨遵圣谕,尽忠职守,以报国恩!”
风起了!
天变了!
他们来了!
正所谓
君臣一心
则天下大事
无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