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12500000026

第26章 论当代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亮点。特别是20世纪末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创新的高潮,在当前技术创新势头依然强劲,快速的技术进步,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一、生产技术的三次大飞跃

技术创新有着两种形式:渐进性的创新与飞跃性的创新。大体地说,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一时间段落,技术层面上会表现出一种渐进性的变化,其性质是原有技术属性的完善,属于量变;随着历史跨入新的时期,随着技术领域量变的不断积累,在某一时段会有与原有技术在性质上不相同的新技术的出现,这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渐进性的变化就转化为飞跃性的变化。蒸汽机的取代水力磨,此后电动机、喷气动力机等的发明和使用,是动力机技术发展中的质变;从石油到核能,是能源技术发展的质变;从一般化工,到高分子化工,再到当代的原子合成,是原材料技术发展的质变;由选种到现代人工育种,再到生物基因工程,体现了种子技术发展中的质变。可见技术的发展总是由渐进的量变转化为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渐进的量变,再进至更高一级的质变,如此周而复始、不停顿地进行。

技术创新的量变到质变,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我们可以把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物质生产领域由手工技术到机器技术的转变,作为近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第一次重大生产技术质变。这一技术大变革起源于16世纪以来西欧工场手工业中手工具体系内渐进的技术创新,200多年来的技术量变,孕育和演化出18世纪末的蒸汽革命,这一革命在数十年间就实现了西欧和北美社会经济的物质基础由手工技术向机器技术的转换。工业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步伐大大加快。

19世纪中叶,出现了火车、铁道、轮船等新的交通工具,19世纪末叶电力和电动机的发明,创造出崭新的电力技术,推动了机器体系的发展、完善和工业物质技术的升级,这是近代世界第二次工业技术的大变革。

19世纪末叶德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和20世纪2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创的流水线、标准化大生产——可以称为技术密集性生产——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鲜明体现。

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了以信息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轴的技术创新高潮,我们称之为第三次生产技术变革,这场生产技术创新,无论在创新技术的品质、技术被生产使用的规模、技术创新的速度等等方面,都是过去两次技术创新所不可比拟的,是一场生产技术的特大飞跃。

二、当代技术创新的特征

当代技术创新具有下述特点:(1)高科技含量的创新。当代技术创新表现为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高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包括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等在内,是一个“高技术群”。高技术不同于传统工业技术,它是以20世纪的自然科学新发展为基础的技术,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等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创新,它把以牛顿力学为标志的古典自然科学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一科学基础理论大突破,催生了众多的新应用技术理论,而当代的高技术就是上述科学新发展,或当代新兴科学结出的硕果。因此,高技术是体现人类最新科学知识的技术,简称高科学含量技术。

由于当代新兴科学,是对蕴含着最强大自然力的微观或宇观的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揭示,高科学含量技术也就是有效利用了最强大自然力的技术。正由于此,高技术能创造出产品的高使用价值,能大幅度地、甚至幂级式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能节约自然物质耗费,从而,能适应高品质的、持续的、快速的现代大生产的要求。可见,高技术的出现,不是物质生产技术的一般升级,而是传统工业技术的重大质变。(2)全面的技术创新。机器是包括发动机、传动机、工作机在内的体系,现代工业技术更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体系内的各种物质技术是互相关联和互相耦合的,某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出现后,会带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因而,技术创新从来不是某一技术单方面的发展,而更多表现为:以某一核心技术创新为主轴,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这种技术创新中的互相带动,在当代高技术创新中表现得十分鲜明,呈现出:多品种、多门类的高新技术并进,即全方位的技术创新。

高技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关联性,某一项技术创新会迅速引发另一项技术创新,呈现出高技术的强联动效应。如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引起信息软件、信息网络传输技术以及信息搜索技术等的产生和发展,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家用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以及手机和音乐播放机等等一系列创新。多种技术的创新联动是当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信息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在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等领域,多种技术的强联动效应也都有鲜明地表现。

在当前,技术创新联动,还表现在多门类高技术的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上。信息技术是当代关键的高技术,它已成为当代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被普遍使用于其他高技术领域,它在与异质技术结合中共生和创造出新的高技术门类。如像计算机技术被使用于生物分子以及物质分子研发中,正在生长、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生物工程技术和新物质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被使用于控制核子互撞和聚合,生成和创造出当代核技术。计算机技术被使用于调控航天器的运行,促进和催生出当代宇航技术。另一方面,我们看见,生物基因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创新,使生物分子计算机得以产生,由此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可见,正是当代高技术具有的内在高关联性及其强联动效应,使某一高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向其他领域扩散,形成全方位高技术创新。此外,高技术还具有强渗透性和高亲合力,它会向传统工业和服务领域——以及管理和精神生产领域——渗透,与高低不等的各类别技术相结合,促使其完善和升级。

(3)不断的技术创新。不断的技术创新是高技术创新的特征。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带有间歇性,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即众多企业进行固定设备的更新,通常开始于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即使在经济扩张阶段,许多企业往往依靠增加劳动力,在原有技术基础上扩产,即实行的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形式。因而,技术表现出较长的生命周期。而在高技术发展时代,则出现了不断的技术创新。人们可以看见,企业刚刚研发出和使用于生产的新技术,很快地为新一轮研发成果所取代,呈现出一种始发的技术创新,继之以后续的技术创新的不断的技术创新流。有关信息技术创新的摩尔定律,即芯片晶体数量与运算速度在一年半时间提高一倍,正是高技术领域不断的技术创新的生动的表述。不断的技术创新,在性质上是属于量变,但量变的积累会孕育出局部质变甚至根本质变。而且,不断的技术创新意味着技术快速进步,这种技术快速进步和高技术的强联动效应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技术因子群内部众多技术因子之间的十分强劲的互相促进机制,由此使新技术指数式的增长。表示不同部类技术因子间的互促。在高技术经济时代,形成了一种先前人类技术发展史中所未曾有过的、强劲的技术因子群内在互促机制,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内生的技术创新力,人们称之为“技术爆炸”。其表现是技术创新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发展,既是多门类高技术的创新并进,又是各项具体技术性能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当代世界出现的技术特大飞跃,正是这种高技术因子群固有的强劲的互促机制和内生技术创新力的表现。

三、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和企业生产模式的转换

技术因子之间的互相促进,不是自然而然的实现,而是立足于和依托于一定的经济机制。现实的技术创新从来是创新者——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现代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大生产活动。它表现为:企业通过购得的或自行研发的新技术,革新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创造出品质更优的新产品。现代典型的技术创新,表现为企业自主创新。也就是:企业自行进行独创性技术研发,——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然后将研发成果用于革新生产技术和方法,创造出优质产品。工业经济的初始时期,企业是物质生产的主体。由于实行机器大生产,工厂有了机械师和技工,他们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维修,而不是技术研发。在社会上有大量过剩劳动力存在和国内与国外市场不断开拓的条件下,企业扩大再生产通常是依靠增加劳动力。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革新时,通常是通过向外购买新设备,因而初始期的工业企业的生产表现出单一的物质生产性质,大多数企业不进行自主技术研发。在这一时期,和工业革命前一样,科技研发主要是由教授或拥有科学偏好的士绅,在大学或私人实验室中进行和完成的。这种早期的技术研发多半是由个人的兴趣所推动,是一种非盈利性的科学活动。随着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工业的发展,企业物质生产技术体系复杂化,特别是在产品过剩和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技术革新成为提升竞争力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大企业开始进行自主的应用技术的研发。

19世纪末德国的克鲁伯、蒂森、西门子等等大企业率先建立了内部实验室,从事于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技术研发。

20世纪强劲发展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技术研发活动在企业内大规模的开展,以及研发活动和物质生产活动更密切的结合。在20世纪末高技术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成为第一生产要素,高技术企业通过自身的新技术的不断研发来革新物质技术条件和生产活动,进行产品创新,由此赢得市场和增大效益。

当代众多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不仅从事物质生产,而且要从事技术开发,这种研发成果不只是作为技术储备,供企业未来使用,而是很大程度上要投入当前生产,来实现不间断的物质手段的革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当代创新型企业,先行的技术研发是和后续的物质生产相衔接,不断转化为新的物质生产手段和新的产品,而科学知识生产性的技术研发也就成为企业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科学劳动也就成为生产劳动的一种具体形式。当代企业进行的生产,始发于技术研发活动,后者完成于新技术的创造和成熟,继起是新技术的投产使用,完成于优质产品的创造。这是一种科技研发与成果投产使用的相衔接和科技知识生产与物质生产相一体的现代化大生产模式和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实行技术研发与物质生产相结合,是20世纪末叶高技术经济发展条件下企业内在的需要。(1)高技术经济中,企业为获取垄断利润而追求由自身独占的新技术,而不是市场可购买,从而任何人都能获得的技术,为此企业必须自己从事技术研发。

(2)信息时代,技术知识流动性增强,同类新技术很快会为竞争对手掌握。激烈的技术竞争,强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

(3)新技术的生命周期短,为适应技术更新和技术储备的需要,企业必须进行持续的技术开发。

(4)外购的技术专利往往不能与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和商业模式相适应,也为了节约购买专利权的支出,企业需要进行自主的技术研发。

高技术经济发展时代,企业不仅需要进行自主技术创新,而且,由于高技术企业的高盈利、高增长的性质,特别是由于企业拥有强势科技知识资产——主要是科技尖子团队——,因而,企业拥有进行自主技术创新的经济实力和智力基础,特别是像IBM、微软这样的创新型大公司,成为许多重大技术发明的策源地。

当代一些高技术企业不承担物质生产职能,只是从事专业化的技术开发,如像接受合同研发任务,进行技术研发项目的承包、承担技术咨询,转让新技术专利权。发达国家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人们称之为硅谷——涌现的大量的技术公司,大多数只有数十名或上百名研发人员。如像美国众多的中小生物技术公司,它们的任务是进行生物技术新药物开发和出售专利,而不从事制药,这是专门从事商品性科技知识生产的企业。在当代,不仅如马克思所说,“发明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而且成为特殊的企业。这些科技公司,技术研发已成为企业的主业,由于它能依靠知识生产中专业化分工的优势——拥有熟练的人才团队以及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等——,特别是依靠科技尖子的研发能力,也由于依靠现代企业制度——包括科技股权制——的激励科技劳动的机制,这些中小企业也具有强劲的知识生产和创新能力,它们成为当代许多重要技术知识的研发者和新技术知识的提供者。总之,在当代世界,在高技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将技术研发与物质生产相结合的企业组织模式。我们把上述企业称为自主技术创新型企业。当代世界出现了众多企业由单纯物质生产型转向自主技术创新型的转型,这是一场在高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产生的意义重大的微观生产模式的重塑。它使科技活动直接并入企业活动之中,拓宽了企业生产的内涵,推动了企业制度和机制的创新,从而使企业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更加适应于技术创新和向研发成果生产力转化的要求。自主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大量出现表明:在当代,企业不仅是物质生产的主体,也是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投产使用的主体。归结起来,在当代世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经济载体,是技术发明的最主要的策源地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

四、当代技术创新所依托的体制与机制

本文中我们将技术创新一词的含义规定为:以新技术研发为起点,继之以物质生产手段及生产方法创新,最终完成于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的创造的过程。不能将现实的技术创新,等同于实验室中的技术研发。实验室内的技术研发完成于新技术的成熟,现实的技术创新则包括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在生产中的使用和财富的创造。实验室的技术研发,可以是以获得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的纯科学活动;现实的技术创新,无论是技术研发活动和新技术的投产、使用活动都是一种经济实践,是作为经济活动的物质生产与科技研发。因而,技术研发和创新的状况,不仅仅与研发者的创新能力与智慧等精神品质相关,而且与主体进行创新活动体现的生产关系和经济机制密切相关。技术研发与创新,从来是在特定的制度结构与经济机制下实现的。如同只有形成了适应于生产力性质的、完善的生产关系才能有生产力的顺利的发展一样,只有形成了适应于技术性质和有利于这种性质的技术的开发和使用的完善的生产关系,才能有生产中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创新。在前资本主义的农业经济时代,生产中技术变革和进步十分缓慢,劳动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不少新发明,但由于缺乏促进技术进步的制度结构和经济机制而被搁置。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大大加快,并在20世纪末以来出现了快速技术创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形成和依靠了促进技术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在当代条件下,要形成快速、全面的技术创新,必需依靠市场力量、发挥政府功能。也就是:要构建现代市场性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这一体制构架可以归结为:

将技术研发成果直接作为商品或作为最终商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将技术研发活动作为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生产劳动;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将市场作为技术创新的导向,将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市场、信贷与资本市场等作为技术创新的必要制度支撑;与此同时,发挥政府的功能,搞好基础性科学研究、技术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生产。

1.技术研发商品化与技术发展的利益驱动促进技术创新的现代体制与机制的核心是技术研发活动的商品化。也就是说:要把技术发明——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作为供市场转让的专利商品来生产。传统的企业技术创新是技术成果的自研自用,技术研发的成果是作为企业自身进行生产技术创新和作为商品的产品创新的手段。尽管在这里,自产自用的新发明不是商品,但却是企业生产高技术含量“商品的组成部分”。因而,研究发明劳动就成为商品生产劳动,这一智力劳动也会物化为新发明的价值,并且转移到最终产品价值之中,成为最终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研发劳动创造出具有高技术含量、带有垄断性的商品,这种高技术商品在市场交换中不仅实现内在价值,而且还会获得超额利润。自研自用的传统技术创新是一种封闭式技术创新。这种创新模式的缺陷是:企业为保持其对新技术的垄断而将未被生产使用的技术“搁置”,为此,企业要承担高昂的科技开发费用和冒新技术失效的风险。当代不少企业实行开放式创新。在高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研发的科技新成果越发众多,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新发明与企业原有商业模式的矛盾,使许多新发明不能投产使用而被“搁置”。新发明不能在企业内进行转化(为生产力),也就是用于科技研发的资本价值难以流转和实现,研发资本投入与资本价值实现的矛盾就成为实行封闭式创新的企业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企业实行开放式创新,即将不自用的研发成果向外转让,在市场交换中研发成果就成为商品。技术研发的商品化,不仅减少了技术研发成果被“搁置”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通过出售研发、知识产品,开辟了企业创造收入的新源泉。至于那些众多的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中小公司以及个人独立的研发活动,更是立足于知识技术商品(专利)的生产和交换。可见,高技术经济时代,出现了包括企业、研究机构、个人等多样主体开展的社会化的科技研发,这种社会化研发活动固有的研发者与使用者间、研发者相互之间,以及使用者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主要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和机制之上。

2.商品关系的引入,重构了研发领域的生产关系,形成了有利促进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机制(1)增强了技术研发的激励机制。由于实行知识产权制度,科技成果成为商品,科技劳动有了价值性,在科技商品市场交换机制下,企业和科技人员均能从研发和创新中获得经济利益,从而技术研发活动有了经济利益的驱动。

(2)形成了技术研发中的竞争机制。科技成果作为商品和在市场交换,必然形成研发活动中的竞争,为了争取订单和提高新技术专利的转让费用,技术研发者和专利提供者就必需使研发成果质优价廉和加快研发过程。市场竞争所固有的优胜劣汰的机制,就成为一种压力,促使技术研发主体不断加强研发手段和实验设施,聚集研究人才,搞好市场调查,选好技术研发方向形成自身的专门化的技术研发优势,提高研发效率。竞争机制不仅促进开放式自主技术创新,也推动自研自用的企业改进研发工作,使新技术适应于企业自身需要和降低研发费用,否则企业宁可放弃自行研发而实行向外购买技术。研究课题招标的竞争,还有力地促进大学和研究机构增大研发力量,提升科研水平。总之,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力地促进了研发活动的开展和的质量提高。

(3)形成研发的市场导向机制。在实行科技产品商品化条件下,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要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这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研究方向,选择研发项目,搞好研究规划和研发活动的组织,提高研发效率,千方百计使研究成果实应于买方的需要。即使是“自研自用”的技术研发,新发明是作为创造出供市场销售的最终商品的手段,这样的研发也体现了市场导向的性质。科技研发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这种科学活动会受到研发者个人的兴趣、爱好的影响。往往会有一些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但是却缺乏生产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这样的技术发明只能保持在样品形态,而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这种科技开发与现实生产的脱节现象,在传统的以国家的院所、大学为主体的科技体制下表现得十分鲜明。在企业成为技术研发主体的情况下,实行市场导向的研发,就能减少研发活动与现实经济需要的脱节,提升研发的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特别是在进行大规模的自主创新的当代,企业要冒博弈性的技术研发的投资风险,因而企业更要自觉地搞好研发的市场导向。市场导向的研发旨在提供具有直接的商业价值或潜在商业价值的研发成果,它们是可投产使用的成熟的新技术,或者是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在某种商业模式下投产使用的新技术,而不是那种只具有科学价值,但不具有现实经济应用性的技术。实行市场导向的研发,尽管带有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急功进利的性质,从而有其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企业自主的技术研发固有的特征。第一,实行市场导向使技术研发面向现实生产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为众多企业迫切需要的新技术手段或为群众所需要的新消费品被开发出来;

这些新技术产品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拉动技术进一步创新和升级。上述→→→……的不断的反复,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的市场路径。20世纪IBM公司,由商用算术计算器——军用计算机——商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的技术演进,主要体现了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路径。这里体现了市场的引导和推动技术研发,沿着现实生产发展需要和消费者需要的大方向开展的功能。第二,实行市场导向使众多主体从事的分散性的、独立的研发活动,得以适应于各类企业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在微观上,由于研发成果在企业内的“搁置”的减少,有利于节约研发成本,能促使研发活动的持续和扩大,特别是具有商业价值的重要自主技术创新成果的取得,使企业获得超额盈利,它为企业进一步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创造了经济基础。当代世界著名大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如IBM、英特尔、微软等,可以说无一不是由于其适销对路,抢得市场先机的技术研发而获得成功的。实行市场导向,在宏观上,意味着尽可能多的科学、技术研发成果得以在生产中使用,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意味着市场的科技资源有效配置功能的得到发挥和技术创新总过程中固有的“转化障碍”——由知识产品向经济产品转化——得到缓解。(4)发展了保障和支撑商品性研发的产权与金融制度。技术研发是一种科学活动,新发明原品是新科技知识——以某种科技原理为基础的技术构想,包括设计、各种技术参数与运行公式。实行技术研发商品化,就是赋与这种技术知识产品生产者以财产权。因为实行技术成果以商品形式交换,买卖双方“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为商品的代表即商品所有者而存在。为了维护现实生活中很早就存在的技术知识的商品交换关系,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国家,很早就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这一制度规范了技术专利和知识商品的交易秩序,防止了“外部性”强的知识财产权被“侵蚀”,维护了科技创新者权益。知识产权制度为企业以及其他主体开展商品性技术研发活动提供了法制保障。发达、完备和硬化的知识产权制度,更是当代全面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前提。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信用经济。发达的商品性技术研发离不开银行信贷以及资本市场的力量。发达国家业已形成的发达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信贷、投资基金、风险资本、二板市场等等,为当代高技术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撑。特别是风险资本的运行——投入与退出——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技术发明的成熟化和商业化,成为推进高技术创新的不可缺少的金融引擎。现代商品性技术研发和创新体制与机制,还包括政府在引导、支撑和推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3.市场经济从来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和世纪末叶技术创新高潮的出现,除了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市场力量而外,还依靠了政府的力量。亚洲新兴国家,特别是1997年以来韩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有赖于政府功能的有效发挥。(1)知识产权、科技股权、风险资本,以及二板市场运行等等制度的形成,在科技、知识产品生产和交换中防止垄断,保持和维护竞争机制,这些体制结构不可能由市场主体自发的契约蒂结行为而产生,而需要发挥政府的经济、法律制度建设功能,在当代,有效发挥政府立足于经济规律的制度构建和维护功能,即时地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将有力地促进自主的技术创新。

(2)技术创新之源是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20世纪末叶涌现出的众多的应用技术创新,是以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等为标志的科学新发现为理论基础。基础科学研究是非市场性的精神活动,从来是由大学、科研机构来独立进行,这项活动的开展需要发挥政府的职能,要依靠财政力量,将科学基础理论研发作为公共产品来进行生产和向社会提供。

20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政府不断增强对研发的投入,支持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美国成为20世纪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技术科学创新成果最多的国家。科学知识的优势,支撑和启动了6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使美国由此摆脱了在消费电子、汽车等产业方面一度落后于日本的不利局面,出现了1991-2001年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的十年经济稳定增长。

20世纪末美国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经历,表明了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在促进现实经济中的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又表明了政府在组织和支持科学活动、壮大技术创新的科学泉源中的重要功能。

(3)关键技术

,特别是决定技术新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往往是一个多种相关联技术组成的技术群,它的研究和开发,需要有庞大的资金投入、大规模研发团队,以及科技活动的社会协作。而且,重大关键技术发明获得后,还需要进行形成和增大商业价值的再开发,这一再开发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样的关键技术的创造,市场是失灵的,需要借助政府力量,将其作为推进技术进步的基础设施即作为公共产品来进行研发。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政府主导的前期电子计算机技术研发,再进至依靠市场力量的商用计算机技术→家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后期发展,关键航天技术如远程航天技术、登月技术等的研发更主要是依靠政府力量。此外,战略性国防手段,公共环保技术,基础公共医卫产品等等,也属于社会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特殊公共产品,其研发和生产也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对于战略性、关键性技术和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政府制定包括研发方向、重大课题、研发活动组织、进度等在内的规划,主要由大学或国家研究机构来进行研发,一些基础设施性质的技术品的生产,还要由政府直接从事或组织实施。总之,基于科学、技术知识创新的精神活动的特点,基于关键性、基础性技术品的公共产品的性质,为了形成快速的技术创新,要求有效地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组织等等方面的职能。即使是宣扬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当前实际上都在采取措施,加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发展中国家为了能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更加需要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的职能。

综上所述,技术研发的商品生产与交换体制,以及市场竞争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以及支撑与促进技术研发与投产的金融制度,以及政府促进科技创新的职能等等,组成了现代商品性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通过体制创新和上述体制和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就能激活现代技术结构中内在的互生互促效应,加强技术发明向现实生产的“转化”力,实现强劲而快速的技术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军事技术——如飞机、收音机、雷达,电子计算机等的研发的支持和直接组织了关键性军事技术品,如大型计算机,原子弹等的研发和生产。上述国防产品研制所依赖的基础理论是从欧洲移植过来,或者是依靠来自欧洲的科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开始认识到基础理论滞后对技术创新的制约。美国科技研究发展局局长温尼瓦·布什,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报告中指出了“在基础科学方面依赖别人的国家,不管它的机械技术水平如何,其工业发展速度必然慢于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无法获得有力的竞争地位。”美国政府设有科技委员会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布什政府设置科学顾问,其地位相当于付国务卿。美国研发事业的资金中的政府投入,1930年为2.48亿美元,占总投入的6.9%;1940年为6.14亿美元,占总投入20%。1955年为1797亿美元,占总投入56.7%;1960年为39185亿美元,占总投入64.5%,1985年为48022亿美元,占总投入47.1%。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基础研究是在大学中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学基础研究获得的政府资金不断增大。可以说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际上开始了政府力量大力介入和支撑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发。用经济学语言是:政府主导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公共产品的生产。依靠自然科学公共产品生产,加上依靠非盈利科研机构(包括大学)和企业的力量进行的研发,这一科技知识研发体系,就能缓解和克服基础科学知识生产中的市场失灵。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的快速发展,与政府推动的科技公共产品生产的体制和机制的形成密切相关。实践表明,实行应用技术研发商品化的同时,构建起依靠政府力量的基础科学知识的公共产品生产,能形成适应于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技术知识创新体系。

五、技术发展最优路径的形成

我们把技术发展最优路径规定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段内,例如在二三十年内,实现技术进步最迅速,技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道路和方法。对技术发展最优路径这一论题,不应只是将其视为是技术经济学的一项研究内容,在科技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和高技术促使生产力飞跃式发展的当代,这一论题是政治经济学应该加以研究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要实现技术的最迅速发展,须遵循以下规律:

(1)必须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技术发展规律的本质在于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技术固有的相互生成和互促效应,后者表现在:同一类别技术内在的技术衍生与促进,即A1→A2……Az;不同类别技术之间的相互生成,即A1→B2→C3……,或B1→A2→C3.任何一项现实的技术的发展进程,都体现了以上两种技术促进机制的作用,而社会的物质技术体系的演化和发展,也就是多样技术因子的交相促进的结果。

A1a→A2a→A3a……Aza表示同一技术类别的内在衍生关系,即技术升级。

1a、2a、3a、za等表示同一技术衍生次数。A1a→A2b、A1b→B2a、A1c→B2b,以及C3a→A3c……等等,表示不同技术品类间的相互促进。图一中黑线表示具有内在关联性、有衍生或相互促进可能性的技术。

社会的已研发和使用的是一个由ABC……等多种技术因子组成的结构或体系。各种技术因子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社会技术结构是一个庞大的、由有内在关联性的技术因子组成的网络。一些技术因子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性,它表现为技术的衍生或互促功能。

增大社会技术因子群,发挥相关联技术的衍生和互促功能,就能实现快速的技术进步。

(2)必须利用关键技术的强衍生和强互促效应。社会现有技术因子群中的一般的交相作用是经常发生的,这种交相促进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段内实现渐进的技术进步。如16世纪以来西欧工场手工业发展中以手工工具为主干的、包括原材料等等要素的交相促进就已经开始发生,并体现在此后2百年间手工工具的专门化,专业工人的技艺等的缓慢进步上。技术的量变的积累,最终会导致技术质变,后者开始于某一关键技术突破性的发展,它带来强劲的技术直系衍生和相互促进效应,并引起快速的技术升级。

18世纪末的蒸汽发动机的发明,实现了作为近代工业化关键技术的动力机的质变,带动了包括传动机、工作机以及生产工艺等等一系列技术的新变革,由此在数十年间实现了社会经济由手工技术向工业技术的升级。19世纪末电力的发明引起电力技术和机械技术全面的发展,促进了工业技术的又一次升级。

20世纪末开始的高技术时代,关键技术的衍生力和相互促进力进一步增强。作为重大关键技术的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引发了当代多门类高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传统工业技术的升级,这一切体现了关键技术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功能。

技术的衍生和互相促进功能是普遍存在的,众多技术因子的交相促进,推动了社会技术结构的演化、发展;一些技术拥有强衍生力和互促力,即强带动作用。图中A1c→B2a→C3a→A3c……→A100c是一条最长的技术促进与衍生路线,表明A1c有着强内在衍生力和强相互促进力,后者表现于A100c,B80a C80a,即A1c对B2a C3a A3a等技术的促进,引起这些技术的更多次的升级。这种拥有强内在衍生力和互促力的技术就是关键技术。在一定时段内对全面技术进步有最强大促进力的关键技术,即战略性技术,如果人们能寻找和取得战略性技术的突破,并且充分发挥它的促进功能,就能实现技术的快速进步。(3)必须遵循技术发展的经济规律。当代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商品性技术创新。企业从事的技术研发体现的是商品生产关系,研发成果表现为高技术含量商品或生产高技术含量商品的手段,因此,新发明的创造及其投产使用要从属于价值规律的要求。更具体地说,新技术品(发明)必须具有商业价值,能给开发者和生产者带来经济效益。如果新发明不具有商业价值,即使有再先进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效果,也不可能被企业采用,转化为经济的生产。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成为现实的技术发展不只是要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还要遵循商品经济的规律,要走一条技术发展的市场路径。就计算机技术来说,经历了由单晶硅技术→晶体管制作(电路刻录等)技术→计算机集成技术→大型电子计算机研制这一系列阶梯,体现计算机技术发展规律的这一初始的研发活动,由于缺乏商业价值,只能依靠非市场机制,在大学或国家实验室中进行。美国最早的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是由国防部支持和组织的。

20世纪40年代大型计算机技术的突破,有如触媒一样,启动了此后计算机技术创新的商业化进程:国防计算机技术→商用计算机技术→个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正是这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市场路径,实现了20世纪末的声势浩大和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当代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表明:要形成经济生活中现实的技术创新,创新主体既需要适应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还需要适应经济规律的要求。如果人们能构建起某种使二者有机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就能实现技术发展最优化:以更少的社会成本获得最大的技术进步和最大经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单纯市场路径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需要发挥政府的职能,来进行引导和加以校正,从而使技术创新适应于客观规律的要求。美国研发费用中政府投入的比重20世纪30年代在20%以下,40年代急剧提升,50年代占50%以上。政府支持和促进的计算机技术,推动了60年代以IBM公司为首的商用计算机的研发和生产。1960年IBM公司对计算机研发的投资达70亿美元,70年代以来IBM、英特尔等公司开始了个人计算机的研发,1981年IBM开始批量生产个人计算机,由此推动了个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市场发展路径。由于这一市场路径适应了计算技术发展路径的要求,它带来了20世纪末快速的信息技术进步和快速的信息经济发展。

济效益。

图中的黑线→,表明具有内在关联性,能对其他技术因子起促进作用,即能引发某一新发明的技术。这一新发明由于缺乏商业价值,或尚未寻找出适合的商业模式,它们只是知识形态或样品形态的技术,未能转化和实现为实在的技术创新。这种情况意味着技术互促和演化的断裂,出现了技术知识的“转化障碍”。图中的黑双线是既具有技术、关联性又具有经济效益性从而在现实经济中得到实现的技术发展路线。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内在关联性,某一技术研发新成果会引发一系列新技术成果的产生;

知识形态的技术成果需要投产使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技术以及新产品,由此完成和实现一轮技术创新;

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具有商业价值的新技术,才能实现“转化”——由知识形态的技术向物质形态技术转变——,成为实现了的生产技术和持续发挥技术促进的功能。

图三中的双线A1a-A2b,A2a-A3b,A1b-B2a-C3a等,是既遵循技术发展演化规律又遵循商品性技术创新的经济规律,从而能获得实现的技术发展路径。

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完善的商业化开发,起着倍加的现实技术促进效应。图三中,A1b是关键技术,A1b-B2a-C3a—

B3c-B3b-B1b-A3c-A100c,是最长的技术促进和演变系列,它意味着A1b发生了最大的技术生成和互促效应,这一增强了的技术促进力表现在A100c B80a B80b B80c C80a上,即A1b技术引发了B2a C3a B3c B3b B1a等等众多技术的变革和更多次的技术升级。可见,适应于技术发展规律要求和经济规律要求的关键技术的创新,既能带来最快速的技术进步,又能实现最大技术经济效果。

六、依靠技术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自觉推进我国技术创新

(1)把握当代世界发展大趋势,走依靠科技力驱动的发展道路。处在第三次技术大飞跃的时代大背景下,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新时期的经济跨越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要将加快科技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切实搞好以技术创新为依托,转换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走一条依靠科技力驱动的发展道路。

(2)增大科学、技术积累,强化科技体系(结构)的要素互促、互生作用。当代技术创新,是一场高技术革命,这一场技术大变革有其内在的机制和规律性。它体现了当代自然科学的强技术开发效应。正是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等基础科学新发现,开发和推动众多应用技术科学的发展,最终引领和促使信息、生物、纳米、航天、海洋等高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它体现了重大关键技术的强联动效应。其典型例证是20世纪中叶以芯片为主轴的计算机技术的突破,启动了信息技术的多次衍生和引发演化出众多高技术的发展。它体现了多种高技术的互促效应。从20世纪末迄至当前,不断地在深度和广度上开展,生动地体现了日益增大的技术因子群固有的互促、互生作用。以上述论表明,为了推动我国技术快速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发展的规律,首先要致力于提高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知识积累,切实增强科学向技术的转化力。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务求取得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的突破,充分发挥关键技术的强联动效应,形成和强化广大经济领域中技术因子的互促、互生作用。

(3)坚持体制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品性技术创新体制。当代科技创新是以一定的经济体制和机制为依托而开展的。生气勃勃的科技创新总是体制所激活的科技内生力与经济机制力的交融与互动的体现。在历史发展的现阶段,完善的市场体制与机制,不仅推动物质生产,也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为了加快推进我国的技术创新,要大力构建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商品性技术创新体制。

要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产权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分配制度,增强激励机制,切实增强企业活力与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实力,着力培育一批引领技术创新的国家队。要大力进行和搞好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科技股权制度、风险资本、二板市场、技术市场等在内的制度构建与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的制度构架还包括政府的引导、组织、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职能,特别是政府的组织技术公共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职能。社会主义制度拥有发展科学、技术公共产品的优势,在完善国家科研院所和大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搞好政府主导的科技公共产品——包括基础科学产品和关键技术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能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要通过全面的体制安排与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品性技术创新体制,充分依靠这一体制力,就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激发出普遍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热潮,使技术生产力获得解放,实现技术快速发展。(4)要加强对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理论研究。20世纪末叶肇始于发达国家的快速的技术创新,无疑是当代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对这一新实践需要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明。为此,需要对下列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以发达国家为主阵地的这一场技术创新的高潮是怎样产生的,它能否持续,何时会出现“退潮”,是否有技术创新周期,技术创新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是怎样的,技术创新衰退将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等基础理论重大突破是如何取得的,自然科学新理论如何启动了20世纪后期应用技术理论的大发展,当前世界自然科学理论创新的状态及其前景为何,是否会出现基础理论研发走下坡的状况,当前应该如何强化基础研究以增强其应用技术研究的推动效应。

在当代为了有效地推进基础研究和推进科学、技术知识向物质生产的转化,需要依靠怎样的体制与机制创新。

当代高技术产业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及其前景。

当代科技发展路径的形成、性质,科技发展的最优路径形成中市场的作用与政府的功能。新兴国家发展高技术的经验。不发达国家实现科技跨越发展的道路。当代科技革命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方式变革和社会制度变革中的作用。

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以上八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当代科技发展研究。这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它涉及的领域,需要回答的问题,超过了现有科学学、科学史、自然科学哲学,技术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以及自然辩证法等等现有学科。这一研究是为了揭示当代科技发展的规律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规律,探索有效地发挥科技力造福于全人类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一项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带有宏观性、理论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应该将它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科技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有力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当代,为了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走势,特别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和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寻找我国技术发展最优路径,我们迫切需要进行这一项理论研究,也需要形成这一门新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应重视和推动这一项研究,重点大学更有条件来进行这一项研究和新学科的构建,理论经济学工作者更可以在这一研究发挥作用,并将有关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的理论创新用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经济学体系。

同类推荐
  • 亲亲我的宝贝

    亲亲我的宝贝

    该书稿是一部育儿类的日记体作品。全书由200个小故事构成,描述了一名叫“贝贝”的小女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的点滴趣事和成长轨迹,并记录了贝贝所在的家庭成员伴其成长过程中的育儿感悟与经验分享。
  • 解放韶关

    解放韶关

    1945年8月。秋阳普照,凉风渐起。粤北的崇山峻岭。五角帽、灰色土布制服、三八大盖,驳壳枪,以及一张张年轻而又喜悦的睑庞,这支1300多人的队伍似滚滚的铁流,绵延数里,向北挺进。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本书用一种独特风格、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首首唐诗,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的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唐诗为经,诗人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文笔浪漫,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谁醉美酒,谁醉唐诗》从唐诗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纵马江湖,快意恩仇;有小桥流水,大漠孤烟;有孤舟蓑笠,斜风细雨……以灵动的笔触、细致的解读,带你穿行在诗里词间,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无论何种情境之下,你都可以找到与心灵碰撞的诗句,你会发现,在那个诗意纵横的朝代,有人与自己相知,虽未曾谋面,却早已是故人。
  • 坚韧的精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坚韧的精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走进作家笔下的世界,让随性的文字给自己一种别样的思考。坚韧的精致,如珍珠般散缀于暗淡凡常的日子链中,这份与精致相关的念想,或许是支撑日子真正的力量,足以面对人世的沧桑悲喜。
  • 去日安然

    去日安然

    本书为作者日常心得与体会的写作积累,其创作意在表达其个人的生活情怀、感悟及经验心得,每一首诗都是作者立足于个人生活和经历的所思所感,有生活体悟,有内心独白,有历史兴叹,有社会批判,内容丰富多元,情感真挚细腻,富有诗意,文字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墨言莫语

    墨言莫语

    龙之眼,天之不详之人,天煞孤星——他,要改命!
  • 不寿深几许

    不寿深几许

    她为复仇而来,以命相博,滔天燃烧的恨意为利刃,誓要颠覆这整个天下,步步为营,却终成青史一个传说。他以天下为棋盘,世人为棋子,运筹帷幄,胜负成足在胸,却因算漏一步,漏了自己,满盘皆输,为军师者决胜千里,却因她在眼前彻底烟消云散那一刻溃不成军。他一代战将,驰骋沙场,本养兵千日为用在一时,却频频为黑兵团内的那名小兵颇为好奇,直到失其本心,在每一次战场厮杀中只求将‘他’护在翼下,只为求得‘他’一方平安不寿情深深几许,一世白头约归期。她的本意迷失,狠心抗拒,他的步步沦陷,他的一世相佑,这一寸从乱世中攀枝而生的情芽,也在乱世化为风沙,在乱世中结束。
  • 暗面之血

    暗面之血

    这个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神秘,这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他将去寻找,寻找那些想要踏入人类世界的恶魔,然后杀死他们
  • 唱一段锦色流年

    唱一段锦色流年

    初见时,有柔和的晚风,有热烈的阳光,有冰凉的雨滴。无所不有。幸好遇见,恰好是你。
  • 总裁心中C位只能是她

    总裁心中C位只能是她

    “我就喜欢看你因为我而炸毛的样子!”“你炸毛时候你样子,可爱极了”
  • 苌氏武技书

    苌氏武技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押座文类

    押座文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吼

    “嗷~呜~诶,呃?!”NGA上《战争罪行》同人征文赛的参赛作品。落选后重新修改。
  • 横行在球场上的大佬

    横行在球场上的大佬

    踢球我欢迎,打架我奉陪。他叫刘芒,也是流氓。足球史上最为臭名昭彰的球员,没有之一。十足的英格兰足坛恶汉。在他退役表演赛上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流氓,但我不是坏人,我不奢求原谅,只希望能够大家记住我认真踢球时候的模样。当足球评论员们翻开他足球履历的时候,不由惊呼,不经意间刘芒已经留下了一连串后辈难以企及的记录。